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3 个结果
  • 简介:《岩油气藏》是经国家正式批准公开出版发行的学术期刊,设有油气地质、技术方法、油气田开发、石油工程等栏目,同时根据稿件情况,还不定期开设论坛与综述、讨论与争鸣、特约来稿等专栏,欢迎国内外地学科技工作者、石油院校师生踊跃投稿。

  • 标签: 岩性油气藏 油气田开发 科技工作者 学术期刊 出版发行 油气地质
  • 简介:国内综合录井经过近30年的发展,装备实力和技术水平得到很大程度的提高,自主研发的各类录井装备广泛应用于国内各大油区的不同井型。但是海外高端项目以及海上平台与国外先进的录井装备相比,国产录并装备在软件功能、硬件配备等方面还存在一定差距,导致国内录井企业在高端市场缺乏核心竞争力,占有市场份额小。故从高端录井市场的需求出发,分析了国产录井装备的不足,并提出发展建议,旨在提升国产录井装备的技术水平,为下一步研究提供有益参考。

  • 标签: 录井装备 技术 适应性 国产 高端市场
  • 简介:丙烯是一种重要的基础有机原料,其工业用量仅次于乙烯。作为当前丙烯主要生产工艺之一的丙烷脱氢工艺,在生产过程中具有很高的火灾、爆炸危险。简单介绍了当前丙烷脱氢制丙烯主要生产工艺技术。以一套采用Oleflex技术的工艺装置为例,在简述该工艺技术主要工艺流程的基础上,对丙烷脱氢制丙烯生产工艺中存在的危险进行了分析,并提出针对的安全控制对策和措施,有助于提高工艺安全生产水平。

  • 标签: 丙烷脱氢 丙烯 生产工艺 危险性 安全对策
  • 简介:为分析并总结夹层控制下的剩余油分布规律,以高含水开发阶段的渤海海域A油田为研究对象,开展了储层夹层构型精细解剖和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明:渤海A油田夹层以泥质夹层和物性夹层为主,平均厚度小于1m,表现为顺物源的“前积式”和垂直物源的“上拱式”展布样式。内部夹层的延伸规模、发育位置控制着剩余油的分布位置和富集程度。夹层水平延伸距离越远,夹层底部区域剩余油的富集范围越大;在注采井与夹层配置方面,采油井钻遇夹层的情况下,夹层对剩余油分布影响更大,夹层底部剩余油更为富集;在夹层和储层韵律控制下,层内剩余油分布模式分为夹层顶部富集型、夹层上下富集型和夹层底部富集型3种。该成果对油田后期调整挖潜和实施稳油控水措施均提供了决策依据。

  • 标签: 剩余油分布 数值模拟 夹层 储层构型 渤海海域
  • 简介:表征复杂岩的测井曲线之间的相似度较高,在岩识别过程中存在着大量信息冗余,造成测井曲线具有一定的模糊与相关,干扰识别过程,导致识别效果不理想。以苏里格气田苏东41-33区块马家沟组五段碳酸盐岩测井数据为例,采用一种基于主成分分析与模糊识别相结合的方法解决了这一难题。该方法首先提取声波时差(AC)、自然伽马(GR)、光电吸收截面指数(Pe)、补偿中子(CNL)、补偿密度(DEN)、深侧向电阻率(RLLD)等对岩变化反映比较敏感的测井曲线参数,通过主成分分析构建出3个综合变量Y1,Y2和Y3,再采用模糊识别方法对研究区的岩进行识别。与传统识别方法相比,主成分分析与模糊识别相结合的岩识别方法能有效消除特征曲线间的模糊与相关,并使岩识别的正确率达到86%,是一种实用且有效的识别复杂岩的方法,具有一定的推广和应用价值。

  • 标签: 模糊识别 主成分分析 岩性识别 测井参数 苏里格气田
  • 简介:储油库大气污染物主要来源于油品在储罐中的蒸发损耗和油品的装卸损失。对于浮顶罐大、小呼吸排放的主要蒸发损失烃类(NMHC)的排放量计算,国内外均开展了许多研究工作,EPA经验公式,计算误差值比较小,适用于各地区油罐呼吸损耗的计算。储罐密封、密闭液下装车技术、油气回收装置末端治理等污染控制措施可有效的减少油品储运过程中的大气污染物产生量,减少油库对环境的污染。

