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40 个结果
  • 简介:2011年6月2日,水利部水土保持植物开发管理中心主编的《沙棘黄酮质量标准》工作大纲通过了水利部审查。审查会由水土保持司主持召开,会议成立了专家审查组,水利部国科司、综合事业局、北京大学药学院、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天津达仁堂制药厂、河北神兴沙棘研究院、高原圣果沙棘制品有限公司、北京宝德瑞食品技术有限公司等单位的专家和代表参加了会议。

  • 标签: 沙棘黄酮 质量标准 审查 专家 大纲 水土保持植物
  • 简介:水利部国际合作与科技司和水土保持司于2009年3月4日在北京主持召开了《沙棘油标准》编制工作大纲审查会。参加会议的有国家粮食局标准质量中心、国家粮食局科学研究院、国家粮油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北京林业大学、高原圣果沙棘制品有限公司、鄂尔多斯市高原圣果生态建设开发有限公司等专家、领导和编写人员共13人。会议由水利部水土保持司主持,水利部国际合作与科技司对大纲审查会提出了具体要求。

  • 标签: 沙棘制品 编制工作 油标准 审查 大纲 专家
  • 简介:水利部国际合作与科技司和水土保持司于2009年3月4日在北京主持召开了《沙棘果、叶采摘技术规程》编制工作大纲审查会。参加会议的有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北京林业大学、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内蒙古水利科学研究院、国际泥沙研究培训中心等单位的专家、领导和编写组成员共15人。会议由水利部水土保持司主持,水利部国际合作与科技司对大纲审查会提出了具体要求。

  • 标签: 编制工作 技术规程 沙棘果 审查 大纲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 简介:1998年11月3日,温家宝总理对沙棘工作做出了重要批示:"植树造林治理水土流失,应该因地制宜,选择突破性的技术和关键树种.种植沙棘对于治理黄土高原效果明显,望能给予关心和支持".此后,温总理又多次就沙棘工作做出了批示.国家领导人专门就沙棘这一植物明确做出一系列批示,一方面体现了对我国生态建设的高度重视,另一方面也是对沙棘作用的一种认可,对沙棘工作者和关心沙棘的人们来说更是极大的鼓舞和激励.

  • 标签: 全国沙棘 再上新台阶 工作再上
  • 简介:据陕西吴起县报道:2006年2月7日,陕西省省委常委、延安市委书记王侠在延安市领导干部会议上传达贯彻胡锦涛总书记在延安考察时的讲话精神。

  • 标签: 延安市 胡锦涛 沙棘 春节 领导干部 市委书记
  • 简介:为了加快黄土高原水土流失防治步伐,我国从1985年开始在黄土高原地区推广沙棘种植,并着力发展沙棘产业.18年来,全国各地对沙棘的认识逐步提高,在沙棘植被建设、科学研究、加工利用和产品销售等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成绩,走出了一条既建设植被、培植资源,又利用资源搞开发,发展沙棘产业的新路子,产生了显著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 标签: 关键环节采取 再上新台阶 工作再上
  • 简介:1育种现状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的第一阶段沙棘育种工作,经过有关主管部门领导和科技工作者的不懈努力,在国外良种沙棘引进、沙棘优良品系选择、沙棘杂交育种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成绩,选育出了一批果实较大、产量较高、棘刺较少、营养品质较好的优良品种和杂交品系(表1,图1)。

  • 标签: 育种工作 沙棘 二阶 科技工作者 育种现状 主管部门
  • 简介:基于5年沙棘子代全面观测,对俄罗斯沙棘品种与中国沙棘优良类型间的地理远缘杂交F1代的表现性状进行了总体分析,认为杂交实验十分成功,亚种间杂交在中国沙棘育种方面有巨大潜力.

