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9 个结果
  • 简介:<正>美国布朗大学与中国清华大学的科学家合作,发现元素周期表中5号化学元素硼也可能形成类似石墨烯的单层平面原子结构,并将其称之为硼墨烯。该论文发表在近期出版的《自然·通信》杂志。石墨烯被誉为神奇材料,其碳原子排列成六边形,呈蜂窝环状结构,因其强度比钢还

  • 标签: 纳米材料 石墨烯 美国布朗大学 电子结合能 近期出版 光电子能谱
  • 简介:日本东京大学岩佐义宏教授和理化学研冗所的研冗小组置称,实验证明具有与石墨烯相同的原子构成为蜂窝状晶格结构的层状MoS2是一种优异的谷电子学意义上的新型低耗电器件用半导体材料。为降低耗电量,此前的研究集中在自旋电子方面,即半导体器件不用电荷,而是利用电子自旋,但近年来谷电子学研究比较引人注目。这是利用电子的另一个自由度“谷”,即由半导体晶体结构的对称性产生的电子流动及流动方式在左旋和右旋具有不同的性质。通过抑制因半导体结晶缺陷及杂质导致的能量损失,使电子自旋高效运动,从而减少电子器件的电力消耗。

  • 标签: 半导体材料 MOS2 电器件 低耗 证明 实验
  • 简介:据悉,石墨烯具有低的光吸收率,而日前伊利诺伊大学厄本那香槟分校的研究人员通过实验证实改变石墨烯表面的应力,使其表面产生"褶皱"结构,增大面密度,可以提高石墨烯的吸光性,这对于石墨烯在光电领域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当然这种研究方法不仅限于石墨烯,也适用于其他新兴的二维材料。

  • 标签: 石墨 光电 吸光 大学 证明 试验
  • 简介:美国劳伦斯·利弗莫尔国家实验室的研究人员设计出一种多功能混合平台,利用脂类膜纳米线成功制造出生物纳米电子原型装置。这种融入了生物成分的电路不仅能够提升生物感测和诊断工具的性能,推动神经修复技术的发展,甚至可以大幅提高未来计算机的效率。该研究成果发表在8月10目《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网络版上。

  • 标签: 生物机制 纳米电子 电子装置 国家实验室 混合平台 研究人员
  • 简介:中科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研究员黄庆、方海平、樊春海与美国IBM沃森研究中心、哥伦比亚大学教授周如鸿组成的国际合作团队合作.将计算机模拟与实验紧密结合起来.提出了石墨烯与细菌细胞膜相互作用的一种分子机制,相关论文在线发表于《自然一纳米技术》。

  • 标签: 分子机制 石墨 方海 哥伦比亚大学 国际合作 物理研究所
  • 简介:有一句老话,叫“三个和尚没水吃”。如今,这个观点过时了。现在的观点是“三个和尚水多得吃不完。”为何如此?三座庙的三个和尚用不同的办法解决了吃水问题。

  • 标签: 水问题 机制创新 管理创新 技术创新
  • 简介:用改进的溶胶一凝胶法制备光滑致密的预晶化铈(Ce)和锰(Mn)共掺钛酸锶钡(CeMn—SST)薄膜。电容-电压曲线表明,随着薄膜厚度的增加,综合介电性能大幅度改善,8层薄膜显示介电常数约为1300、低于0.007介电损耗、高于58%调谐率及接近180优质因子等优化介电性能,为主要沿(1101晶面层状生长的钙钛矿结构。

  • 标签: BST薄膜 铈和锰共掺杂 介电调谐性能 改性机制 溶胶-凝胶法
  • 简介:采用水热法设计构筑三维花状二硫化钼,并利用XRD、SEM、RAMAN、TG等测试方法对产物的结构和形貌进行了表征,进而作为正极材料组装成锌离子电池并对其进行电化学测试分析,在充放电电压区间为0.2-1.2V、电流密度为1.0A/g条件下,首次放电比容量可达63.9mAh/g,100次循环后其放电比容量保持在53.6mAh/g,容量保持率为83.9%。较高的比容量和循环稳定性使MoS2成为有前景的锌离子电池正极材料之一。

  • 标签: 三维花状 MOS2 锌离子电池 正极材料 储能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