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3 个结果
  • 简介:对来自广东从化石门、东莞银屏山、台山北峰山的3个红花荷种早期生长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红花荷种间的种子千粒重差异不显著,而家系间的种子千粒重差异极显著,种子千粒重与各个生长性状以及各个生长性状间均表现为正相关关系;从化石门种的种子千粒重、苗高、幼林地径、树高和冠幅均最大。

  • 标签: 红花荷 种源 早期生长
  • 简介:为寻找扎根场地的景观空间塑造设计方法,从“原型”理论出发,以同济大学“问”广场为例,探究基于原型的设计方法在风景园林领域的应用,结合地域原型做出解读,试图使从“原型”出发的抽象设计原则具体化、具有实操性,从而在景观设计空间塑造的实际操作中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 标签: 空间塑造 设计方法 地域原型 设计实践 “问源”广场
  • 简介:陶渊明深受老庄哲学的影响,在时局动荡之际选择了归隐,把自己的注意力转向大自然,把田园自然风光作为自己的精神归宿.陶渊明的文章蕴含着丰富的自然思想,其中以《桃花记》和《桃花记(并诗)》最具特色.他所建构的桃花社会,体现了其“质性自然”之内涵,表达了人生具有“自然”的天性.陶渊明“质性自然”含有“真”与“朴”二重性,反映了他寻求真、朴的自然观.陶渊明在庄子自然无为思想影响下,用“委运顺化”思想实行自然无为之道,因而选择回归山林与躬耕田园以顺应其本性.陶渊明用自然景色表达他的自然心境,将“渔人”形象与自然相结合,体现了身心与自然融为一体的和谐,说明其向往桃源的生活.陶渊明用“渔人忘路而入桃花”来说明“忘”的境界,“忘路”意味着摒弃世俗争竞,乃至于功利思辨.因此,他所构筑的桃花成了一个融自然美、人情美、身心美于一体的生态体系,体现了“物物而不物于物”的“新”自然境界,表达了陶渊明对社会与人生的思考.“新”自然境界是对现实生活和感性经验的超越,实现了心境与自然相统一,体现了天地人和谐共生的境界.

  • 标签: 陶渊明 《桃花源记(并诗)》 自然境界 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