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本文依据南京市及其附近区域(活动断层探测目标区范围)所开展的浅层人工地震探测、槽探、钻探,以及第四纪地层划分、新年代学测试数据等多学科资料,综合评价了长江破碎带的最新活动年代、活动性质、断层相关参数及其与地震活动关系方面的最新认识。

  • 标签: 长江破碎带 断层活动性 第四纪地层划分 联合钻探剖面 断层地质剖面
  • 简介: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第二工作组于2007年4月6日正式发布了第四次评估报告,该报告客观、全面而审慎地评估了气候变化已有的和未来的可能影响。现有观测证据表明,人为增暖可能已对许多自然和生物系统产生了可辨别的影响,但由于适应以及非气候因子的作用,许多影响还难以辨别。21世纪中期,某些中纬度和热带干旱地区年平均河流径流量和可用水量会减少10%~30%;如果全球平均温度增幅超过1.5~2.5℃,目前所评估的20%~30%动植物物种可能面临灭绝的风险会增大;从全球角度看,局地平均温度增加1~3℃.预计粮食生产潜力会增加,但若超过这一范围,则会减少。兼顾适应和减缓的措施能够降低气候变化相关风险。

  • 标签: 气候变化 影响与适应 IPCC第二工作组 第四次评估报告
  • 简介:本文采用野外地质地貌调查、联合钻孔探测、浅层地震勘探、^14C测年和ESR测年等技术方法,对广从断裂飞来岭一象岗山段最新活动性进行了综合研究。结果表明:广从断裂飞来岭一象岗山段最新一次活动发生在中更新世晚期。晚更新世以来,该段基本上处于比较稳定的状态。

  • 标签: 广从断裂带 断裂活动性 广州市区
  • 简介:安徽滁州一带寒武系出露齐全,长期以来一直采用三分方案。随着地质研究程度的提高,全球寒武系开始采用四分方案。本文系统的梳理了滁州地区寒武系的划分历史,在详细论述滁州地区寒武系岩石地层特征的基础上,对比了区域寒武系地层与皖中南寒武系地层,进而提出了安徽滁州地区寒武系最新划分方案。

  • 标签: 寒武系 地层划分 安徽滁州
  • 简介:摘要:2018年起,BIM技术就在国内如火如荼地推广,将BIM技术应用于建筑施工过程管理的建筑业企业也越来越多,但普及程度仅限于国有施工企业及大型房地产企业。因此,如何将BIM技术与国家推崇的绿色施工理念相结合,做好项目实施全过程全过程的管理应用。

  • 标签: 绿色建筑 BIM技术
  • 简介:针对目前国际上8家公司生产的16种新型浅水多波束系统的技术指标,对它们的技术性能,包括采用的波束形成方法、频率范围、测深量程、深度分辨率、最大测幅、单位时间(s)内的采样次数、波束宽度、侧扫功能、测深精度、测量航速、声线弯曲改正、姿态传感器及设备寿命等给予了评价,并展望了浅水多波束技术的发展前景.

  • 标签: 海洋测绘 多波束系统 评价
  • 简介:摘要:金属雾化喷射成型技术是在快速凝固粉末冶金工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介于铸造和粉末冶金之间的冶金新工艺。金属雾化喷射成型工艺过程是将合金原料熔化后,注入中间包内,由中间包下部的导液管流出后,经雾化喷嘴射出的高速气体雾化,形成细小的金属液滴,在高速气流作用下加速飞行并逐步冷却,在半固态下沉积到沉积器上,最终凝结成锭坯。金属喷射成型工艺分为4个阶段,雾化阶段,喷射阶段,

  • 标签: 粉末冶金工艺 金属喷射成型 发展态势
  • 简介:摘要:近年来,随着全球石油资源的稀缺和市场需求的不断增长,石油工程领域迫切需要提高效率的创新技术。在这个背景下,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成功获得了关键专利——"火驱受效油井套管气含量控制技术",旨在降低套管气含量、提高生产效率,引领着石油工程技术的新潮流。

  • 标签: 石油工程效率 最新技术 应用
  • 简介:介绍了近期美国高超声速技术的新进展,指出美国通过加强顶层规划,推动高超声速技术研发和应用转化;通过增加经费投入,全力支持高超声速导弹型号研制。这些动向预示着美国高超声速技术发展正在由技术研究层面转入实战装备层面,高超声速技术实用化进程加快。对美国当前高超声速飞行器研发情况进行了梳理与分析,并从项目布局、发展思路和武器定位等层面对美军高超武器化建设进行了分析。

  • 标签: 高超声速技术 高超声速飞行器 武器化 项目布局
  • 简介:2006年,IPCC成立专门的气候变化影响评估情景工作组,在影响、适应和脆弱性3个研究领域进行评估方法的整合,发展了新的情景框架,特别是为了更好地反映社会经济发展与气候情景的关联,IPCC在典型浓度路径(RCPs)的基础上于2010年发布了新的社会经济情景——共享社会经济路径(SharedSocio—economicPathways,SSPs)^[2-3]。

  • 标签: 社会经济发展 IPCC 影响评估 气候变化 评估方法 气候情景
  • 简介:介绍ITRF2014的定义、测站分布、输入数据、分析策略以及与ITRF2008的转换参数,并分析ITRF2014相对于ITRF2008的改进.ITRF2014是国际地球参考框架ITRF的最近一次更新,它是基于四种空间大地测量技术(VLBI、SLR、GNSS和D0RIS)重新处理解实现的.相较于ITRF2008,ITRF2014不仅在观测数据和测站数量上有所增加,还改善了对非线性运动的处理,包括对周期性信号的估计以及对震后形变(post-seismicdefomiation,PSD)的改正,并提供了PSD模型和地球质心运动模型两个新产品.ITRF2014为地球科学等相关领域的研究与应用提供了统一的空间基准,也为其他坐标框架的维持与精化提供了参考.

  • 标签: ITRF2014 ITRF2008 PSD模型 测站非线性运动 转换参数
  • 简介:新西兰新西兰政府从1861年就开始提供气象服务,1874年在海洋部建立了独立的预报服务系统。二次世界大战在1939年爆发时,气象服务又成为新西兰皇家空军的一项职责。军事和国内航空的发展,对于气象服务提出了大量的新需求。战后,气象与航空之间的这种联系就保持了下来,新西兰气象局(NZMS)成为具有部分航空职责的部门。从20世纪80年代起,

  • 标签: 气象部门 组织 气象服务 预报服务系统 新西兰 世界大战
  • 简介:摘要: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