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4 个结果
  • 简介:李四光教授(1889~1971)是我国地质事业的奠基人和先驱者之一,是著名的地质学家。他长期担任地质部部长、中国科学院副院长,是中国科学院首批学部委员(现称院士)。他曾两度在北京大学执教,1920年至1928年任地质学系教授,1931年至1936年任研究教授,并任地质学系系主任,对北京大学地质学系的建设与发展作出了重大的贡献,对北京大学也贡献良多。

  • 标签: 地质事业 地质部 中国科学院 地质系 副院长 丁文江
  • 简介:《气象与环境学报》是由中国气象局沈阳大气环境研究所主办的科技期刊,创刊于1984年,双月刊,国内外公开发行,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主要报道气象、大气环境与生态环境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方面的创新性研究成果以及有新观点的综述性文章等,以促进国内外学术交流,繁荣我国气象与环境科学事业。

  • 标签: 沈阳大气环境研究所 中国气象局 征稿简则 学报 科技核心期刊 科技期刊
  • 简介:《气象与环境学报》是由中国气象局沈阳大气环境研究所主办的科技期刊,创刊于1984年,双月刊,国内外公开发行,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主要报道气象、大气环境与生态环境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方面的创新性研究成果以及有新观点的综述性文章等,以促进国内外学术交流,繁荣我国气象与环境科学事业。欢迎国内外气象和环境领域科技工作者及有关院校师生赐稿。来稿要求和注意事项1.来稿务必论点明确,文字精练,数据可靠,图表清晰。

  • 标签: 大气环境 中国气象局 科技期刊 学术交流 研究成果 科技工作者
  • 简介:《古地理学报》的发展离不开专家与学者的大力支持。2014年以来,越来越多的专家与学者加入到了《古地理学报》的审稿队伍中,为《古地理学报》学术质量的提升做出了积极贡献。《古地理学报》的每一点进步,都凝聚着各位专家与学者的辛勤劳动与汗水,编辑部在此向所有专家与学者表示衷心的感谢,并希望能够得到您一如继往的支持与帮助。

  • 标签: 《古地理学报》 学者 专家 学术质量 编辑部
  • 简介:利用地面气象要素、火点信息及污染物资料,研究了2014年6月12~13日湖北省中东部地区一次重度霾天气的成因及污染特征。结果表明:导致此次霾天气的主要原因是安徽省北部大面积秸秆焚烧所形成污染气团受偏东北气流输送的影响,12日在湖北中东部形成了两条"带状"的能见度低值区,最低能见度仅为2.1km。秸秆焚烧污染物输送气流由北向南影响湖北,主要作用于孝感—武汉—咸宁一带,3个地区细颗粒物(PM2.5)峰值浓度均超过了600μg/m^3,且武汉和孝感的PM2.5与PM10质量浓度比值在12日增加到0.76和0.77,并出现了0.96和0.93的最大值,随着污染气团的传输,其中PM2.5所占比例会出现明显下降。SO2质量浓度的变化特征不显著,NO2质量浓度在污染物质量浓度达到峰值前1~3h达到峰值,而CO是秸秆焚烧产生的主要污染气体,其质量浓度变化与PM2.5和PM10呈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分别为0.66和0.67。风矢量和分析表明:6月12日湖北省中东部存在明显的东北来向气流输送,污染物的输送是该时段霾天气发生的主要影响因子,而6月13日湖北省东北边界处的输送气流已经明显减弱消失,东南部风矢量和异常偏小导致的污染物堆积是该地区污染持续的主要原因。

  • 标签: 秸秆焚烧 霾天气 污染物 风矢量和
  • 简介:据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编写、2015年10月出版的《2015年版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核心版)》,兹将《古地理学报》2014年主要定量评价指标(表1)及地球科学综合类、地质学类和石油天然气工程类中部分地质学期刊的综合评价总分及其排序、影响因子和总被引频次(表2)列表如下。敬请广大读者、作者和同行专家参阅。