  • 标签: 沙棘 地理远缘杂交 F1代 物候期 生长 果实性状
  • 简介:本文讨论了沙棘嫩枝扦插的生产过程,并在理论上分析了沙棘嫩枝扦插的环境条件,阐述了嫩枝扦插理论与实践的辩证关系以及理论研究对生产实践的重要意义。

  • 标签: 沙棘 嫩枝扦插 辩证分析
  • 简介:利用沙棘特殊的生物学特性,在荒山荒坡、低产田及风沙干旱区建立沙棘生态经济林,改善农作物的耕作环境,提高农牧产量,同时结合不同发展模式来分析预期经济效益,为农业增效提供参考。

  • 标签: 沙棘 发展模式 效益分析
  • 简介:对山西自然概况,沙棘种质资源、生境习性、资源分布和产地气象条件进行调查研究;对山西沙棘主产地土壤进行分析测试。结果表明,山西沙棘资源丰富,各地气候土壤存在一定差异,可为山西沙棘优势资源开发利用提供参考依据。

  • 标签: 山西 沙棘 生态 资源 调查研究
  • 简介:通过沙棘甘油三酯和甘油磷脂中的糖、果酸(气相色谱-质谱法,TMS衍生物)、矿物质(FAAS,ETAAS)、挥发性物质(顶部空间气相色谱-质谱法)、Vc(高压液相色谱)和脂肪酸(气相色谱-质谱法,甲基酯)的分析方法,优化不同产地的沙棘果.对1997年10~11月采集的中国沙棘果(CH)和8月底采集的芬兰沙棘果(FI)和俄罗斯沙棘果(RU)的成分进行比较,得到了为今后开展更广泛的沙棘项目所需要的足够的资料.中国沙棘果汁中的Vc含量极高,平均8g/l(4.2~13.2g/l),是芬兰沙棘果汁中含量的5倍.主要矿物元素的含量比其它可食用的浆果中丰富得多,钾是沙棘果(6~14g/kg,干重)和沙棘籽(5~9g/kg,干重)中的主要矿物质之一,在一些样品中铅和镉含量的增加表明存在轻微的污染.压榨的沙棘果汁中糖的含量从1~20g/100ml有很大的变化,含量最高的是晚秋收获的中国沙棘果,最低的是8月收获的芬兰沙棘果.糖主要是葡萄糖(占总糖分的50%以上)、果糖及葡萄糖衍生物.苹果酸和奎宁酸是主要的果酸(77%~97%),含量为每100ml果汁中4.2~9.1g.果汁上部油脂的特点是形成了C2~C5n-、iso-、和ante-iso乙醇,C4~C5n-,iso,及ante-iso酸,也呈现出挥发性油脂的籽油乙醇前体.不同的产地和采收时间对挥发物有着明显的影响,整个果中的含油量为2%~11%(鲜重),籽中的含油量为4%~17%(鲜重),磷脂占脂类的10%,柔软部分(果肉和果皮)及籽中甘油三酯和甘油磷脂具有典型的所有脂肪酸的成分组成.

  • 标签: 沙棘果 产地 成分
  • 简介:沙棘具有改良土壤,适应性强等促进生态平衡的作用。富含生物活性物质,具有广泛的营养保健的药用价值。本文通过对5种不同沙棘种子浸泡并浇灌培养,定期测定种子的发芽率和淀粉酶的活性,还对沙棘叶片和小果的过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活性进行测定。综合活性指标分析结果,从而选出优良的品种。

  • 标签: 沙棘 发芽率 淀粉酶 生物活性物质
  • 简介:建平沙棘发展具有阶段性的历史过程,从引种到发展到百万亩沙棘林最终出现大面积死亡,综合分析沙棘死亡的客观和主观因素,提出从建平沙棘现存状况出发,摒弃落后的思想观念,并结合品种选育、良种扩繁、选择栽培模式、抗旱造林等营林关键技术,从认识上入手,从技术上发挥,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从而重振建平沙棘产业,树立建平沙棘品牌,构建具有辽西特色的林-工-贸一体化的人工沙棘商品林业。

  • 标签: 建平沙棘 中国沙棘优良类型 俄罗斯大果沙棘 裸地嫩枝扦插 栽培模式
  • 简介:山西吉县蔡家川流域,在九十年代进行了大面积的人工造林,其中阔叶林主要是刺槐林及刺槐与侧柏的混交林,研究其植被结构对以后人工林的营造和抚育有重要意义。分坡向、坡度和混交类型,选择了不同类型的24块标准地,测定各标准地内乔木的树高、胸径、冠幅和枝下高,利用二元材积表,计算样地的立木材积量,同时测出草本层的生物量和枯落物层的生物量。通过比较草本层、枯落物层的生物量和乔木层的材积量,由此确定在不同的立地类型内种植何种混交林最佳。

