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1 个结果
  • 简介:本研究以草甸草原为研究对象,不同放牧强度下群落及不同植物功能群生物量主要物种种群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随着放牧强度增加,除多年生根茎禾草外,各功能群生物量均呈下降趋势。放牧胁迫下,不同植物功能群之间存在一定补偿效应,重度放牧不利于草地生物量及物种多样性维持。植物群落结构随着放牧强度增加由以羊草(Leymuschinensis)建群种,贝加尔针茅(Stipabaicalensis)、糙隐子草(Cleistogenessquarrosa)寸草苔(Carexdispalata)优势种,过渡到以羊草绝对优势物种。

  • 标签: 草甸草原 放牧强度 功能群 优势种
  • 简介:维护荒漠地区生态环境稳定,探讨巴丹吉林沙漠塔木素地区天然梭梭林中主要优势物种基本数量特征关系及其种间关联性,以巴丹吉林沙漠东缘塔木素地区"野生肉苁蓉及梭梭产籽基地"试验区,划分4个间隔尺度,采用样线法测定2014-2016年间试验区内梭梭、白刺红砂高度冠幅直径,得到结果如下:一是2014年天然梭梭林中主要优势物种平均高度和平均冠幅直径均显著高于20152016年,这是由塔木素地区2015年频繁出现扬沙与沙尘暴天气所导致。二是随着间隔尺度增加,物种种间关联性不断减弱,且在降水等气候综合影响下,物种间协同作用增强,资源竞争作用减弱,表现出较强亲和性。三是较小间隔尺度主要表现为负联结,即物种间竞争激烈;而较大间隔尺度以正联结为主,即物种间亲和性较强。

  • 标签: 巴丹吉林沙漠 梭梭 种间关联 间隔尺度
  • 简介:了解当归不同部位对重金属富集特性,采用大田种植方式分析了当归全株不同部位重金属含量。结果表明:当归种植地土壤中重金属含量较低,未形成污染;当归全株中重金属含量从高到低依次Cu〉Zn〉Cr〉Pb〉Mo〉Hg〉As〉Se;Cu含量高于其它金属,其中叶吸收量2777.09μg·kg-1,根含量1138.89μg·kg-1;在地上部分枯黄前收获时全株生物量达到6284.23kg/hm2,吸收Cu14.18g/hm2。当归Cu、Zn、Mo、HgPb富集系数转运系数都大于1,其中Cu富集系数转运系数分别为56.432.44,远高于其它重金属。当归全株对重金属Cu具有较强富集作用。

  • 标签: 植物修复 重金属 当归 全株
  • 简介:选用称多县清水河气象观测站1961~2016年逐日气温(最高、最低、平均)资料,采用WMO推荐极端气候指标定义计算了8种极端气温指数,并分析主要气候特征。结果表明:近56a称多县极端冷指标(霜冻日数、结冰日数、冷夜日数冷昼日数)呈下降趋势,而极端暖指标(暖夜指数、暖昼指数)呈上升趋势,极端最高气温呈显著上升趋势,极端最低气温呈下降趋势,但下降趋势不显著。近56a时间尺度上各极端气温指数均存在多个比较明显周期。称多县极端气温指数与年平均气温有很高相关性,且未来各极端气温指数均持续现有趋势。

  • 标签: 称多县 极端气温指数 变化趋势 相关
  • 简介:本文选取祁连山地区10个气象站1973~2016年最新气象资料,应用线性倾向估计、Morlet小波及M-K检验等气候统计方法,分析了全球变暖背景下祁连山地区气候变化特征,并比较了东、中、西段气候变化差异性。结果表明,1973~2016年,祁连山区平均气温有明显升高趋势,升温率0.38℃/10a,其中在春季表现尤为明显;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表现出升温不对称性;近44a祁连山区降水明显增加,增加速率9.7mm/10a,其中春季增加最多;降水量在空间分布上呈西少东多分布;年平均气温和降水有明显8~10a振荡周期,平均气温无明显转折点,降水量在2003年后明显增加;近44a东、中、西段气候变化有明显差异,其中祁连山中段气温升高、降水增多暖湿化趋势最为显著。

  • 标签: 祁连山区 气候 变化特征
  • 简介:通过气象因素乌丹蒿(ArtemisiawudanicaLiouetW.Wang)花粉水平及垂直方向传粉影响研究结果显示:乌丹蒿花粉粒在24h内,在12∶00时至14∶00时,水平及垂直方向上传播花粉粒数量最多,花粉粒总量可达732粒。这一时段气温29.9℃,相对湿度39%,风速0.9米/秒。在24h内乌丹蒿传粉效率与气温、风速等气象因素呈正相关;与相对湿度呈负相关。

  • 标签: 传粉 花粉粒 气象因素 乌丹蒿
  • 简介:以4种常见叶面肥材料,研究了其紫花苜蓿植株性状、产量质量影响。结果表明:喷冲滴灌专用肥螯合态微量元素水溶肥紫花苜蓿株高、叶片含量、茎粗等方面均有一定增幅作用;4种叶面肥在紫花苜蓿质量上表现不一,但是紫花苜蓿干草均达到国标一级草标准;在产量表现上,大力士肥料促进剂增产率最高9.43%。综合以上因素,适宜在本地区推广叶面肥大力士肥料促进剂,亩用量250ml稀释120倍喷施。

