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3
442 个结果
  • 简介:水土保持涉及农业、林业、水利、国土、环保等部门以及生产建设各行业,任务艰巨、关系复杂。做好其顶层设计十分重要。水土保持顶层设计就是在全国水土保持规划指导下,构建自上而下水土保持规划体系,并通过不断协调各种关系调整实施方案,最终达到既定长远、战略总体目标任务。2015年国务院以国函〔2015〕160号文批复了《全国水土保持规划(2015—2030)》,明确水土保持目标任务。据此,针对水土保持面临新形势新问题,审视水土保持区域、部门、行业特点,科学分析中央与地方、部门与行业、区域内部及区域之间、经济与生态、保护与利用等各种重要关系,提出水土保持落实顶层设计,分级实施全国水土保持规划对策与建议,重点是建立相关部门协作协调合作机制,健全我国水土保持规划体系,落实水土流失防治目标与任务,完善拓展投入机制。

  • 标签: 水土保持 顶层设计 水土保持规划
  • 简介:本文基于作者对中小学生是预防水土保持中坚力量这一现实清晰认知,从中小学生践行水土保持背景、目的、途径以及须注意事宜等四方面对中小学生践行水土保持途径选择进行阐述。

  • 标签: 践行 中小学生 水土保持 途径选择
  • 简介:赣州曾是南方水土流失严重地区。经过20多年连续大规模集中治理,全市水土流失面积锐减,生态环境明显好转。但在新历史时期,水土保持工作又面临着一些新情况新问题。面对水保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需要我们以新思路、新举措实现水保事业新发展:一是以建设生态文明为目标,提升工作水平;二是以预防监督为重心,加强行业管理;三是以改善民生为基点,打造“德政工程”;四是以机制创新为动力,促进事业发展。

  • 标签: 科学发展观 水土保持 赣州
  • 简介:浅沟侵蚀是土壤水蚀一种重要形态。卷尺法是测量浅沟体积重要方法。在使用卷尺法测量垄作耕地中浅沟时会遇到一个难题,即:浅沟深度测量位置只能选在垄台或垄沟,但无论选在哪里,所测得浅沟深度都不能直接用来计算浅沟体积,而是需要先将其换算成无垄状态下浅沟深度;而如何进行这种换算,尚缺乏相关报道。本研究旨在:建立1个可以将在垄台处测得浅沟深度(测量深度)换算为无垄状态下浅沟深度(换算深度)换算公式,以辅助今后浅沟测量工作;并结合该换算公式东北黑土区实测浅沟数据,计算不换算(直接使用测量深度计算浅沟体积)情况下误差,以探讨换算必要。为此,本研究利用平面几何知识建立换算公式,并在黑龙江省鹤山农场鹤北2号小流域加以应用。结果表明:1)换算深度是1个以测量深度垄台形态(高度、上宽、下宽)为自变量函数。2)如果不换算(直接使用测量深度计算浅沟体积),会造成高估。垄作影响到浅沟深度测量,但只要知道垄台形态,就可以将测量深度换算为换算深度。研究结果可以辅助今后浅沟测量工作,具有一定实用价值。

  • 标签: 土壤侵蚀 浅沟深度 换算 形态 垄作 垄台
  • 简介:自2009年9月份以来,中国西南五省、市遭受历史特大干旱,造成了数千万人饮水困难,上百万公顷粮食绝收,给国家和人民造成了数百亿元经济损失,均为历史之最。经调查发现,本次特大旱灾有以下8大特点:农村重于城市、海拔高地区重于海拔低地区、有林区轻于无林区、无湿地地区重于有湿地地区、喀斯特岩溶地区重于非喀斯特岩溶地区、在农村工矿地区重于无工矿地区、无水利工程地方往往重于有水利工程地方、干旱在水土流失区更为严重。本文分析了8个特点与干旱因果关系,阐述了本次旱灾有一定的人为因素。

  • 标签: 历史 干旱 灾害 思考
  • 简介:在水土保持设计工作实践并结合其他尾矿坝工程项目基础上介绍了如何应用不同类型排渗措施,以降低坝体浸润线,加速尾矿排水固结,提高坝体稳定安全设计等方面经验体会。

