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5
285 个结果
  • 简介:杨树是中国速生丰产人工林主要树种之一。简单、准确的评价杨树林地的土壤养分状况对人工林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土壤养分系统研究法(SNSA)在评价我国农田土壤养分状况方面已有成功的应用,本文首次应用该法对江汉平原杨树人工林的土壤养分状况进行了评价。通过土壤样品的收集、理化特征分析、实验室预测与最佳施肥推荐、田间试验验证等过程,研究结果认为田间试验结果与实验室的预测一致,表明SNSA在评价杨树人工林土壤养分状况方面是可信的。结果表明,N和Zn是试验地区土壤主要养分限制因子,且N的缺乏程度大于Zn。图2表3参13。

  • 标签: 土壤养分系统研究法 杨树 限制因子 评价
  • 简介:文章采用常规的土壤物理、化学分析方法,对枫香(LiquidambarformosamaHance)、益智(AipinaeOxyphyllaMiq.)混作林的土壤物理性状(土壤容重、土壤pH值、土壤有机质、土壤含水量)以及根系结构进行了分析,旨在为充分发挥农林复合系统的优势,提高土壤水肥资源利用效率提供理论依据。

  • 标签: 枫香 益智 农林复合系统
  • 简介:系统采集0~20cm土壤样本,分析朔州市市区林业土壤土壤容重和速效养分现状。结果表明,朔州市公园绿地、街头绿地和附属绿地土壤容重适宜,基本不会影响绿化植物的生长,但道路绿地土壤容重偏大,不利于绿化植物的生长;土壤速效氮含量总体上处于较低水平,大部分林业土壤速效磷和速效钾丰富。

  • 标签: 林业土壤 容重 速效养分 朔州
  • 简介:研究了东北东部张广才岭西坡东北林业大学老山人工林实验站于1966年春栽植的红松人工林生态系统(包括:红松(Pinuskoraiensis)人工纯林,红松蒙古柞(Quercusmongolica)混交林,红松白桦(Betulaplatyphylla)混交林土壤有机碳质量分数、碳密度和储碳能力,研究结果表明,土壤碳库是由土壤L层、F层、H层和B层分室构成,每个分室具有储碳功能和潜力。经双因素方差分析得知,不同红松人工林生态系统类型、不同土层分室、不同坡位种类均对Soc质量分数,Soc密度有显著影响,红松蒙古柞混交林Soc密度最高为278.63Mg·hm^-2,以分室比较属B层分室碳密度最高,为212.28Mg·hm^-2,以坡位比较坡下Soc密度最高,为394.18Mg·hm^-2,同时揭示了Soc质量分数,Soc密度与各分室有机质含量,分室的土壤垂直深度有明显的规律。这些研究结果说明,温带湿润地区地带性红松人工林与天然林混交的生态系统土壤有较高的碳储能力,为防止气候转暖,实施减排发展低碳经济提供参考。

  • 标签: 土壤碳库 碳密度 碳质量分数 红松 混交林
  • 简介:一项全球性的调查研究显示:为了用树来吸收碳的目的而种植新的森林,需要水和土壤资源的较大成本。造林是减缓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的一个潜在的有利工具,但是森林也会影响到它们所依赖的水和土壤资源,产生一系列的负效应,比如使河流干涸和土壤盐碱化。

  • 标签: 土壤资源 成本 造林 二氧化碳浓度 土壤盐碱化
  • 简介:本项目公开了一种无线智能碳汇监测系统,它涉及环境检测技术领域,数个温湿度传感器的信号线均与信号检测器的信号输入端连接,本实用新型采用双电源供电,保证系统不会断电,能及时发现故障,能及时维修,且能保证传感器正常工作.

