学科分类
/ 1
6 个结果
  • 简介:在引入“社会责任”的绿色营销的基础上,通过对牛姆旅游资源地实地调查、游客及景区工作人员的问卷调查,了解目前牛姆旅游的开发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分析牛姆的客源市场特征并结合其旅游产品特点,并提出生态旅游市场开发建议。

  • 标签: 旅游市场 生态旅游 游客调查 牛姆林
  • 简介:采用原状土冲刷水槽法对重庆四面山4种水源涵养土壤的抗冲性进行试验研究,并探讨土壤抗冲性动态变化规律以及坡度、根系的影响。结果表明:楠竹林土壤抗冲性最大,其次为针阔混交、针叶,阔叶最小,其抗冲刷系数分别为20.153、14.717、10.819和4.615L·min/g;林地土壤抗冲性A0层强于A层,并随水流冲刷时间的延长呈指数函数增大;在研究范围内,25。是林地土壤抗冲性的转折坡度;〈3mm根系是四面山水源涵养林表层土壤根系的主要成分,林地A。层土壤抗冲性受〈1mm、1~3mm、3~5mm根系根量及死生物量的影响,A层主要受3~5mm根系根量及其根长的影响。

  • 标签: 土壤抗冲性 坡度 根系 水源涵养林 四面山
  • 简介:以黄河三角洲盐碱地26年生刺槐+臭椿混交(RA)、刺槐+白榆混交(RU)和刺槐+白蜡混交(RF)为研究对象,以刺槐纯林(RP)和无林地(CK)为对照,研究刺槐混交对土壤脲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同一林分,土壤脲酶活性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减小;2)不同林分之间表现为刺槐混交〉刺槐纯林〉无林地,RP、RU、RF、RA的脲酶活性分别是CK的4.02、4.74、5.08和5.01倍;3)在影响土壤脲酶活性的土壤因子方面,刺槐混交较其纯林表现为降低了土壤密度、pH值和含盐量,增大了总孔隙度,增强了蓄水性能,增加了全氮、碱解氮和有机质的质量分数,增加了细菌和固氮菌的数量;4)总孔隙度、细菌、固氮菌、全N和有机质等土壤因子对刺槐混交土壤脲酶活性的影响较大,建议用这些土壤因子作为评价刺槐混交土壤脲酶活性的主要指标。

  • 标签: 刺槐混交林 脲酶活性 土壤微生物 黄河三角洲盐碱地
  • 简介:为了解退耕还(草)工程对黄土高原农牧交错区小流域土地利用及景观格局的影响,利用RS、GIS技术和景观生态学方法,选择景观格局指数,对研究区退耕还(草)前(1995--2002年)后(2002--2010年)的土地利用和景观格局时空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退耕还(草)前,景观格局变化幅度较小,具体表现为研究区面积比例、聚集度指数以及各景观类型的变化幅度比较小,退耕还(草)后,小流域景观格局发生了剧烈演变,具体表现为耕地面积比例急剧减小,林草地面积比例迅速增加以及斑块边界复杂性下降;2)1995--2010年,研究区景观蔓延度指数从46.26升高到47.54,多样性指数从1.67下降到1.65,从以耕地、草地和林地为主的景观生态系统转变为以草地和林地景观为主的景观异质程度较低的景观生态系统;3)退耕还(草)工程是研究区景观格局良性演化的主要驱动力。

  • 标签: 退耕还林(草) 农牧交错带 景观格局 GIS RS
  • 简介:农业面源污染的危害日趋严重,缓冲带是减少水土流失,特别是农业面源污染的最佳措施之一。缓冲带是指建立在河湖、溪流沿岸的各类植被带,包括林地、草地等。本文综述了缓冲带的三种主要类型及其作用机理,以及国内外研究现状。我国对缓冲带的研究起步晚,存在“定性分析较多、定量分析较少,单因素分析较多、多因素分析较少,理论试验研究较多、应用性示范研究较少”的问题。因此,需要扩展和加深这几方面的研究,取得相应的试验研究数据,以利于这一生态技术在我国的推广与应用。

  • 标签: 农业面源污染 缓冲带 机理 现状
  • 简介:为了了解坝系工程在新疆小流域治理的应用效果,考察阿勒泰将军沟以坝系工程措施为主的小流域治理模式的效果和问题。结果表明:坝系工程在短期内能有效地降低洪水流速,拦挡泥沙;但将军沟植被稀少,沟壑纵横,季节性洪水冲刷,导致坝系损毁严重,单纯的坝系工程并不能有效地抑制水土流失,且造成投资浪费。提出在新疆特殊的自然地理环境条件下,必须以生态修复为主,坝系工程为辅助措施,因害设防,才能达到减轻水土流失的目的。

  • 标签: 坝系工程 小流域治理 治理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