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7 个结果
  • 简介:从系统的设计、软件的编程等方面介绍了测震台网资料快速产出系统的开发,并对数据库中相关的数据表和字段进行了简单的描述,对系统的功能与开发的意义也进行了说明。

  • 标签: 测震台网 地震计参数 数据库
  • 简介:在南海西部油田的油气勘探中,经常钻遇大量的CO2等非烃类气。根据CO2与烃类气的物理性质差异,利用不同测井资料计算的视孔隙度差异来识别CO2,并根据图版估算CO2含量,结果得到了录井资料、取样分析资料的验证,该方法在南海西部油田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

  • 标签: 烃类气 CO2 测井 声波时差
  • 简介:浅地层剖面测量是海洋工程勘察、灾害地质调查和大陆架海洋地质科学研究的重要手段,资料解译的准确程度将对地质调查和研究成果的可靠性造成直接影响。由于发收分置型浅地层剖面仪的激发装置与接收装置是分开的,当调查区域的水深过浅时,将其近似为自激自收的单道地震系统会导致地层的畸变,水深越浅地层畸变率越大。根据浅地层剖面仪的基本原理,推导出了浅部地层厚度畸变校正公式,为用C-View软件更准确地解译此类浅地层剖面资料提供了参考。海底沉积物的声速直接影响浅地层剖面地层厚度解译的准确性,利用卢博等建立的适用于中国东南近海的声速经验公式,在某人工岛构造调查中,根据地质钻孔获取的孔隙度参数计算各沉积层的平均声速,建立相应的声速结构剖面,对地层厚度进行校正,取得较好的效果,用孔隙度预测声速的方法参数容易获取,能够提高浅地层剖面资料的解译精度,使地层的厚度更接近于实际,具有一定的实用意义。

  • 标签: 浅地层剖面 地层厚度校正 畸变率 声速预测方程 孔隙度
  • 简介:使用嵊泗站所布设的地波雷达观测获取的径向流数据,以及嵊泗、芦潮港、岱山3个潮汐观测站水位资料,采用两点近似投影方法反演流场全矢量流速,并用T_tide程序计算调和常数,分别计算O1、K1、M2、S2各分潮流速场及迟角场,并计算各点上的潮能通量及潮能耗散,得到嵊泗岛以西杭州湾口区域潮能耗散同地形存在良好对应关系,充分证明了采用地波雷达观测数据进行潮能耗散计算这一方法的可行性,供相关工作者作进一步研究和讨论。

  • 标签: 地波雷达 特征值 潮汐类型 潮能通量 潮能耗散
  • 简介:通过对2010年12月15日湖州市暴雪过程的风廓线雷达资料分析发现,可以清楚地展示暴雪过程风场变化特点,通过分析高低层冷暖平流的分布变化情况,进一步了解暴雪过程的大气层结结构;风廓线雷达探测到的垂直速度、折射率结构常数及探测高度等指标的变化能反映降雪的开始、结束以及降雪的强度,为精细化预报提供参考。

  • 标签: 风廓线雷达 冷暖平流 大气层结结构
  • 简介:研究区块内某凹陷断裂系统十分复杂,构造破碎,圈闭面积小,火成岩发育广泛,地震资料以低信噪比为主,目的层地震资料分辨率较低。本文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开展了目标性处理,在充分发挥各项处理技术优势的基础上,探索出一套实用的地震资料目标处理技术流程。实践证明,高分辨率拉冬变换能够有效衰减多次波,串联反褶积可用于深层高频能量补偿,各向异性叠前偏移技术能够精细刻画地下构造断裂特征,有效提高识别小断块的能力。该区复杂资料的目标处理成果有效地提高了地震剖面的质量,使弱反射目的层及小断块的成像效果得到明显改善。

  • 标签: 目标处理 小断块 高分辨率拉冬变换 串联反褶积 各向异性叠前时间偏移
  • 简介:利用常规资料、NCEP再分析资料和水平分辨率为1km的MODIS1B产品、云产品,对2009年6月28日至7月4日发生在我国南方的一次持续性暴雨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副热带高压、东北冷涡以及副高西侧不断东出的短波槽是造成此次持续性暴雨过程的主要大尺度环流系统;能量锋区、强辐合带、较强的上升运动及水汽辐合为中尺度对流系统的发生发展提供了有利的触发机制;MODISCH31TBB、云水路径、云粒子半径和云光学厚度的大值区分布与对应时次的强降水中心分布基本一致。通过MODIS云物理参数与实况雨量的定量相关分析发现,CH31TBB和云粒子半径在对短时强降水等强对流系统的定量监测与识别具有一定应用潜力。