  • 标签: 古地理学报 地球科学 地学类 总被引频次 核心版 天然气工程
  • 简介:运用NCEP、HadISST再分析资料,北大西洋涛动(NAO)月指数序列,探讨了海表面温度(SST)锋的时空变化特征,揭示了北大西洋SST锋的主要气候变率及其与北大西洋风暴轴和大气大尺度环流异常的关系。研究表明,剔除季节循环后的SST锋显示其最主要变率为锋区的向南/北摆动,其对应的风暴轴发生相应的西南/东北移动,并同时在北大西洋上空对应一个跨海盆的位势高度负/正异常。这种环流异常可引起高纬度海平面气压(SLP)的反气旋/气旋式环流,这有利于增强海表面风对大洋副极地环流的负/正涡度异常输入,进一步减弱/加强了高纬度上层冷水向SST锋区的输送。北大西洋SST锋的另一主要模态为锋区在南北方向的分支和合并。当SST锋异常在40°N^45°N以单支形式加强时,对流层位势高度场和SLP南北梯度增大,对应NAO正位相,此时风暴轴也为单支型;同时SLP异常场促使冰岛附近具有气旋式风应力异常,亚速尔地区具有反气旋式风应力异常,导致副极地环流和副热带环流均加强,增加高纬度冷水和低纬度暖水在锋区的输入,从而进一步增强40°N^45°N附近的SST锋区。当SST锋异常在40°N~45°N纬带南北发生分支时,风暴轴也同时出现北强南弱的南北分支,此时对应了负位相NAO,来自北南的冷暖水输送减弱,SST锋也发生减弱分支。此外,位于大洋内区的SST锋东端也存在一个偶极子型的模态,尽管其解释方差相对较小,但仍与偏东北的NAO型具有显著相关。谱分析表明,北大西洋SST锋与风暴轴具有1~3年和年代际共振,与中高纬大尺度环流也存在周期1~3年的共变信号,其中准一年共变信号体现了SST锋和NAO之间的对应关系。进一步诊断分析表明,SST锋上空的近表层大气斜压性和经向温度梯度随着SST锋的增强而增强,经向热通量的向北输送导致涡动有效位能的增加;海洋的非绝热加热产生更强

  • 标签: 北大西洋 海表面温度锋 风暴轴 NAO
  • 简介:1概况2015年8月2—8日,亚洲一大洋洲地球科学学会(AOGS)年会在新加坡隆重召开。来自中国、韩国、日本、印度、台湾、新加坡、澳大利亚等国家和地区的学者近2000人参加了会议。为期5天的学术会议包括大气科学、生态系统、水文科学、海洋科学、天文学、类地行星学、固体地球科学和跨学科等议题。

  • 标签: 固体地球科学 科学学会 新加坡 大洋洲 年会 亚洲
  • 简介:地球科学经过几百年的发展,在宏观和微观领域已经取得了重大进展。伴随着科技的巨大进步,地球科学已向超宏观和超微观的两个明显的方向发展:天体行星科学和纳米地球科学。在纳米尺度上深入地球科学研究,有助于揭示一些更本质的机理和过程,这是地球科学发展的一条必然途径。纳米地球科学是近年来地球科学与纳米科技交叉发展起来的国际前缘领域,极大地拓展了各个领域的应用前景,纳米地球科学的兴起必将引起地球科学一场新的革命。为了引导地球科学向更微观的层次迈进,进一步厘清纳米地球科学的科学内涵及主要研究方向,

  • 标签: 地球科学 微观领域 行星科学 交叉发展 矿产资源勘探 中国地质学会
  • 简介:1出访概况应美国马里兰大学地球科学与交叉学科研究中心邀请,2015年2月26日至2016年2月26日,中国气象局国家卫星气象中心李贵才副研究员赴美国进行了为期1年的合作研究。此次赴美旨在就卫星产品检验与应用等问题学习美方的经验与技术,开展合作研究,建立稳定的交流与联系。

  • 标签: 马里兰大学 NOAA 合作 美国 国家卫星气象中心 中国气象局
  • 简介:第十四届全国古地理学及沉积学学术会议拟定于2016年9月下旬在河南省焦作市高新区河南理工大学召开,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一、会议主办机构第十四届全国古地理学及沉积学学术会议的主办机构主要有: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岩相古地理专业委员会;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沉积学专业委员会;中国地质学会沉积地质专业委员会;中国地质学会地层古生物专业委员会;中国石油学会石油地质专业委员会;SEPM(SocietyforSedimentaryGeology)。

  • 标签: 古地理学 学术会议 沉积学研究 中国地质学会 会议拟定 河南理工大学
  • 简介:2016年4月9日,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八届侯德封奖评选工作委员会在杭州召开了评审会。19名评选委员会委员到会。会议由评选委员会主任刘丛强院士主持。本次共评选出18名获奖人,经网上公示(公示时间:2016-04-14至2016-04-25)无异议,评选结果生效。现将评选结果公告如下(以姓氏拼音为序)。

  • 标签: 公示时间 评选委员会 网上公示 获奖人 侯德 评审会
  • 简介:为了快速、准确地预警和监测危险天气,降低危险天气引起的洪涝等灾害,加强多维立体观测模式开发越来越重要。为切实推进X波段天气雷达网与智能气象站3D立体观测模式、数据融合方法,提高北京市双偏振多普勒天气雷达组网观测技术以及精细化监测和预警水平,2016年3月10日至8月27日,北京市气象探测中心李思腾和张治国赴美国俄克拉何马大学风暴分析与预测中心进行学习。

  • 标签: 风暴分析 学术访问 预测 大学 克拉 美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