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3 个结果
  • 简介:本文首次应用核磁共振法(NMR)以明胶作底物研究鞣革机理.通过Cr(Ⅲ)与明胶络合反应的1H.13C-NMR谱的变化确定了反应的活性部位;并用H-NMR谱研究了不同PH条件下的反应情况,确定了Cr(Ⅲ)与明胶反应的最佳

  • 标签: 明胶 鞣革机理 核磁共振法
  • 简介:详细介绍了阻燃的机理,并提供了几种适合皮革用的阻燃剂及阐明阻燃剂的要求,最后简单介绍了阻燃性能的检测方法.

  • 标签: 阻燃 机理 阻燃材料
  • 简介:本文对乙醛酸应用于猪皮浸酸过程中及乙醛酸与胶原在不同pH值下的结合作用进行了研究,并由此得出了乙醛酸改性皮胶原的最佳作用条件。

  • 标签: 乙醛酸 胶原 作用机理 猪皮 改性 制革
  • 简介:本文利用14N核磁共振法研究了甘氨酸及其与稀土金属离子Nd(Ⅲ)的络合机理。结果表明。在pH3~5时甘氨酸的氨基未与Nd(Ⅲ)形成配键;在pH>5时,氨基与Nd(Ⅲ)形成了配键。

  • 标签: 甘氨酸 Nd(Ⅲ) 络合机理 14NNMR
  • 简介:碱法脱毛中碱与毛蛋白的反应机理单志华(四川联合大学皮革工程系610065)传统的石灰,硫化钠脱毛方法具有成本低,速度快,易操作且产品质量稳定的特点,几十年来一直被制革厂所采用。但这种方法的问题是水用量大,废水中S=含量高,碱度高,悬浮物多。H2S气体...

  • 标签: 制革 碱法 脱毛 毛蛋白 反应机理
  • 简介:本文利用^14N核磁性共振法研究了甘氨酸及其与稀土金属离子Nd(Ⅲ)的张合机理,结果表明,在pH3-5时甘氨酸的氨基未与Nd(Ⅲ)形成配键;在pH〉5时,氨基与Nd形成了配键。

  • 标签: 甘氨酸 络合机理 皮革 鞣制化学
  • 简介:通过分析箱包产品相关国内标准,归纳了箱包产品质量安全风险,提出了箱包产品绿色分级评价方法。

  • 标签: 箱包 质量安全 风险 绿色评价
  • 简介:将几种常用定性评价方法:晕圈法、抑菌环试验及琼脂平皿扩散法,用于评价溶出性抗菌皮革样品的抗菌性能,并将这些方法进行综合及改进,提出了一种用于评价皮革抗菌性能的新方法。通过分析每种方法的ICC值,比较这几种方法用于评价皮革抗菌性能的可重复性及可信度。实验结果发现:改进后的新方法用于评价皮革抗菌性能的可重复性及可信度要优于晕圈法、抑菌环试验及琼脂平皿扩散法(ICC〉0.75,P〈0.05)。该新方法具有操作步骤简单、能多个不同样品同时评定、可重复性高、可信度高的特点。

  • 标签: 抗菌 皮革 晕圈法
  • 简介:鞋腔温度和湿度是否舒适,是人们评价鞋子舒适度的重要标准。本文以自主研发的鞋腔温湿度测试仪采集的实验数据为依据,通过建立鞋腔温湿度数学模型,给出了基于鞋腔温湿度舒适皮鞋的评价模型与标准。

  • 标签: 鞋腔温湿度 舒适性 透湿率 相关系数
  • 简介:利用自制的CO2超临界流体制革设备,考察了CO2超临界流体代替水作介质条件下的铬鞣因素:初始pH值和温度的影响.通过对各实验条件下坯革的收缩温度、铬含量、铬的渗透以及革坯的状态等进行评价鞣制效果,得到了在CO2超临界流体条件下的铬鞣的最佳初始pH值为3.5,最佳鞣制温度为34℃.

  • 标签: 介质 铬鞣机理 制革 鞣制 CO2超临界流体 温度
  • 简介:制革业会产生大量固体和有害废弃物。对于削匀革屑等含铬废弃物,常常通过焚化处理以回收能量。必须对焚化过程产生的灰分进行处理。本研究是有关由铝和铬革屑焚化生成的灰分所制备的材料的技术特征以及与环境的相容性的。将由制革厂得到的焚化灰分以及矾土以不同比例混合,通过液压塑造以及在以100K/h的升温速率加热至1400℃的马弗炉中烧制4小时后得到陶瓷体。对这些陶瓷样品的物理性质、力学性质以及热性质进行表征。依据巴西、德国以及荷兰的标准对含有不同灰分的陶瓷体进行渗滤测试。这些结果表明所得的陶瓷体可以用作耐火材料。

  • 标签: 铬革屑 废弃物 复合材料 耐火材料 循环
  • 简介:用二氧化碳超临界流体代替水作介质条件下的铬鞣,由于鞣制介质等与常规铬鞣的截然不同,其铬鞣势必与常规工艺有所不同.利用自制的二氧化碳超临界流体制革设备,对二氧化碳超临界流体铬鞣作了L16(44)正交实验.考察四个影响因素:皮张部位、压力、机械作用和铬鞣剂用量对两个指标收缩温度和Cr含量的影响.得出了固定鞣制时间为60min的最佳铬鞣条件为:压力7.5MPa,转速50r/min,KMC-2铬鞣剂用量6.0%的初步研究结果.

  • 标签: 二氧化碳超临界流体 介质 铬鞣 机理 鞣制 皮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