  • 标签: MODIS 暴雨 中尺度系统 云物理参数.
  • 简介:主要从地震资料处理的时间剖面出发,通过反射波特征分析,确定目的层反射波,进而对反射波进行追踪对比,研究时深转换速度,得到各地层的等值线平面图,为地质及钻探提供有效地依据。

  • 标签: 地震波 煤矿 探矿 当中岗
  • 简介:利用ATOVS卫星辐射率资料和NCEP资料,采用中尺度数值模式WRF(V3.3)及其同化系统WRF-3DVar,设计了几组同化试验方案,对由0908号台风"莫拉克"导致的台湾南部2009年8月8—9日特大暴雨过程进行数值预报。结果表明,直接同化ATOVS辐射率资料对初始温度场、湿度场和风场均有较明显的改善,其中连续循环同化试验的改善效果最显著,同化后初始场增加了暴雨中心上空对流不稳定性,同时风场也表现出更强的低层辐合、高层辐散的中尺度特征。对比不同的辐射率资料发现,同化MHS资料对湿度场改进效果较好,同化AMSUA资料对温度场和风场改进效果较好,同时同化MHS和AMSUA资料改进效果整体上要好于前两者。在对降水预报定量检验中,同化试验的整体评分要高于控制试验,特别是降水临界值超过300mm后评分提高最为显著。连续循环同化试验对这次台风暴雨的预报与实况最为接近。

  • 标签: ATOVS资料 WRF-3DVar 台风暴雨 数值预报
  • 简介:经对气井压力恢复历年测试资料的分析,总结出影响其形态的因素主要有井筒积液、井筒温度变化、压力计性能和工作制度改变等方面,针对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得出有效的解决方法,编制了考虑积液和温度变化的气井解释软件;对压力计的使用和现场施工提出了可行性建议,为气井测试施工与解释提供有利依据。

  • 标签: 气井 压力恢复曲线 影响因素 解决方法
  • 简介:首先构建离散水深的Delaunay三角网,快速进行Delaunay三角网中点、边、三角形之间拓扑关系的存储。然后计算相邻离散点的平均距离,使其作为水深边界提取的距离阈值。最后遍历Delaunay三角网,利用边与三角形的拓扑存储结果和距离阈值,提取出离散水深边界。实验证明,该方法具有结构简单、操作便利、内存占用少、计算效率高等特点,能够实现离散水深边界的快速智能化提取。

  • 标签: 离散水深 边界提取 拓扑关系 海图编制
  • 简介:应用环空测试资料的流压段计算的油井各项参数,与压力恢复解释结果对比相对误差较小。对未出现径向流井试井解释,首次提出了稳定试井与不稳定试井联合解释技术。该技术解决了吉林油田低渗透储层的试井解释的难题,打开了吉林油田低渗透储层试井解释的新局面。

  • 标签: 油井 稳定试井 潜产能 不稳定试井 吉林油田
  • 简介:经对杏北油田不稳定试井曲线变化特点及变化规律的研究,建立了试井曲线变化特征与动态措施效果的关联关系,实践证明不稳定试井资料能够评价措施效果及储层动用状况,可为油田开发方案的制定及措施挖潜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

  • 标签: 杏北油田 试井资料 动态措施 评价
  • 简介:巴肯页岩油藏的生产井主要存在3种类型的产量变化趋势。其每一种递减曲线特征对于确定巴肯页岩油藏的产量变化趋势尤其是Ⅰ型和Ⅱ型产量变化趋势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在总共146口生产井的生产历史中,有51%的井表现出Ⅰ型产量变化趋势。具有Ⅰ型产量变化趋势的油井所占比例很高,这真实地反映了巴肯页岩油藏的主要生产特征,这一点将在文中重点论述。具有Ⅰ型产量变化趋势的油井的生产特征是:油藏压力低于泡点压力,并有天然气逸出。这些特征AKGOR与时间的关系图上可以看出。对油藏压力降到泡点压力以下的原因进行了分析,而且确定了溶解气驱是主要的驱动机理。此外,在产量与时间的双对数坐标图上观察到了到2个线性流阶段。具有Ⅱ型产量变化趋势的油井的生产特征是:产量主要来自于基质,在生产过程中油藏压力高于泡点压力,原油始终以单相流动,GOR在生产过程中基本保持不变。在巴肯页岩油藏中,具有Ⅱ型产量变化趋势的油井表现出单线性流态,在产量与时间的双对数坐标图上表现为一个1/2斜率的直线。具有Ⅲ型产量变化趋势的油井,其生产数据点一般比较分散,很难对其生产特征进行规律性的分析总结。本文还介绍了计算原始石油地质储量(OOIP)、裂缝间基质泄油面积(Acm)的方法。

