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7 个结果
  • 简介:圈闭中石油会发生一系列蚀变作用而导致密度,粘度,气/油比值的变化,这些作用包括生物降解,水洗作用,微生物硫酸盐还原,气洗脱沥青,热化学硫酸盐还原,重力分异,热成熟等。CH4气藏也可以部分被破坏,氧化为CO2,H2S等气体,在连续埋藏的碳酸盐岩内幕,如四川盆地的臣龙河及中坝气田三叠系CH4气,塔里木盆地塔中隆起古生界原油发生了热化学硫酸盐还原作用,形成沥青,硫化物,H2S含量高达32%,在不整合面附近,如陕甘宁盆地奥陶系马家沟组,塔里木盆地东河塘地区石炭系顶部,原油因下渗淡水而发生生物降解作用,代谢产物被硫酸盐还原菌还原为低硫同位素硫化物,如黄铁矿,闪锌矿、马家沟组黄铁矿δ^34S为9.01‰-10.87‰(CDT),远低于同期海水,热化学硫酸盐还原,生物降解作用使原油物性变差,塔里木盆地牙哈地区中,新生界原油经气洗脱沥青,使原油密度,粘度降低,气/油比值增大,物性变好。

  • 标签: 次生蚀变作用 油气 陕甘宁盆地 四川盆地 塔里木盆地
  • 简介:川西地区发育的次生气藏具有丰富的储量,埋藏深度浅,勘探程度低,成本少,周期短,能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本文以川西某气田中勘探程度较好的两个气藏为目标,提出年产能4.5×10^8m^3和6.0×10^8m^3的两种开发方案,选用适当的经济评价基本参数,进行财务评价和国民经济评价,并对两方案进行优选对比。

  • 标签: 气田 次生气藏 技术经济评价 川西地区 财务评价 国民经济评价
  • 简介:以松辽盆地北部徐家围子地区深层火山岩储层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徐深气田50多口井深层火山岩岩心观察得出,该区岩石类型从基性、中性到酸性岩均有分布,以酸性岩为主.火山熔岩有玄武岩、安山岩、粗面岩和流纹岩等;火山碎屑岩包括凝灰岩、流纹质熔结凝灰岩、火山角砾岩和集块岩.通过岩石薄片显微镜下鉴定发现,各种火山岩均见不同程度的交代作用,如绿泥石化、碳酸岩化、高岭土化及硅化等.交代作用形成的次生矿物如石英、长石、绿泥石、浊沸石、碳酸盐矿物及黏土矿物,多充填在气孔和裂缝中.对以上几种次生矿物特征作了详细描述,并根据热力学第三定律对石英、绿泥石和浊沸石的形成进行了热力学模拟.根据石英、绿泥石和浊沸石3种矿物形成的反应方程式,并结合地层水资料中K+,Ca+,Na+,H+,(Fe,Mg)2+和(Fe,Al)3+等离子的浓度,分别计算出它们各自形成的平衡常数K,再根据热力学公式△G0(T)=-R·T·lnK计算出它们各自在不同温压条件下的吉布斯自由能变量△G(P.T).通过比较△G(P,T)的大小判断出3种矿物沉淀的先后顺序为绿泥石→石英→浊沸石,与镜下观察到的成岩顺序一致,为研究火山岩储层次生矿物的成岩演化提供了热力学依据.

  • 标签: 火山岩储层 次生矿物 热力学 松辽盆地
  • 简介:准噶尔盆地阜东斜坡区侏罗系砂岩储层为河流环境下形成的各类细粒岩屑砂岩.岩石主要经历了压实、胶结、溶蚀和晚期自生高岭石充填等成岩作用.孔隙类型主要为长石、岩屑及碳酸盐胶结物溶蚀形成的次生孔隙;溶蚀作用发生于晚成岩"A"期的中期,对应的地质年代为晚第三纪早期.次生孔隙在现今埋深为2000~2800m的河道砂岩中最发育,其形成主要受成岩演化阶段控制,其次受沉积微相控制.

  • 标签: 准噶尔盆地 阜东斜坡 侏罗系砂岩 成岩作用 孔隙演化 次生孔隙
  • 简介:川西中部地区上三叠统碎屑岩中既发育有原生气藏也伴有丰富的“次生气藏”,并以“次生气藏”埋深浅、气质好、经济效益高而引起人们的广泛重视。异常高压是这类气藏的显著特点。重点讨论了以“次生气藏”为主的这一复合性非常规气藏的成藏模式及古压控制作用。侏罗系储层中天然气来源于下伏上三叠统须家河组上部源岩;地层上中存在的断裂及纵向上延伸的裂缝发育带是天然气向上运移的通道,并控制着“次生气藏”的分布;上三叠统中的超高压是天然气向上运移的动力,在上覆侏罗系红层储集体中表现为差异聚集。异常高压可作为该区内寻找“次生气藏”的重要标志。

  • 标签: 古压控制作用 川西中部地区 “次生气藏” 异常高压 断裂裂缝 运移动力
  • 简介:本文论述了南沙西南海域存在的灾害性地质因素、危害性及分布特征。可根据存在的位置及危害的主要对象,划分为海底和埋藏两类灾害性地质因素。在此基础上对该区的工程地质稳定情况进行了区划和评价。

  • 标签: 南沙西南海域 灾害性地质因素 工程地质 稳定性 类型 危害性
  • 简介:南海蕴藏的油气资源十分丰富,而南海又是多灾害的海域,一些渐发型和突发型的地质灾害可能对油气勘探开发产生不利的影响。本文就其中危害较大的活断层、地震及其诱发的次生灾害对钻井平台和输油(气)管线可能产生的影响,作为初步探讨并提出防治对策的设想。

  • 标签: 南海北部 地质灾害 油气勘探开发 断裂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