  • 标签: 尾矿坝 排渗措施 应用
  • 简介:泥石流是北京山区常见一种山地灾害,也是威胁山区生态环境头号安全问题。分析该区泥石流激发雨量条件对于该区山洪泥石流预测预报具有指导意义。笔者搜集18场降雨数据,分析该区泥石流激发雨量特征。结果表明:激发降雨峰值降雨时段介于3~9h,峰值时段平均降雨强度达22.6~50.0mm/h,累积雨量达91.9~350.0mm,峰值降雨时段雨量占累积雨量63.9%~100.0%,这说明激发泥石流降雨过程具有历时短、雨量集中、突发性强特点。用修正后李氏法进行雨场分割,得到该区泥石流激发降雨强度历时累积雨量历时关系。最后,以密云区北部山区为例分析3期植被盖度和泥石流激发雨量条件。归一化植被指数像元线性分解模型分析表明,1989—1991、2004—20052011—2012年植被覆盖度分为64.48%、68.57%72.48%;相应泥石流雨量激发条件也随着植被覆盖度增加而增大,可见植被恢复盖度对泥石流形成具有一定影响。本文统计分析得出泥石流激发雨量条件可为该区山洪泥石预测预报监测预警指标选取提供参考。

  • 标签: 暴雨 泥石流 降雨特征 雨量激发条件 植被盖度 北京山区
  • 简介:山美水库是泉州市区沿海县(市)重要水源地,维护库区生态安全刻不容缓,本文通过分析指出水土保持是维护库区生态安全需要,并针对库区水土流失现状、成因危害,提出相应防治对策,以期减少水土流失,增加地表覆盖,把绿色留住,使生态秩序走向良性循环,让百姓能喝上更安全、更好水。

  • 标签: 重要水源地 水土保持 对策 山美水库
  • 简介:通过多年采对类芦生态特征、生物学特性观察及绿化治理实践研究,较系统地掌握了类芦适应恶劣生境生长抗逆特性,从而为类芦这个优良乡土草种在我国南方水蚀荒漠化矿山废弃物地区绿化治理推广、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 标签: 类芦 形态特征和生物特性 抗逆性分析探讨
  • 简介:砒砂岩是一种特殊泥岩、泥沙岩,是黄河中下游粗泥沙主要来源。通过试验,观测了砒砂岩耐水性,测试了砒砂岩抗压强度、颗粒粒径分布、最大干密度等物理性能指标,利用X射线衍射测试了砒砂岩矿物成分化学成分,并通过光学电镜扫描电镜观察了砒砂岩微观结构。结果表明,砒砂岩力学强度在0.4~2.8MPa之间,主要矿物成分为石英、长石赤铁矿,氧化物成分为氧化硅、氧化铝氧化钙。微观结构分析表明,砒砂岩结构疏松,孔隙较多,胶结物质主要为碳酸盐黏土物质。

  • 标签: 砒砂岩 矿物成分 抗蚀性
  • 简介:根据西南喀斯特地区土地利用土地覆被特点,探讨喀斯特土地石漠化本质特征。以贵州省普定县后寨河地区为案例,根据研究区不同季节影像特征,在概念上阐明土地覆被与土地利用石漠化之间关系,并提出在判断喀斯特石漠化时要考虑地表土地利用土地覆被特征;指出研究区石漠化土地为全年植被盖度低于10%植被贫瘠区灰色覆被,从生态演替角度把单峰型季节绿色覆被即草坡划归为潜在石漠化土地。基于土地利用/土地覆被石漠化分类评价方法,能够使所划分石漠化土地具有明确含义,无疑会更为准确并具有更强实用,对石漠化土地治理更具有针对

  • 标签: 土地利用 土地覆被 土地石漠化 后寨河地区
  • 简介:区域土壤侵蚀模型是国家和区域土壤侵蚀调查、水土保持宏观规划支持工具。借鉴国外区域土壤侵蚀模型,以DEM栅格为空间单元,对区域土壤侵蚀单元模型进行定量表达,包括降雨、植被截留、入渗,微地形填洼等,并利用GIS功能完成径流传递汇集部分计算,建立了区域土壤侵蚀模型。所建立模型在延河流域试运算,结果接近现实,能反映土壤侵蚀时空分布趋势。模型建立可为水土保持宏观决策提供支持。

  • 标签: 区域土壤侵蚀模型 算法设计 参数提取
  • 简介:根据研究成果,本文简要论述了福建流域水文循环基本特征河流不同水源重要特性两大规律,在此基础上讨论试点流域“双蓄”重要理念,初步提出试点流域保水保土保生态系统工程、试点流域干支流上游修建龙头水库群及其系统工程试点流域主体水网(含供水灌溉)系统工程发展模式。应对在全球气候变暖和流域下垫面动态变化共同影响下,洪涝与干旱概率增多,加重了治水工作任务新情况下,商议其对策。

