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8 个结果
  • 简介:在其它桑园管理措施一致的前提下,通过对快速型技术与常规型方法的比较试验,结果表明,肥水充足且重施N素肥(N:P2O5:K2O=12-13:5:5),快速型技术与常规型方法在投产第一年的春季发芽率、产叶量、条长及条粗等方面无显著差异。同时扼要介绍了快速型技术的要点、操作关键及注意事项。

  • 标签: 嫁接桑苗 快速养型 常规养型 比较试验
  • 简介:一、秋后霖前种对路适时出库,把蚕期安排在高温之末与阴雨低温之前这段时间来进行.秋蚕出库或迟或早三、五天都可能遭遇到前期高温或后期霖雨低温多湿的恶劣环境,导致不堪设想的后果.二、共育收蚁选好户要坚持集中收蚁推广共育.杜绝发卵现象.共育收蚁本是减少小蚕损失和好小蚕的唯

  • 标签: 秋蚕 恶劣环境 药物作用 补催青 复合维生素B糖浆 质量标准
  • 简介:由于近几年来蚕茧价格的高涨,广大蚕农都得到了实惠,在农村,随处可见“桑蚕楼”。在夏季高温季节,楼房内的温度一般都较高,而温度在30℃以上对蚕的生长发育不利。温度过高,蚕呼吸旺盛,营养消耗过大,生理发生障碍,容易导致发病死亡。即使不死,结茧也多为小茧,卖不得好价钱。为使广大楼房养蚕户好蚕,现向大家介绍几招。

  • 标签: 夏季高温季节 蚕茧 楼房 温度过高 生长发育 营养消耗
  • 简介:雄蚕的叶丝转化率和茧层率明显高于雌蚕,因此专雄蚕是蚕业工作者多年的夙愿,业内人士把专雄蚕作为新世纪家蚕育种的主要方向之一.仙居于2000年晚秋开始从浙江省农科院蚕桑研究所引进了少量雄蚕种进行试验,并获得成功,近年来,雄蚕的饲养量呈逐年上升的趋势,雄蚕在仙居已经有一定的市场,到2003年雄蚕年饲养量占到了61.5%.下面,就雄蚕在仙居农村的饲养情况及效益,作一粗浅的分析,供大家参考.

  • 标签: 雄蚕 经济效益 叶丝转化率 茧层率
  • 简介:小蚕笼箱密闭育、大蚕简易蚕台育是根据小蚕和大蚕的不同生理特点而研究的两种省力养蚕法。将此两种方法组合在一起配套使用,不仅能满足小蚕对高温、多湿和叶质的特殊需求,又可解决大蚕期蚕室、蚕具不足的矛盾,节省桑叶和劳力。本试验结果表明,组合养蚕与普通育相比,幼虫龄期经过可缩短1~2天,收蚁结茧率提高5.33%,张种产茧量增加15.80%,张种产值增加52.02元,节省给桑和除沙劳动力30%左右,具有增产增收的效果。

  • 标签: 小蚕笼箱密闭育 大蚕简易蚕台育 增产试验
  • 简介:为加快新建果桑园投产见效速度,笔者2013年在我市柏垭果桑示范园对果桑摘芯快速型技术进行了试验示范,养成了主干和一支干两级树干,且主干直径达3cm以上,一支干直径达1.5cm以上。现将主要技术要点分述如下。

  • 标签: 技术 果桑 养型 摘芯 试验示范 示范园
  • 简介:传统的桑树从播种育苗到养成丰产树型一般需要四年时间,第一年春采用一步成园直栽,冬季离地16.7cm(5寸)以内嫁接,第二年养成主干,第三年养成第一支干,第四年养成第二支干,第五年进入丰产期。即使购买嫁接良桑苗直接栽植也需要三年时间养成丰产树型。为缩短型时间,使桑树快速养成丰产树型,根据省农业厅产业处(蚕业站)的统一安排,兴文县石海茧丝绸有限公司于2017年12月开始进行桑树嫁接苗快速丰产型试验,采用桑树嫁接苗栽植,当年探索试验一干两支四分杈快速型法,取得了初步成功,该技术得到试点农户的充分认可,现已在周边农户示范推广。

