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5 个结果
  • 简介:常规水土流失野外调查技术已难以满足现阶段区域水土流失监测工作需求。探索高效、精准、高质量水土流失数据采集技术,作者以山东沂蒙山泰山国家级重点治理区蒙阴县,以小流域或公里网格调查单元,通过分析奥维地图技术优势,针对区域水土流失监测野外调查工作中导航找点难、信息采集过程繁琐、拍照定位精准度低等系列问题,探索了奥维地图GIS结合在水土流失野外调查工作应用,包括基础数据源处理导入、路线导航、点位查找、信息采集、位置共享以及内业成果处理等;提出了较为系统高效"无纸化"水土流失野外调查技术方法,并结合应用实践,对奥维地图应用存在不足提出了建议。研究成果可为区域水土流失监测、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及监督管理等野外调查环节提供技术参考。

  • 标签: 区域水土流失监测 奥维地图 GIS 野外调查单元
  • 简介:土壤水分垂直变化空间变异特征对坡面降雨入渗和产流过程有重要影响。为了研究黄丘区降雨-土壤水分响应关系,天水罗玉沟流域建立野外坡面小区,利用野外水分动态观测和人工模拟降雨试验,研究天然状态和90mm/h降雨强度下土壤水分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天然状态下,土壤剖面土壤水分垂直变化可以划分为速变层(0-20cm)、活跃层(20-30cm)、活跃层(30-40cm)和相对稳定层(40-100cm),土壤水分垂向分布存在分层现象,坡向分布存在显著坡位差异(P〈0.05)。降雨过程,降雨能明显增强土壤水分活跃性,主要表现在0-30cm土层范围内,随土层深度增加,降雨对土壤水分活跃程度影响逐渐减弱。0-30cm土层土壤水分随降雨时间变化表现为3段,即快速上升期、稳定期、略微下降期,深层次土壤水分在垂向变化中表现为不均匀性,存在梯度性差异;除0-30cm土层外,降雨仅增加各土层土壤水分,对各层间土壤水分在整体土层范围中土壤水分占比影响较小,雨中坡位间土壤水分分布差异更为显著(P〈0.01)。随着0-30cm土层土壤水分含水率增加,产流速率呈增加并趋于稳定趋势,产沙速率变化趋势产沙量达到高峰后逐渐减小并趋于稳定。

  • 标签: 野外坡地 土壤水分 垂直变化 空间变异 黄土丘陵区
  • 简介:目前浙江省正在开展水土保持监测生产建设项目超过300个,通过抽选部分典型项目进行水土保持监测成果质量核查,掌握全省水土保持监测工作质量情况,以期改善水土保持监测工作质量,使水土保持监测更好地为生产建设项目的水土保持工作提供服务,从而减少生产开发建设过程水土流失,改善区域生态环境。

  • 标签: 浙江省 水土保持监测 质量核查
  • 简介:山洪灾害常造成重大经济损失甚至人员伤亡。以湖南湘江武水流域,基于地理信息系统和遥感技术水文模型集成系统山洪预报提供了新思路,解译了研究流域2010年土地利用类型数据基础上,采用HEC-HMS水文模型对武水流域各场次洪水进行模拟预报,利用DEM及流域出口信息划分子流域计算单元,利用遥感影像结合GIS技术提取流域信息,采用SCS径流曲线法进行产流计算,采用SCS单位线法计算直接径流,利用马斯京根法进行河道汇流演进,运用指数退水模型模拟流域基流,并以2000—2008年17场实测洪水数据进行参数率定,用2009—2014年10场典型洪水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模型率定期17场洪水洪峰流量相对误差绝对值均〈20%,模拟合格率达到100%,峰现时差均≤1h,绝对平均Nash效率系数0.816,率定出水文参数准确有效;验证期10场洪水,洪峰流量相对误差合格率达90%,峰现时差均〈1h,Nash效率系数均〉0.7。HEC-HMS水文模型武水流域模拟效果较好,可应用于该流域山洪预报工作,且相较于多峰洪水,单峰洪水模拟效果更佳。