  • 标签: 储油库 大气污染物 计算 污染控制
  • 简介:Jabung区块位于印尼南苏门答腊盆地,区内的构造油气藏已基本勘探完毕,岩油气藏虽有多处发现,但缺乏整体研究和规律认识。为了进一步挖潜Jabung区块内的剩余勘探潜力,落实下一步岩油气藏勘探接替领域和重点区带,在层序地层学及储层地震地层学理论的指导下,综合地质、测井和地震等资料,识别出三级层序界面,建立了古近系和新近系层序地层格架,并依据层序地层格架控制油气藏及其疏导体系这一理论,研究了区内层序地层特征与岩油气藏分布规律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Jabung区块古近系和新近系自下而上可划分为SQ1—SQ7等7个三级层序,层序演化控制着岩油气藏生储盖的组合方式和发育位置;SQ1(断陷发育期)控制主力烃源岩的分布,SQ2和SQ3(断坳转换期)控制近岸水下扇等岩体的发育,SQ4(坳陷发育早期)形成了一套浅海相的灰岩储层,SQ5(坳陷发育期)多为浅海相沉积,SQ6和SQ7(坳陷晚期)以河流—三角洲相沉积为主。指出了4个岩油气藏勘探有利区带,为Jabung区块岩油气藏勘探奠定了理论基础。

  • 标签: 三级层序 岩性油气藏 Jabung区块 南苏门答腊盆地
  • 简介:8月18日,中国石化2017年重大项目之一——功能高分子膜材料关键技术攻关启动会在京召开。据了解,目前中国高分子膜材料产业存在“常规产品供大于求、高端产品高价进口”的情况,该项目项目长吴长江表示,项目组将从常规产品寻找新的用途、替代同类进口产品、拓宽产业链三个方面部署安排科技攻关力量,填补国内空白,并帮助企业转型升级,提升产品价值,形成新的价值增长点。

  • 标签: 高分子膜材料 重大项目 功能 中石化 高端产品 中国石化
  • 简介:随着石油化工行业的发展,劣质原油加工比例的不断上升,废水中氨氮浓度也呈上升趋势,如何有效的控制氨氮废水污染逐渐得到行业的重视。针对某炼油污水处理场出水氨氮异常的状况,分别进行分析,并根据分析结果采取了针对控制措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同时,阐述了在炼油污水生物处理过程中,利用硝化菌种可以显著提高系统氨氮去除能力,展现了生物倍活技术的显著特点,可为其它污水处理场应对该类异常现象提供参考。

  • 标签: 奥贝尔氧化沟 氨氮 硝化菌
  • 简介:渤中凹陷西北缘东三段发育典型的扇三角洲砂砾岩储层,但对储层的成岩演化及控制因素认识不清。利用岩心、壁心、铸体薄片、扫描电镜、物性等资料,结合埋藏史及油气充注史,对东三段砂砾岩扇三角洲储层的成岩演化及其对储层物性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东三段储层类型宏观上以杂基支撑砾岩、颗粒支撑砾岩、含砾砂岩、中—粗砂岩为主,细砂岩次之;微观上以长石岩屑砂岩和岩屑长石砂岩为主,岩屑以火山岩岩屑为主,变质岩岩屑次之。该区储层具有典型的低渗透特征,储集空间以溶蚀粒间孔为主,原生粒间孔次之。储层的成岩环境经历了中性→酸性(大气淡水淋滤)→碱性→酸性→碱性→酸性→碱性的变化。大气淡水淋滤后持续的压实作用和碱性条件下的碳酸盐、黏土矿物等的胶结作用均是形成低渗的根本原因,而大气淡水的淋滤作用和酸性环境下的溶蚀作用均是形成次生孔隙的主要原因,距今7Ma以来油气的持续充注作用有利于储层孔隙的保存,距今1.5Ma以来有机酸脱羧作用形成的碱性流体环境易形成碳酸盐胶结和伊利石充填,是形成低渗透储层的最终原因。

