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在文献[1],[2]中,我们已经推得云南天文台低子午环观测的星径曲率改正公式。本文以定性方法论述和分析了昨径曲率改正,与以前的有关文章相比,我们对星径曲率改正的部分计算作了校正,为便于进行定性分析,本文给出了对应于云南天文台地理位置的星径曲率计算公式的特性曲线图,最后,我们认为:文中给出的星径曲率改正公式对观测天顶距大于25°的天体是比较有效的,在编制低子午环观测纲要时应当充分考虑这一点。

  • 标签: 仪器误差 光子计数器 电子耦合器件 低纬子午环 星径曲率
  • 简介:概述了1992-1994年全球光学时仪器获得的测量资料,其中包括每架仪器的观测组数和测时、测精度,并且给出了按仪器类型统计的观测组数及测时、测精度。

  • 标签: 地球自转 测时 纬度测定 光学时纬仪器 观测资料
  • 简介:利用太平洋区域近300个验潮站的月平均海平面观测资料,初步揭示了赤道带(10°N-10°S)和高带(30°N-50°N,30°S-50°S)的两个纬度带内平均海平面的年际变化与地球自转际变化之间的关系。观测资料分析结果表明,在年际时间尺度上,地球自转加速时,太平注赤道带平均海平面上升,高带平均海平面下降;地球自转减速时,太平洋高带平均海平面上升,赤道带平均海平面则下降,据此,我们指出了地球自转速度变化对海平面向变化可能产生的影响。

  • 标签: 海平面变化 地球自转 日长变化 年际变化 验潮站 纬向变化
  • 简介:在对云南2001年5月31日~6月2日的强降水过程较为真实模拟的基础上,对云南特有的地形对此次强降水过程的影响进行了对比试验。结果表明:红河河谷的喇叭口地形结构对此次云南强降水的落区和降水强度都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它不但能改变近地层气流的走向,而且对低层水汽通量散度分布也有一定的影响;同时,改变云南南部地形对此次强降水过程的气流走向和水汽分布也都有影响,但相对而言不如红河河谷的作用显著;而降低云南东北部地形,则使云南北部的近地层气流辐合线发生变化,它主要对此次云南北部地区的降水产生影响,但对该地区水汽输送影响不大。

  • 标签: 低纬高原地形 强降水 数值模拟 对比试验
  • 简介:自1988年11月6日云南澜沧—耿马发生7.6级地震以来,我国大陆区已有3年半未发生Ms≥7.0级地震。另外,自1991年2月25日新疆柯坪发生6.5震以来,上述地区已有15个月未发生Ms≥6.0级地震。多数学者认为,6级地震长时间的缺失,意味着我国大陆区7级地震的迫近。在这一活跃期内。下一个7级强震究竟发生在何处?

  • 标签: LATITUDE migrating SEISMICITY Aerjin FAULT zone
  • 简介:欧亚中高地区的积雪是影响气候的重要因子,但是观测台站稀疏且记录只到1996年,导致积雪观测资料严重缺乏。基于目前国际上应用较为广泛的3套再分析资料:美国国家大气海洋局(NOAA)的20世纪再分析资料(NCAR-20thcenturyreanalysis)、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ECMWF)的再分析资料(ERA-Interim)及日本气象厅(JMA)的全球大气再分析资料(JRA-55),利用前苏联站点观测的雪深资料评估雪深再分析资料在欧亚大陆区域的适用性。结果表明:3套再分析资料对积雪的时空变化均具有一定的描述能力;其中,尤以JRA-55再分析资料与观测事实最为接近,能较好揭示欧亚中高雪深变化的空间分布特征,反映雪深的长期变化趋势。JRA-55再分析资料揭示的欧亚雪深与169站观测有90%吻合,20世纪再分析资料有76%一致,而ERA-Interim再分析资料只有一半。区域尺度上,JRA-55再分析资料揭示的欧洲、西伯利亚南部雪深在1961~1990年的变化与观测是正相关,相关系数达到0.91、0.87,而20世纪再分析资料仅有0.77、0.32。长时间序列的雪深资料(JRA-55)表明欧亚大陆积雪存在年代际的变化特征:1960年代积雪偏少;1970年代偏多;从1980年代开始呈现减少趋势,持续至20世纪末,并且积雪的减少是高纬度积雪变化造成的。

