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9 个结果
  • 简介:猪副嗜血杆菌病又称格氏病,是由副猪嗜血杆菌引起的猪的多发性浆膜炎和关节炎,其特征为体温升高、关节肿大、呼吸困难、多发性浆膜炎、关节炎和高死亡率,2周龄~4月龄的猪均易感染,通常见于断奶前后和保育阶段(5~8周龄)的猪。1病原

  • 标签: 副猪嗜血杆菌病 多发性浆膜炎 防治 副嗜血杆菌病 关节肿大 呼吸困难
  • 简介:2015年4月份以来,三门峡某猪场爆发一种以呼吸困难,耳、鼻盘、眼周围皮肤发蓝,四肢末端、腹下、臀部发绀,体温升高,食欲不振,关节肿胀,跛行,四肢无力等为特征的烈性传染病,严重危害各年龄段的猪群。从临床表现,剖检变化以及经过细菌培养,乳胶凝集试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等实验室检测后确诊为猪繁殖和呼吸综合征病毒与副嗜血杆菌混合感染。经采取措施后挽回部分损失。

  • 标签: 副嗜血杆菌 混合感染 PRRSV 猪场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呼吸综合征病毒
  • 简介:1发病情况新疆乌苏市某养猪户饲养的150头育肥猪,2010年3月28日发生一种以咳嗽、呼吸困难、跛行、体温升高等为特征的疫病,发病60头,发病率为40%,死亡15头,死亡率为10%,病程为7d。2临床症状患猪精神沉郁,食欲减退或废绝,体温在40.5~41.5℃之间,病猪喜欢聚堆,眼分泌物较多;呼吸困难,咳嗽,呈腹式呼吸,初期鼻孔流少量的黏性分泌物。

  • 标签: 副猪嗜血杆菌病 眼分泌物 呼吸困难 食欲减退 乌苏市 腹式呼吸
  • 简介:奶牛结核病、布氏杆菌病(以下简称“两病”)分别是由结核杆菌和布鲁氏杆菌引起的人畜共患慢性传染病。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将“两病”列为二类动物疫病,规定必须强制报告,我国则将该“二病”列为二类动物疫病。随着全国大市场、大流通的进一步形成,奶牛交易频繁,奶牛“两病”的发生呈上升趋势,加强奶牛“两病”的监测检疫工作,防止“两病”的扩散和传播对促进奶牛业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和确保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任重而道远。

  • 标签: 奶牛 两病 监测 措施
  • 简介:副猪嗜血杆菌病又称革拉泽氏病,该病可引起猪的多发性浆膜炎和关节炎,其主要危害3~10周龄的猪,为全球范围内影响猪业生产的细菌性疾病。近年来猪场猪群普遍感染猪圆环病毒及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造成猪只免疫抑制,规模猪场副猪嗜血杆菌病发病率迅速上升。2014年3月,漯河市某规模化猪场发生副猪嗜血杆菌病,现将发病、诊断与治疗情况报道如下:

  • 标签: 副猪嗜血杆菌病 规模猪场 漯河市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 诊断 防治
  • 简介:近几年,通过走访不同规模的猪场,发现副猪嗜血杆菌与圆环病毒混合感染的病例越来越多,给养猪场带来了严重的经济损失。副猪嗜血杆菌病又称多发性纤维素性浆膜炎和关节炎,副猪嗜血杆菌属革兰阴性短小杆菌,形态各异,血清型种类较多,易与其他病菌混合感染,特别是与圆环病毒(PCV)、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混合感染最常见,引起严重的呼吸道疾病和关节肿胀。

  • 标签: 副猪嗜血杆菌 圆环病毒 混合感染 短小杆菌 浆膜炎 血清型
  • 简介:为了解云南地区规模种猪场猪群疫病感染情况,2014年对采自云南地区63个种猪场的675份种猪血清进行MPS、PCP、TOX、布鲁杆菌病(简称布病)感染抗体进行检测。结果种猪群中MPS、TOX、PCP、布病感染抗体分别为15.11%、10.67%、30.96%、5.48%。共420份阳性血清,阳性率为62.22%。MPS+PCP感染率为5.48%;MPS+TOX感染率为1.63%;MPS+布病感染率为0.30%;PCP+TOX感染率为4.44%;PCP+布病感染率为1.33%;TOX+布病感染率为0.15%,二重感染占13.33%。三重感染出现19份,占2.81%,其中MPS+PCP+TOX14份,占2.07%;MPS+PCP+布病5份,占0.74%。相比其他省份,云南省布病的感染率较高,TOX、MPS的感染率较低,PCP的感染率与部分省份相差不多,说明云南地区猪场对这些病的防控措施得当,但要关注布病及呼吸道疾病的危害及发病趋势。

  • 标签: 云南地区 种猪 MPS(猪支原体肺炎) PCP(传染性胸膜肺炎) TOX(猪弓形体病) 布鲁杆菌病(布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