  • 标签: HEC-HMS模型 GIS 山洪预报 武水流域
  • 简介:基于全球公顷和国家公顷生态足迹模型,对元阳县2003~2012年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以及生态盈余/赤字进行测算。研究表明,元阳县2003~2012年人均生态足迹呈逐年上升趋势,人均生态承载力呈下降趋势;全球公顷模型,2004年出现生态赤字,人均生态赤字0.027hm~2,2011年人均生态赤字达到最大值,1.313hm~2;国家公顷模型,2012年出现生态赤字,人均生态赤字0.091hm~2影响元阳县生态足迹变化因素分析表明,耕地是元阳县生态足迹重要组成部分,生产方式较单一,且生态赤字量呈现出递增趋势;建设用地处于盈余状态,草地处于赤字状态,其余土地类型出现不同程度赤字现象。据此,提出严格保护耕地资源,优化产业结构,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元阳县可持续发展对策。

  • 标签: 全球公顷 国家公顷 生态足迹 元阳县
  • 简介:采用黄土、石英砂尾矿、硅藻土等无机粉体对生活污泥进行固化,制备可用于花卉生长轻质颗粒。采用单一变量控制法探究各无机试剂最佳添加量和工艺条件:污泥50%、黄土30%、石英砂尾矿10%、高岭土5%、硅藻土2%、Al2(SO4)33%、烧成温度930℃、和焙烧时间50min。相关性能测试结果表明:黄土添加量从0~100%变化,轻质颗粒抗压强度逐渐增加到7.35MPa后开始下降。石英砂尾矿用来提高产品抗压强度,当含量30%~40%时制得轻质颗粒抗压强度、吸水性等达到最佳性能。硅藻土多孔结构以及污泥中有机质挥发,使产品具有高孔隙和吸附性,吸水率50%。通过对轻质颗粒X衍射SEM形貌分析,结果显示采用生活污泥为主原料制备用于花卉生长轻质颗粒性能优越,符合GB/T17431—1998。

  • 标签: 污泥 黄土 石英砂尾矿 轻质颗粒 烧制
  • 简介:根据脱钩理论基本内涵,利用2005~2015年水资源利用增长率GDP增长率数据,计算得到2005~2015年云南省经济发展水资源压力脱钩弹性系数D,并根据经济发展水资源压力脱钩状态划分标准对研究时段内水资源利用经济发展脱钩状态进行划分,进而在此基础上分析2012、2015年两个时段经济发展水资源压力脱钩状态空间格局及其变化特征。研究表明:脱钩状态类型组成减少,云南各地州脱钩状态较为复杂,差异较大,但这种差异性呈现缩小趋势;从脱钩状态类型数量组成看,云南省各地州水资源利用经济发展脱钩态势总体呈现弱脱钩态势,其总体上经济总量水资源使用量均在增加,但经济增长速度高于水资源增长率;从脱钩弹性系数D值看,云南省各地州总体上经济增长水资源利用呈现脱钩态势,有由弱脱钩向强脱钩转变趋势;从脱钩状态类型空间分布变化看,经济发展程度较低滇西等地区主要呈现强脱钩态势,协调性良好;经济发展程度较高、滇东等地区,主要呈现弱脱钩态势。

  • 标签: 水资源 经济发展 脱钩状态 空间格局 云南省
  • 简介:通过对长江流域防护林体系工程建设30年历程回顾,明晰我国针对大江大河流域性工程治理发展脉络,总结植树造林等生物措施防治水土流失技术体系和综合治理模式,取得成功经验和典范成果推广至其他地区,并展望我国流域性防护林建设未来发展方向。长江流域防护林体系工程建设以生物措施治理水土流失为主要方式,长江全流域大力推进生态建设,增加绿色资源,扩大生态容量,取得了十分明显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同时存在工程建设难度越来越大、工程建设投资支持力度不够、投资项目过少等问题。未来长江流域仍有大面积可造林地需要绿化,工程建设任务还很重,工程建设空间还很大,流域生态治理仍然任重道远。

