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0 个结果
  • 简介:以九龙江流域典型的农业源头溪流——五川溪为研究区域,开展每月一次共2年的NO,一采样用于溪流饱和特征的研究.结果表明,2005年和2007年溪流的NO,一浓度分别为35.5~319.5μeqL^-1和5.0~353.6μxeqL^-1,根据Stoddard和Traaen提出的饱和划分准则,五川流域分别处于饱和阶段2/3和阶段2,接近饱和.饱和阶段随着NO。一浓度的增加而上升,五川溪流的饱和阶段存在着时间上的变化.河流生态系统中负荷增加,使河流达到饱和状态,并最终改变溪流系统硝化和反硝化等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过程.随着NO,一浓度的增加,五川源头溪流已成为流域内重要的NO3^-源.

  • 标签: 农业源头溪流 氮饱和 氮循环
  • 简介:生态浮床系统处理技术因具有投资少、易操作、无二次污染兼具良好景观性等优点而被广泛应用于各种类型污染水体的治理。生态浮床系统是一个复合生态工程系统,其对污染的去除机理是一个错综复杂的过程,填料、水生植物、水生动物和微生物共同发挥着重要作用。主要概述生态浮床系统的发展状况、脱除磷机理、限制因素及存在问题;重点概述以细菌固定化技术和曝气等方式的外在法和以改进生态浮床系统构造形式、筛选优势浮床植物等方式的内在法,来提高生态浮床系统脱除磷效率;展望了生态浮床污水处理系统未来的研究与应用前景。

  • 标签: 脱氮 除磷 生态浮床 去污效率
  • 简介:通过等温热力学吸附实验,比较人工湿地的基质高钙废渣、改性赤泥和火山石对污水中氨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3种基质的氨吸附过程都可以用Langmuir吸附等温方程进行拟合;高钙废渣、改性赤泥和火山石对氨的最大吸附量分别为26.27mg/g、6.15mg/g和0.98mg/g;经高钙废渣处理的污水,出水最清澈;高钙废渣对氨的吸附效果最好。用吸附效果最好的高钙废渣进行了模拟人工湿地吸附氨的基质柱实验,以高钙废渣为基质的模拟人工湿地对生活污水中氨的去除率为20%~42%。

  • 标签: 氨氮 等温吸附 基质 人工湿地
  • 简介:利用全球月平均海平面气压资料和各标准等压面的位势场、风场,以及我国160站的降水和温度资料,研究了亚洲-太平洋(20°N~70°N,40°E~120°W)地区(简称亚太地区)冬季(12~2月)海平面气压异常偶极型振荡(偶极模)的时间变化特征,以及该异常偶极模与我国冬季气候异常的关系。结果表明:近半个世纪以来,亚太地区冬季海平面气压场异常以经向型(ME)偶极模负异常和纬向型(z0)偶极模正异常为主,其中又以ZO正异常发生的频数较高。对应ME模,其各空间层的高度场异常形势和高度场与MEI(经向型指数)的相关系数分布形势十分类似;对应ZO模则主要表现为与阿留申地区高相关中心的一致性特征,说明阿留申低压的变化对其起着重要作用。ME模与我国冬季东部的降水异常和气温异常关系密切,ZO模仅对东北地区的降水异常有影响,因为ZO模的异常对我国上空大气环流异常的影响相对较小;这一结果同我们传统上在冬季比较关注纬向气压差的变化(即ZO模)有些相左,提示我们在冬季更要关注ME模的情况。大气环流形势的分析表明,MEI正异常时,即西伯利亚-蒙古冷高压的北半部气压异常偏高,副热带西北太平洋地区气压偏低时,利于东亚大槽的加深加强,东亚冬季风因而也会偏强;但是由于此时我国东部主要为下沉气流控制,暖湿气流难于源源不断地输送到我国境内,从而造成此时冬季我国东部尤其是长江中下游地区降水偏少。反之,当MEI负位相时,大气环流异常利于造成我国东部大范围的冬季降水。

  • 标签: 亚太地区 冬季气压偶极模(偶极型振荡) 中国冬季气候
  • 简介:为了研究中国东南沿海滨海湿地生态系统植物的养分循环机制,于2010年1月、4月、7月和10月,对广西茅尾海茳芏(Cyperusmalaccensis)种群中的茳芏进行采样,并测定其有机碳含量、全含量、全磷含量和生物量。结果表明,茳芏种群地上部分的有机碳含量、全含量和全磷含量都高于地下部分的有机碳含量、全含量和全磷含量;其有机碳含量的季节变化规律为春季和冬季低、夏季和秋季高,全含量和全磷含量的季节变化规律表现为春季和冬季高、夏季和秋季低;茅尾海茳芏生产力主要受元素限制,但磷元素的作用不可忽视。