  • 标签: 流域天然动态蓄水量 龙头水库群 三大系统工程的发展模式
  • 简介:为深入了解(PAM)与肥料混施作用效果,确定农业应用技术参数,通过室内土柱模拟试验,分析PAM与尿素混施对土壤蒸发特性影响。结果表明:1)0~10cm浅层混施,在PAM用量0、0.05%0.1%水平下,12d内尿素4个处理水平(尿素中纯氮占干土质量比0、0.1%、0.2%、0.4%)对蒸发影响无差异,12d后,差异开始逐渐凸显,总体呈现随着尿素施用量增加蒸发量减小规律;在同一尿素水平下,累积蒸发量随着PAM用量增加而减小;2)10~20cm深层混施,在同一PAM水平下,尿素4个处理中,不施尿素对照处理累积蒸发量最大,在同一尿素水平下,累积蒸发量总体呈现随着PAM用量增加而减小趋势;3)深施各处理土壤总蒸发量普遍高于浅施各处理,0~10cm浅层混施,前5d日蒸发量迅速下降,5~25d日蒸发量波动缓慢下降,25d后日蒸发量趋于稳定;10~20cm深层混施,前10d日蒸发量波动保持近似水平,12d以后开始逐渐下降,25d以后又趋于稳定;4)PAM尿素处理,都抑制了土壤蒸发,相对于尿素,PAM对蒸发抑制作用更强。

  • 标签: 聚丙烯酰胺 尿素 混施 土壤 蒸发
  • 简介:资料整编是水土保持监测基础工作.按资料来源属性,可将水土保持监测资料分为基础资料、观测资料、调查资料衍生资料.水蚀区水土保持地面观测主要涉及径流小区小流域控制站,按监测内容对象,一般可分为影响因子、径流和泥沙观测资料整编3大类,不同资料整编内容与方法不尽相同,各有侧重.近期,应抓紧制订监测资料整编技术标准整编制度,规范整编行为,同时,还应加强技术培训档案管理,提高水土保持监测资料整编信息化现代化水平.

  • 标签: 水土保持 地面观测资料 整编内容 整编方法 水蚀区
  • 简介:本文运用物种多样、物种丰富度、物种均匀度等分析方法对福建省周宁县天然甜槠林群落组成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甜槠群落物种多样指数均匀度值均较大,群落结构复杂、物种丰富。研究结果为保护该地域森林植被提供了理论依据。

  • 标签: 物种多样性 物种丰富度 物种均匀度 甜槠林
  • 简介:为解决现行水平截流沟设计方法缺乏合理性系统问题,从理论分析入手,给出坡地水平截流沟系统设计方法具体计算公式。用植被或树木耗水量结合当地一定保证率下降雨量作为主要因素确定水平沟距离;用当地设计保证率下最大一次可能降雨量、最大降雨强度、土壤入渗速率等参数确定水平沟断面尺寸——当量宽度与深度。实际工程应用结果说明利用文中给出方法公式进行坡地水平截流沟设计是可行。与以往经验方法相比,该方法更具合理性、可靠,可应用于生产实践。

  • 标签: 坡地 水平截流沟 水平沟 水土保持工程 工程设计
  • 简介:鄱阳湖湿地生态系统是对气候变化较为敏感区域之一,未来气候变化将会进一步加剧鄱阳湖湿地生态系统脆弱,降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在总结了鄱阳湖地区过去几十年来气候变化情况并对未来进行预估后,分析了气候变化背景下鄱阳湖湿地结构功能变化,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适应未来气候变化对策和政策建议。

  • 标签: 气候变化 脆弱性 适应性 鄱阳湖湿地
  • 简介:当前课程改革在基础教育领域正蓬勃地发展,在生物教学中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把传统生物教学与综合实践活动融合在一起,是我校初中生物学科课程改革重要内容之一。环保教育正是综合实践活动一项重要而又非常有意义内容,普及大众环保意识应从加强中学生环保意识开始。因此在初中生物学科课堂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具有非常重要意义。本文以七年级上册《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作用》一课为例来谈谈如何在生物学科课堂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

  • 标签: 初中生物 课堂教学 环保教育
  • 简介:为进一步探讨森林植被对流域尺度径流输沙影响,给黄土区植被建设提供理论依据,通过对黄土区山西省吉县蔡家川嵌套流域聚类分析,选取地形地貌特征相似的森林流域无林流域,对其雨季径流输沙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森林植被可以大幅度地延缓产流时间、减少小流域暴雨洪峰流量;随着森林植被覆盖率增加,流域雨季径流量、径流深径流系数减少,无林流域比森林流域雨季径流深径流系数高5-20倍,少林流域比多林流域雨季径流深径流系数高2.7-2.9倍;少林流域暴雨径流输沙量是多林流域3-6倍,且前者暴雨径流输沙过程线变化比后者剧烈得多。由于森林植被对流域径流影响复杂尺度依赖,森林在区域(或大流域)尺度水文功能评价仍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 标签: 森林植被 流域径流 输沙 聚类分析 黄土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