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4 个结果
  • 简介:仔猪早期断奶可以提高母猪繁殖力,提高饲料利用率,控制来自母猪传播的疫病,减少养猪生产成本,从而获得最佳的经济效益。然而,对仔猪进行早期断奶也会给仔猪的生长发育带来一系列不良影响。造成仔猪断奶后生理机能紊乱,表现为食欲差、消化不良、生长缓慢、饲料利用率低、抗病力下降,出现腹泻和水肿等病理现象。其中腹泻是最普遍的现象,

  • 标签: 仔猪早期断奶 断奶后腹泻 综合防制 母猪繁殖力 饲料利用率 生长缓慢
  • 简介:弓形虫病是由刚地弓形虫(Toxoplasmagondii)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寄生虫病,目前发现的弓形虫只有1种,1个血清型,在我国.于恩庶于1954—1955年首先从猫、兔、猪豚、鼠、黄毛鼠等动物中分离到弓形虫,1964年谢天华报道了1例弓形虫病人.20世纪60~70年代在上海、江苏等地曾发生多起猪的“无名高热”.1977年上海农科院畜牧兽医研究所吴硕显等人通过试验找到了弓形虫的速殖子.确诊为猪的弓形虫病。许多畜禽如猪、牛、猫、犬、羊、马、骆驼、家兔、鸡、鸭等都可以感染弓形虫.其中以猪的感染率较高.全国24个省市63个地区.猪弓形虫抗体阳性率为4%-71.4%.许多地区猪弓形虫平均感染率为30%,有的地区甚至高达80%以上,病猪死亡率可达60%。该病以患病动物的高热、呼吸困难、神经系统症状、动物死亡和妊娠动物流产、死胎、胎儿畸形为特征。人也可感染,20世纪末。已发现我国人群弓形虫感染率为5%~10%.弓形虫感染可导致孕妇流产、死胎、畸胎和弱智儿.在器官移植、恶性肿瘤及艾滋病患者中.弓形虫病是常见的致死病因之一。

  • 标签: 猪弓形虫病 人畜共患寄生虫病 畜牧兽医研究所 上海农科院 无名高热 感染率
  • 简介:鳗弧菌为鲑科鱼类和油香鱼的病原体,这是人们所熟知的。现在我们知道它还能感染各种海产鱼类。在日本曾经有过鰤,红鰤,鲻和真鲷等海产鱼类感染鳗弧菌的报道。作者这次报道的是观察发生在虎纹圆纯稚鱼的鳗鱼弧菌感染症。

  • 标签: 鳗弧菌 鱼类 感染症 真鲷 香鱼 发生
  • 简介:近年来随着我市淡水养殖业迅速发展,鱼的放养密度、单产水平不断提高,但在养殖生产快速发展的同时,鱼病的发生和蔓延也日趋严重,尤其是一些流行性鱼病给养鱼生产造成损失极其惨重,挫伤了部分群众养鱼的积极性,目前影响我市水产养殖业健康发展的最大制约因素是病害问题。针对这一状况,我们于1997~1999三年间对我市60%养殖水面鱼病情况进行了调查并参考有关专家资料及在生产实践中进行了防治研究,现将调查结果及防治情况报告如下:

  • 标签: 鱼病 发生特点 调查范围 调查方法 发生原因 综合防治
  • 简介:采用形态学与组织切片技术,对哲罗鱼进行胚胎后摄食器官发生发育的观察和研究。描述了口径、鳃耙、口腔上腭、颌齿、舌齿等摄食器官的发生、发育的特征;论述了哲罗鱼摄食方式和摄食机能,摄食器官发生、发育与饲养生物技术措施。为培育哲罗鱼苗种和饲养食用生物技术措施提供了可靠依据。

  • 标签: 哲罗鱼 摄食器官 发生发育
  • 简介:在集约化养猪生产中,一些对猪群产生刺激并影响猪正常生理活动的因素(如:营养、环境、管理及疾病等)统称为应激因子,随着集约化程度的提高,这些应激因子也日趋增多,动物受应激因子作用后可导致机体免疫力下降,机体分解代谢增强而合成代谢降低,性机能紊乱,严重时可引起一系列应激综合症,如肉质下降、急性肠胃疾病及咬尾症等。发生咬尾症的猪群,轻者把尾巴咬半截,重者把尾巴咬光。被咬伤部位如不及时处理治疗,引起伤口感染,成关节红肿和跛行,

