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2 个结果
  • 简介:绿道为乡村经济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研究乡村绿道的满意度影响因素,对于今后开展城乡绿道网络构建具有重要参考意义,文章以黄山市徽州绿道为例,对绿道使用者进行问卷调查,基于SPSS平台,通过相关性分析、线性回归分析等方式,对徽州绿道的使用满意度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得出影响绿道满意度的4个主要因素(交通便捷程度、机非混行道设置、自然景观、环境卫生),指出徽州绿道的优势与不足,提出相应的优化建议。

  • 标签: 使用特征 满意度 乡村建设 徽州绿道
  • 简介:以非洲菊的茎尖作为外植体进行脱毒培养,经检测后确定为无病毒植株。以无病毒植株的茎段为研究对象,对外植体的扩繁技术进行深入研究,研究结果显示,初代脱毒培养中,1mg/lIAA出现愈伤组织的时间最短,死亡数也是最少,脱毒效果最佳。生根培养基最佳为1/2MS培养基+1mg/lIAA。

  • 标签: 非洲菊 茎尖 脱毒培养
  • 简介:为了解檀香(SantalumalbumL.)与不同植物的寄生关系,选取6种植物与檀香幼苗一起种植,观察这些寄主植物对檀香幼苗生长的影响情况。结果表明,檀香幼苗的吸器大小、数量在不同寄主之间存在很大差异,不同寄主对檀香的生长情况也有显著差异。整体上看,假蒿(KuhniarosmarnifoliaVent.)对檀香的生长表现最佳,确定为最优寄主;其次为柱花草(Stylosanthesnensiassw.)、山毛豆(Tephrosiacandida)、洋金凤(Caesalpiniapulcherrima)、降香黄檀(Dalbergiaodoriferan),白木香(Aquilariasinensis(Lour.)Gilg)表现较差。

  • 标签: 檀香幼苗 寄主 差异性分析
  • 简介:以檀香不同伴生植物为研究对象,对其土壤主要理化性质进行测定,并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对其土壤肥力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6种植物的土壤均为酸性;不同伴生植物的土壤有效Ca和有效Mg含量为极度缺乏;有机质土和碱解N含量属于中度偏低水平;有效Zn和有效Cu(除假蒿和柱花草为丰富水平)含量处于中度水平;各种伴生植物的土壤有效P和速效K含量整体处于丰富水平;土壤有效Mn(除洋金凤为中度水平)含量比较丰富;所有伴生植物中土壤有效Fe含量为极度丰富状态。综合土壤肥力评价结果为:假蒿>柱花草>山毛豆>洋金凤>降香黄檀>白木香,土壤肥力极差的的有2种伴生植物、差的有2种伴生植物、良好的有1种伴生植物、最优的有1种伴生植物,假蒿对于檀香生长的土壤肥力影响最好。

  • 标签: 檀香 伴生植物 土壤肥力 灰色关联分析
  • 简介:2008年春天我国南方发生的严重雨雪冰冻天气对毛竹林造成严重危害,作者调查了富阳区毛竹林的受灾特征及其影响因子,并在此基础上研究了不同施肥处理对受灾毛竹林恢复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1)毛竹林受灾程度与其所处的海拔、坡向、坡度、坡位、竹林地土壤厚度等环境因子以及毛竹林林分结构密切相关,其中海拔高度的影响最为显著;2)不同施肥处理对毛竹林恢复生长的影响差异显著,在试验的几个处理中,以在高海拔(500m)区使用大剂量施肥(生物肥料160kg/667m2和复合肥40kg/667m2)和在低海拔(300m)区使用小剂量施肥(生物肥料100kg/667m2和复合肥20kg/667m2)的新竹产量为高,每年产量分别达到2243.3kg/667m2和2258.3kg/667m2,分别比对照增加65.4%和63.3%;3)高海拔地区的毛竹林因受损严重,在适当施肥后其新竹萌发量比低海拔地区的要高,但立竹直径明显低于低海拔地区。

