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3 个结果
  • 简介:通过对鄂尔多斯CINRAD/CB新天气雷达运行近6a(2005年11月至2011年11月)中出现的主要硬件故障成因分析,提出排除方法和措施。这些方法和措施在日常雷达运行维护保障应用中取得良好的效果,极大地减少了CINRAD/CB雷达的故障率和维修时间。

  • 标签: 雷达 硬件 故障 维护
  • 简介:文章介绍了CINRAD/CD型新天气雷达伺服系统组成,分析总结了典型故障的排除方法,并指出了系统使用维护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 标签: 伺服系统 故障 排除
  • 简介:活动断裂带是形迹组合、构造地貌特征及力学性质相呼应的构造体系。以元谋断裂带(晚)新生地层内发育的构造透镜体、剪节理、张性裂隙等形迹组合及其发育序列为研究对象,通过吴氏网下半球赤平投影、节理玫瑰花图及张性裂隙性质分析等研究方法,推测元谋断裂带自(晚)新生以来主要受早期的:IL:IL东-南南西向和晚期(元谋运动之后,约80万年)的北北西北西西向水平主压应力场作用,改变了构造活动性质并确立了现在的构造形迹、地貌。

  • 标签: 活动断裂带 形迹组合 新生代地层 发育序列 水平主压应力场
  • 简介:以渤海湾盆地黄骅坳陷22条区域地震剖面的构造解释为基础,利用平衡剖面技术计算了不同位置剖面的伸展量、伸展率和伸展系数,并分析了伸展量的时空分布规律。研究表明,黄骅坳陷新生具有幕式伸展的特点,而且伸展量的时空分布极不均匀。空间上,伸展量主要是由盆地主边界断层伸展位移造成的,主边界断层位移较大处的伸展量也相应较大;时间上,水平伸展运动可以分为始新世、渐新世和新近纪3个时期,其中,始新世伸展主要发生在盆地南部,渐新世发生在中北部,新近纪伸展量较小,主要发生在中部。伸展量时空分布是受盆地构造变形、构造演化控制的。始新世,NNE向沧东断层的伸展位移是控制盆地伸展变形的主要因素,且沧东断层在盆地南区的伸展位移量较大。渐新世,NNE向沧东断层在盆地中北区的伸展位移量相对较大,同时盆地内部NNE向基底断层的右旋走滑诱导的NE向基底正断层对盆地伸展变形做出贡献。新近纪,盆地在后裂陷的热沉降过程中NNE向基底断层仍然有右旋走滑位移,致使盆地中部发育NE向盖层正断层。

  • 标签: 渤海湾盆地 黄骅坳陷 新生代 伸展量 时空差异性
  • 简介:由于对地球表层环境和大气环流形式产生了明显变化,青藏高原在新生持续快速的隆升过程,就成为重要而壮观的全球变化事件之。对该事件的关注与研究,产生了许多重要的科学概念和成果,同时也产生了许多争论。发育在青藏高原东北缘即甘肃省酒泉地区的新生界风成砂岩及其相关沉积,代表了青藏高原新生隆升过程中造成的环境变化的特殊沉积。它们包括:(1)古近系白杨河组底部的风成砂岩,代表了受到印度夏季季风控制的炎热干旱环境的产物;(2)新近系疏勒河组下部的风成砂岩,表明了继续受到印度夏季季风控制的潮湿气候背景的沉积;(3)第四系玉门组冰水沉积中的风成砂岩透镜体,表现为冬季季风(或盛行西风)形成的寒冷气候下的风成砂岩。因此,研究区域的新生界风成砂岩,成为窥视青藏高原新生隆升的沉积学响应,为研究青藏高原的新生隆升过程提供了重要思考线索。

  • 标签: 风成砂岩 酒泉地区 新生界 沉积学响应 青藏高原隆升
  • 简介:矿产资源是经济社会发展重要的物质基础,地质找矿成效决定了矿产资源的保障能力,其保障程度直接关系经济社会发展甚至国家的经济安全。因此,正确认识当前形势,切实把握机遇,敢于直面挑战,对做好当前乃至今后地质找矿工作意义重大。

  • 标签: 地质勘查 找矿思路
  • 简介:为了解榆林机场复杂大雾变化过程中近地层气象要素变化特征,利用常规天气图和AWOS系统采集的气温、气压、风向、风速、能见度等实时资料,利用天气学原理对2011年12月1日榆林机场出现的复杂大雾天气过程进行综合分析。得出相对湿度为91%~95%是榆林机场冬季大雾形成的临界状态,相对湿度95%是榆林机场大雾稳定持续的临界值,机场积雪被清扫的跑道与周围覆盖着厚厚积雪的地表之间存在辐射差异,该差异可能导致浅雾、碎雾发生明显变化。

