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1 个结果
  • 简介:由于井下地质情况复杂,集层纵向、横向上的变化存在较大差异,对川渝地区地层卡层、取心、集层优劣判定及钻井轨迹优化调整带来很大困难,施工现场采用了随钻镜下岩石薄片鉴定技术及矿物元素含量分析技术。以川西地区雷口坡组、川东北地区飞仙关组为例,通过及时分析所钻地层矿物元素含量特征,观察鉴定薄片中古生物种类、晶粒晶形发育特征、孔洞缝发育特征等,准确识别了雷口坡组风化壳和飞仙关组与长兴组地层界面。实钻证实,随钻薄片鉴定及元素分析为实钻地层划分、特征岩性识别、集层发育优劣情况初步判别、现场轨迹优化调整提供了可靠依据,对集层识别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 标签: 随钻 薄片鉴定 元素分析 特征岩性识别 地层划分 储集层
  • 简介:"三"工作是石油石化行业的优良传统和管理基因,也是实现全面可持续、高质量发展的根基。为深入贯彻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的要求,全面落实中国石化党组抓基层、打基础、强管理的工作部署,华北石油局有限公司党委坚持以问题为导向,聚焦基层党支部在"三"工作中引领作用、促进作用和带动作用的发挥,积极探索研究基层党支部建设与"三"工作融合互促的思路措施和方法路径。

  • 标签: 基层 党支部 “三基”工作 党建
  • 简介:羊二庄油田目前处于特高含水开发阶段,原有集层评价方法已不能满足现阶段油藏精细化开发和剩余油挖潜的需求。为此,通过对羊二庄油田曲流河、辫状河集层构型特征、注水渗流特征、剩余油分布特征的对比研究,提出不同级别河流集层构型特征对剩余油分布的控制模式。七级构型控制的河道叠置、河道边缘砂体尖灭都会形成局部的剩余油富集;八级构型单元内的砂体韵律特征、废弃河道遮挡注水等也会控制剩余油的分布;九级构型单元对剩余油分布的影响主要是点坝内部侧积界面和心滩内部落淤层的影响,形成三级构型控制下剩余油分布模式。不同类型砂体剩余油分布规律不同,应采取针对性措施进行剩余油挖潜。

  • 标签: 曲流河储集层 辫状河储集层 构型 水驱开发效果 剩余油分布
  • 简介:化工新材料是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内容,代表着石油和化学工业未来发展的方向和新技术的领先探索,是引导和支撑未来行业发展的重要力量。化工新材料涉及细分领域较多,应用非常广泛,“十三五”时期面临做大做强的难得机遇,新型城镇化和消费升级将拉动需求持续增长,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本期热点聚焦从化工新材料产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发展建议及细分领域发展和应用作了详细阐述,以供读者品读。

  • 标签: 化工新材料 新材料产业 新材料行业 发展潜力 新兴产业 化学工业
  • 简介:一、存在的主要问题在国家政策支持及市场驱动下,我国新材料产业通过近几年的发展,不论是经济总量还是年均增长速度,都保持了世界领先的发展地位。但是从总体来看,我国化工新材料产品仍处于产业价值链端的中低端水平,中高端产品比例相对较低,现有产品技术含量、附加值低,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较大,由于受技术水平的制约.

  • 标签: 新材料产业 化工新材料 高端产品 技术含量 产业价值链 市场驱动
  • 简介:渤海油田X区块为半背斜层状油气藏,目的层为河流相沉积储集层,非均质性强,集层预测难度大,采用同一水平段钻穿多层砂体联合开发的方式,导致水平段钻遇泥岩的情况不可避免。长期以来X区块水平段钻遇的大段泥岩给钻井施工带来困难,造成调整缺乏方向性,集层钻遇率偏低。为解决这一问题,依据X区块Ⅰ期已钻13口井钻探资料分析归纳每口井着陆、完钻特点,应用地质模型和预测公式,对Ⅱ期开发井着陆、完钻位置给出建议。该研究成果在X区块水平井实施过程中取得良好的效果,提高了集层钻遇率,为应用水平井开发层状构造油气藏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 标签: 半背斜层状油气藏 水平段 着陆 完钻 储集层钻遇率
  • 简介:四川盆地页岩气勘探层系主要是志留系龙马溪组,页岩气集层评价参数的选取在解释评价中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随着XRF元素录井、伽马能谱录井等录井新技术在龙马溪组页岩气集层中的广泛应用,结合研究区开发生产现状,利用随钻参数建立反映集层特征的孔隙度、有机碳含量、含气量和脆性指数4个参数计算模型,并用于页岩气解释评价。川南地区龙马溪组页岩气集层解释评价结果表明,应用随钻参数建立的集层解释评价模型解释结果与实际基本吻合,能满足现场集层解释评价需要,具有广泛的应用推广前景。

  • 标签: 龙马溪组 页岩气储集层 XRF元素录井 伽马能谱录井 随钻参数 解释评价
  • 简介:以苎麻为基质,采用溶胶凝胶法对其进行疏水亲油改性并研究其吸附性能。改性后,苎麻纤维疏水效果明显增强,最大吸水倍率由10.14g/g降低至0.21g/g,吸水量降低了98%。对柴油、豆油、润滑油、原油的最大吸油量分别达到8.96,11.01,15.61,18.03g/g,并且吸附速率更快,油水选择性极强。由材料表征分析可知,改性后,苎麻纤维表面出现颗粒状物质,在纤维表面构建了粗糙结构;疏水亲油基团成功修饰到材料表面;材料的多孔状结构更加明显;材料对水的接触角达到134°,疏水效果明显提高。

  • 标签: 苎麻纤维 溶胶凝胶法 疏水改性 吸附性能
  • 简介:为阐明砂砾岩层复杂孔隙结构模态对微观剩余油的控制作用,在325块分析样品实验数据基础上,利用针对砂砾岩大颗粒的大铸体薄片分析、核磁共振复杂孔隙结构表征及CT三维立体孔隙空间扫描等技术,研究水驱/聚驱条件下砂砾岩复杂孔隙结构模态对剩余油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①水驱剩余油分布规律比较明显。水驱时含油饱和度在50%~100%所占频率下降快,优先被动用;②聚驱中后期,聚合物堵塞了部分水驱阶段形成的水流优势通道,形成活塞式的驱动导致含油饱和度在37.5%~50.0%被大量动用。聚驱后剩余油以孤立状分布为主,局部存在连片状;③不同孔隙结构模态在水驱/聚驱剩余油中差异较大。单模态、双模态岩心驱油效率较高,其中聚合物提高驱油效率为9.30%~18.38%。单模态岩心水驱油效率较高,而双模态和复模态岩心水驱油效率相当。聚合物提高驱油效率以双模态岩心最高,单模态次之。单模态和双模态岩心注入聚合物后,含水率下降可达20%。

  • 标签: 复模态 砂砾岩 聚合物驱替 剩余油 冲积扇 克拉玛依油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