  • 标签: 叶面肥 紫花苜蓿 产量 质量
  • 简介:本研究以松嫩平原西部人工苜蓿草地研究对象,利用静态箱法和气相色谱法进行田间CO2通量观测,同时对地表温度和气温进行观察记载。结果表明:松嫩平原西部人工苜蓿草地在每个物候期CO2日通量都为负值,说明苜蓿草地从外界吸收CO2,在生长期起到了碳汇作用;CO2通量与气温之间具有显著正相关,而与地表温度没有明显相关性。

  • 标签: 苜蓿草地 CO2通量
  • 简介:研究刈割典型草原建群植物大针茅产草量营养品质影响,通过随机区组实验,在测定大针茅性状(生殖高度、营养枝高度、产量)种群营养物质含量(粗蛋白含量、酸性洗涤纤维含量、中性洗涤纤维含量)基础上,不同留茬高度刈割时间下大针茅产草量营养品质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刈割显著降低大针茅产草量,在各刈割处理中,大针茅在中度刈割时产量最高;刈割显著增高大针茅粗蛋白,中低留茬大针茅品质较好;随刈割时间推后,大针茅产草量显著上升,但大针茅粗蛋白显著下降;建议大针茅8月中旬刈割,留茬5cm。

  • 标签: 刈割 产量 粗蛋白 大针茅
  • 简介:内蒙古农业大学草业科学专业于2014年获批国家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项目,结合专业特点,草业科学专业制定了独具特色卓越农林人才培养方案,从培养模式、教学组织方式、课堂教学方法实践教学环节等方面提出了改革创新思路。通过近3年运行,在制度建设、教学效果、学风建设、实践教学及对外交流等方面都初见成效,但在实施过程中,也凸显出了一些不足,所以,今后在教学模式改革、实践教学实施以及教学手段革新方面还有待进一步改进提高,培养真正草业科学卓越人才奠定基础。

  • 标签: 卓越农林人才 培养模式 教学效果 拔尖创新 实践教学
  • 简介:为了研究格尔木市汛期极端强降水事件在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变化特征,利用格尔木市1961~2015年汛期(5~9月)逐日降水资料,采用百分位值法定义了极端强降水事件阈值,然后统计出逐年极端强降水事件降水量、频数、强度1日最大降水量,运用线性倾向估计法、Mann-Kendall检验、R/S方法分析极端强降水事件变化特征以及未来趋势预测。结果表明,极端降水频数呈微弱下降趋势,极端降水量、极端降水强度1日最大降水量均呈上升趋势,极端降水事件各指标波动幅度较大;各指标均无突变发生;格尔木市汛期极端降水频数(极端降水量)主要集中在6~7月,而5月、8~9月发生极端降水事件概率较小;极端降水频数时间序列具有反持续性,极端降水量、极端降水强度1日最大降水量具有持续性。

  • 标签: 极端降水 气候倾向率 突变 格尔木市
  • 简介:高原鼠兔挖掘活动会对高寒草地土壤特性产生重要影响,探讨高寒沙化草地鼠洞周边土壤在不同侵蚀程度下土壤特性变化,本研究若尔盖高寒沙化草地土壤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在高寒沙化草地鼠洞洞口不同土堆高度下,土壤pH,有机碳,速效氮全磷含量变化没有显著差异,而洞口周边土壤侵蚀深度土壤特性有一定程度影响。当土壤侵蚀深度>15cm时,土壤pH值增加,而土壤有机碳,速效氮全磷含量有所下降。该研究结果表明,高原鼠兔挖掘活动会对高寒草地土壤质量产生不利影响

  • 标签: 沙化草地 高原鼠兔 土壤特性 侵蚀强度
  • 简介:探索天然牧草最合理调制方式,提高天然牧草干草品质,是当前我国草原牧区畜牧业发展关键所在。本实验以天然牧草实验材料,通过控制天然牧草刈割时间以及集拢时间,研究不同调制方式下天然牧草营养物质水分含量变化。结果表明:同一天内刈割时间越晚,天然牧草营养物质含量越少,牧草返潮作用越严重;当天然牧草刈割后,晾晒72h均可达到安全含水量;天然牧草达到安全含水量时要立即进行打捆贮藏,反之,牧草营养物质含量会随晾晒时间增加而降低。

  • 标签: 天然牧草 干草品质 刈割 集拢
  • 简介: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压缩密度天然牧草裹包青贮品质影响,以期筛选天然牧草青贮最适压缩密度,提高其青贮品质.本试验以赤峰天然牧草试验原料,将混合草样以不同压缩密度(127kg/m3、191kg/m3、255kg/m3、318kg/m3、382kg/m3)进行青贮,不同处理天然牧草青贮饲料营养指标(粗蛋白(CP)、粗脂肪(EE)、中性洗涤纤维(NDF)、酸性洗涤纤维(ADF)粗灰分(CA))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随着压缩密度增加,CAEE含量逐渐减小,CA最小值出现在压缩密度382kg/m3条件下,说明青贮饲料密度越大灰分越小,CPEE最大值均出现在127kg/m3条件下;ADFNDF变化趋势不明显,最小值均出现在255kg/m3条件下.由此可见,压缩密度牧草青贮后品质影响不同,压缩密度200kg/m3能够得到较好青贮草品质.