  • 标签: 机场 复杂雾 能见度 变化特征
  • 简介:利用常规气象资料和宝鸡多普勒雷达资料对2012年7月13日发生在宝鸡的次阵风锋天气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阵风锋的移动方向与对流风暴的移动方向有约90。夹角,接近于垂直;阵风锋从生成到结束移动速度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阵风锋过境时气象要素出现较大变化,表现为温度降低、湿度增大、风速增大}阵风锋的强度与对流风暴的强度呈正相关关系。

  • 标签: 阵风锋 对流风暴 趋势
  • 简介:介绍了场与对象统表达取得的进展,包括fieldobjects、objectfields、feamre—field、ParameterizedGeographicObjectModel(PGOModel)、geo—atom和GeneralField等。矢量与栅格是解决数字表示地理现象问题的2种数据模型,都可以用于表示场和对象。探讨了2种数据模型的关系,并介绍了种应用实例ExtendedDynamicGIS。

  • 标签: 离散对象 连续场 统一表达
  • 简介:气井间的井间干扰在气藏开发过程中备受关注,传统的测试方法是开展井间干扰试井或全气藏关井测压,对于低渗气藏或者当生产任务极为紧张的时候,这些方法均难以实施。应用Blasingame特征曲线干扰分析理论和灰色关联理论,对样本数量和质量要求不高,能在开井情况下快速评价气井井间干扰。运用此方法对SPC气藏进行井间干扰评价,结果与现场测试十分吻合,从而证实了该方法的准确性。

  • 标签: Blasingame特征曲线 灰色关联分析 井间干扰 评价
  • 简介:利用高频次多普勒雷达回波资料、闪电定位仪及区域自动站资料,对2011年6月9日湖北暴雨过程的闪电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MCS不同生命阶段地闪所处位置不同,正、负闪同时跃增至峰值是MCS成熟阶段的标志之,地闪密集区和MCS中移速较快的强回波位置基本吻合,MCS强回波区域出现的正闪、负闪和45--55dBz回波后部区域对应较好,强降水发生在MCS成熟后趋于消亡阶段。

  • 标签: 西南涡 雷达回波 地闪
  • 简介:通过分析2011年6月15-16日海西州冷湖出现的次大降水天气过程的高空环流形势、地面要素特征以及降水区周围的物理量场等,总结了过程发生的主要原因,并且加深巩固了对此类影响系统的认识。

  • 标签: 冷湖 大降水 成因
  • 简介:利用常规高空资料分析了博州地区次局地大暴雨的大尺度环流背景,并利用FY卫星云图、TBB资料和区域气象自动站资料分析了局地暴雨发生的时段和落区,同时对物理量场的演变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强降水是在有利的天气背景条件下,由对流层中低层弱冷空气入侵触发的次中小尺度天气过程;低层辐散、高层辐合为强降水的形成提供强的动力条件;博州的特殊地形条件和地面东风也是造成局地暴雨的个重要原因。

  • 标签: 博州 局地 大暴雨 诊断
  • 简介:根据GOES-9(GeostationaryOperationalEnvironmentalSatellite)可见光卫星云图和韩国济州岛探空资料等,利用RAMS(RegionalAtmosphericModelingSystem)模式(6.1版)对2009年3月17—18日发生在黄海海域的次大风条件下出现的海雾天气进行模拟。结果表明:与卫星云图所显示的雾区范围相比,模拟结果对海雾的生成、发展、移动都有较好吻合;云水混合比是影响大气水平能见度分布的主要因子,云水混合比大值区主要集中在距地面300m以下的低空;雾区存在几个云水混合比大值区,并分布在不同的高度,说明海雾的团状不均匀结构;海上平流雾常发生在风速较大的情况下,RAMS模式对此具有定的模拟能力。

  • 标签: 海雾 三维数值模拟 水平能见度 卫星云图
  • 简介:采用NCEP逐日4次1°×1°再分析资料和MICAPS常规观测等资料,对2011年3月发生在新疆中天山城市暴雪过程进行天气学诊断分析。诊断计算包括中尺度分析、水汽通量、水汽通量散度、水平散度、垂直速度、高低空风场、螺旋度、假相当位温等。结果表明:暴雪是南北两支锋区在中亚地区交汇后东移发展造成的,降雪前乌鲁木齐城区出现东南大风,地面强烈减压升温为暴雪天气触发不稳定能量提供了热力条件,500hPa有〉30m·S-1的西南急流,700hPa存在低空切变,散度和垂直速度表现为明显的高层辐散、低层辐合的对称结构。降雪强盛期整层呈现上负下正的垂直螺旋度对,θse低能舌伸至200hPa,700hPa至400hPa维持θSe高能舌区,湿层厚度高达300hPa。这种物理量场的配置有利于低层湿空气聚合及向上的抬升运动,为暴雪的产生提供了必要条件。此次冷空气以偏西路径影响城区,在冷空气明显的条件下,受城市热岛效应影响,强降雪容易发生在温度较高的城区,同时降水中心倾向于出现在锋区的位置。

