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6 个结果
  • 简介:在当前中国城市化进程愈演愈烈的情形下,城市热岛冷却效应的研究对于确立城市生态环境可持续化发展的正确途径等有重要意义。采用离线城市冠层模型分析了城市冠层中街区形态和屋顶材料的变化对辐射热量、表面温度及冠层内气温的影响。研究发现:建筑物高度、宽度以及街道宽度等参数的改变对冠层各表面温度的影响较大,当街道宽度增加3m时,地面温度升高约3.5K。但是街道宽度增加,多重反射导致的辐射截陷效应减弱,墙面上更多的热量释放出去,各墙面温度降低约1.5K;冠层气温先增加,日出后降低约0.4K。屋顶材料的改变对辐射及热通量和表面温度也有较大影响,与灰色水泥屋顶相比,采用高反照率白色涂料冷却屋顶后,屋顶净辐射热量损失约380Wm?2,屋顶表面温度降低约10K。冠层内街区形态和屋顶材料对城市辐射热环境产生直接的影响。

  • 标签: 城市冠层模型 能量收支 街区形态 冷却屋顶
  • 简介:城市的形成和发展历程出发,探讨了物理城市建设和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和挑战。数字城市作为城市信息化过程中建立起来的一个cyberspace,只能实现seeeverythingonWeb;而智慧城市是一个cyberphysicalspace,通过数字城市与物联网、云计算和人工智能的融合,可以实现doeverythingonWeb和城市智能化,这是对未来智慧城市的美好愿景。

  • 标签: 物理城市 数字城市 智慧城市 大数据挖掘 物联网 云计算
  • 简介:利用闪电定位系统、MP-3000A地基微波辐射计、雷达、地面雨量计和探空等观测资料对2015年5月14—15日湖北地区一次强对流过程中降水量、闪电、水汽、液态水含量的时空分布特征等进行分析,并基于闪电和微波辐射计资料联合估算对流性天气中的降水量。结果表明,降水发生前,微波辐射计探测到空中水汽密度和液水含量明显增加,闪电活动峰值提前于降水峰值2h。水汽密度与云闪数有较好的相关性,相关系数为0.98。利用水汽密度和地闪资料估算对流性降水结果与观测结果比较一致,估测的降水量好于仅用地闪资料的估算,且基于水汽密度、地闪得到的单个闪电表征的降水量为1.94×10~7kg·fl~(-1)。

  • 标签: 降水 雷电 估算降水 微波辐射计 单个闪电降水量
  • 简介:通过446183条全球晴空大气廓线的红外辐射传输模拟和统计回归,建立了由Himawari08成像仪通道遥测数据估算晴空地表上行、下行长波辐射通量的反演模式,模式应用于成像仪观测资料,处理出晴空地表上行、下行长波辐射通量实时产品,2016年2^6月的产品精度验证试验结果为:与相同时刻的AQUA卫星CERES仪器同类产品相比,地表上行通量均方根误差Re=7.9W/m^2,相关系数R=0.9399,地表下行通量Re=14.5W/m^2,R=0.9586;与由中国地面气象站地面气温和相对湿度观测经Brunt、Brutsaert经验公式计算的实时地表下行长波辐射通量相比,Re=15.34W/m^2,R=0.8786;与用陆表温度计算的地表上行长波辐射通量相比,Re=12.6W/m^2,R=0.9977。研究了2016年2、6月的晴空地表长波辐射产品,发现陆地晴空上、下行通量有着与太阳加热地表增温相应的明显日变化特征,峰值出现在12:00(当地时间,下同)至14:00,低谷出现在04:00至07:00,下行通量与上行通量几乎同步变化或约有延时,陆地上2个通量归一化的日变化指数类似一个半正弦曲线,而海面长波辐射通量则没有明显的日变化规律。

  • 标签: 地表上行长波辐射 地表下行长波辐射 辐射传输模拟 日变化
  • 简介:徐州是江苏第4个开展城市地质调查的城市,也是我省地质环境最脆弱的城市。依据徐州城市地质调查,查明了基岩地质、第四纪地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岩溶地质、采空区等地质条件;摸清了地下水、地下空间、富硒耕地、山体等地质资源禀赋特征;探求了区域稳定性、岩溶塌陷、采空塌陷、土壤环境等地质问题诱发因素;基于城市建设需求,划定了岩溶水水位控制红线,提出构建采空区地下水库和调整城市“三线”等对策建议,将城市地质信息系统融合徐州“智慧城市”建设之中,为城市规划建设提供地质依据。

  • 标签: 城市地质调查 岩溶水水位红线 采空区地下水库 对策建议
  • 简介:萧红小说中叙述了大量的城市空间,这些城市空间表现为不同的城市意象,萧红通过对城市空间的并置叙事、切换叙事以及重复叙事等策略,从而构建在现代性视角下的城市审美态度与漂泊感体验.

