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3 个结果
  • 简介:1857年,以压气为动力的活塞式凿岩机首次在工程上获得应用,39年后,第一台锤击式凿岩机问世,这是凿岩技术上的又一次重大突破,而其工作原理则一直沿用至今。本世纪七十年代初期,液压凿岩机继气动凿岩机之后脱颖而出,从而使凿岩技术跨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成为当今世界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凿岩机具。

  • 标签: 冲击凿岩理论 凿岩技术 凿岩机具 工作原理 碰撞理论 波动理论
  • 简介:我院改革教学管理制度、从93级学生起.在本科各专业试行学分。由学年制改为学分.是教学管理体制及其运行机制的重大改革。如何把握学分的特点和规律?要建立和完善一套适合本院自身实际情况的学分,需要遵循哪些原则和方法?做到既主动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又遵循教育自身发展的规律,这是一个重要的理论和现实问题。

  • 标签: 教学管理制度 学分制 山西矿业学院 专业设置
  • 简介:本文介绍了利用煤矿井下抽放的煤层气(甲烷浓度为30%~60%)氢的相关技术,论述了煤层气在氢过程中各种参数对自热转化工艺条件的影响。煤层气氢为煤矿区煤层气的利用提出了一条新的途径。

  • 标签: 煤矿区煤层气 制氢 工艺
  • 简介:电化教学是电化教中各种教育活动形式在基课堂教学中的具体应用,它是教师借助电化教学媒体向学生传递知识信息的教学方式。同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效果来调整教学工作,以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 标签: 电化教学 教学效果 教学目的 教学方法 “采掘机械” 高校
  • 简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大力发展科学技术是实现我国“八五”计划和十年规划的关键。而我们高等院校的教师,是科技知识的载体,又是传播知识的媒介,培养和造就一大批优秀的科技人才,这是摆在我们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项历史使命,对此,我们义不容辞。下面谈谈我对教育工作的看法和做法。

  • 标签: 教书育人 高等院校 培养目标 启发式教学 教师 教学内容
  • 简介:为了引导煤层气的高效开发,本文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探讨了煤层气气水运动的理论与应用。提出煤层气虽然是吸附气,但其开发后,气和水是运动的,气往上部运移,水往下部运移。受其影响顶部的井往往高产、腰部低产、翼部不产,生产中也出现了自给性(平缓部位)、外输性(构造翼部)和输入性(构造顶部)等三种产气曲线类型。建议开发布井优化时考虑煤层局部构造的影响,在其顶部少布井、翼部多布井、鞍部不布井,实现少井高产,达到合理开发的目的。

  • 标签: 煤层气 气水运动 高效开发
  • 简介:羊场利宝厂原为羊场煤矿下属单位。是利用坑口矸石节能电厂排放的炉渣生产自养砖的小型企业,设计规模为1000万块/年。2000年末改造为股份合作企业,并经工商登记注册为独立法人。2001年生产自养砖950万块,实现利润15.2万元;2002年生产自养砖1200万块,实现利润18.9万元;资产增值5万元。在企业普遍亏损、职工收入较低的情况下,显示出了股份企业的生机与活力。

  • 标签: 羊场利宝厂 股份制改造 小型企业 资本构成 经营范围 法人治理结构
  • 简介: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利于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这一科学理论不仅在经济领域同时也在社会生活各个方面引起了巨大反响。目前,“教育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问题已成为教育界关注的热点问题,从中央到地方的教育科研单位陆续召开了理论研讨会,探讨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教育如何发展。笔者认真阅读了一些会议资料,将其中主要的、基本取得共识的问题组织整理如下,供大家参考。

  • 标签: 市场经济 教育经济学 理论综述 知识产权 办学思想 高校
  • 简介:热流体对围岩的传热可以近似地认为是一种以热传导为主要传热方式的稳定传热过程。根据Fouroer导热微分方程,在岩石热物理参数测试的基础上,可以进行传热学的各种计算,如:热流体及变质温度计算;地幔热流值计算和有关变质岩原岩恢复工作中的计算。

  • 标签: 热流体 传热 变质温度
  • 简介:本文介绍了采煤采气一体化理念的形成与发展,阐述了采煤采气一体化的内涵与外延,并对相关实现煤气共采的技术进行了详细论述,对今后煤炭开采与煤层气开发的紧密结合提出了建议。

  • 标签: 煤层气 采煤采气一体化 煤矿安全
  • 简介:影响煤与瓦斯突出的因素众多,应用神经网络进行预测时,选取突出预测指标是关键。基于经验和所谓“多多益善”原则的选择方法都有一定的不合理、不科学性。笔者应用灰色关联分析筛选突出预测指标,结合神经网络建模进行突出预测,使突出预测指标的选择由定性分析转化为定量分析,实现了灰色理论同神经网络在煤与瓦斯突出预测领域内的结合。经过实例验证,本方法是可行的。

  • 标签: 煤与瓦斯突出 预测 灰色关联分析 神经网络
  • 简介:在对全国各类煤层气勘探井进行剖析的基础上,将我国煤层气勘探过程中出现失败的原因归纳为三个方面:一是来自煤矿瓦斯地质理论的误导;二是来自常规油气勘探理论的误导;三是来自美国煤层气勘探理论的误导.根据多年的煤层气勘探实践与探索,作者提出了适宜我国地质条件的煤层气勘探理论,即"高渗富集区"理论.

  • 标签: 煤层气勘探 地质理论 油气勘探 探井 富集 地质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