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6 个结果
  • 简介:德州站2014年12月7日12:36-17:01自动站出现故障,通过对设备故障及数据处理得出:更换自动站设备时,应将计算机和采集器关闭约3-5mm再启动,有利于故障消除.为保证在规定时间完成数据修改,建议通过监控软件,将主、辅通道启动时间分别改成6和7,保证正点准确数据在正点后7min内上传.提醒设备保障人员在维护设备结束后要及时将改动部分复原或告知值班员,以免造成数据异常给观测工作带来麻烦,从而影响设备稳定率、到报率、数据可用率.

  • 标签: 自动站 故障排除 数据处理
  • 简介:新城镇的建设由于选址时论证不足导致后续发生连锁的地质环境问题,为了科学的分析新城建设与地质灾害的关系,为今后类似建设项目提供警示与借鉴.本文依据最新的详细调查数据,对沅水中游泸溪新县城地质灾害发育特征与地质背景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沅麻盆地复杂的地质背景导致新城地质灾害易发和多样,脆弱的地质环境条件是新城地质灾害易发的基础,新城下伏地层岩溶发育,使得地面塌陷与地面沉降的发生机率较大,大大制约了城市发展潜力,今后应布设专业监测,进一步科学论证,为城市规划提供基础依据.

  • 标签: 地质灾害 地质环境 沅麻盆地 沅水 白沙新城
  • 简介:繁峙县是山西省泥石流较发育的县市之一,五台山北麓泥石流发育特征比较典型,该泥石流沟位于五台山景区内,严重威胁当地人民生命及财产安全.本文对伯强沟进行了详细的野外调查,获取了研究区泥石流沟的基础数据资料,分析了伯强沟泥石流基本特性,通过对流域物源来源、补给长度、堵塞程度的计算,得出了该泥石流沟的发展阶段及易发程度,结合野外资料采用多因子评价公式,对伯强沟泥石流沟做出了险情等级及危险性评估,得出该泥石流沟处于形成期(青年期)一发展期(壮年期),危险性发生几率大,成灾可能性大的结论,并且针对该泥石流沟的发育特征的认识及数据分析,提出泥石流综合治理的防治对策.

  • 标签: 山西省 泥石流 发育特征 防治措施
  • 简介:长期以来,在淮南煤田煤炭勘查中,对上石盒子上部煤层勘查重视程度不够,分析、对比与评价不足,本文以潘集煤矿外围煤炭勘查实践为例,详述了区内上石盒子组上部可采煤层发育特征,评价了上部煤层的可采性、稳定性,估算了各可采煤层的煤炭资源量,旨在为淮南煤田今后的煤炭勘查提供有益的启示、

  • 标签: 潘集煤矿外围 上石盒子组上部 可采煤层 发育特征
  • 简介:利用复经验正交函数(CEOF)分解对冬季热带印度洋海洋上层流场异常做了模态分析和结果讨论,得到以下主要结果:该流场异常前两个模态均呈现赤道俘获波形式,其异常在赤道上最大,向南北两侧迅速衰减,呈现纬向流的形态;第一、二模态的性质分别是大洋赤道波动的半波和1波形态,这表明此时赤道波动异常在大洋流场异常中占有重要地位。冬季第一模态大洋垂直运动所导致的近表层海温异常与春、秋季不同,此时在赤道印度洋呈现正—负—正的经向分布态势,这与印度洋耦极子(IndianOceanDipole,IOD)的不同,并是IOD在冬季衰亡的直接原因。第二模态相应的海温异常则在赤道东印度洋呈现北负南正的分布态势。第一模态与南亚冬季风异常密切有关,为印度洋冬季风环流模态。第一、二模态都有明显的年际变化和年代际变化,年际变化均为3~5年,主要的年代际变化则分别为约18、22年,此外两者还均有约13年的年代际变化。本文第一、二模态年代际变化的主周期也是冬季北太平洋和冬季热带太平洋流场异常第二、一模态的主周期。

  • 标签: 热带印度洋 流场异常 复经验正交函数(CEOF)分解 南亚冬季风
  • 简介:崩塌对翠山东坡行人、游客、基础设施及周围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构成一定程度的危险。在野外实地调查的基础上,过对该崩研究表明:崩塌危岩体均分布在翠山东坡坡面,受风化裂隙切割,研究区内危岩体主要以倾倒式崩塌为主;BT2、BT4、BT6危岩带边坡整体稳定性评价结果为稳定性较差,定量评价为基本稳定一稳定,综合评价为欠稳定;BT1、BT3、BT5、BT7危岩带定性评价为稳定性较差,定量评价为欠稳定,综合评价为欠稳定。