  • 标签: 欧亚中高纬 再分析资料 雪深变化 适用性评估 年代际变化
  • 简介:利用1954--2010年面气温、降水观测资料和月环流特征量、NCEP高度场再分析资料等,采用常规气候统计方法,分析了黑龙江省初夏6月气温、降水的气候特点,通过初夏6月气温、降水与北半球500hPa高度场相关分析,建立起与中高纬度环流因子关系。结果表明:黑龙江省初夏气候异常与中高纬度环流异常有关,影响初夏气候异常的中高纬度环流因子主要有亚洲向环流指数,阿留申低压指数,亚洲区极涡面积指数,鄂霍次克海的阻塞高压指数等。在此基础上分析大气及中高纬度环流因子的背景,考虑外强迫因子海温的间接作用,掌握中高纬度环流因子的变化,是准确预测黑龙江省初夏气候的关键前提。

  • 标签: 环流异常 极涡指数 小波分析
  • 简介:摘要:冻土的冻胀特性,当冻土区的温度低于土的冻结温度时,湿土中的水分会向冻结区移动,冰会填充土粒之间的空隙。当土壤中的水冻结成冰时,体积一般会增加9%。当土中水的体积膨胀足以引起土颗粒之间的相对位移时,就会诱发土的冻胀。粗粒土由于排水容易,不容易发生冻胀。随着土壤粒径的减小,冻胀逐渐增大。严重的冻胀是由冻土中未冻水的不断迁移和积累引起的。当负温持续存在,水源和迁移通道充足时,冻胀现象更加严重。本文主要分析高纬度寒岛冻土地区地基冻土的工程性能和处理方案。

  • 标签: 寒区工程 冻土地基 工程特性 地基处理
  • 简介:本工作对我国六架经典仪器1986-1991年的时观测进行分析,得到它们相对于国际地球自转服务系统的“O-C”序列;由“O-C”序列研究它们的周年和半年变化特点并用它们的剩余误差研究了“异常”变化与台站附近发生的地震之间的可能关系。

  • 标签: 时纬观测 异常变化 地震 地球自转 剩余误差 纬度观测序列
  • 简介:天文国介一般都从地球大气的局部运动来解释天文时残差波动的原因,但长期得不出确定的结论。本文从残差波动异常同台站周围强震活动的关系出发,论述了地下物质运动与构造活动也是产生天文时波动异常的可能原因,其中的关键是地方铅垂线的变化。作者认为,天文时仪器的特长是能检测铅垂线的连续变化,若经改进,它即能铅垂线的变化,又能对地震预测提供有益的信息。

  • 标签: 天文时纬观测 地球物理 残差波动异常 地震 构造活动
  • 简介:摘要:以往籍测量主要依靠测量仪,采用人工方式,对测绘控制网进行建立,从而完成测绘工作,此种方式存在诸多弊端。例如耗费的仪器非常多,耗费的时间非常多,需要的人力资源也较多,计算复杂且庞大,容易受天气因素以及地理环境影响,很难保障精准度。而新测绘技术的诞生,对以往籍测绘局面进行了改变,在人工及工作量层面,新测绘技术也有着明显降低,与此同时,受影响程度较低,测量精度能够得到高效控制,防止误差产生。

  • 标签: 地籍测量 现代测绘新技术 具体应用 精度控制
  • 简介:摘要:以往籍测量主要依靠测量仪,采用人工方式,对测绘控制网进行建立,从而完成测绘工作,此种方式存在诸多弊端。例如耗费的仪器非常多,耗费的时间非常多,需要的人力资源也较多,计算复杂且庞大,容易受天气因素以及地理环境影响,很难保障精准度。而新测绘技术的诞生,对以往籍测绘局面进行了改变,在人工及工作量层面,新测绘技术也有着明显降低,与此同时,受影响程度较低,测量精度能够得到高效控制,防止误差产生。

  • 标签: 地籍测量 现代测绘新技术 具体应用 精度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