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1 个结果
  • 简介:研究了仔水库夏、冬季表层沉积物内源氮负荷,并应用柱状样模拟法对氮释放速率进行了探究。结果显示,该水库表层沉积物总氮含量范围840.00~3108.71μg·g^-1,其中氨氮占总氮含量7.267%-11.21%。同一季节,总氮含量空间分布规律是随进口、库心、大坝逐渐增加.柱状样模拟实验得到夏、冬季氮释放速率分别为90.31-128.37mg·(m^2·d)^-1和72.52~93.79mg·(m^2·d)^-1,释放速率与总氮含量分布具有一致性。仔水库表层沉积物存在较大的内源氮释放能力且在夏季内源氮更易释放,为水体提供充足的营养物质,可能引起并促进水华的持续。因此,采取措施适宜方法控制内源氮释放非常重要。

  • 标签: 沉积物 氮负荷 释放速率 富营养化 山仔水库
  • 简介:攀枝花市硔箐含铂钯超基性岩体受北北东-北东向的纳拉箐断裂控制,从内向外为一次结晶分异为橄榄岩(中心)→橄辉岩→辉石岩→辉长苏长岩,成环带状。矿体均产于含长角闪二辉橄榄岩相下部内外接触带中,分为底部矿和内部矿,铂族元素与铜镍矿化带在空间上紧密相随,矿化范围大体一致。初步认为铂族元素是在岩浆熔离作用所产生的硫化物液相中聚集起来的,属于与超基性岩有关的岩浆熔离-热液交代的硫化物铜镍铂型矿床,若有贯入式熔离岩体存在,就有找到新矿体的可能。

  • 标签: 铂镍矿 超基性岩体 岩浆熔离—热液交代 硔山箐
  • 简介:在2009年、2010年和2011年的10月,研究了位于鄱阳湖主湖区南部的南矶湿地的南荻(Triarrhenalutarioriparia)群落、灰化薹草(Carexcinerascens)群落和狗牙根(Cynodondactylon)群落下的土壤垂直剖面的细菌群落结构,采用末端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T-RFLP)分析方法,以及主成分分析、细菌群落-土壤因子相关分析和典范对应分析方法,探究细菌群落结构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南矶湿地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年变化显著,2011年10月的土壤细菌群落显著不同于2009年和2010年的10月;其次影响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分布的是植物群落类型,在同一年内,狗牙根群落的土壤细菌群落显著不同于灰化薹草群落和南荻群落;而0~45cm深度的土壤细菌群落结构无深度差异。尽管湿地土壤总磷含量显著影响土壤细菌群落的年际分布,各植物群落土壤总有机质含量、总有机碳含量、总氮含量和含水量都显著影响其土壤细菌群落结构,但仅能解释细菌群落结构变化的11.6%。

  • 标签: 土壤细菌群落 结构 植物群落 年际变化 末端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样性(T-RFLP) 南矶山湿地
  • 简介:俯冲-碰撞环境中山脉如何形成、俯冲过程在其中的角色是板块构造理论中的基本问题之一。解释造带形成的端元(end-member)机制是薄层(thin-skinned)和厚层(thick-skinned)模式,前者强调变形仅限于上地壳,而后者则认为下地壳甚至岩石圈地幔都发生了变形。

  • 标签: 造山带 板块构造理论 地壳变形 岩石圈地幔 上地壳 端元
  • 简介:为查明江西相矿田内铅锌矿和铀矿床的成矿物质来源,对与铅锌矿、铀矿有关的矿石矿物进行了S、Pb同位素研究,结果显示,与铅锌矿有关的金属矿物δ^34S值为1.3‰~4.7‰,同铀矿伴生的黄铁矿δ^34S值为7.9‰~14.9‰;赋矿围岩、基底变质岩、铀矿床黄铁矿和铅锌矿硫化物的^206Pb/^204Pb、^207Pb/^204Pb及^208Pb/^204Pb比值整体上有逐渐降低的趋势,均表现出放射性成因铅的特征,不同岩石或矿石的样品铅同位素组成范围基本一致。结合前人研究,说明铅锌矿和铀矿并非来自同一次成矿事件;铅锌矿的成矿期次具有阶段性,硫源具有均一性,主要以深部硫源为主,在其向上迁移的过程中有少量基底变质岩中的硫加入,按照硫化物共生矿物对计算出铅锌矿的成矿温度:早阶段为424~382℃,晚阶段为331~290℃,属中高温热液矿床;铀矿的硫源具有地层硫特征,主要来自于基底变质沉积岩。铀矿床伴生的黄铁矿铅同位素组成比铅锌矿硫化矿的铅同位素组成更具放射性成因铅,铅锌矿的铅源主要与上地壳基底变质岩有关,铀矿的铅源主要以相山火山-侵入杂岩体为主,但是可能还具有少量幔源铅参与。