  • 标签: 崩塌 形成条件 动力学特征 沙湾县
  • 简介:依托于“北京市矿产资源潜力评价”项目自然重砂和化探专题,结合北京黄松峪地区的金矿分布特征,对已有的1:20万自然重砂和1:5万水系沉积物地球化学数据处理后,进行综合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黄松峪地区金矿物自然重砂异常与地球化学异常,两者的吻合程度高,自然重砂异常完全在地球化学异常的范围内,且93%的范围存在于地球化学异常II级与III级富集带中,所圈出的自然重砂和地球化学异常能直接指示相应地质体的含矿性.同时,自然重砂异常亦表明,在一级异常点密集的区域,是寻找金矿的最有利部位.从而验证了,利用自然重砂对寻找金矿的有效性.

  • 标签: 自然重砂 地球化学 黄松峪 区域找矿方法
  • 简介:联合T/P、ERS1/GM、ERS1/ERM、ERS2/ERM、GE0SAT/ERM、GE0SAT/GM等多源卫星测高数据,基于逆Vening-Meinesz公式和EGM2008模型,采用移去-恢复方法和快速傅里叶变换算法构建了中国西太平洋海域(0°~40°N,105°E~145°E)l'xl'重力异常模型,选取两个不同特征区域航线,将构建的重力异常模型、EGM2008重力异常模型、美国Scripps海洋研究所重力异常与船测重力数据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构建的重力异常模型与船测重力总体趋势变化较为-致、与船测重力比较均方根差为4.16mGaI,总体精度与EGM2008模型重力异常、美国Scripps海洋研究所重力异常相当,反演精度和分辨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 标签: 卫星测高 重力异常 垂线偏差 EGM2008 移去-恢复方法 逆Vening-Meinesz
  • 简介:针对2016年12月16-21日华北黄淮及周边地区的重度霾过程开展了诊断分析,发现全球、区域大气环流异常和局地气象条件是此次重度霾形成的重要原因之一。在此次过程中,受重度霾影响的面积为71×10-4km-2,霾持续时间达到6d,过程最高小时细颗粒物(PM2.5)浓度超过1100μg/m-3。东大西洋/西俄罗斯和西太平洋波列(中高层)和北极涛动(近地面)均表现为显著的正位相型分布,综合调控了华北黄淮局地的环流场和气象条件,有利于霾的发生。华北、黄淮上空的异常反气旋能够有效抑制垂直运动,减弱水平风速。与之对应,近地面层为明显的弱低压区和偏南暖湿气流。从局地气象条件看,地面小风速、高湿度以及浅薄的边界层是促使本次重度霾发生的重要因子。

  • 标签: 污染 大气环流 气候变化和变率
  • 简介:针对多波束水深数据非线性、非平稳性的特点,将二维经验模态(BEMD)和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LSSVM)引入到多波束水深数据异常值探测中,构建BEMD和LSSVM混合模型.首先,利用二维经验模态将多波束水深数据分解为不同频率的若干个本征模态函数;然后,考虑到异常数据处在高频部分,利用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探测高频本征模态函数(IMH、IMF2)中包含的异常值;最后,综合两组异常值判定原始水深数据中异常数据.通过实验证明方法的可行性且相比单一模型取得更好的异常值探测效果.

  • 标签: 多波束测深系统 异常值 本征模态函数 二维经验模态 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
  • 简介:下切谷是陆地上一种常见的侵蚀地貌,古今均十分发育,但是不同盆地、不同时代发育的下切谷,无论是在沉积充填特征还是平面展布形态等多个方面都大相径庭。为此,作者依据曼宁公式进行理论推导,再结合分析北海盆地维京地堑发育的典型下切谷实例以及前人进行的相关水槽实验结果总结认为:地形坡度、基准面下降速率及幅度与下切谷所侵蚀地层的岩性是影响下切谷发育模式的最主要因素。这些因素共同控制了:(1)下切谷的弯度指数及宽深比,(2)下切谷平面上发育密度及其规模,(3)与下切谷伴生的陆棚三角洲、陆棚边缘三角洲沉积厚度及展布范围。海侵过程中下切谷的沉积充填类型及岩性,受平均基准面上升速率及沉积物供应量的共同控制,根据沉积充填类型及岩性的不同可将其划分为富砂型陆棚三角洲充填及富泥型河口湾充填两类。