  • 标签: 防护林 工程建设 长江流域
  • 简介:区域沟蚀调查结果是进行沟蚀治理依据,但目前应用遥感调查方法难以识别浅沟和规模较小切沟。本研究全国第1水利普查土壤侵蚀抽样调查方法基础上,设计了基于调查单元沟蚀调查方法,并在东北地区辽宁省辽阳县和彰武县、黑龙江省嫩江县和内蒙古阿荣旗112个野外调查单元进行了沟蚀调查。结果表明:辽阳、彰武、嫩江和阿荣旗4个县(旗)沟壑密度分别为1.70、0.61、1.51和5.04km/km2,沟蚀强度分别为中度、轻度、中度和剧烈;4个县沟蚀条数分别为14.7、9.3、12.4和44.0条/km2,其中浅沟比例分别为46.9%、44.1%、71.0%和66.1%;以丘陵地形为主辽阳县切沟比例高,以漫岗地形为主嫩江县和阿荣旗浅沟比例高,以台地缓丘为主彰武县沟蚀相对较弱,发生沟蚀时多以切沟为主;沟蚀主要发生在耕地,浅沟数量旱地比例高达88.8%-100%,切沟数量比例也达到40.1%~99.1%。本方法不仅能够客观、定量地反映区域沟蚀强度,而且能够通过同一调查单元调查片蚀和沟蚀,实现片蚀和沟蚀强度评价和侵蚀贡献估算。

  • 标签: 区域抽样调查 野外调查单元 浅沟 切沟 东北地区
  • 简介:针对我国温室蔬菜水肥一体化管理水平低下、灌溉施肥制度不完善等问题,本研究以设施花椰菜研究对象,展开了不同滴灌施肥处理对花椰菜根系生长和其生长土壤硝态氮分布规律影响田间试验。试验设置了由不同水肥顺序组成4种滴灌施肥处理,即T11/5N-4/5W)、T21/5W-1/5N-3/5W)、T3(2/5W-1/5N-2/5W)、T4(3/5W-1/5N-1/5W),如T21/5W-1/5N-3/5W)表示整个灌水过程1/5时间灌水,接下来1/5时间施肥,后3/5时间灌水冲洗管道,其他类同。花椰菜生育期内对土壤水分状况进行测定,收获后测定花椰菜产量、品质及根长密度等指标。研究结果表明:1)滴灌施肥对设施花椰菜产量、品质和氮素累积量影响均未达到显著水平。花椰菜氮素累计总量随着滴灌施肥时间向后推移先减小后增加,其中T4处理氮素累计量最高,达50.23mg/kg。2)通过对比各处理种植和收获后土壤无机氮变化状况,发现种植土壤无机氮质量分数呈表层高、深层低特点,收获后土壤剖面的无机氮分布更为均匀,对比发现T1和T4处理更容易发生硝态氮淋失。3)灌溉施肥过程前期施肥处理根系纵向生长更好,而后期施肥处理根系横向生长更好,其中T3处理根长密度最大,2.54cm/cm~3,根系分布范围最广。4)各根系根长参数土壤硝态氮质量分数均呈一线性正相关,其中直径〈2mm根系根长拟合效果最好(R~2=0.8118)。综合考虑产量、品质和根系生长分布等指标,灌水过程2/5时间灌水,接下来1/5时间施肥,后2/5时间冲洗管道T3方案较优。

  • 标签: 滴灌施肥 根系分布 土壤硝态氮质量分数
  • 简介:以元谋县干热河谷调查对象,对99条冲沟进行了样方调查,利用SPSS和Excel软件分析冲沟各指标间及其植被盖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无论从总体还是局部来看,沟长和沟宽均呈现极显著正相关关系,总体、沙地村、金雷村和苴林村相关系数分别为0.591、0.551、0.548和0.579;沟深沟底坡度也呈现出极显著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分别为0.566、0.633、0.448和0.758;其他指标均呈现总体局部不一致现象;(2沟长小于60m范围内,沟宽有随着沟长增加增加趋势;沟底坡度0~80°范围内,沟深有随着沟底坡度增大增加趋势;(3)海拔和沟底坡度植被盖相关系数分别为0.481、-0.526,相关性显著,植被盖地方都出现在海拔高或者沟底坡度低地方。本研究将为该区植被恢复模式选择提供一定理论支撑,区域水土流失治理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 标签: 元谋干热河谷 沟底坡度 海拔 植被盖度 相关分析
  • 简介:弃土弃渣是高速公路建设项目水土流失主要来源,如何对弃土弃渣妥善处置是高速公路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设计重点和难点。本文以怀集至阳江港高速公路怀集至郁南段项目,论述了高速公路项目在编报水土保持方案时,对弃土弃渣一种处置方案,以期今后建立高速公路水土保持技术体系提供参考依据。