  • 标签: 低渗透储层 成岩作用 物性演化 油气充注 东三段 渤中凹陷
  • 简介:为了阐明Muglad盆地Fula凹陷AbuGabra组沉积砂体的分布特征,明确Fula凹陷中央转换带对岩油藏勘探的意义,利用地震、测井、录井等资料识别典型地震层序和单井层序边界,将Fula凹陷AbuGabra组划分为5个三级层序,自下而上命名为SQa1~SQa5。在层序格架建立的基础上分析地层厚度分布特征,认为Fula凹陷AbuGabra组西南厚、东北薄,这种格局的形成与位于Fula凹陷中部的中央构造转换带关系密切;中央构造转换带影响了AbuGabra组沉积时期的盆地结构、古地貌、沉积相带和层序内部充填,进而影响了Fula凹陷岩-地层油气藏勘探目标的优选。研究表明,中央转换带北段西侧扇三角洲和浊积体,以及东侧三角洲、南段东侧辫状河三角洲及其前端浊积体、滨浅湖滩坝可作为油气勘探优选目标。

  • 标签: 层序地层 构造转换带 勘探目标 Abu Gabra组 Muglad盆地
  • 简介:为了弄清川西坳陷须五段致密砂岩与泥页岩储层发育特征及控制因素,并深化对非常规致密气储层的认识,利用岩心、铸体薄片、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及压汞等资料,对须五段储层岩石学、储集空间、物性等特征及其控制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须五段储层岩大致分为泥页岩、粉砂岩和细砂岩三大类,分别占地层总厚度的56%,19%和25%,砂岩普遍具有泥质杂基和岩屑含量高、长石含量低的特征,泥页岩中石英等脆性矿物含量较高;储集空间包括有机质孔、杂基微孔、粒内溶孔、粒间溶孔及微裂缝5类;细砂岩孔隙度和渗透率平均值分别为1.41%和0.1mD,属于致密砂岩储层,主要为高能的水下分流河道微相沉积,粉砂岩孔隙度和渗透率平均值分别为1.52%和0.22mD,总体均略高于细砂岩,泥页岩孔隙度和渗透率平均值分别为1.95%和0.068mD,属于致密页岩储层;储层物性主要受到沉积条件、成岩作用和构造裂缝的多重控制,强烈的压实和压溶作用是导致砂岩致密的主要原因,次生孔隙主要由溶蚀作用形成,黏土矿物的转化及有机质热演化为泥页岩提供了大量储集空间,微裂缝极大地改善了储层渗透。研究结果可为该区下一步油气勘探提供一定参考。

  • 标签: 致密砂岩 泥页岩 储层特征 控制因素 须五段 川西坳陷
  • 简介:渤海SZ36-1油田具有原油黏度较高、单井注水量较大和储层胶结疏松、非均质强、渗透率较高等特点,注水开发引起高渗透层岩石结构破坏、突进现象严重,亟待采取液流转向措施。以注入压力、含水率和采收率为评价指标,开展了“堵水+调剖”联合作业增油降水效果及其影响因素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堵水剂优化组成为“4%淀粉+4%丙烯酰胺+0.036%交联剂+0.012%引发剂+0.002%无水亚硫酸钠”,堵水剂段塞优化组合为“0.05PV前置段塞(淀粉4%)+0.025~0.075PV堵水剂+保护段塞0.025PV(淀粉4%)+顶替段塞0.05~0.10PV(聚合物溶液,CP=1500mg/L)”,调剖剂溶液的组成和段塞组合为“0.05~0.10PV调剖剂(Cr3+聚合物凝胶,CP=3500mg/L)”。随着储层非均质和原油黏度的增大,采收率增幅增加,这表明“调剖+堵水”联合作业措施具有较强的油藏适应

  • 标签: 堵水调剖 参数优化 油藏适应性 物理模拟 渤海SZ36-1油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