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9 个结果
  • 简介:本文整理了3种计算露点温度的方法,分别为利用干球温度和相对湿度直接计算,利用干球温度、相对湿度和环境水汽压间接计算,用干球温度、湿球温度和大气压计算,并以长春、西安、武汉和广州地区代表站为例,将前两种计算露点温度方法的结果与实际观测的露点温度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露点温度的直接法与间接法均有其优点,当干球温度为0.0—30.0℃且相对湿度为40%—100%时,直接法计算的露点温度与实际观测露点温度的误差主要集中在0.5℃以内,适用于温度高且相对湿度较大的地区;间接法计算的露点温度精度较高,与实际观测露点温度的误差在0.2℃以内,具有一定的推广意义。

  • 标签: 干球温度 湿球温度 相对湿度 环境水汽压 确定性系数
  • 简介:利用1981—2013年湖南省9个地面气象站0—320cm地面温度和气温的观测资料,采用统计方法分析了湖南省地温的变化特征,并与气温的变化特征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1981—2013年湖南省各层地温均呈东南高、西北低及东南高、西北和东北低两种典型分布。月地温变化在一定深度后与月气温变化由同步转为不同步,转折层为40cm层;40cm层以上的月地温最低值均出现在1月,月地温最高值均出现在7月,与月气温最低值和最高值出现的时间相同;40cm层以下随着土壤深度增加,月地温最低值和最高值出现时间后推,320cm月地温最低值出现在4月,320cm月地温最高值出现在10月。浅层地温与气温的相关系数为0.97以上,自40cm层地温开始,随着土壤深度增加地温与气温的相关系数减小。冬季浅层地温的年际变化最大,春季次之;冬季和春季深层地温的年际变化明显大于夏季和秋季;春季和夏季地温随土壤深度增加逐渐降低,秋季和冬季地温随土壤深度增加逐渐升高,导致冬季深层地温明显高于气温,夏季深层地温明显低于气温。1981—2013年湖南省各层年平均地温均呈极显著上升的趋势,除0cm地温外,各层地温升温速率均低于气温;四季各层地温与气温的升温趋势一致,其中春季升温速率最大,秋季次之,冬季升温不明显。各层年平均地温在1993—1995年出现了增温的突变现象,冬季地温突变时间最早,春季和秋季次之,夏季地温突变时间较晚;各层年平均地温均存在2—3a、3—4a和6—9a的周期变化。

  • 标签: 地温 转折层 相关分析 周期
  • 简介:利用2013年6月-2014年11月青海15个台站草面温度观测资料.建立了各站草面温度审核规则库,在进行质量控制时,还应结合不同的方法进行判断。差值分析结果表明,在各定时草面温度和地面温度温度的差值中,大部分台站为草面温度小于地面温度,最大差值出现在14—15时,夜间差值较小,且基本表现为草面温度小于地面温度;晴天平均差值最大。阴天最小:春、夏季日最高地面温度大于日最高草面温度,秋、冬季日最高草面温度大于日最高地面温度;秋、冬季日最低地面温度大于日最低草面温度;月平均差值较大的站点分别在青南和柴达木盆地,最大差值出现在达日,为-10.8℃;在阴天、多云天和晴天3种典型天气条件下,地面温度和草面温度差值日变化趋势基本一致。

  • 标签: 规则库 差值 质量控制 草面温度
  • 简介:为研究环境温度对珠江黄埔大桥频率监测的影响,首先要对大桥模态频率进行连续识别。珠江黄埔大桥上架设的监测系统为强震动台阵,相较于其他健康监测系统测点较少,因此,应基于强震动台阵系统的特点,选取合适的方法对大桥频率进行识别。本文通过对比分析平均正则化功率谱法(ANPSD)、频域分解法(FDD)和协方差驱动的随机子空间法(Cov—SSI)的识别结果,择优应用于珠江黄埔大桥的频率自动识别中。采用珠江黄埔大桥强震动台阵记录的2013年4月至11月加速度响应数据进行频率识别,识别结果可用于观测和研究大桥频率在环境影响下的波动情况。

  • 标签: 环境振动 结构健康监测 珠江黄埔大桥 模态频率识别 频率变化
  • 简介:利用1960~2013年中国东北三省76个台站夏季逐日气温数据、NCEP/NCAR再分析资料以及ENSO-Modoki指数,分析了东北地区夏季温度异常事件的时空变化特征,运用相关分析与合成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探讨其与ENSO-Modoki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东北三省夏季极端高温事件的频次波动较为明显,在1980年代初与1990年代中后期有明显峰值,而极端低温事件的频次呈下降趋势,但在1990年代初有1次明显上升;(2)从空间分布来看,极端高温事件的频次在东北三省东部的大部分地区以及大兴安岭北部地区呈上升趋势,而极端低温事件的频次在辽东半岛以及漠河附近有上升趋势,在长白山以北及松江平原以南地区则有下降趋势;(3)前一年冬季发生ElNio-Modoki或春季发生LaNia-Modoki,对黑龙江省与辽宁省的大部地区夏季出现温度异常事件影响较大。其中,前一年冬季发生ElNio-Modoki,当年夏季这些地区极端高温事件的频次可能会减少;春季发生LaNia-Modoki,上述地区夏季极端低温事件的频次会减少,而极端高温事件的频次可能会增多。