  • 标签: 无线 智能 碳汇监测
  • 简介:《日本林业》2008年1月10日报道,森林综合研究所已查明,日本森林土壤对温室效应气体甲烷的吸收量约是欧美的2倍、氧化亚氮的释放量是其一半以下。如果掌握了日本森林吸收温室气体的机理,就可能对抑制全球变暖做出贡献。

  • 标签: 森林土壤 气候变暖 温室效应气体 氧化亚氮 温室气体 全球变暖
  • 简介:对辽宁省章古台地区的几种主要针叶树种的针叶养分及其林分表层(0-15cm)土壤养分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年龄樟子松(45、29和20年)(Pinussylvestrisvar.mongolica)林地表层土壤养分并无显著差别,而29年樟子松林分表层土壤全N、全P和N:P比显著高于相近年龄的赤松(P.densiflora)(29年)和油松林(P.tabulaeformis)(31年).随着樟子松年龄的增加,叶片P含量逐渐减少,而叶片N和K含量则未表现出随年龄而变化的趋势;对于年龄相近的三个树种,叶片N和P含量表现为:樟子松>赤松>油松,而叶片K含量在三个树种中并无显著差别.表层土壤的全N和全P,有机质和全P以及叶片N和P含量之间表现出了显著的相关性,但是,林分表层土壤养分和树木针叶养分之间并无显著相关关系,这可能与当地对凋落物的过度收集,过度放牧以及土壤水分含量低有关.最后,根据国外研究结果引入N:P比阈值来分析研究区域的N,P养分状况,基于章古台地区这几种针叶树种针叶N:P比,我们认为研究区域的樟子松随着年龄的增加受N限制的可能性降低,29年的赤松林整体表现出不受N和P养分限制,而31年的油松林则表现为系统N和P都供应不足.图3表3参45.

  • 标签: 辽宁 章古台地区 沙地 树种 年龄 生态系统
  • 简介:宿根花卉的地下部分通常具有较大的或呈块状的主根,主根可以数年直至数十年不死,但其生长点每年移动,形成新的植株。不同种的宿根花卉的根在土壤中深入扩展的情况各异,根系外貌也依外界环境而发生变化。就主要种的根系组成来说,可具体分为浅根性(主根10~30厘米)和深根性(30~50厘

  • 标签: 宿根花卉 土壤条件 根性 主根 根系发育 地下部分
  • 简介:通过实地调查、土壤样品采集和实验室分析、GIS技术的应用,系统研究了深圳市城市绿地土壤理化特性,包括颗粒组成、容重、孔隙度、土壤渗透性、pH、有机质、阳离子变换量、全氮、全磷、全钾、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等以及土壤重金属含量,绘制了深圳市城市绿地土壤质量主要指标分布状况专题图,评价了深圳市城市绿地土壤肥力质量和环境质量,揭示了深圳市城市绿地土壤存在的主要问题。

  • 标签: 深圳 城市绿地 土壤质量
  • 简介:对广州市沙面古树群土壤的调查表明,沙面土壤多为碱性至强碱性,近一半的土壤养分不足、有机质含量低;59.22%的土壤全氮偏低至缺乏,98.68%的土壤全磷偏低,55.26%土壤全钾含量处于正常水平,土壤质地多数能满足古树生长。

  • 标签: 广州市 沙面 古树 土壤调查
  • 简介:土壤作为园林植物的生长介质,其质量直接关系到园林绿地的景观生态效益,而铅是重要的土壤重金属污染物之一,了解其在土壤中的吸附特点有利于防治土壤的铅污染。本文采用根垫法盆栽试验获得根际与非根际土壤,并用等温平衡吸附法研究了根际与非根际土壤对铅的吸附特点。结果表明,根际土壤比相应的非根际土壤铅的吸附量高,但在含铅溶液浓度为0-0.5mmol/L条件下,根际土与非根际土壤铅的吸附量差别不大,几乎全部被吸附。随着铅浓度增加,根际土壤吸附量增长迅速,根际土壤与非根际土壤的Pb吸附量差值随着Ph离子浓度的增大而增大。并且。两种土壤的根际土和非根际土对Pb离子吸附有显著的差异。

