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3 个结果
  • 简介:对天然次生林抚育的看法方山林场场长高喜明进入八十年代以来,我区森林抚育工作逐步走向正规化,每年上级不仅有任务、有投资。而且专门进行抚育培训工作,从设计到施工、检查验收配备专业技术员。因而抚育质量较高,但抚育的重点是人工中幼林,忽视了对天然次生林的抚育...

  • 标签: 天然次生林 次生林改造 立地条件 林木生长 抚育管理 木材蓄积量
  • 简介:本研究根据柬埔寨国公省退化次生林区的地理环境和现有植被情况,从造林方式、种苗质量、树种选择、造林管理模式、密度管理与整地方式、幼林抚育管护及采伐年龄确定等方面进行了相思种植的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适宜该地种植的主要树种是马占相思及镰刀相思;2)可采用泥袋种子苗进行人工种植;3)在常绿林或裸地、草地上按照3m×2m栽植相思的造林效果最好;4)第一个轮伐期内可不进行施肥,套种旱稻造林可不进行除草抚育措施;5)套种旱稻造林模式效果好;6)相思树的实际生产最适合采伐年龄为6a。该研究能为该省域或相近自然条件下退化次生林区林木种植场的合理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 标签: 相思树 种植分析 退化次生林区 国公省
  • 简介:天然林是山西省森林资源的主体,而天然林中绝大部分是次生林,因此次生林生态系统经营应为天然林经营管理中的重中之重。由于次生林中大部分都是生产力低下、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差的林分,所以次生林改造工作由来已久。但是,由于对次生林生态系统经营较为混乱,因此,应从恢复和提高森林资源、维护和发展生态安全的战略高度来认识次生林生态系统经营的必要性,要对次生林改造进行再认识、再发展,正确地界定次生林改造的对象——低质低效次生林。

  • 标签: 次生林改造 天然林 山西省 生态系统经营 低质低效次生林 森林资源
  • 简介:天然红松次生林在黑龙江省森工老林区中分布量不大,但作为极具典型的林分以及其原分布地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其经营具有现实意义,是恢复红松林的一条捷径.通过分析红松次生林高效经营的技术方法、理论依据以及推广应用该项技术所产生的效果,说明应用该项技术三年来的测算效果良好,经济效益显著.

  • 标签: 红松 天然林 高效经营 效果
  • 简介:针对黑龙江省林口林区天然次生林较差的林分状况,该地区选择红松和红皮云杉作为主要树种进行改造、更新.文中通过对改培样地的调查,介绍了在不同光照、坡度、坡位条件下,改培树种的生长状况,从而提出较好的改造方案和措施.

  • 标签: 次生林 植苗 改培
  • 简介:次生裸地天然更新生长的樟子松更新幼苗、幼树进行生长模拟和预测,并和人工林樟子松苗的生长相比较对照。

  • 标签: 樟子松 次生裸地 天然更新 生长
  • 简介:采用样地调查方法,研究中山市城郊两种次生植被类型的物种组成和群落学特征.分析表明,人工促进恢复措施对于群落结构和林木个体生长速度有多方面的影响.马尾松、桉树、相思类在群落中的重要值已从纯林的重要地位退居于地带性乡土树种枫香、红锥、山杜英之后的次要地位,群落的物种丰富度和植物多样性指数有较大提高,森林群落的稳定性也得到增加.

  • 标签: 中山市 城市森林 次生植被 群落学研
  • 简介:海南省有次生林约700万亩,占全省天然林的87.5%。次生林可利用的经济价值低,长期以来不为人们所重视。但是从整个热带雨林的发展进程看,次生林能为发展热带雨林创造较佳生境条件。因此,应该把保护次生林作为发展热带雨林的重要途径。

  • 标签: 保护次生林 发展热带雨林
  • 简介:对火烧迹地依靠天然更新形成的次生林,进行了株数的数量化分析,可对不同立地类型上林分株数进行很简明的判定。

  • 标签: 株数 模型 火烧迹地 天然更新 次生林
  • 简介:以牡丹江林区杨桦次生林为研究对象,采用分别为30%-40%的强度间伐和20%的中度间伐,以未间伐为对照,通过研究间伐5年内的林分生长,旨在为杨桦林的经营提供理论依据。研究结果表明:间伐5年后,间伐林分的平均高和平均胸径均有显著提高,强度间伐的胸径较对照增加了1.2cm,中度间伐增加了1cm,树高则分别增加了1m和0.7m。树高、胸径的年平均增长量的大小顺序均为强度间伐〉中度间伐〉对照,差异显著(P〈0.05)。间伐显著促进了单株木材积的增长量(P〈0.05),且以强度问伐最为明显;而林分蓄积增长量显著下降(P〈0.05),但随着间伐时间的延续,对照与间伐林分的蓄积增长量的差距逐渐减少。

