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4 个结果
  • 简介:蝴蝶鱼是脆弱的、富有侵略性的,而且也不象其它非洲慈鲷科鱼类那样色彩鲜艳。但它也是昂贵的,我相信一组20~25尾的蝴蝶鱼,即使按最低价加以估算,也是一个天文数字,稍有管理不慎,就会引起灾难。

  • 标签: 蝴蝶鱼 生活方式 生态环境 生活习性 形态特征
  • 简介:众所周知,养虾的关键在于“养水”,水质的良莠直接关系着养殖的成功与否。在现有的养殖结构中,虾池中培养优良的浮游单细胞藻类是保证虾池物质正常循环,维持生态平衡,调节水质的基本措施。优良的浮游单细胞藻类的正常繁殖,可以增加水中的溶氧,吸收氨氮、亚硝酸盐、

  • 标签: 施肥方式 单细胞藻类 生长 虾池 养虾 繁殖
  • 简介:  从全国水产技术推广工作会议上获悉:我国渔业从"以捕为主"向"以养为主"的转变,已经取得很大成效.2006年全年水产品总产量可达5250万吨,增长3%左右.这种转变的背后是水产技术推广发挥的作用.农业部副部长范小建表示,科技进步和技术推广为产业发展起到了重要支撑作用.……

  • 标签: 促进渔业 增长方式 技术推广促进
  • 简介:黑龙江是我国三大河流之一,水域辽阔、水质清新,沿江一带无污染源,是发展绿色水产品养殖的理想水域。近几年来,绥滨县水产局在探索发展网箱养鱼的过程中,充分利用黑龙江水域这一独特的资源优势,先后尝试了常规网箱、船式网箱、改进型普通网箱等多种网箱养殖模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并逐渐形成了一套黑龙江水域网箱养鱼的成功模式。现将具体做法总结如下:

  • 标签: 黑龙江水域 网箱养鱼 养鱼方式 水产品养殖 技术 资源优势
  • 简介:采用光镜技术观察了哲罗鱼(Huchotaimen)仔鱼卵黄吸收方式及早期器官的形成与分化。结果表明:(1)哲罗鱼是通过血液循环及早期消化管吸收卵黄,大约60~70d完全吸收,吸收依照先卵黄球、后脂肪的顺序;(2)仔鱼消化管以单柱状细胞层的形势出现;肝以细胞团的形势出现,胰腺以单细胞,弥散形式出现。消化管、肝脏、胰脏、胆囊、鳔、眼和鳃发育和分化程度较高;一些腺体和肾脏发育和分化水平较低。本文还探讨了哲罗鱼卵黄吸收与器官发育完善程度的关系。

  • 标签: 哲罗鱼 卵黄 吸收方式 器官 发育
  • 简介:锵鱼是银汉鱼目中一个庞大的家族,它不仅有着娇小玲珑的体态和鲜艳亮丽的颜色,更因其独特的繁殖方式而受到无数锵鱼迷的宠爱。

  • 标签: 鱼目 饵料培养 繁殖方式
  • 简介:连环湖地处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境内,由18个湖泊连接而成,总面积83万亩。随着全国“名、特、优”水产养殖和开发性渔业规模的逐渐扩大,引进品种和投放面积也逐渐增多。为了合理开发连环湖水域资源,提高水体利用率,增加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根据连环湖各湖泊的具体情况,我们决定对“名、特、优”品种进行分区移殖、投放。

  • 标签: 水域资源 增殖方式 移殖 大银鱼 技术 引进品种
  • 简介:在水温8.9~14.2℃下,在平列糟(长3m,宽0.4m,高0.2m)中采用A、B和C组三种投喂方式驯养刚开口摄食、体质量0.129±0.07g的哲罗鱼(Huchotaimen)苗60d,以探讨驯化方式对哲罗鱼仔、稚鱼生长、存活和种群变异系数的影响:A组以浮游动物开口,投喂浮游动物3d,投喂水蚯蚓15d后,改投人工饲料;B组以水蚯蚓开121,投喂水蚯蚓15d后,改投人工饲料;C组直接以人工饲料开口。结果表明:C组体质量特定生长率(3.577±0.78%/d),明显大于A组(3.132±0.87%/d)和B组(3.024±0.91);A、B、C组的成活率分别为75.67%、74.87%和84.36%,C组明显大于A、B组;A、B和c组鱼体质量变异系数依次为21.47%、22.59%和11.32%,实验表明,直接以人工饲料开口是哲罗鱼规模化养殖中合理的驯化投喂模式。

  • 标签: 哲罗鱼 驯化方式 生长 存活
  • 简介:单胞藻含有较高的营养成份,是许多水生动物幼体良好的开口和早期饵料,也是其饵料系列中轮虫的培育饵料,且单胞藻能吸收利用水体中的有机质,有助于维持、稳定育苗水质,故在许多水生动物人工育苗生产中,

  • 标签: 单胞藻培养 海水 原生动物 培养过程 水生动物 消毒处理
  • 简介:鳜鱼是名贵的淡水鱼类,属鲈形目、箱科,著名的“三花五罗”中的“鳌花”即是鳜鱼,曾是我省松花江流域的主要天然水产品之一,现在自然水域中已濒临绝迹。目前生产用苗大多来自南方江、浙一带。笔者近几年在吉林省舒兰市小城水库进行了鳜鱼苗种培育试验,现将生产过程中的几点体会总结如下,以供参考。