  • 标签: 黄土区 植被结构 立地类型 混交林 生物量
  • 简介:利用不同节数(芽数)嫩枝插穗,进行嫩枝扦插试验,结果表明:不同节数(芽数)嫩枝插穗扦插皆可生根,但生根率差异较大;1~2节(1~2芽)插穗生根率低,3节(3芽)以上生根率较高,生根率随节数(芽数)的增加而提高,本试验中,以6节(6芽)插穗,生根率最高。

  • 标签: 节数 插穗 嫩枝 扦插 生根率
  • 简介:为了探讨、揭示干旱胁迫对沙棘生育与产量形成因子间的关系。本文采用田间调查与室内实验分析相结合。结果表明沙棘单株生育与产量关系受干旱胁迫影响最大,造成植株生长势衰弱与减产。沙棘产量的形成,决定于植株生长势、水分利用效率、根系贮水能力、果枝数、座果率。

  • 标签: 沙棘 干旱胁迫 营养生长 生殖生长 适应性 相关性
  • 简介:本文对黄土高原中部油松、侧柏、刺槐、沙棘、胡颓子和火炬树等乡土树种树高、胸径及材积生长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研究区树高生长曲线分两种类型,以油松、侧柏等人工实生林为一种类型,即满足“慢一快一缓慢一稳降”生长规律,沙棘、火炬树等萌蘖林开始生长较快,之后逐渐降低并趋于稳定。6树种树高平均生长量为0.4518±0.2763m,刺槐的最高,侧柏的最低;连年生长量平均值为0.3190±0.1358m,刺槐的最高,胡颓子的最低。6树种胸径平均生长量相对稳定,平均生长量为0.4170±0.1714cm,刺槐的最高,是侧柏的3倍多,阔叶树大于针叶树,实生林的较高;胸径连年生长量平均值为0.3723±0.1205cm,油松的最大,侧柏的最小;随着年龄的增长,材积平均生长量和连年生长量都呈逐渐增加的趋势,6树种材积平均生长量平均值为3.1254×10^4±4.8827×10^-4m^3,刺槐的最大,侧柏的最小,二者相差20倍左右;材积连年生长量平均值为6.8956×10^4±10.1233×10^-4m^3,刺槐分别是油松和侧柏的2.38和15.34倍。生长量大小除遗传因素外,主要是降水量的影响。

  • 标签: 黄土高原中部 主要乡土树种 生长过程
  • 简介:本文以砒砂岩地区沙棘生态工程为研究对象,探讨沙棘生态修复工程实施对表层土壤理化性状的改良作用,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实施造林工程8年后,沙棘林地表层土壤的总孔隙度比荒坡地提高7.4%,土壤粘粒含量占49.15%,比荒地增加了75%;〉5mm的大团粒含量为43.38%,是荒地的2.99倍,有机质含量为13.92g/kg,是荒地的3.68倍;全氮、全磷、全钾的含量分别为荒地的1.72倍、1.13倍与1.36倍,有效氮、速效钾、速效磷含量分别为荒地的4.54倍、3.29倍与7.6倍。说明沙棘造林使造林区的土壤结构得到显著改善,沙棘生态修复工程的生态效益突出,可有效降低该地区降雨对土壤的侵蚀和地表径流的冲刷。

  • 标签: 砒砂岩区 沙棘生态工程 土壤理化性质
  • 简介:改变沙棘产品"两多、一少"(常规产品多,低劣产品多,附加值高产品少)局面,实现突围与创新,主要路径是制定系统的产品研发战略,实施持续优化的产品方案;加大研发投入,提高新产品入市标准;建设产学研合作平台,提高研发的含金量;准确的产品定位与标准化;提高产品的附加值为市场切入点;突破传统,强化沙棘"药食两用"功效,实现品种与市场创新;强化产品形象设计;打造品牌,拓展国际市场。

  • 标签: 沙棘产品 突围 创新 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