  • 标签: 暴雪 螺旋度 水汽通量
  • 简介: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和Micaps提供的相关资料,对2009年9月19—20日在河套地区发生的寒潮天气的环流形势及物理量进行分析。分析表明:在寒潮爆发前期,500hPa系统,蒙古西部的冷中心强度≥-32℃,且温度场滞后于高度场,为冷空气爆发南下提供了最基本条件;700hPa河套地区及上游≥16m·s^-1的西北风急流基本形成,等温线与等高线交角≥45°且10个纬距内有4条及以上等温线的密集区;850hPa河套地区有≥16℃的暖中心,高空槽前后的西北风速≥18m·s^-1,温度线与高度线的夹角〉45°;地面蒙古气旋的暖性性质为寒潮爆发的前期提供了有利的热力条件,地面冷锋后部冷高压轴线接近南北向,且冷高压中心强度≥1040hPa,3h变压≥3hPa。

  • 标签: 寒潮 冷平流 蒙古气旋 冷高压 垂直速度
  • 简介:利用地面、高空等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对2009年5月28日发生在呼伦贝尔市次全市性寒潮大风天气过程进行总结分析.结果表明:贝加尔湖冷涡和蒙古气旋及冷锋是造成这次寒潮大风天气的主导系统;高空强锋区及低层强温度平流是寒潮天气爆发的关键;高低空急流为大风天气提供能量;气压梯度大和冷锋后较大的3h正变压与大风天气有很好的相关性.

  • 标签: 寒潮 大风 高空急流
  • 简介:2011年11月10—14日苏州地区发生了次严重灰霾天气过程,本文利用气象观测资料、探空资料及大气成分站监测资料对苏州三个站点的受污染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灰霾期间地面受弱气压场控制,风力较小,且有接地逆温的持续存在,大气水平和垂直输送都较弱,导致大量污染物在近地面堆积,能见度较差;三站中昆山站灰霾持续时间最长,共计104时次,影响程度最重,重度灰霾占总数的39%,中度和重度灰霾超过灰霾总数的半;灰霾时各粒径颗粒物浓度均维持在较高水平,细粒子在可吸入颗粒物中占有较大比重,说明细粒子对灰霾贡献作用大,14日凌晨昆山及太仓出现大雾天气时细粒子比重甚至超过了灰霾时,而相对湿度峰值只有94%,因此将该段天气定性为雾霾共存或者湿性霾;秸秆焚烧污染期间,黑碳(BlackCarbon,BC)浓度明显上升,其绝对浓度要高出正常情况的3倍左右;通过CO/SO2及PM10/SO2对比发现昆山站受秸秆焚烧污染程度要严重的多,因此推测昆山本地郊区可能也存在零星秸秆露天焚烧点。

  • 标签: 灰霾 秸秆焚烧 颗粒物 气态污染物
  • 简介:多站点多种大气污染物的同步在线观测对深入剖析大气污染的成因和演变机制有重要意义。以龙潭湖、北京325m塔、双清路和阳坊4监测站点实时NOx、SO2、O3、PM2.5和PM10浓度观测数据为基础,介绍了北京地区2010年10月3~11日发生的次典型污染过程。不同污染物在污染过程中变化特征不致,表现为NOx、SO2、O3浓度有明显日变化,而PM浓度升高后直维持在高值,日变化幅度很小。通过分析不同站点、相同污染物之间的相关性和变异系数发现,4站点间次污染物NO和SO2空间浓度差别大,变异系数分别为77%和70%,相关系数低于0.44;而二次污染物NO2、PM2.5、O3空间浓度差别较小,变异系数分别为34%、36%和29%,相关系数均超过0.54。结合中尺度气象模式研究发现,该污染过程中,850hPa高空持续的西南暖平流造成华北地区显著平流逆温,与近地层辐射逆温共同作用,使北京地区混合层高度维持在1200m以下。低混合层高度和低风速限制了大气垂直和水平扩散,造成北京地区近地层污染物累积,形成重度污染。

  • 标签: 数值模式 MM5模式 气象条件 天气型
  • 简介:本成果由河北省地球物理勘查院承担完成,成果简要介绍了河北省区域地质及全省地层、岩浆岩、主要岩矿石的磁性特征及规律;着重总结了航磁异常在河北省的找矿效果;研究了河北省与航磁异常有关的七类矿产的异常特征、规律,并分别建立了矿致异常模型;

  • 标签: 航磁异常 河北省 山区 地球物理勘查 区域地质 磁性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