  • 标签: 间伐 杨桦次生林 林分生长
  • 简介:佘山地区森林50多年的次生演替过程,对揭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次生演替规律,确定上海地带性植被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此外,佘山地区作为上海城市森林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上海的生态环境、城市景观以及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有着直接影响.因此,研究其植被现状及植被演替规律,对上海地区自然植被的保护、恢复以及上海城市森林建设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 标签: 天然次生林 上海地区 保护区 城市森林建设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地带性植被
  • 简介:灾害经济学理论为基础,阐明林火灾害风险管理的概念和内容,进一步提出了林火灾害风险识别的内容及方法,明确了林火灾害风险的主要致灾因子。

  • 标签: 林火灾害 风险管理 风险识别
  • 简介:为了分析和探讨海拔对植物多样性的影响,沿海拔梯度(1600-2600m),设定14个样地,对每个样地内对植物物种进行调查.结果表明:随海拔升高,群落优势种变化依次为:辽东栎、油松、白桦、红桦、华北落叶松和云杉.群落内乔木树种的平均树高和胸径表现为先增大后减小,最大树高和胸径表现为单峰变化.群落内不同生活型树种(针叶树和阔叶树)的最大树高表现为先增大后减小.阔叶树最大胸径无明显变化规律,针叶树最大胸径不断减小.中海拔群落内,针叶树种的最大树高和胸径高于阔叶树种.群落的Shannon-wiener指数和Margalef指数均表现为单峰变化,中海拔群落(1900-2200m)植物多样性最高,高于低海拔群落(1600-1900m)和高海拔群落(2200-2600m).Shannon-wiener指数和Margalef指数反映出的植物α多样性变化与海拔高度显著相关.在研究地区,植物多样性变化与群落所处的海拔显著相关,此外,还与群落结构、物种组成、树种特性和人为干扰有关.

  • 标签: 物种多样性 海拔梯度 群落 关帝山
  • 简介:以杨桦次生林为研究对象,采用30-40%强度间伐和20%的中度间伐,以未间伐的林分为对照,研究比较了间伐后1年、2年和5年内的林下植物多样性的变化.结论如下:对于木本植物,间伐显著提高了林下木本植物的盖度(P<0.05),其大小顺序为强度间伐>中度间伐>对照,在间伐后2年、5年差异均显著(P<0.05).对于林下草本植物,间伐显著提高了林下草本植物的种数,尤其在间伐后2年,中度间伐和强度间伐林下的木本植物种数、盖度、Simpson和Shannon多样性指数均显著高于对照(P<0.05);但随着间伐时间的延续,中度间伐和强度间伐对草本植物的影响逐渐减弱,其中度间伐林下的植物种数、Simpson和Shannon多样性指数与对照之间未能发现显著差异(P>0.05).

  • 标签: 间伐强度 杨桦次生林 植物多样性
  • 简介:本文对以黑龙江省东南部山区杨桦天然次生林为研究对象,以穆棱林业局为典型案例,通过水平空间-垂直空间调节-促进自然演替三维空间经营技术对杨桦天然次生林开展经营研究,并开展了施肥集约经营技术试验。研究表明:三维空间经营技术不但可以改善林分水平分布,短期内降低了林分平均高与平均胸径,而且可以提高单位面积蓄积生长量,是杨桦天然次生林可取的经营技术,施肥集约经营技术可以有效提高人工更新云杉幼苗高生长。

  • 标签: 次生林 杨桦 经营技术
  • 简介:该文以河南省为例,探讨了旱涝灾害发生和发展的主要原因,重点分析了水利建设、生态建设对防治旱涝灾害的重要性及其相互关系。同时,文章还分析了在山丘地区建设“绿色水库”与平原地区建设“黄色水库”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提出了只有增加森林植被覆盖,才能有效地防止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进而从根本上减轻旱涝灾害

  • 标签: 水土流失 旱涝灾害
  • 简介:文章介绍了江西省抚州市遭遇罕见雨雪冰冻灾害后毛竹资源的受灾情况,总结了政府在组织毛竹林灾后恢复重建中所采取的措施,提出了增强毛竹林防御灾害能力的技术措施,为推进竹林灾后恢复与竹资源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

  • 标签: 雨雪冰冻灾害 毛竹林 恢复重建 措施 防御灾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