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9 个结果
  • 简介:高邮-宝应M4.9级地震是江苏陆地22年来发生的最大的地震。在震2年发现省内流体井水位出现了群体性准同步变化,表现为震中区井水位的同步下降。本文重点分析了江苏省流体井水位变化特征,消除了气压、降雨和地下水开采的影响,用异常幅度与年变幅度比值、从属函数两种方法定量提取了震异常变化,根据水位资料及其变化机理总结了震水位的群体性异常特征,认为在弱震区井水位的群体性变化是分析判定地震前兆异常的有效指标。水位的群体性异常反映了震区域应力场的调整,震源区为应力变化的集中区。

  • 标签: 高邮-宝应地震 水位 区域应力场 从属函数
  • 简介:地震纹理属性与地震相和储层特征密切相关,广泛地应用在地震资料的解释中。传统的地震纹理属性基于叠后数据提取,受叠加作用的影响,易造成地层特征信息的损失,不利于复杂储层的描述。本文提出叠纹理属性,其不仅可以精细地刻画不同反射点波形的横向连续性,也能体现AVO、各向异性和介质的均质性。基于叠纹理属性丰富的地层特征表达能力,结合SOM聚类算法,形成了利用叠数据进行地震相分析的方法。该方法应用于中国某工区宽方位地震资料,通过对比证实了叠纹理属性描述地层横向变化的优越性,并能揭示各向异性特征及非均质性特征,基于叠纹理的分类结果能有效区分不同的地震反射模式,为地震相分析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 标签: 叠前纹理属性 储层特征 地震相分析 聚类分析 灰度共生矩阵
  • 简介:胜北—盐家地区被陈南、胜北和罗西断裂分为3个区域,不同的断层活动时间和强度对区域的影响也不同。沙四段早期,盐家—胜北地区整体呈退积序列;沙四段晚期,盐家、胜北地区沉积有差异。其中,盐家地区地层整体北高南低,砂砾岩仍然呈退积序列;根据断层活动不同,胜北断层上升盘地层分为北高南低台阶式和反向洼斗式两种;胜北断层下降盘的沉积形态及储层分布与断层活动密切相关。

  • 标签: 砂砾岩体 退积序列 反向洼斗 胜北、陈南断层 东营凹陷
  • 简介:积极推行气象观测的地面高空一化改革,有利于对观测流程进行有效的优化,使气象观测的效率得到提高,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2015年1月,中国气象局在全国各高空站实施了地面高空气象观测一化工作。通过一年来的实践,本文对地面高空一化改革的意义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总结了一化改革过程中的一些有益经验,供相关人员参考。

  • 标签: 一体化 地面 高空 气象观测
  • 简介:已有的均匀磁化长方磁场计算方法大都假设观测点位于上半无源空间,对于起伏地形条件而言,这些方法可能存在解析“奇点”。为此,本文基于地磁场基本理论,采用变量替换的积分方法,导出了改进的磁场表达式,详细讨论并有效解决了整个无源空间的所有奇点问题。相比前人的方法,其积分过程更自然、简单,最后的积分结果形式更加统一,并且不需要坐标变换即可求出无源区任意点处的磁场值,从而简化了正演过程。对比模型试验表明,新导出的磁场无解析“奇点”理论表达式是正确的,并能适应地形起伏的情况。

  • 标签: 起伏地形 长方体磁场 变量代换 解析奇点
  • 简介:义东地区沙三中期砂砾岩油藏是重要的勘探储量阵地,但因砂砾岩速度与围岩相近,地震上表现为一组连续强反射及复波组合,如何有效辨识强反射屏蔽下的砂砾岩反射成为勘探成功的关键。利用小波域信号重构技术有效拓宽地震资料频带,针对性解决复波反射的识别难题;运用子波分解重构技术针对性解决叠合成连续强反射的识别难题;运用针对性地震属性准确描述沙三中期砂砾岩的展布特征,为义东地区勘探开发提供了依据。

  • 标签: 砂砾岩体 小波域信号重构技术 子波分解重构技术 义东地区
  • 简介:针对双探2井的储层特点和试油需求,设计了分段酸化—测试—完井一化管柱,一趟管柱可实现分段酸化、获取井下资料,封堵保护储层,更换管柱完井投产。满足双探2井试油测试需求,降低了井控风险,有效解决了试油测试后严重井漏及产层损害问题,为试油获产后的完井投产做好准。对于易漏探井的试油测试作业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 标签: 双探2井 一体化管柱 分段酸化 完井 测试
  • 简介:准噶尔盆地车排子凸起中生界砂岩储层中发育油气包裹,在前人油源对比及成藏演化等研究基础上对油气包裹特征镜下观察,采用数学统计学方法定量分析白垩系、侏罗系油气包裹特点,对油气运移与成藏过程作初步探讨。研究表明:该地区中生界存在多源、多期充注特点,并首次厘定研究区水层GOI介于2.8%~4%,对该区油气水判识有指导意义。

  • 标签: 准噶尔盆地 车排子凸起 油气包裹体丰度(GOI) 油气水判识
  • 简介:东营凹陷古近系沙四上亚段地层大规模发育典型的湖相滩坝砂,并获得大量油气发现。作者从固体与流体相互作用的产物——胶结物和次生孔隙入手,结合盆地的演化和断层的演化阶段,来定量半定量地恢复储集层中流体性质的变化以及对储集层物性的影响。根据流体来源和持续时间,可以把固体—流体作用过程划分为5个阶段:初始流体作用阶段、围岩流体作用阶段、外来流体作用阶段、排烃流体作用阶段和排烃后流体作用阶段。根据滩坝砂的分带性和次生孔隙形成机理,总体可分为砾质滩坝酸性流体主控次生孔隙发育带、近岸滩坝酸碱流体共同作用次生孔隙发育带和远岸滩坝—中央共振带滩坝碱性流体主控次生孔隙发育带,并进行了平面上次生孔隙成因的推测。

  • 标签: 东营凹陷 古近系 沙河街组 滩坝 固体—流体相互作用 次生孔隙成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