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8 个结果
  • 简介:为探索刺花(Sophoraviciifolia)硬实形成的相关机制,采用IlluminaHiSeqTM2000高通量测序技术对白刺花种子转录组进行测序,利用Trinity软件将数据组装形成转录本,对所有转录本进行Nr(NCBInonredundantproteinsequences)、Nt(NCBInucleotidesequences)、Pfam(proteinfamily)、KOG/COG(euKaryoticorthologgroups/clustersoforthologousgroups)、Swiss-Prot(Amanuallyannotatedandreviewedproteinsequencedatabase)、KEGG(kyotoencyclopediaofgenesandgenomes)和GO(geneontology)分类和功能注释、Pathway注释,并对种子形成的代谢通路中的相关基因进行了分析。转录组共获得了333339724条初始序列,总长为335557bp,初始序列组装获得序列片段的平均长度与N50值分别为282bp和537bp;与KOG功能注释、GO分类及KEGG代谢通路分析后,获得了44840个GO功能注释、46126个KOG功能注释以及89494个PFAM注释:并从KEGG通路中找到有色氨酸代谢、半胱氨酸和甲硫氨酸的代谢途径的编码基因片段分别有66和37个。

  • 标签: 白刺花 转录组 硬实 高通量测序
  • 简介:以珍汕97和武育粳2号构建的籼粳杂交DH群体及其双亲为材料,通过接种8种叶枯病菌株(菲律宾菌系的PX071、PX099、PX061,中国菌系的GX325、Zhe173、LN44、KS-1—21和日本本菌系的T7133),考察了该DH群体对白叶枯病抗性,并进行数量性状位点(QTL)分析。共检测到了26个QTL,分别位于除第7、第11染色体外其它10条染色体上,其中检测到有2个位点分别对4种不同的菌株有抗性,有2个位点对3种不同的菌株有抗性,3个位点对2种菌株有抗性。表明这些QTL对水稻白叶枯病均具有广谱抗性,通过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利用并聚合这些广谱抗性的QTL可以较好地改良水稻对白叶枯病的抗性。

  • 标签: 水稻 加倍单倍体群体 数量性状位点 白叶枯病
  • 简介:本研究用珍佳B(佳辐占/珍汕97B//珍汕97B的回交重组自交系F11,即BC1F11)×珍汕97B的F2群体,对稻米粒长、粒宽、长宽比、粒厚和垩粒率性状进行遗传分析与QTL定位。结果表明,粒宽、长宽比、粒厚和垩粒率均属于由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而粒长受一个主效基因控制。共检测到13个控制糙米粒长、粒宽、长宽比、粒厚和垩粒率的QTLs。其中,在第3号染色体着丝粒附近RM16-RM411区间同时控制粒长、粒宽、长宽比和粒厚性状,遗传贡献率分别为49.8%、12.6%、39.3%和5.3%;在第5号染色体着丝粒附近RM7118-RM3683区间同时控制垩粒率、粒宽、长宽比和粒厚性状,遗传贡献率分别为43.9%、44.5%、28.0%和15.0%;同时,在RM169-RM289区间也同时控制垩粒率、粒宽、长宽比和粒厚性状,但各性状的遗传贡献率均较RM7118-RM3683区间的小。

  • 标签: 水稻 数量性状基因座位 外观品质 垩白 粒形
  • 简介:为了创造杨树甲基化变异新种质,本研究以国外引进的优良欧洲杨种质资源N46(P.nigra'N46')无菌苗叶片为材料,通过在分化培养基中添加5-azaC(800μmol/L)的诱变方法,在再生植株群体中获得了一个圆叶突变株系M800-18。该株系叶片数量明显增多、叶片长宽比显著增大,叶绿素a、叶绿素b含量降低、光合能力下降,同时该株系保护酶活性显著增强,但其生长速度与对照基本相当。甲基化敏感扩增多态性分析(MSAP)结果表明,变异株系叶片基因组DNA甲基化水平均比对照显著升高。皮尔逊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该株系DNA甲基化水平与叶片数量呈显著正相关,全甲基化、总甲基化水平与光合参数的各项指标均呈显著负相关,说明圆叶突变株系表型的变化很可能是由于甲基化的升高引起的。研究结果为研究杨树叶片形状变异的表观遗传基础研究及生产应用奠定了基础。