  • 标签: 集约化猪场 猪咬尾症 机体免疫力 防制 应激因子 肠胃疾病
  • 简介:2004年以来,我们在临床上共收治了1680多例猪病,经过调查分析、病原分离鉴定及诊断治疗,发现当前猪的主要疫病出现了新的流行趋势:老病新发,旧病未除,新病爆发。特别是在这1680多例猪病中,大部分病例都有感染猪瘟的可能,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失,严重影响了养猪业的发展。应引起重视,加大防疫力度,制定科学免疫程序.控制疾病流行。现将当前我市猪主要疫病发生流行的特点浅析如下。

  • 标签: 猪病 疫病 建阳市 防制 病原分离鉴定 诊断治疗
  • 简介:猪痢疾(SD)又称血痢或黑泻病,由赤痢螺旋体(Brachyspirahyodysenteriae)引起的,是猪的一种严重的肠道和粘膜出血性下痢。本病的发病率约为75%.致死率约为5%~25%,病猪即使病愈,生K也很缓慢,尤其是规模养猪场多发。在某些猪场,猪的痢疾的危害较为严重,特别是仔猪痢疾己成为制约仔猪育成率的关键因素。往往会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现将一起规模养猪场发生猪痢疾的诊治介绍如下。

  • 标签: 规模养猪场 仔猪痢疾 诊治 仔猪育成率 经济损失 螺旋体
  • 简介:某地一养母猪户,初产仔猪13头,12Et龄相继发病。病猪以贫血、消瘦、震颤、吮乳下降、呼吸困难为特征。用抗生素、磺胺类药物治疗数天无效。发病13头,发病率100%,死亡11头,死亡率84.62%。根据发病情况、临床症状、剖检变化、实验室检查诊断为猪瘟。

  • 标签: 初生仔猪 诊疗报告 猪瘟 实验室检查 呼吸困难 药物治疗
  • 简介:2001年,由于夏季干旱少雨,江河水位下降,很多鱼池出现缺水现象,随之而来鱼类病害发生情况较以往严重.自年初以来,发现鱼病种类17种.其中,细菌病8种,原虫病4种,甲壳动物病2种,蠕虫病3种.

  • 标签: 哈尔滨市 鱼类 病害 发生特点 药物防治
  • 简介:2003年以来随着养猪业形势的好转,梅州地区集约型小规模(20—100头)猪场不断涌现,满足了市场需求及为果园提供了优质基肥。由于许多专业户不懂技术,从而遭遇技术瓶颈的困扰,咨询较多是“本来资料介绍仔猪黄痢发生于出生7天龄内的仔猪,而我的出生12d以后发病还拉黄痢,用了一些治疗黄痢的抗生索,效果不好;我的母猪产后食欲时好时坏,整窝仔猪都会拉稀,仔猪灌药后很快好转。一停药又复发,该如何控制”等等。我在帮助这些业主解决问题的过程中,

  • 标签: 哺乳仔猪 健康状况 母猪 常见病 仔猪黄痢 市场需求
  • 简介:我国的对虾养殖自1993年虾病大面积暴发流行以来,年产量一直徘徊在顶盛期的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之间。从那时起,虾病的防治攻关一直是水产科研的重要课题。经过多年的研究及生产实践,人们对虾病的发生机理及其防治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本文

  • 标签: 虾病防治 病原生物 对虾病害 对虾养殖 生产实践 养殖生产
  • 简介:砷是一种至癌至畸的有毒元素.砷在水生生物体内有很强的浓集能力,可浓缩水体中的砷高达3300倍,所以对水体中砷含量的控制应十分严格,渔业水质标准中规定最高浓度限量为0.05mg/L.以往水体中砷含量的测定采用二乙氨基二硫代甲酸银比色法和砷斑法,前种方法操作烦琐,而后者检测限高.目前还有采用氢化物-原子吸收法,但该法所需仪器复杂、昂贵,不宜普遍采用.本文采用了装有气动进样装置的原子荧光分光光度法,以KBH4为还原剂,在酸性介质中测定环境水样中的砷,并进行了有关测定条件的实验和研究.此法检测限为0.1ug/L,平均标准偏差为3.6%,回收率为96%-108%.通过标准样品及实际监测表明,本法操作简便、快速、灵敏度高、重现性好,适合环境水样中痕量砷的分析测试.

  • 标签: 中的痕量 原子荧光法测定 发生原子荧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