  • 标签: 鳜鱼 苗种培养 生产过程 松花江流域 淡水鱼类 自然水域
  • 简介:根据省渔业科技入户示范工程2006年技术指导方案关于“粤东海丰县兼顾虾蟹混养、鱼虾混养”的要求,全县大部分示范户结合实际进行混养。实施结果:进行混养示范户97户,占总户数109户的90%,其中小漠镇36户,100%示范户进行混养;梅陇镇34户示范户,有27户混养,占80%;赤坑镇17户示范户有16户混养,占94%;附城镇22户示范户有18户混养,占81%。主要是以封闭半封闭的养殖模式,以微生物制剂和底质改良剂调控水质,改良底质为重点,进行虾鱼、虾蟹混养的生态健康养殖。为促进增长方式转变,主要开展如下工作:1、抓水产养殖增长方式转变的典型交流。为使水产养殖增长方式不靠单一品种(对虾),而是达到多品种生态综合养殖,合理安排不同生态位的品种(对虾、鲻鱼、草、鲢、鳙鱼)使其相安而居,让各营养级上的物质能量得到进一步转化,在虾池有限的养殖时间和空间内容纳更多的生物量,有效地提高了池塘环境的生物容量,使其共生互长,达到优质、高产、高效、安全、生态的目的;又虾池混养青蟹,错开放养,先放养殖虾苗一个月后,才放青蟹苗。它们共养互长,适者生存,这是生物的共性。虾怕被青蟹吃掉,拼命逃窜,加强游动,增强抵抗力,减少发病。今年推广综合...

  • 标签: 入户工作总结 养殖增长 增长方式
  • 简介:本文通过利用原生动物比小球藻耐受含氯氧化剂能力差的特点向被原生动物污染的藻液中添加3mg/L的漂白粉(含有效氯26-30%),15~20min后,能有效的杀除小球藻中的原生动物,而藻细胞在1~2d后逐渐恢复,并良好生长、繁殖,镜检未能再现察到原生动物;扁藻、中肋骨条藻中的原生动物,采用10ml/T的洗洁精原液,处理30min,藻细胞也能在1~2d后逐渐恢复最佳生长状态,镜检未观察到原生动物.

  • 标签: 单细胞藻类培养 防治 漂白粉 洗洁精
  • 简介:养殖对虾池塘内培养繁殖饵料生物,是解决虾苗适口饵料,加快对虾生长的一项有效措施,是充分利用虾塘的自然生产力,降低养殖对虾成本的有效途径之一。由于基础饵料具有繁殖快、培养方法简易可行和营养效果明显的优点,因而成为养殖对虾过程中的一个不可缺少的生产环节,实践证明,如果基础饵料丰富,虾苗入池一个月便可生长到8cm左右。防城港市气候温暖,饵料生物繁殖迅速,经过7d左右,饵料生物可以达到相当密度。旋肥后饵料生物的浓度多数用透明度表示,一般透明度控制在20~30cm为宜。

  • 标签: 饵料生物 池塘培养 对虾养殖 生物繁殖 养殖对虾 基础饵料
  • 简介:一、螺旋藻的生物学特性螺旋藻属于蓝藻门、蓝藻纲、颤藻科、螺旋藻属,是一种古老的低等植物,属于原核生物,在世界上已命名并有记载的有30多种,目前最有开发价值的有两种:钝顶螺旋藻和巨大螺旋藻。在光学显微镜下看到,其细胞内富含叶绿素、β—胡萝卜素等光合色素,具有繁殖快、光效高、适应性强的特点。藻体是单细胞或多细胞的丝体。无鞘、圆柱形,呈疏松或紧密的有

  • 标签: 螺旋藻 生物学特性 利用价值 培养技术 保健食品 饲料添
  • 简介:近日,国家海洋局与哈尔滨工程大学签署关于该校加入中国政府海洋奖学金项目的协议,这是中国政府海洋奖学金项目正式启动后首次扩员,哈尔滨工程大学加入中国政府海洋奖学金项目,一方面是国家海洋局落实与工业和信息化部签订的共建哈尔滨工程大学协议的后续行动,另一方面也是国家海洋局积极支持东北地区高校加强对外合作的具体举措。

  • 标签: 国家海洋局 中国政府 奖学金 哈尔滨工程大学 培养 对外合作
  • 简介:本实验改进了鱼类淋巴细胞培养方法,采取全血短时离心方法纯化淋巴细胞,分离效果较好,使鱼血清保留在培养液中,促进了淋巴细胞的增殖。进行染色体制片时,背景清晰,分裂相多,满足了核型分析和原位杂交等研究需要。

  • 标签: 淋巴细胞培养 染色体制备 分裂相
  • 简介:本文对信阳农林学院水产学院《游泳技术》课程开设情况进行跟踪调查。结果显示,该课程的开设拓展了学生水产专业技能范围,增强了学生专业技能的全面性,为深化水产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 标签: 游泳技术 专业技能 实践教学改革
  • 简介:骨条藻是渔业生产中应用最为广泛的浮游藻类之一,学名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costatum),属于硅藻门、中心纲、圆筛藻目、骨条藻科、骨条藻属。细胞呈透镜形或圆柱形,直径为6—7微米,与邻细胞的对应刺相接组成链状群体。骨条藻是一种广温、广盐的近岸性硅藻,在盐度7~50‰、水温10~34℃中均能生长繁殖,具有营养丰富,易培养等特点,是对虾育苗初期理想的生物饵料。近几年,随着牡蛎工厂化育苗的发展,逐步被应用为牡蛎幼体中后期的生物饵料,解决了夏秋季节南方地区单胞藻培养青黄不接的难题。

  • 标签: 中肋骨条藻 单胞藻培养 工厂化育苗 应用 牡蛎 生物饵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