  • 标签: 高速公路 水土保持 弃渣处置
  • 简介:地下轨道交通项目具有施工工艺复杂、土石方量大、水土流失敏感点多等特点,本文以广州市轨道交通十一号线工程,对广州市地下轨道交通项目水土流失防治进行探讨,分析了方案设计难点,总结了设计成果,提出了下阶段水土保持要求和对参建单位建议。

  • 标签: 地下轨道交通项目 水土流失敏感点 水土流失防治 水土保持要求
  • 简介:为了有效对高速公路工程建设损毁临时用地进行复垦利用和生态重建,利用t检验和主成分分析法,对施工营地、施工便道、弃土场、拌和站和取土场5类临时用地土壤质量变化,以及5类临时用地之间土壤质量差异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取土场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速效磷质量分数和酶活性最低,土壤酸化严重;施工营地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和速效磷质量分数和酶活性最高;拌和站土壤密度和紧实最大,田间持水量最小;弃土场土壤密度和紧实最小,速效钾养分质量分数最高;施工便道土壤各指标5类用地中,均处于中间水平(P〈0.05)。土壤有机质、速效磷以及氮素等养分缺乏,土壤酶活性降低,是引发弃土场、取土场土壤质量下降主要原因;土壤紧实、密度增大,孔隙减小及田间持水量降低是导致施工便道、拌和站和施工营地土壤质量下降主要因素。不同类型临时用地土壤质量差异极显著(P〈0.001),临时用地复垦和生态重建中,应采取针对性土壤改良措施。主成分分析是损毁土地土壤综合质量诊断分析有效研究方法。该研究可为工程建设损毁土地复垦利用、生态重建及水土流失治理提供理论依据。

  • 标签: 高速公路临时用地 土地复垦 土壤理化性质 土壤酶活性 主成分分析
  • 简介:科学评估不同水土保持措施对石漠化地区治理效果,进一步探索和完善石漠化地区水土流失治理工作,以云南沾益石漠化地区官麦地小流域研究对象,分析水保林、坡耕地+巨菌草、坡改梯耕地和经果林等不同水土保持措施对石漠化径流小区土壤改良和产流产沙影响。结果表明:1相同降雨条件下,坡耕地产流量最多,水保林产流量最少。不同水土保持措施下,土壤侵蚀量由高低分别为荒山草地、坡耕地、梯地、经果林和水保林,其土壤侵蚀量分别占总侵蚀量65.00%、56.13%、52.43%、50.35%和46.03%;2)水保林、经果林、梯地和坡耕地可有效降低土壤密度、增大孔隙以及改善土壤结构;3)治理后坡耕地土壤全氮全磷质量分数最高,经果林和水保林次之,荒山草地全氮质量分数最低,坡耕地、经果林、水保林和梯地土壤全氮量分别较荒山草地高90.63%、74.48%、26.56%和22.4%,全磷质量分数分别较荒山草地高123.64%、96.36%、67.27%和16.64%。综合分析表明:水保林、坡耕地+巨菌草、坡改梯耕地、经果林等水土保持措施能减少水土流失,有效改善土壤理化性质;其中,水保林效果最好,经果林、梯地和坡耕地次之。该研究解决西南地区石漠化问题,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 标签: 石漠化 径流量 土壤侵蚀量 土壤结构 土壤肥力
  • 简介:研究厄尔尼诺/拉尼娜事件对登陆我国华南地区台风影响,选用1951~2016年登陆华南地区台风统计数据,并分析厄尔尼诺/拉尼娜事件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研究期间共发生19厄尔尼诺事件15拉尼娜事件,且均在夏季爆发频率最高。(2)厄尔尼诺(ElNino)事件发生时,登陆华南地区台风数较正常年份偏少,但强度偏强;(3)拉尼娜(LaNina)事件发生时,登陆华南地区台风数偏多,但强度偏弱。