  • 标签: 东北三省 极端温度事件 夏季 ENSO-Modoki
  • 简介:通过对1961~2010年北京—天津—河北及其周边区域均一化处理的194个站点的气温分析,得到了该区域近50年的年平均和季节平均温度日较差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区域内北部及西部的高原与山区的年平均日较差较大,中部和东部的平原、沿海、大城市与孤立的山区的年平均日较差较小,各个季节的季节平均日较差具有类似特征,在春季、秋季、冬季和夏季依次减弱。区域年平均日较差近50年下降趋势为0.21°C(10a)^-1,在平原及南部区域下降趋势最明显,季节平均日较差在大部分地区呈明显下降趋势,下降趋势由大到小依次为冬季、春季、夏季和秋季。

  • 标签: 北京—天津—河北地区 日较差 区域气候 气候变化
  • 简介:利用锡林郭勒草原8个气象站1960—2014年5—9月气温和0~40cm地温逐旬观测资料,采用线性倾向估计、5a滑动平均、线性回归等统计方法,分析锡林郭勒草原生长季地—气温度的变化特征及相关关系。结果表明:近55a来,锡林郭勒草原生长季地—气温度都呈显著上升趋势,“前冷后暖”特点十分明显,且0~20cm地温的增幅远高于气温,40cm地温增幅则低于气温。生长季地—气温度月变化呈“低—高—低”抛物线形状,最高值出现在7月。5—8月地温随土层深度增加而下降,而9月地温随深度变化不明显。各层地温与气温呈显著正相关,且随深度增加相关性逐渐减小;地—气温度线性关系模型在各层拟合效果较好,用于预测和估算各层地温,基本可以满足该地区牧业生产实践的需要。

  • 标签: 锡林郭勒草原 地温 气温 相关关系
  • 简介:利用中国气象局提供的地面气象站基本气象要素日值数据集(V3.0)中均一化温度数据,分析了1961~2012年陕西境内秦岭山脉南北两侧4个地貌单元平均最高温度和最低温度的趋势分布特征,同时采用极端气候指标计算软件RClimdex计算了5种极端温度指数,并分析其变化特征及其与区域增暖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季节秦岭地区极端温度变化存在较大的差异,平均最高温度春季增暖信号最明显,而平均最低温度冬季升温明显,不同的增暖趋势导致了秦岭地区春季、秋季气温日较差变大,冬季、夏季气温日较差变小。陕北黄土高原、关中盆地、秦岭南坡和汉水流域平均最高、最低温度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但变化幅度存在一定差异,其中秦岭北部黄土高原和关中盆地平均最低、最高温度的变化幅度均大于南部的秦岭南坡和汉水流域,尤其平均最低温度关中盆地增幅更明显。秦岭北部2区域极端最低温度相关指数的变化幅度大于极端最高温度指数,而南部2区域前者的变化幅度小于后者。秦岭山脉区域增暖与平均最高、最低温度变化密切相关,还受极端温度变化的影响,其北部地区增暖主要是暖夜增加的贡献,而南部地区增暖主要与暖昼增加有关。

  • 标签: 秦岭 RClimdex 极端温度
  • 简介:每3年召开一次的国际工业与科学中温度和热测量学术研讨会(TEMPMEKO.InternationalSymposiumonTemperatureandThermalMeasurementsinIndustryandScience)是由国际计量技术联合会(IMEKO:InternationalMeasurementConfederation)第12技术委员会(TC12:TemperatureandThermalMeasurements)主导的国际研讨会。

  • 标签: 国际研讨会 学术研讨会 热测量 温度 科学 工业
  • 简介:运用NCEP、HadISST再分析资料,北大西洋涛动(NAO)月指数序列,探讨了海表面温度(SST)锋的时空变化特征,揭示了北大西洋SST锋的主要气候变率及其与北大西洋风暴轴和大气大尺度环流异常的关系。研究表明,剔除季节循环后的SST锋显示其最主要变率为锋区的向南/北摆动,其对应的风暴轴发生相应的西南/东北移动,并同时在北大西洋上空对应一个跨海盆的位势高度负/正异常。这种环流异常可引起高纬度海平面气压(SLP)的反气旋/气旋式环流,这有利于增强海表面风对大洋副极地环流的负/正涡度异常输入,进一步减弱/加强了高纬度上层冷水向SST锋区的输送。北大西洋SST锋的另一主要模态为锋区在南北方向的分支和合并。当SST锋异常在40°N^45°N以单支形式加强时,对流层位势高度场和SLP南北梯度增大,对应NAO正位相,此时风暴轴也为单支型;同时SLP异常场促使冰岛附近具有气旋式风应力异常,亚速尔地区具有反气旋式风应力异常,导致副极地环流和副热带环流均加强,增加高纬度冷水和低纬度暖水在锋区的输入,从而进一步增强40°N^45°N附近的SST锋区。当SST锋异常在40°N~45°N纬带南北发生分支时,风暴轴也同时出现北强南弱的南北分支,此时对应了负位相NAO,来自北南的冷暖水输送减弱,SST锋也发生减弱分支。此外,位于大洋内区的SST锋东端也存在一个偶极子型的模态,尽管其解释方差相对较小,但仍与偏东北的NAO型具有显著相关。谱分析表明,北大西洋SST锋与风暴轴具有1~3年和年代际共振,与中高纬大尺度环流也存在周期1~3年的共变信号,其中准一年共变信号体现了SST锋和NAO之间的对应关系。进一步诊断分析表明,SST锋上空的近表层大气斜压性和经向温度梯度随着SST锋的增强而增强,经向热通量的向北输送导致涡动有效位能的增加;海洋的非绝热加热产生更强