  • 标签: 欧洲黑杨N46 DNA甲基化 5-azaC 突变体 生理特性
  • 简介:水稻白叶枯病是由黄单胞菌水稻致病变种引起的一种细菌性枯萎病害,严重危害水稻产量。水稻受叶枯侵染后,通过对相关基因表达变化进行检测,是研究水稻-叶枯病菌分子互作机理的一种重要手段。为了筛选出稳定表达的内参基因,以确保后续基因表达分析结果的可靠性,本研究以接种了叶枯病菌PXO61、PXO99的水稻叶片为研究材料,在侵染后不同时间点取样,对6个常用的水稻内参基因(TUB,EF1α,UBQ5,ACT,18SrRNA和GAPDH)的表达进行qRT-PCR检测并用geNorm、NormFinder和BestKeeper三种软件对6对常用内参基因的稳定性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6个内参基因在两种叶枯病菌侵染后的表达量变化均有差异;综合三种软件算法,受叶枯PXO61和PXO99侵染后水稻叶片中表达最稳定的基因为EF1α、ACT和TUB,为水稻响应叶枯病菌基因表达及其进一步的功能研究提供了参考和借鉴。

  • 标签: 水稻白叶枯 水稻内参基因 QRT-PCR
  • 简介:果枸杞为研究对象,利用RT-PCR方法从果枸杞cDNA中克隆一个bHLH的转录因子-LrJAF13,通过生物信息学的分析,发现该基因的全长为1890bp,编码624个氨基酸的亲水蛋白,其分子式是C3O12H4843N853O978S24,分子量为6.94kD,脂肪指数(Aliphaticindex)为85.45,等电点pI为5.24,亲水性(Grandaverageofhydropathicity)为-0.497,不稳定指数(Instabilityindex)为50.13,推断出该基因编码的蛋白位于细胞核中,蛋白质三维结构复杂,包含多个α-螺旋和β-折叠结构,与矮牵牛拟南芥bHLH基因编码的蛋白序列的一致性为88%,进化树的分析表明果枸杞的LrJAF13与矮牵牛的bHLH的转录因子petunia_JAFl3的亲缘关系比较接近。通过上述分析,为解析果枸杞果实中高花青素含量的分子遗传机理、优异资源筛选和新品种选育提供了理论依据。

  • 标签: 黑果枸杞 BHLH 基因克隆 序列分析
  • 简介:EST-SSR标记是基于表达序列标签(expressedsequencetags,EST)数据信息,并结合SSR标记特点开发出的一种新型分子标记。本文利用12对EST-SSR标记对湖北省内目前主要栽培的8个杨品种进行分子鉴定,同时对不同EST-SSR位点进行相关遗传参数分析。品种鉴定结果表明,仅需4对EST-SSR引物即可将8个亲缘关系较近的杨品种完全区别开来。遗传多样性分析显示,多态位点百分比为58.3%,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为2.09个,平均Shannon信息指数0.61,平均杂合度为0.35。这些结果表明,杨树EST-SSR标记完全可以应用于品种鉴定及群体遗传多样性分析。

  • 标签: 杨树 EST-SSR标记 品种鉴定
  • 简介:本研究利用常规回交育种结合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将来自C750的抗叶枯病基因Xa23和抗稻瘟病基因pi9聚合到感病杂交稻恢复系闽恢3139中。最后在回交后代中获得了4个双抗稻瘟病和叶枯病改良系ZR21-sk1、ZR21-sk2,ZR21—sk3和ZR21-sk4,且其遗传背景恢复率达96%以上。用来自福建省具有代表性的24个稻瘟病菌株和叶枯病广致病型菌系P6对改良株系进行人工接菌鉴定,结果表明,聚合了Xa23和pi9基因的改良系同时抗稻瘟病和叶枯病,且抗性与抗谱与供体亲本C750相似。农艺性状分析显示,改良株系所配组合基本保持闽恢3139的农艺性状和配合力,可直接应用于生产或作抗性育种亲本。

  • 标签: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稻瘟病 白叶枯病 杂交稻恢复系 pi9/Xa23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