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3 个结果
  • 简介:以一株孢芽孢杆菌(Brevibacilluslaterosporus)为试验菌株,研究其对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aeruginosa)的抑制效应,并将其应用于水产养殖富营养化水体中,进行蓝藻水华的生态控制。结果表明,孢芽孢杆菌可以抑制铜绿微囊藻的生长,使其叶绿素a的含量显著下降,从而抑制了其光合作用的活性,达到限制铜绿微囊藻细胞增殖的目的。这种抑制作用与孢芽孢杆菌的细菌含量成正比,初始接种的菌体浓度越高,抑制作用越强,且这种限制作用在菌藻接触后的8~10d较为显著。将活菌数≥108个/mL的孢芽孢杆菌按0.50、1.00mg/L的用量加入淡水池塘养殖的富营养水体,在60d内不仅可使养殖水体中的TN、TP和高锰酸盐指数有所下降,同时还可显著抑制藻类的数量,增加藻类的种类,提高养殖水体中藻类的Shannon-Weaver多样性指数,较好地调节藻类群落结构。研究显示,孢芽孢杆菌因具有较强的抑藻能力,在生物修复养殖富营养化水体的水生生态系统方面有着良好的应用前景。

  • 标签: 侧孢芽孢杆菌 铜绿微囊藻 抑制 养殖水体 水华
  • 简介:通过2011—2013年应用黏胶型性诱捕和灯测2种方法对水稻二化螟越冬代成虫同地对比诱测试验,结果表明:性诱测第2蛾峰高峰日,与灯诱测的雌蛾始盛期相吻合,可以作为不同地理生态区和非灯诱监测区简化精准预测第1代二化螟发生期的重要依据,具有较强的实际指导价值。可以将该地此蛾峰日、峰日后的3-4d、10-11d分别作为预测雌蛾的发蛾始盛期、高峰期、盛末期,不同地区可根据实际确定和选取相应期距值。在此基础上,再加上相应的产卵前期和卵历期,就可对第1代二化螟卵孵始盛期、高峰期、盛末期作出预测。2011—2013年性诱预测结果与实际相符合。该法预测准确,简便易行,建议该技术在基层测报点推广应用。

  • 标签: 二化螟 发生期 性诱捕器 预测
  • 简介:通过黏胶型性诱捕和灯测2种方法对玉米大螟越冬代成虫的同地对比诱测结果表明,黏胶型性诱捕监测越冬代大螟成虫效果好,其诱蛾趋势和峰型与灯诱基本趋于一致,可用于替代灯诱监测。对比分析发现,大螟性诱测的第2蛾峰高峰日,与灯诱测的雌蛾发蛾高峰期相吻合,可作为性诱简化精准预测第1代大螟发生期的重要依据,具有较强的实际指导价值。可以将该地此蛾峰日、峰日后的7d分别作为雌蛾的发蛾高峰期、盛末期,不同地区可根据实际确定。在此基础上,再加上相应的产卵前期和卵历期,就可对第1代大螟卵孵高峰期、盛末期作出预测。该法适宜基层测报点推广应用。

  • 标签: 大螟 黏胶型性诱捕器 监测效果 发生期预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