  • 标签: 北大西洋 海表面温度锋 风暴轴 NAO
  • 简介:北京市水文队和勘察院是原地矿部为解决首都供水问题而成立的一支专门从事地下水勘查的地质队伍。60多年来,做了大量的水文地质工作,为首都的城乡供水和经济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本文简要介绍了北京地区水文地质工作的发展过程,总结了水文地质工作的特点,提出了未来的发展方向。

  • 标签: 水文地质 地矿部 地下水勘查 地下水开采 发展阶段 城乡供水
  • 简介:城市地质工作作为基础性、先行性工作,贯穿于城市建设发展的全过程。城市建设发展分为选址布局、规划建设、运行完善和转型升级四个阶段,对应于城市建设发展不同阶段的地质工作,可划分为区域地质资源环境调查、城市地质资源环境调查评价、城市地质资源环境监测预警,城市地质环境功能恢复等。本文重点讨论了城市不同发展阶段对地质工作的需求,提出了城市地质工作在城市不同建设发展阶段的工作目标、任务及相关要求。

  • 标签: 城市地质 城市发展阶段 地质条件 安全运行
  • 简介:随着教育培训理念的发展,现代教育培训法在我国职业培训中也加快推进,其中支撑仿真教学法的实训基地由于注重理论和实践的高度融合,愈来愈得到普及推广。本文根据气象部门实训基地建设的实际状况,分析了实训基地建设的现状、作用、问题、应对策略,及其在气象观测员与预报员培训中的实践运用,为实训基地建设在气象职业教育培训中的健康发展提供了有益借鉴。

  • 标签: 实训基地 研究 实践
  • 简介:世界气象组织世界天气研究计划临近预报和中尺度天气预报研究工作组(NMRWG/WWRP/WMO,以下简称NMRWG)第2次会议于2016年7月30一31日在香港天文台会议厅召开,国家气象中心副主任王建捷和中国气象局上海台风研究所副所长余晖作为该工作组的成员应邀参加会议。

  • 标签: 工作组 WMO 会议总结 世界气象组织 国家气象中心 天气预报
  • 简介:1基本情况为执行中国繁荣战略基金项目“上海市防汛领域适应气候变化对策研究”,2016年3月911日,上海市气象局副局长杨引明、科技发展处(气候变化处)处长陶立英、上海市气候中心主任穆海振以及田展和胡恒志赴英国参加了项目的中期研讨会,与英国气象局哈德莱中心、伦敦市长办公室等机构的专家共同讨论了上海洪涝领域适应气候变化风险管理技术路径和解决方案,探讨了在城市应对气候变化及城市气候服务领域的合作意向。

  • 标签: 基金项目 项目工作总结 英国 中国 气候变化 风险管理技术
  • 简介:1背景介绍我国是世界上台风登陆最多的国家之一,平均每年登陆我国的台风有7~8个,澳大利亚的热带气旋平均每年出现13个,也常给澳大利亚带来强降水。登陆台风是很强的暴雨系统,目前针对登陆台风的降水和局地强对流活动的预报仍缺乏系统的理论研究与有效的预报技术,台风降水(包括暴雨等)预报一直是一个国际性的难题。

  • 标签: 赴澳大利亚 气象局 暴雨系统 预报技术 台风登陆 登陆台风
  • 简介:介绍了目前国内观测业务上广泛使用的DNQ1型前向散射能见度仪的工作原理、算法及安装环境,通过分析尤溪站能见度仪观测数据出现的问题,体现了安装环境与工作人员日常维护的重要性,为保障能见度仪观测数据的准确性和维护保障工作提供参考。

  • 标签: 能见度仪 气象光学视程 前向散射 安装环境
  • 简介:1会议概况电视摄影/红外辐射观测卫星(TIROS:TelevisionandInfraredObservationSatellite)业务垂直探测仪(TOVS:TIROSOperationalVerticalSounder)国际工作组(ITWG:InternationalTOVSWorkingGroup)负责每18~24个月组织召开一次国际TOVS研讨会(ITSC:InternationalTOVSStudyConference)。

  • 标签: TOVS 工作组 国际 INFRARED 会议概况 观测卫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