  • 标签: 丰产期 嫁接苗 桑树 养型 试验 播种育苗
  • 简介:近年来我省推行“四边桑”、“小桑园”、“大行桑”三结合的栽桑布局后,广大蚕区栽桑的区域和面积有了进一步扩大,土壤和水肥条件均好的小桑园相继增多,所占比例越来越大,对这类桑园若仍采用“冬重修”法剪定,势必会出现春叶低产、夏秋叶高产的开差更为增大,不利于“主攻春蚕”、不能发挥土、水、肥的优势夺取桑叶

  • 标签: 夏伐 春蚕期 春叶 栽桑 三眼叶 采叶
  • 简介:选原种工作担负着繁育良种和保持品种种性的双重任务,鉴于原原种、原种繁育的特殊性和重要性,我省一直把原原种、原种作为资源来统一管理.保持品种的优良生产性能,延迟品种使用年限,充分发挥蚕品种资源的效益和作用,是提高蚕茧单产和质量的关键,是蚕业管理部门和选原种工作者的重要工作内容.

  • 标签: 品种性状 良种繁育 科学技术
  • 简介:在社会经济不断快速发展的形势下,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不仅给各个行业带来了发展机遇,而且带来了一定的便利条件,对于农业发展来说,更是如此。计算机技术的应用能够推动我国农业经济的整体发展,但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阻碍问题,因此,本文对计算机技术与农业结合应用的实际状态进行详细分析和研究,提高计算机技术的应用质量和效果。

  • 标签: 计算机 技术 农业 结合 应用
  • 简介:桑树是一种多年生、阳性、落叶、深根性木本植物。我县桑园的栽植模式为宽行窄株(1.5—2米×0.4—0.3米)。以成林桑园而言,每年绿叶期只有7个月左右,而叶面积指数在3以上只有3—4个月,叶面积指数2以下的时间有4—5个月,叶面积指数如果下降到2以下套种适宜的经济作物基本能正常生长发育。因此,根据不同经济作物的不同生理特征,在桑树的不同生长时期合理套种,在秋冬季套种耐低温的阳性作物如:莴苣、蒜苗、过冬蔬菜等;而夏季则充分利用夏伐后光强度,种植中温型早熟品种如瓜类、香菜、小青菜等,两种两收,增加桑园收入。根据市场需求结合我县实情,我们探索出了适合本地情况的成林桑园的套种模式,取得了每667m^2桑园间作收入超2000元的效益,得到了广大蚕农的认可,现将几类间作模式介绍如下:

  • 标签: 桑园间作 间作模式 成林 叶面积指数 套种模式 经济作物
  • 简介:网络空间国际化治理模式探索已久,治理困境却常伴左右,现有治理体系无法反映国际政治经济体系实力对比的新变化、数字鸿沟持续扩大、网络空间行为规范存在共识赤字、网络安全隐患等问题仍然棘手,治理模式变革势在必行。值此变局,以中美为代表的网络新兴国家和网络霸权国家就网络空间全球治理主流模式展开争夺,在治理主体、治理原则、治理理念、治理机制等多维度互相竞争。事实却是,困境之下美国模式难以为继,中国方案横空出世将为困境破局提供新的理论和实践支持。

  • 标签: 网络空间全球治理 治理困境 中美治理之争
  • 简介:一、“技术模式”试验的目的和要求蚕桑生产承包到户后,集体蚕室拆卖一空,技术骨干队伍也随之自行解体,大多数农户利用民房养蚕,住房兼蚕室,既不科学,也不配套,消毒防病更是难以凑效,更为严重的是一个村庄养蚕户一家紧挨一家,千家百户,星罗棋布,年复一年,全村大环境病毒病菌严重扩散,尽管强调一家一户的蚕室蚕具消毒,蚕儿仍然处于大环境病毒病菌的包围之中,蚕病有增无减,张产茧低而不稳。1985年中秋蚕期,抽查了10个村439户,其中专室饲养只有4户,

  • 标签: 试验总结 高产技术 中秋蚕期 蚕病 蚕室蚕具 养蚕户
  • 简介:1回顾蚕业演变史持续发展在于“化”成都为蚕丝绸的故乡,养蚕历史悠久,从锦官城丝绸为立足点形成的内外贸易丝绸商、作坊、蚕市、蚕农一个链条线,曾出现多代(次)蚕丝业的兴盛与辉煌。解放后,曾受多种原因的影响而几起几落,在徘徊中发展,1980年发展较快,随着经济体制的改革,农村经过包产到户这一飞跃发展的阶段后,作为

