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5 个结果
  • 简介:对1号高炉炉体状况做了阐述.并提出了解办法。利用2006年8月份高炉检修时机,实施了喷补造衬、钢砖灌浆、炉皮挖补、安装铜冷却柱、铁口压力灌浆等技术。由于停、开炉及施工方案制定合理.实现了安全停炉和快速恢复的目的,为今后酒钢高炉新技术的应用进行了有益的尝试。

  • 标签: 降料线 喷补造衬 冷却柱 压力灌浆
  • 简介:本文利用原子发射光谱法定量测定中低合金钢中的酸铝和全铝。采用FEALSOL程序,利用峰值积分法,对钢中酸铝和全铝进行了分析。选择了合适的分析爷件,方法的精密度和准确度符合国标要求,完全可以满足实际生产的要求。

  • 标签: 原子发射光谱法 酸溶铝 全铝
  • 简介:布液与集液是地下该矿情况的地下浸布液与集液系统.生产实践表明,该系统布液均匀,集液可靠,实现集液率92.18%.为矿山带来年直接经济效益910万元,对其他类似条件矿山具有推广应用意义.

  • 标签: 地下溶浸 布液 集液 铜矿床 采矿
  • 简介:本文采用硫酸样,铝片还原,碘酸钾-碘化钾容量法测锡,与过氧化钠熔样法比较,具有快、省、准的优点,并取得满意效果。

  • 标签: 粗锡 焊锡 锡合金
  • 简介:通过改进Ag-DDTC法的铁矿石样品溶解方法,尝试用硫-磷混酸溶解铁矿石样品,缩短了分析时间,提高了分析精度。用于标准样测定,结果与标准值相符;用于碱性矿石如球团样品等的分析,多名操作者的结果吻合,精度提高。

  • 标签: 硫-磷混酸 样品溶解 铁矿石
  • 简介:介绍了国内外独居石优渣的应用现状及钍反应堆的研究概况。认为将独居石优渣中的有价元素稀土、铀、钍等提纯回收,可为高新技术、核能工业领域提供优质稀土、铀、钍原料,既是加强监管稀土矿产资源开发利用辐射环境的重要手段,又是“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循环经济理念在辐射环境监管工作中的具体体现。独居石优渣综合利用,值得积极推动。

  • 标签: 独居石 优溶渣 综合利用 回收 稀土
  • 简介:阐述转炉渣对精炼造渣的影响,分析钢水中酸铝不稳定的原因,同时提出了一整套LF炉造白渣工艺流程。说明造白渣工艺对控制酸铝含量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 标签: LF精炼 白渣 酸溶铝 工艺控制
  • 简介:采用光学显微镜(OM)、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显微硬度测试、热分析、能谱分析以及X射线衍射(XRD)等手段,研究Mg-10Gd-4.8Y-0.6Zr合金铸态和520℃固处理不同时间后的显微组织以及显微硬度分布。结果表明:Mg-10Gd-4.8Y-0.6Zr合金经520℃/16h固处理后,铸态时的网状共晶完全溶解到基体中,Gd、Y富集的立方体相弥散分布在晶内;晶内偏析消除,硬度有所降低。合金在固处理过程中发生以下组织演变:α-Mg固溶体+网状Mg24(GdY)5相→α-Mg固溶体+断续破碎的Mg24(GdY)5相→α-Mg过饱和固溶体+立方体相。该合金在520℃固处理的适宜时间为16h。

  • 标签: Mg-10Gd-4.8Y-0.6Zr合金 固溶处理 显微组织 硬度 组织演变
  • 简介:采用金相显微镜、扫描电镜和性能测试等方法。研究了固温度对2205双相不锈钢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经1000℃处理后,σ相消除,组织中只有奥氏体和铁素体两相;在950℃-1200℃温度区间,随着固温度升高,铁素体含量逐渐增加;材料的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先降后升,在11000(2时达到最小值,而延伸率先升后降,在1100℃固处理时达到最大值。

  • 标签: 2205双相不锈钢 固溶温度 Σ相 力学性能
  • 简介:通过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室温力学性能及电化学腐蚀测试,研究固时间对Al-8.54Zn-2.41Mg-xCu(x=2.2,1.3)超强铝合金组织与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固时间延长,合金基体中残余结晶相的数量显著减少,再结晶体积分数增加,电化学腐蚀电位正移。固时间为60min时,Cu=1.3%(质量分数)合金的强度和抗腐蚀性能均高于Cu=2.2%合金。当固时间延长至180min时,Cu=2.2%合金的抗拉强度和屈服强度略有提高,Cu=1.3%合金强度降低;高铜含量合金剥落腐蚀程度减少,低铜合金剥落腐蚀程度增加,且高铜合金的抗腐蚀性能高于低铜合金。适当缩短固时间,能够提高低铜合金的强度和抗腐蚀性能。在相同的固条件下,2种合金的电化学腐蚀电位相差不大。

  • 标签: AL-ZN-MG-CU合金 固溶时间 力学性能 腐蚀性能
  • 简介:对7B50铝合金热轧板在460~490℃范围内进行固处理、室温水淬及人工时效,通过室温力学性能测试、慢应变速率拉伸实验及电导率测试,结合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和能谱分析,研究固温度对Al-Zn-Mg-Cu铝合金组织与应力腐蚀的影响。结果表明,提高固温度能有效减少残留相,增加再结晶的体积分数。当固温度从460℃提高到490℃时,屈服强度(σ0.2)和抗拉强度(σb)分别提高20.9%和23.5%,固温度从480℃升高到490℃时,强度变化不大,但随着固温度升高,伸长率先提高后降低,抗应力腐蚀性能先升高后降低。当固温度为480℃时,应力腐蚀敏感性最低,综合性能较好。残留相增多和再结晶程度提高是引起应力腐蚀敏感性提高的主要原因。在腐蚀溶液中,应力腐蚀断口形貌为典型的沿晶断裂。

  • 标签: 铝合金 固溶处理 再结晶 应力腐蚀
  • 简介:采用元胞自动机模型建立了05Cr17Ni4Cu4Nb不锈钢固过程的二维模型,模拟了固过程中的晶粒形核生长以及化合物相的扩散溶解,模拟结果动态地再现了固过程的微观组织特征。通过该模型分析了固温度和固时间对固处理后微观组织的影响。

  • 标签: 05Cr17Ni4Cu4Nb 元胞自动机 固溶
  • 简介:针对Al-Zn-Mg-Cu系铝合金热处理工艺中存在的不足,提出固-降温析出-再固的三级固热处理工艺,通过金相显微镜和扫描电镜(SEM)分析以及硬度、电导率、腐蚀剥落性能测试,研究三级固处理对Al-Zn-Mg-Cu系铝合金锻件的微观组织及剥落腐蚀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三级固处理可使晶界析出相明显粗化、离散度增大。同时,三级固处理可使Al-Zn-Mg-Cu系铝合金抗剥落腐蚀性能得到明显改善,抗拉强度仍能保持在610MPa左右;与常规固相比,该合金经三级固+峰值时效处理后的电导率由30.8%(IACS)提高到33.2%(IACS),抗剥蚀等级由EB^+提高为EA。

  • 标签: AL-ZN-MG-CU合金 三级固溶 组织 剥落腐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