  • 标签: 萧红 城市空间 城市意象 空间叙事 现代性审美 漂泊感
  • 简介:兰州市城市地质调查研究处于起步阶段,随着城镇化进程加深,围绕兰州城市规划建设、运行、转型升级、选址布局、防灾减灾、美化环境等所亟需的自然资源与城镇化进程中面临着各种生态环境问题(“城市病”),通过对以往资料进行分析梳理、相关数据进行统计整理等方法,得出兰州主要城市地质环境问题,为城市地质灾害频发、地下水污染较为严重、局部存在土壤污染等问题。为此,建议尽快开展兰州市城市地质调查工作,为兰州市城市发展推动,提供助力、制定地方经济发展规划、促进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和保护地下水资源提供科学依据。

  • 标签: 兰州 城市地质 生态环境 问题探析
  • 简介:利用驻马店市气象观测站提供的相关气象数据2000—2013年驻马店市逐月观测雷暴日资料,进行了统计、分析得出驻马店地区雷暴日活动时间、变化规律和分布特征,结果表明:驻马店地区年平均雷暴日数为27.6d,雷暴日数呈现出缓慢减少的总趋势,属于中雷区;除了12月和1月份外,一年中驻马店地区都有雷暴天气出现,尤其是3—7月份为雷暴多发月份,占总雷暴日数的89%;夏季出现雷暴天气的概率较大,其次是春季和秋季,冬季很少出现雷暴天气。

  • 标签: 雷暴 分布 特征 防雷减灾 对策 驻马店
  • 简介:随着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科研人才在创新过程中的作用显得愈发重要。基于2006~2015年长江中游城市群的中国科技核心期刊论文作者数据和专利发明人(发明专利)数据,运用基尼系数、泰尔指数、空间密度分布和探索性空间分析方法,对上述科研人才的空间分布以及集聚程度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长江中游城市群内,科研人才分布集中于区域中心城市,且分布随时间变化呈集聚性增加特征;此外,论文作者和专利发明人在城市群内的时空分布也呈现了不同的特征。

  • 标签: 基尼系数 泰尔指数 空间密度 局部莫兰指数 科研人才
  • 简介:一、国外“治理”(Governance)理论与城市土地经营“治理”对应的英文单词为Governance,原义为“控制”、“统治”或“操纵”,在国外多用于与国家公共事务相关的管理活动和政治活动。现在,更多的公共管理研究者认同“治理”新概念:是包括政府和各种非政府组织乃至私人机构在内的多个主体,协同处理公共事务,以满足公众需求,实现最大化公共利益的过程。

  • 标签: 城市土地经营 治理 非政府组织 公共事务 公共管理 英文单词
  • 简介:近10年来,我国城市地质工作取得明显进展。未来10~15年我国城市发展将具有明显的“VUCA”特点,城市化过程中所带来的问题也日益凸显,尤其是“大城市病”更加突出。本文从城市地质安全风险角度,科学诊断大城市病“病因”,提出了“大城市病”的有效防治方案。指出未来10~15年,城市地质工作必须贯彻落实五大发展理念,持续创新发展,实施“两快、三高”战略,加大“大城市病”防治力度,有力支撑城市建设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 标签: 未来10~15年 大城市病 “VUCA” 城市地质安全风险 战略构想
  • 简介:城市区域地质条件适宜性评价,是指为了满足城市布局选址、规划建设、安全运行、转型升级对地质资源和地质环境的需求,特别是对定量化地质数据的需求而开展的工作,主要包括保障城市发展的地质资源和制约城市建设发展的地质环境问题。目前我国已颁布的国家、地方、行业标准中,对各项地质要素的评价以定性评价居多,指标定量化程度较低,而且部分评价指标不能全面反映评价对象演化趋势。本文在大量城市地质工作基础上,初步建立了一套城市区域地质条件适宜性评价定量化指标体系。本次工作一是将评价指标体系中不够完善的部分新设置了定量化指标,二是将部分指标评价由定性转为定量,三是修订了部分定量化指标的定量分级标准,旨在使地质成果满足城市发展需求,提高地质工作基础性支撑能力。