  • 标签: 施肥处理 雨雪冰冻灾害 毛竹 恢复生长
  • 简介:该试验以淹水时间分别为0.1h/d(CK)、1h/d(D4)、2h/d(D3)、4h/d(D2)、6h/d(D1)5个处理梯度对白骨壤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90d后对白骨壤进行萌发率、株高、叶片数、叶面积指数、根长、生物量及根冠比等指标测定。结果表明:淹水时间为4h/d、6h/d时白骨壤的种子发芽率、幼苗的株高、叶片数、叶面积指数及总生物量均高于0.1h/d、1h/d、2h/d淹水时间处理,而淹水时间为2h/d根冠比较高。

  • 标签: 淹水胁迫 白骨壤 种子萌发 幼苗生长
  • 简介:本文以长治市太行街为研究区域,选择7种较常见的植物群落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不同类型植物群落对温度及湿度的影响,研究结果如下:不同类型的植物群落对温度与湿度均有明显的调节作用;不同的植物群落均可达到降温与增湿的效果,降温效应变化幅度为0.1℃~2.3℃,增湿效应变化幅度为1.3%~10.2%。

  • 标签: 路侧绿地 植物群落 环境因子 温度 湿度 影响
  • 简介:在不同类型的毛竹天然混交林内设置标准地,调查林分的毛竹自然再生产情况。结果表明:由6~8竹组成的竹杉阔混交林、竹杉混交林和6竹组成的竹松杉阔混交林,林分结构组成较合理,自然再生产能力较强,每公顷出笋数、新成竹数、新竹质量以及每株母竹出笋、成竹数等各项生产指标均大于纯竹林;6~7竹组成的竹松阔混交林、6~8竹组成的竹松杉混交林、6竹和8竹组成的竹松混交林,其林分结构组成较差,自然再生产能力较弱,每公顷出笋数、新成竹数、新竹质量以及每株母竹出笋、成竹数等各项生产指标均不同程度低于纯竹林。

  • 标签: 毛竹 天然混交林 出笋量 生长量
  • 简介:测量及分析红椎等5种广西珍贵乡土树种4年生幼树光合参数和生长特性指标,结果表明:不同树种光合参数差异显著或极显著,各树种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胞间CO2浓度、蒸腾速率范围分别为4.81-12.13umol·m^(-2)·s^(-1)、0.02-0.08mol·m^(-2)·s^(-1)、348.55-498.48umol·mol^(-1)、0.89-1.96mmol·m^(-2)·s^(-1),净光合速率与气孔导度差异规律相同,胞间CO2浓度、蒸腾速率差异规律与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差异规律相近似,表现为红椎各参数值最高,火力楠、红花荷次之,降香黄檀和格木各参数值均较低;除水分利用率外,树高与净光合速率等光合参数均呈极显著正相关,胸径与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和胞间CO2浓度呈显著正相关,冠幅与净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呈显著正相关;认为各珍贵乡土树种间光合能力差异明显,红椎光合能力强,火力楠、红花荷光合能力次于红椎,格木、降香黄檀光合能力相对最弱。光合能力的强弱直接影响5种珍贵乡土树种生长,光合能力强的树种生长表现好。

  • 标签: 珍贵树种 幼林 光合作用 生长影响
  • 简介: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自然资源总量急剧减少,生态环境持续恶化,严重威胁到人类社会的健康持续发展。本文就贵州省毕节市岩溶石漠化地区退耕还林对农村产业结构和经济发展影响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提高农作物种植技术含量、发展特色经果林和菌材林产业、加强生态旅游业发展、培育农林产品加工龙头企业、提升农民劳动技能等退耕还林产业发展建议,以期为类似退耕还林区提供借鉴和参考。

  • 标签: 退耕还林 岩溶山区 结构调整 产业发展
  • 简介:本文基于大量的调研材料、文献等,综合了集农业、气象、环境等学科的交叉,研究分析了6个方面的内容即:(1)气候变化的监测事实及科学认识;(2)气候变化对气象灾害、极端天气的影响;⑶气候变化对农业生态环境的影响;(4)气候变化对粮食安全影响;(5)适应气候变化应对的研究;(6)如何提高商品粮基地建设的综合生产能力的对策。提出应对气候变化包括减缓和适应,通过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防灾减灾,实施适应气候变化能力建设,加强商品粮基地建设,对保障农业可持续发展将起到重要参考作用。

  • 标签: 气候变化影响 商品粮基地建设 适应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