  • 标签: 油藏压力 生产特征 页岩 泡点压力 石油地质储量 生产过程
  • 简介:通过系统试井了解张海5断块的产能,确定了油井产能方程、采油指数、米采油指数及最大产量,确定合理工作制度;压力恢复测试确定了油藏渗流参数、了解了油藏边界情况,为该断块开发方案的制定及调整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 标签: 测试资料 产能 储层 评价 应用
  • 简介:通过对保山滇十四井水位观测点模拟与数字化并行观测资料的对比分析,说明该井的模拟与数字观测数据内在质量接近,数据相关性好,数据的变化形态及地震同震响应特征相似。数字化观测有干扰小、信息及时、仪器易维护的优点,认为该井数字化观测可以取代模拟观测。

  • 标签: 模拟观测 数字化观测 水位
  • 简介:利用江西省54个地基GPS站的逐时GPSPW、降雨资料和NCEP1°×1°的fnl分析资料,综合分析了2012年5月12日江西中北部地区的大暴雨过程。结果表明,所有地基GPS站的降雨都出现在GPS可降水量(PW)持续增长4—21h后,其中72.2%的测站的降雨出现在GPSPW持续增长4—12h后,降雨都结束于GPSPW明显减小至某一稳定值(55mm左右)时。降雨出现时GPSPW均大于某一值(阈值),且不同GPS站的阈值不相同,阈值会随海拔高度的增大而减小,特别是海拔高度大于200m后,阈值随海拔高度的增加而减小的趋势更加明显。GPSPW的迅速增长是由低层(850hPa)暖湿西南风急流加强东移至江西地区造成的。GPSPW的明显减小,是由于之前的强降雨消耗了空气的水汽所致。

  • 标签: 地基GPS PW 暴雨 急流
  • 简介:通过对格尔木井模拟水氡和数字化气氡年动态和月动态曲线的对比,结果表明,二者的变化趋势及均值变化有一定的相似性和差异性,数字化气氡观测受气温、气压等自然因素影响较多,而模拟水氡观测精度较低,受人为影响因素较多。

  • 标签: 模拟地震仪 数字地震仪 溶解氡 溶解气 格尔木地震台
  • 简介:致密(微达西)油层生产井的动态预测是一项很困难的工作。地质复杂性(天然裂缝的存在与否和不同岩性层的作用)、完井和裂缝形态的复杂性(长水平井眼中的多组横向或纵向裂缝)以及两相流动都构成了简单动态预测的障碍。为了了解油藏的短期和长期动态,我们论证了各种分析和数值方法的作用。这些方法包括:(a)常规的递减曲线分析(Arps1945);(b)Volko的拉伸指数(SE)方法(Volko2009);(c)11k等(2008,2010)的幂律指数(PLE)方法;(d)可确定增产处理储层体积(SRV)的产量瞬时分析(RTA)和瞬时产能指数(PI)分析;(e)为了解观测到的流动状态而进行的数值模拟研究。在对致密油藏的短期或长期生产动态进行历史拟合和预测时,利用真实的和模拟的数据论证了综合使用分析和数值方法的好处。通过使用一整套分析方法,就可以做到对天然裂缝的识别、对增产处理储层体积的量化以及对未来动态预测可靠性的评价。

  • 标签: 生产井 数据分析 油层 动态预测 天然裂缝 数值方法
  • 简介:利用NCEP/NCAR再分析资料和中尺度天气模式MM5对2010年1月14—19日沈阳大气污染天气系统进行模拟分析。对此次天气过程的地面和高空气压场、地面至高空各高度层随时间变化的水平风场及垂直剖面风场、垂直方向温度廓线等气象要素进行分析和模拟,描述大气污染中天气系统的变化过程,分析造成大气污染的气象要素变化。结果表明:此次污染天气过程对应地面场为长白山高压、地形槽环流型;500hPa高空天气形势为两槽一脊,地面风场主要受高压辐散气流控制;地面至高空不同高度的水平风场均有偏南风切变和偏西风切变,垂直剖面风场对应有下沉气流,地面至高空的温度廓线出现明显的逆温。这些气象条件共同造成了持续污染天气。而500hPa位势高度场持续长时间两槽一脊的环流形势,是造成长时间污染天气的主要原因。

  • 标签: NCEP/NCAR资料 污染天气 数值模拟 沈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