  • 标签: 城市地质 适宜性评价 定量评价 定性评价 地质环境 地质资源
  • 简介:基于夜间灯光遥感影像等多源数据,提出了一种区域城市化及其生态效应遥感监测方法。该方法采用夜间灯光遥感数据提取成渝经济区城市范围,并分析城市空间演变过程,同时以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PP)为生态系统功能评价指标,分析了快速城市化对区域生态系统功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①成渝经济区城市面积由1994年的2074km2增长到2015年的4391km2,年均增长率为3.64%,且城市用地规模增长速度略快于城市人口增长速度;②城市内的NPP均值远低于非城市区域,且近年来二者间的差异逐渐增大,成渝经济区快速城市化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植被NPP,特别是对城市内部的植被NPP影响较大;③快速城市化中土地利用结构的改变是导致成渝经济区城市内植被NPP大量减少的重要因素。

  • 标签: 成渝经济区 夜间灯光 城市扩展 NPP
  • 简介:为贯彻落实“节约优先”战略,全面掌握城市土地利用状况,切实提高城市节约集约用地水平,部连续三年组织开展了城市区域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状况调查评价工作,现已形成包括2015年度区域初始评价、2016年度区域更新评价、2017年度区域更新评价在内的3轮评价成果,评价时点为评价年度上一年年底。评价以城市为单元,以各参评城市行政辖区范围内的全部建设用地为评价对象,评价范围覆盖了全国31个省(区、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560余个城市

  • 标签: 利用评价 城市区域 建设用地 集约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 通报
  • 简介:大区域高精度城市三维地质模型可以实现多源数据有效集成,提升城市地质工作成果的可视化表达能力。本文剖析了交叉折剖面、多源交互式复杂地质体建模等适用于城市地质三维建模的技术方法,并对每种方法的适用性及优劣势进行了详细的描述。以GeoBGS平台为基础,利用不同数据模型的特点,通过标准化钻孔数据库、基准钻孔库、基准剖面库及地层模型的建设实现了通州区范围的土壤环境、地下水环境、地面沉降等多专题信息地质模型。将多专题地质模型进行集成显示和分析,构建了通州区域三维地质集成模型展示系统。为满足空间一体化表达的应用需求,通过空间配准、坐标系统转换及地下模型的拓扑修复,确保了地上地下一体化模型在同一坐标系下的无缝集成。

  • 标签: 三维地质建模 模型集成 技术体系 地上地下一体化
  • 简介:城市化水平预测与减缓及适应气候变化研究息息相关。基于国家统计局2005—2015年全国各省区城镇和乡村人口,以各省区2015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为指标进行分组,结合IPCC5种共享社会经济路径(SSPs)的发展特征设置模型参数,运用Logistic模型预测了我国各省区2016—2050年城市化水平。结果表明,到2050年,各省区(除天津、北京、上海、西藏外)在5种典型SSPs下城市化水平收敛于75%左右。其中,SSP1、SSP3、SSP4、SSP5路径下,各省城市化水平比较趋同。而在SSP2路径下,全国总体上从东部到西部城市化程度逐渐降低,空间分布具有明显梯次递减性。5种SSPs路径下城市化速度方面,基本上呈现出中西部快而东部慢、西南快而东北慢的空间分布格局。同时,高收入省份不同路径下的城市化水平差别小,而中低收入省份的差别较大。

  • 标签: 共享社会经济路径(SSPs) LOGISTIC模型 城市化水平预测 各省区 中国
  • 简介:频发的极端高温事件将导致城市用水量增长,增加城市供水设施的运行风险。综合采用气候相似性、终端用水模拟、供水管网系统水力学模拟等方法,构建了极端高温事件对城市用水量及供水管网系统影响的定量评估方法。以北京某新城区为研究案例,模拟结果表明极端高温事件将使日用水量较夏季常态增加5.7%,人均日用水量增加19.83L,其中早晚用水高峰时段增幅较大,导致供水管网系统中不能满足28m水头要求的节点比例增加了约13个百分点。

  • 标签: 极端高温事件 气候相似性 用水量 终端用水模拟 供水管网系统
  • 简介:2018年1月26-29日,世界气象组织(WMO)在英国雷丁大学组织召开城市综合天气、环境和气候服务导则(IUWECS:GuideforIntegratedUrbanWeather,EnvironmentandClimateServices)编写的专家工作组会议。

  • 标签: 天气 城市 英国 编写 导则 服务
  • 简介:利用2015—2016年福州城区内涝和地面气象观测资料,分析内涝成因、最大降雨量与积水深度的关系,建立城市内涝积水深度拟合方程,并对拟合效果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1)导致福州城市内涝的突发性原因占26%,是城市管网等数据更新困难的主因,非突发性原因占74%;2)在3次不同天气系统的降雨量拟合结果中,雨季降水过程拟合平均绝对误差最小,午后雷雨天气降雨过程拟合平均绝对误差最大;3)对内涝积水深度负拟合值进行归零处理和阈值限定后,其结果均与实况相符;4)基于最新数据资料所得拟合值的误差更小。

  • 标签: 城市内涝 积水深度 最大降水量 误差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