  • 标签: 压缩密度 天然牧草 青贮 养分
  • 简介:本项目以科尔沁草原退化天然打草场研究对象,共选择样地400亩,进行了围封,并分别对退化打草场进行了未施肥(对照)、施肥5kg/亩、施肥10kg/亩施肥15kg/亩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施肥退化沙地草地植被生长特征及生物量有着明显促进作用,打草场施肥两年,施肥15kg/亩草群自然高度、植被盖度、干草产量优势植物干重,以及土壤营养成分均比对照、施肥5kg/亩施肥10kg/亩效果显著,说明施肥有利于科尔沁地区退化打草场培育改良.

  • 标签: 天然打草场 围封 施肥
  • 简介:文章分析了连续围栏封育高寒草甸类草地产草量影响.结果表明,围栏封育后高寒草甸草地植物鲜重、可食牧草禾本科牧草鲜重都较放牧样地显著增加(p≤0.05),而放牧地莎草科牧草鲜重不可食牧草鲜重较围栏封育样地显著增加(P≤0.05).其中,2014年度,围栏封育样地植被盖度、株高较放牧样地分别显著增加了16.67%147.92%(P≤0.05).封育5a草地产草量较放牧样地显著增加了10.86%,围栏封育后,莎草科牧草鲜重、禾本科牧草鲜重都要显著高于放牧样地.可见,封育措施利于高寒草甸植被恢复,应积极推广封育措施.

  • 标签: 地上生物量 围栏封育 高寒草甸
  • 简介:保护草原生态,改善草原生态环境,推动牧区经济社会发展,自2011年起,国家在内蒙古等8个主要牧区省,开始实施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2018年呼伦贝尔市农牧业局全市草原生态补奖政策落实情况进行调研,基本摸清呼伦贝尔市落实情况存在问题,下一步更好地开展草原生态补奖工作提供决策依据

  • 标签: 呼伦贝尔市 草原生态补奖 措施 成效
  • 简介:研究刈割大针茅草原各功能群产量影响,设计刈割时间刈割强度双因素随机区组实验,测定各功能群性状产量,通过各功能群产量变化,反映功能群变化草地稳态贡献.结果表明:重度刈割显著增加了多年生杂类草产量,刈割显著降低了多年生丛生型禾草多年生根茎型禾草产量;多年生丛生型禾草产量随刈割时间延后显著上升,一二年生杂类草产量刈割时间刈割强度均不响应.多年生丛生型禾草刈割干扰响应较为明显,其竞争能力下降导致多年生杂类草生态位上升;且多年生丛生型禾草生态位降低会导致群落整体稳态下降.

  • 标签: 刈割 产量 大针茅 功能群
  • 简介:大针茅(Stipagrandis)草原是内蒙古典型草原重要组成部分,畜牧业发展生态环境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野外取样,结合室内分析,不同草地利用方式下大针茅草原群落功能性状进行了研究,分析了群落植株高度(CWMH)、叶片长度(CWMLL)、叶面积(CWMLA)、叶片碳含量(CWMLCC)、叶片氮含量(CWMLCC)及叶片碳氮比(CWMC/N)6个功能性状指标在不同利用方式下差异及其相关性,旨在探讨大针茅草原群落功能性状利用方式响应.结果表明:与对照(CK)相比,放牧(G)与刈割(M)显著增加了群落叶片长度(CWMLL)及叶片氮含量(CWMLNC)(p〈0.05),显著降低了群落叶片碳含量(CWMLCC)及叶片碳氮比(CWMC/N)(p〈0.05);放牧(G)显著降低了群落植株高度(CWMH)、叶片面积(CWMLA)(p〈0.05);刈割(M)显著增加了群落叶片面积(CWMLA)(p〈0.05).并且,放牧(G)与围封(CK)均表现出植株高度(CWMH)与叶片长度(CWMLL)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关系,而刈割使二者关系不显著,使植株高度(CWMH)与叶片面积(CWMLA)二者关系显著;刈割(M)使得叶片碳含量(CWMLCC)与叶片氮含量(CWMLCC)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

  • 标签: 大针茅草原 叶面积 功能性状
  • 简介: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于2018年5月18日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指出,新时代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必须坚持好以下原则:一是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方针,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让自然生态美景永驻人间,还自然以宁静、和谐、美丽。二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加快形成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给自然生态留下休养生息时间空间。

  • 标签: 生态文明建设 生态环境保护 人与自然 保护生态环境 和谐共生 自然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