  • 标签: 厄尔尼诺事件 台风 拉尼娜事件 华南地区 强度
  • 简介:为准确评价土壤有机碳尺度效应,分析其多尺度变异特征并找到控制土壤有机碳空间分布主导因素,选取内蒙古赤峰市敖汉旗研究区,以实地调查数据基础,对研究区进行多尺度采样,采用经典统计学地统计学相结合方式分析敖汉旗表层(0~20cm深度)土壤有机碳空间变异尺度效应。结果表明:县域、中等区域和小流域尺度上表层土壤有机碳平均质量分数分别为7.49,7.57和7.54g/kg。3种研究尺度上土壤有机碳均具有中等强度空间相关性,变程980~2100m之间,随着研究尺度缩小,土壤有机碳空间自相关距离逐渐缩小。不同研究尺度上各影响因子土壤有机碳质量分数相关关系存在较大差异,县域尺度上土壤和植被因子对土壤有机碳质量分数影响最大,中等区域尺度上植被和海拔因子对土壤有机碳质量分数影响最大,小流域尺度上海拔和坡度对土壤有机碳质量分数影响最大。

  • 标签: 尺度效应 土壤有机碳 空间变异 地统计学 半干旱区
  • 简介:人口、粮食、贫困、环境四大问题之间,人口对其他三个问题都有压力。粮食环境之间存在激烈相互冲突,如何在不破坏环境情况下粮食产量最大化是重要课题。贫困却使得人口增长,粮食缺乏加剧了这一过程。对于贫困—人口—粮食—环境体系而言,解决人口问题是最主要方法。

  • 标签: 关系体系 人口 粮食 贫困 环境
  • 简介:分析退耕还林以来黄土高原气候时间变化特征和空间分布特征,研究黄土高原局域气候变化时空差异性及其植被恢复相关性,旨在探讨区域气候是否会对植被覆盖变化做出响应。使用GIS和统计学方法,基于黄土高原区1981年以来气象数据和2000—2013年MODIS/NDVI数据,使用趋势分析和Kriging插值,分析气候要素时空变化特征,结合线性相关性,分析植被恢复和区域气候变化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近30年来黄土高原气候变化总体趋势是气温上升,而其他气候要素无显著变化;退耕还林以后表现为降水增加、气温不再升高、风速降低、湿度减小。2)2000年以来,黄土高原最高气温变化率、最小相对湿度变化率空间特征表现为条带状,且夏季NDVI变化率具有相似的空间分布特征。3)植被NDVI1—4月份最低气温正相关性显著,7月份最高气温负相关性显著,5—9月份风速负相关性显著,5月和7月相对湿度正相关性显著。4)南温带植被NDVI年均最大风速负相关性显著,温带植被NDVI年均最小相对湿度正相关性显著,还与春、秋季平均最小相对湿度正相关性显著。总之,黄土高原气候变化受到全球气候变化影响,但是植被覆盖变化也是局地气候变化1个因素,温度、风速和湿度方面表现比较明显。

  • 标签: 退耕还林/还草 植被恢复 气候变化 黄土高原
  • 简介:快速城镇化因大量城镇建设用地形成导致其他土地类型减少,并影响着区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对其进行研究可为区域可持续发展和政策决策提供信息。作者以位于杭州湾南岸慈溪市研究对象,利用2005、2010和2015年3期遥感数据,提取不同时期土地利用信息,分析慈溪市快速城镇化导致土地利用变化及其引起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结果表明:1)2005—2015,慈溪市土地利用变化主要体现在滩地面积大量减少、建设用地大幅增加,建设用地增幅来源主要是由滩地旱地转变而来,快速城镇化使得其他土地破碎程度增加;2)快速城镇化对该区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影响显著,2005—2015慈溪市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下降10.02亿元,其中快速城镇化影响占73%;3)围垦滩地造成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损失最大,损失量达4.6亿元,其次是建设过程对水体占用。

  • 标签: 快速城镇化 土地利用变化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慈溪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