  • 标签: 北海盆地 维京地堑 下切谷 主控因素 陆棚坡度 基准面变化
  • 简介:2009年开始安徽省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勘查技术院在皖南地区开展了横船渡等四幅图的1:5万水系沉积物地球化学测量工作,发现了石台县银坑地区A2、Cu、Pb、W、Mo、Bi、As、Sb,综合异常区,并在异常区域进行了1:1万土壤地球化学测量工作,对异常元素组合良好的青山异常和甘坑异常开展岩石剖面和槽探工作,发现了铜矿化体3条,获得了银坑地区铜多金属找矿线索。该地区位于石台-青阳金-银-铅-锌-钨-锰成矿区,具有较好的成矿地质背景,通过对以往地质、物化探资料的进一步研究,认为该地区为一较好的铜多金属找矿靶区。

  • 标签: 水系沉积物 地磁异常 土壤异常 地质成矿 找矿靶区
  • 简介:基于乌审召牧业气象试验站29a(1981-2009年)连续观测资料,分析了该地区土壤水分、主要牧草的发育期、产量的变化趋势,同时对土壤水分变化与牧草生长发育的影响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对于10~50cm土层而言,其年平均土壤重量含水率均呈下降趋势,而且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下降趋势越来越明显(P〈0.05);赖草的返青期、黄枯期均呈推后趋势,开花期为提前趋势,生育期呈明显的延长趋势(P〈0.01).赖草干鲜重均呈明显的下降趋势(P〈0.01).土壤含水量与半荒漠牧草生育期、干鲜重的相关性不是很明显.

  • 标签: 土壤含水率 发育期 干鲜重 乌审召
  • 简介:为评价ORYZA(V3)模型在海南岛双季稻发育期模拟的适应性,利用2005—2014年海南岛双季稻区4个站点(海口、儋州、乐东、琼海)的逐日气象数据、气象灾害资料、土壤、水稻发育期等观测资料,对模型进行调参与验证,本地化不同品种水稻发育期参数;统计双季稻各个发育期出现的气象灾害及其次数,筛选出各个发育期内出现次数较多的气象灾害。以单独的气象灾害为背景,对各个发育期的模拟与实测结果进行对比验证。结果表明:ORYZA(V3)模型对海南岛双季稻发育期的模拟精度较高,决定系数R2〉0.90,归一化均方根误差NRMSE为3.97%~9.80%;双季稻发育期内出现的气象灾害次数由多到少依次为:高温、台风、干旱;ORYZA(V3)模型对气象灾害的敏感性从大到小依次为:台风、高温、干旱。在台风背景下,仅晚稻开花期的R2为0.90,NRMSE为3.90%,其他发育期的模拟均在误差范围外;在高温背景下,早稻的R2为0.87~0.89,晚稻的R2为0.18~0.61,双季稻的NRMSE为3.49%~5.71%;在干旱背景下,R2〉0.87,NRMSE为3.11%~9.73%。评价结果在模型应用和优化方面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 标签: ORYZA(V3)模型 气象灾害 双季稻 海南岛
  • 简介:通过对2008年至2015年腾冲台数字化水温数据进行分析,发现腾冲台水温动态在腾冲及周边地区一些中强以上地震前表现出异于水温正常动态和主要干扰的震前异常特征。这些异常特征主要表现为水温阶升、水温阶降和盈江地震引起的震兆异常。这对于利用腾冲台水温震前异常作为地震短期预报的依据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 标签: 水温 异常特征 阶升 阶降 腾冲地震台
  • 简介:浅水三角洲储集层在陆相湖盆油气勘探中具有重要的意义,但基于密井网资料的精细研究仍十分缺乏。以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和沉积学理论为指导,以松辽盆地扶余油田DT91区块白垩系泉头组四段第Ⅲ砂组14余口取心井的岩心资料和700余口密井网测井资料为对象,分析了高频基准面旋回下浅水三角洲及其砂体的发育规律。研究结果表明:(1)浅水三角洲储集层主要发育在河道、漫溢砂、分流砂坝、天然堤、决口扇和席状砂等6种成因砂体,以河道砂体和分流砂坝砂体为主。(2)在岩心和测井曲线上可识别出河道底部冲刷面、进积—退积作用面、退积—进积作用面和湖泛面等4种基准面旋回物理界面;并识别出3大类、7亚类超短期基准面旋回类型。(3)高频基准面旋回演化过程中,湖泊浅水三角洲沉积区可容空间变化不大,沉积物供给通量在可容空间增长速率(accommodationincreasingrate,A)和沉积物供给通量(sedimentsupplyrate,S)的比值A/S变化中起着主导作用,进而控制着成因砂体的数量和空间接触关系。当A/S值由小变大时,浅水三角洲的规模快速变小,成因砂体的数量也相应减少;同时,成因砂体垂向接触方式由下切叠加式→加积叠加式→孤立式变化,砂体平面分布的复合连片程度也发生由高到低的变化。

  • 标签: 基准面旋回 浅水三角洲 成因砂体 发育规律 扶余油田 松辽盆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