  • 标签: 吸附 黄褐土 红壤 根际 非根际
  • 简介:以浙江省奉化市覆盖栽培的雷竹林为研究对象,运用定位研究方法揭示在相似气候和土壤质地条件下,不同覆盖年限下雷竹林土壤土壤钾素的养分变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不同覆盖年限的林地土壤全钾和速效钾存在显著差异。试验林地全钾含量变幅是12.5~34.24g/kg,速效钾是37.55~492.34mg/kg,速效钾的变异十分显著而全钾相对较小。全钾含量在覆盖栽培10年之前逐步递增,速效钾含量在覆盖3次或超过6年后增加尤为明显。值得关注的是全钾含量在10年后又趋下降,速效钾含量在覆盖栽培8年后开始下降,全钾含量变化幅度小于速效钾主要是由于二者养分来源和利用状态不同所致,矿物态的难溶性和缓效性钾是全钾主体,相对稳定,覆盖物料的残留分解释放引起速效钾养分增加显著。因而,从土壤肥力因子钾素养分来说,覆盖年限不宜超过10年,连续覆盖的次数或频率应少于3或4次,以稳定或提高雷竹林土壤钾素养分状况。

  • 标签: 雷竹林 土壤钾素 变化特征 覆盖栽培
  • 简介:以福建省森林资源监测管理应用为研究对象,论述了建立基于网络平台的福建省森林资源监测管理应用系统的技术方法和实现过程。通过解析整个系统的目标与需求,探讨了福建省森林资源监测管理应用系统系统架构、数据库建立、功能模块设计、安全管理及系统运行等过程的关键技术。系统应用表明,该系统满足了福建省森林资源监测管理业务应用的需要,能够及时准确地反映森林资源管理状况,大大提高森林资源管理的质量和水平。

  • 标签: 森林资源监测 应用系统 模块设计
  • 简介:2001至2003年,浙江省在丽水市进行了森林资源重点监测,为了配合监测工作,对抽样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我们设计了数据库系统(ZJJC).本文详细介绍了系统的数据组织、检查校验、数据处理、统计分析的设计方法.

  • 标签: 浙江 森林资源 资源监测 数据库 连续清查
  • 简介:落叶松属寒温带及温带树种,适宜生长于海拔300~1300m不同环境地带,耐寒性极强,在零下五十摄氏度的条件下也能正常生长,因此其成为了我国东北、内蒙古、华北地区高山针叶林主要森林组成树种,也是三北防护林栽植的主要树种之一。尽管落叶松对生长环境的要求不是很高,但是土壤的肥力质量直接影响着落叶松的生长。而经研究表明,湿润、排水良好、土地肥厚的土壤条件和通风的自然环境最适合落叶松生长。本文利用长期在河北省塞罕坝机械林场工作的经验,广泛查阅相关资料,总结了落叶松人工纯林地的土壤变化、防治地力衰退的趋势以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 标签: 落叶松 人工纯林 土壤肥力 研究
  • 简介:研究了福建省常见的7种土壤类型(红壤、黄红壤、黄壤、紫色土、红土、黄泥土、水稻土)对毛竹林出笋数、新竹成竹率和新竹胸径的影响。结果显示,毛竹林出笋数及新竹胸径在不同土壤类型间均存在极显著差异,新竹成竹率在不同土壤类型处理间的差异不显著。研究结果认为,在毛竹造林时应优先选择退耕的农地,即耕作土壤黄泥土和红土。

  • 标签: 毛竹林 土壤类型 出笋数 成竹率 新竹胸径
  • 简介:测定兰州市皋兰县水阜乡老虎台雨养生态试验示范区不同坡面、不同坡位土壤有机质、有效P、速效K、全盐量和水解N含量及pH值,评价土壤养分状况,为植被恢复提供依据。结果表明:土壤养分含量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而降低,且阴坡>半阳坡>阳坡、下坡位>中坡位>上坡位,土壤pH值偏高,呈碱性;盐分含量较高,属于盐渍化土,在植物恢复配置时,首先要选用耐盐碱的植物,其次还要考虑耐瘠薄的品种,适当施用一些有机肥料。

  • 标签: 老虎台 土壤养分 植被恢复 雨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