  • 标签: 茅尾海 茳芏 氮磷循环 季节动态
  • 简介:2010年11月采集了黄河口潮滩湿地两种典型生态系统[碱蓬(Suaedasalsa)盐沼和光滩]表层土壤样品,进行了7d的室内厌氧培养,并测定分析CH4产生潜力及其对有机物和输入的响应。研究结果表明,在培养周期内,碱蓬盐沼和光滩表层土壤CH4的产生潜力都在培养的第7天后达到最大,平均值分别为0.0357μg/(g·d)和0.0013μg/(g·d),前者表层土壤的CH4产生潜力高于后者;有机物输入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CH4产生潜力,且其对碱蓬盐沼的CH4产生潜力较光滩具有更大的促进作用。尽管葡萄糖对于潮滩湿地CH4产生潜力的促进程度高于乙酸钠,但二者的差异性并不显著(p〉0.05);输入对潮滩湿地土壤CH4产生潜力的影响与输入的形态和土壤理化性质等多种因素有关;NH4+的添加促进了碱蓬盐沼和光滩土壤CH4产生潜力的增加,尽管其对于碱蓬盐沼的促进程度要高于光滩,但二者的差异性并不显著(p〉0.05);NO3-的添加对碱蓬盐沼土壤的CH4产生潜力表现为抑制作用,而对光滩土壤的CH4产生潜力表现为促进作用。在当前外源有机物和(NH4+—N为主)为黄河入海主要污染物的情况下,黄河口潮滩湿地土壤作为CH4源,在估算潮间带土壤温室气体排放清单时应给予特别关注。

  • 标签: 土壤 甲烷产生潜力 潮滩湿地 有机物 黄河口
  • 简介:以福州市晋安河沿线区域为研究对象,采集区内地表径流样品,通过分析径流水样中全、全磷浓度,采用普通克里格法分析了地表径流中全、全磷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全是地表径流的主要污染物质,全磷除少部分地段超标外,总体上不构成污染;全、全磷的半方差函数用球状模型拟合的最好,其空间分布表现为各向同性;地表径流中全污染主要集中于管理条件落后的居民区、餐饮业集中的娱乐场所以及非城市主干道路.地表径流中的全磷主要分布在餐饮业集中区域及管理落后的住宅小区.福州城市地表径流的磷污染主要来自于居民的日常生活排污.

  • 标签: 城市地表径流 氮磷污染 空间分布 克里格插值
  • 简介:本文主要介绍了不同型号的GPS接收数据联合处理的方法、可靠性研究以及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

  • 标签: 基线 数据处理 RINEX数据 GPS
  • 简介:本文介绍了GPS-多天线技术无人值守的自动化监测系统的应用,解决了在滑坡监测中GPS形变监测成本高、自动化程度差的难题。

  • 标签: 单频 GPS 自动监测系统 边坡监测
  • 简介:采用静态暗箱采样一气相色谱/化学发光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晋南地区盐碱地不同小麦秸秆还田量裸地土壤夏、秋季(2008年6-10月)的甲烷(CH4)、二氧化碳(C02)、氧化亚(N20)和一氧化氮(NO)交换通量进行了原位观测。结果表明:观测期内,秸秆全还田(Fs)、秸秆一半还田(Hs)和秸秆不还田(Ns)处理土壤一大气间CH4、C02、N2O和NO平均交换通量分别为-0.8±2.7、-1.4±2-3、-6.5±1.8ug(C)·m^2·h^-1(CH4),267.1±23.1、212.0±17.8、188.5±13.6mg(C)·m^2·h^-1(CO2),20.7±3.0、16.3±2.3、14.7±1.7μg(N)·m^2·h^-1(N2O),3.9±0.5、3.4±0.5、3.0±0.4μg(N)·m^2·h^-1(NO)。交换通量表现出明显的季节变化趋势,灌溉、降雨和温度变化是影响该趋势的主要因素。相对于NS处理,FS和HS处理降低了累积CH4吸收量(66%和59%),增加了累积CO,(42%和12%)、N,O(41%和9%)和NO(30%和13%)排放量,因此,秸秆还田促进了农田土壤总的温室气体排放。计算得到FS和HS处理小麦秸秆的CO2、N2O、NO排放系数分别为73.4%士1.6%和43.3%士1.0%(CO2)、0.37%士0.01%和0.17%士0.00%(N2O)、0.06%士0.00%和0.05%±0.00%(NO),FS处理的排放系数显著高于HS处理,且均低于同一实验地种植玉米、施肥农田的小麦秸秆排放系数(N20和NO排放系数分别为2.32%和0.42%)。可见,在采用排放因子方法估算还田秸秆CO2、N20和NO排放量时,应考虑秸秆还田量、农作物种植和施肥因素的影响。

  • 标签: 秸秆 裸地 温室气体 累积排放量 排放系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