  • 标签: 铅锌矿 物质来源 S、Pb同位素 相山矿田
  • 简介:温度和水分对土壤MBN含量的影响存在不同结论。通过室内培养试验,测定不同温度(15℃、25℃、35℃)和湿度(25%、50%、75%)条件下,培养35天后武夷不同海拔土壤MBN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不同海拔土壤MBN含量和增量分别为红壤27.51mg·kg^-1、0.63~2.51mg·kg^-1,红黄壤55.53mg·kg^-1、2.09~5.11mg·kg^-1,黄壤76.01mg·kg^-1、3.04-7.64mg·kg^-1和山地草甸土165.17mg·kg^-1、6.23-13.51mg·kg^-1,均随海拔升高显著增加(P〈0.01),且与土壤有机碳、全N和全P含量显著相关(P〈0.05);温度对土壤MBN含量的影响因海拔而异,增量最大的温度区间随海拔升高逐渐降低;湿度对不同海拔土壤MBN增量的影响规律一致,均为50%〉25%〉75%(P〈0.01)。研究表明土壤有机碳、全N和全P含量是不同海拔土壤MBN含量差异的主要原因,不同海拔土壤MBN含量对温度变化的响应规律不同,但对湿度的响应规律保持一致,两者均影响土壤MBN含量变化。

  • 标签: 土壤微生物量氮 温度 湿度 海拔
  • 简介:早石炭世是西准噶尔地区构造体质转换的重要时期,为确定其构造环境,选取萨吾尔北坡早石炭世姜巴斯套组进行研究。采用沉积地层学和岩石地球化学方法,发现该套地层具有粒序层理,砾石多为棱角状,分选较好,形成于相对稳定的浅海相环境,有大量间断性火山物质供给,未经过长距离搬运,可能经历了重力分异作用。地层中的安玄武岩角砾SiO2含量为50.50%-52.81%,具有高Fe、Na,低Mg、K特征,稀土微量元素特征与火山岛弧的岩石地球化学特征相似。综合分析认为,弧后盆地为该组的形成提供了一个相对稳定的沉积环境,板块俯冲形成的火山岛弧为其提供了大量火山物质,同时也暗示萨吾尔地区在早石炭世仍有板块俯冲作用的存在,限定了古亚洲洋的闭合时限。

  • 标签: 早石炭世 沉积环境 沉积地层学 岩石地球化学 西准噶尔
  • 简介:通过整理历史文献中有关天山北麓东部地区18世纪中后期的相关记载,发现1757—1774年的历史文献记载了巴里坤作物物候和霜雪事件,根据物候学原理,确认1757—1774年巴里坤存在有温度升高的现象。并根据同时期历史文献中乌鲁木齐的冷暖感应记载,认为1757—1774年的温度升高发生在整个天山北麓地区。结合已有的树木年轮研究成果,并根据当时的人文社会背景进行分析,进而从更宏大的时空尺度上认识此次温度升高在历史文献记载中的具体内涵,认为历史文献记载的1757—1774年温度升高是相对于18世纪10—20年代,而非30-50年代。根据历史文献重建温度变化,必须结合文献形成的历史背景,因为同时期的人文社会背景,会影响到历史文献记载的可靠性。

  • 标签: 温度变化 历史文献 树木年轮 天山北麓 18世纪
  • 简介:摘要文章阐述了市政道路软土地基的特点及危害,重点对市政道路软土地基的设计处理措施进行了探讨,提出了市政道路工程建设中软土地基处理技术的控制要点。

  • 标签: 市政道路工程 软土地基 设计 处理措施
  • 简介:大兴安岭—太行重力梯度带以西的第四纪火山活动自北往南贯穿兴蒙造带和华北克拉通2个大地构造单元,可以分为北、中、南三部分,展现规模不等的火山群:北部诺敏河火山群和绰尔河—哈拉哈河火山群,中部阿巴嘎火山群和达里诺尔火山群,南部大同火山群和乌兰哈达火山群。这些火山群主要由单成因火山组成,少则几十座,多则200余座,如阿巴嘎火山群向北延入蒙古达里干加,构成亚洲东部面积最大的新生代火山区。因此,大兴安岭—太行重力梯度带以西的第四纪火山成为探讨大陆内部火山活动构造背景与成因机制的重要场所,也是获取大兴安岭—太行重力梯度带东西两侧和兴蒙造带与华北克拉通2个大地构造单元岩石圈差异演化信息的重要窗口。本文介绍了这些火山的分布、构造背景和成因机制。

  • 标签: 大兴安岭—太行山重力梯度带以西 第四纪火山活动 成因与构造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