  • 标签: 产业化模式 成都蚕业 蚕业产业化 产业化经营 优质蚕茧 农业产业化
  • 简介:“6215”桑园种植模式与科学合理套种管理是提高桑园产值的有效措施,它最大限度的利用了作物在土地的空间与种植时间的不同分布,增加桑地复种指数,充分利用了宁南丰富的光热资源优势;增大了单位土地面积的产出效率,提高了桑园的经济效益。我县在发展蚕桑的过程中积极探索,通过多次试验总结出一套较为成熟的“6215”桑园种植模式和合理的套种方式,走出了一条符合产业科学发展道路,为做大做强宁南蚕业储备了科技,推进了蚕业科技进步,为现代蚕业产业化发展探索出了一条新路子,符合可持续发展。

  • 标签: “6215”桑园 套种 研究
  • 简介:据《农业工程学报》2018年第3期《水分亏缺对滴灌柑桔光合和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作者张效星等)报道,为揭示滴灌水分亏缺对柑桔叶片光合特性、产量与水分利用效率的调控效应,以7年生“不知火”柑桔为试材,在果实膨大期(Ⅲ)、果实成熟期(Ⅳ)各设置4个亏水处理,即轻度亏水(LD)、中度亏水(MD1)、偏重度亏水(MD2)和重度亏水(SD)处理,并设置1个对照处理,分析柑桔叶片光合特性、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对滴灌水分亏缺的响应规律。

  • 标签: 水分亏缺 柑桔 水分利用效率 叶片光合特性 《农业工程学报》 果实膨大期
  • 简介:随着职业教育不断的改革,我国开始新一轮的高校体制改革,包括高等院校、高职高专等不同层次高等院校都在进行教育体制改革。但是传统的职业教育已经不适合当今社会对职业人的需要,对于应用型本科院校提出“职业探讨式”理论教学模式改革势在必行。文章针对应用型本科院校特点,提出职业教育模式下本科电子信息类专业“项目探索式”理论教学模式进行研究,提出合适的教学模式和教学过程,最终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价,对教学方法进行总结和反思。

  • 标签: 项目探索式 教学模式 职业教育
  • 简介:18世纪初始,便有运动伴随人们对神秘海洋的探索而兴起,海洋元素装饰风格迅速蹿红欧洲演变至今,俨然成了一种特有的艺术形式。而东方海洋元素饰品的设计,还是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随着时代的脚步不断前行,这种来自大自然恩赐的宝贵材料,应用于室内装饰,给室内空间增添别样的韵味。

  • 标签: 海洋元素 地中海 咖啡馆与书店
  • 简介:桑树是多年生叶用作物,桑苗易栽,成活率较高,每年剪伐和一年多次采叶要从土壤中带走大量的营养元素,若桑树栽后不施肥、不除草、不管理,则桑苗长势差,有的则耗尽自身营养后死去;若桑树采叶和伐条后不施肥、或施肥不足,树势就会衰败甚至死亡,所以肥培管理措施直接影响桑叶的产量和质量,影响养蚕的产量和收入,间接影响农民栽桑养蚕的积极性.近年来,我县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桑园近3万亩,据调查其"重栽轻管"现象普遍存在,桑园杂草丛生、湿害严重,发生虫害,造成桑苗矮小、叶片发黄,不能用于养蚕,坡薄地净作桑园甚至出现死苗现象,严重挫伤农户栽桑养蚕的积极性,那么桑园里到底间种什么矮杆作物好?并采用哪种模式结构种植矮杆作物能增加复种指数,提高桑园综合经济效益,增加农民收入?为此,县乡两级农技人员在永和乡2001年和2003年所建的2000多亩桑园中开展试验、示范、进行探讨.

  • 标签: 幼龄桑园 间作 矮杆作物 栽培模式
  • 简介:商务英语的“双轨”模式的创建,成为目前工作难点及热点,商务英语专业质量管理与商务英语学科创建及完善的“双轨”发展模式,对商务英语专业以及商务英语学科的发展给予了建设性的意见。

  • 标签: 商务英语 “双轨” 发展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