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7 个结果
  • 简介:研究不同温度下,并流和分步加料方式对葡萄还原法制备的氧化亚铜形貌及粒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并流加料制备氧化亚铜,其粒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而分步加料方式与之相反。采用NaOH和C6H12O6溶液并流加料方式下,所得氧化亚铜为晶粒直径10~30nm的规则球形颗粒,反应温度对形貌影响不大,且粒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而分步加料方式下,50℃所得氧化亚铜颗粒形貌为类球形;随温度升高逐渐转变为立方堆积体,但颗粒粒度却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 标签: 加料方式 氧化亚铜 形貌 制备
  • 简介:葡萄为还原剂,CuO为铜源,PVP为添加剂,NaOH为中和剂,采用水热还原法制备铜粉,研究反应液中NaOH的浓度、葡萄的浓度、反应时间及反应温度对铜粉的形貌与物相组成以及粒度与抗氧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反应溶液中NaOH的质量浓度ρ(NaOH)小于120g/L时,或葡萄的质量浓度小于270g/L时,或反应时间不足6h时,CuO不能完全被还原为金属铜,产物中存在氧化亚铜.NaOH浓度与葡萄的浓度以及反应温度对铜粉粒度都有显著影响.随ρ(NaOH)增加,铜粉粒度增大,团聚加重,而随葡萄浓度增加或反应温度升高,铜粉粒度减小.在ρ(葡萄)为315g/L,ρ(NaOH)为120g/L,反应温度为120℃,反应时间为6h条件下可制得平均粒径为4.039μm的类球形铜粉,该铜粉的起始氧化温度为190℃,具有较好的抗氧化性能.

  • 标签: 铜粉 水热 还原 葡萄糖 氧化铜
  • 简介:葡萄酒泥是葡萄酒酿造的主要副产物之一,积极开展葡萄酒泥综合利用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介绍近年来葡萄酒泥综合利用的最新研究进展。同时,因酒泥成分复杂,对于酒泥中成分的开发提取方法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优化。

  • 标签: 葡萄酒泥 综合利用 研究
  • 简介:利用冷浸渍、传统浸渍、冷浸渍结合热浸提不同的浸渍方法在红葡萄酒酿造中应用,发酵前冷浸渍与发酵后期热浸提相结合的浸提方式,适宜嘉峪关地域气候特点、耗能低,有利于葡萄果皮中酚类物质的浸出,且能够增强其葡萄酒果香,改善口感和色泽稳定性。有利于酿造陈酿型红葡萄酒。

  • 标签: 浸渍 葡萄酒 质量
  • 简介:本文介绍了以工业盐酸为原料,开发脱析吸收工艺,以及该工艺技术在化工厂1000t/a试剂盐酸生产系统中的应用。

  • 标签: 脱析 吸收 试剂盐酸
  • 简介: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采用试样用硝酸溶解,直接用原子吸收测定,回收率在96%~102%之间,变异系数小于7%。方法操作简便快速,适合日常生产分析。

  • 标签: 镉锭 火焰原子吸收光谱 回收率 精密度
  • 简介:文章提出了在不分离主体铟的情况下于5%的硝酸介质中,采用塞曼火焰原子吸收光谱仪于223.1nm处直接测定精铟中微量铋的吸光度。方法灵敏度高、重现性好、扣背景能力强、测定结果准确可靠,适用于精铟中铋(0.0001%-0.008%)的测定。

  • 标签: 塞曼火焰原子吸收 精铟 微量铋
  • 简介:将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应用于铁矿的系统分析,成功地测定了全铁和氧化锰.提出了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铁矿中全铁和氧化锰的方法.本法简便、快速、准确.

  • 标签: 铁矿石 氧化锰 测定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 简介:为改善葡萄酒的品质,降低生产成本,人工催陈葡萄酒在一些产区已经得到应用,但在西北产区的应用有限。本文总结了几种人工催陈方法和机理,对各种方法的催陈效果进行了综合评价,分析了人工催陈在西北产区进行应用的社会效益及经济效益。

  • 标签: 葡萄酒 西北产区 人工催陈
  • 简介:采用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用硝酸镁做基体改进剂,锰灰化温度选择1100℃,原子化温度选择2000℃,该法能准确测定海绵钯样品中0.0002%的锰,回收率为88%~104%,相对标准偏差为0.3%-8.2%。

  • 标签: 石墨炉原子吸收 海绵钯 基体改进剂
  • 简介:采用粉末冶金快速热压法制备B4C/Al中子吸收材料,对其进行T6态热处理,通过对材料的密度、硬度与抗弯强度等性能的测试以及材料微观组织、物相组成和弯曲断口形貌的观察与分析,研究成形压力、热压压力与温度以及B4C颗粒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B4C/Al复合材料的物相组成为Al和B4C;B4C颗粒均匀地镶嵌在基体中,颗粒与基体结合紧密。材料密度随压制压力增加而增大,随B4C含量增加而降低,在热压压力和温度共同作用下,铝合金液充分填充压坯孔隙从而实现高致密。当B4C的质量分数为30%时,在150MPa预成形压力下压制、530℃/10MPa条件下热压后所得B4C/Al复合材料的相对密度最高,达到99.87%,断裂方式为韧性断裂。经T6态热处理后,硬度HB和抗弯强度均提高,分别达到123.49和394.117MPa,断裂方式转变为脆性断裂。

  • 标签: 快速热压 B4C/Al T6态热处理 力学性能 断裂方式
  • 简介:采用溶胶-凝胶工艺首先制备La0.85Ag0.15MnO3和(Ba0.7Sr0.3)3Ni2Fe24O41的前驱体,经煅烧制得由钙钛矿结构的La0.85Ag0.15MnO3稀土锰氧化物和Z型六角铁氧体(Ba0.7Sr0.3)3Ni2Fe24O41组成的复合材料,利用X射线衍射仪和扫描电镜分别分析其微结构和形貌;使用矢量网络分析仪系统测量该复合材料的微波电磁参数和吸波性能,并对影响其微波吸收性能的主要因素及作用机理进行研究与分析。结果表明:1250℃的煅烧温度下,La0.85Ag0.15MnO3含量(质量分数)为40%的复合材料的微波吸收峰值达-30dB,在2~18GHz频段小于-10dB的吸收频宽为3.9GHz,微波吸收性能明显优于La0.85Ag0.15MnO3单相材料和Z型六角铁氧体(Ba0.7Sr0.3)3Ni2Fe24O41单相材料;复合材料中存在介电损耗和磁损耗共存与协同作用,以及界面效应和磁电耦合作用,有利于介电常数调控和阻抗匹配优化,从而提高微波吸收性能。

  • 标签: LaMnO3掺杂 Z型六角铁氧体 双相复合 微波吸收
  • 简介:葡萄硬枝嫁接是葡萄园中苗条繁殖和品种更新所采用的一项技术措施,其优点是嫁接期长,育苗期短,可做到当年嫁接、当年育苗、当年壮苗出圃。本文从国内的嫁接情况的考察了解和现有条件下在河西戈壁地区采用机械嫁接的流程方面做了简要的阐述,对酿酒葡萄硬枝机械化嫁接技术的应用与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解决办法,同时对贝达、101-14、5BB、3309C等砧木与赤霞珠嫁接后的成活情况进行了研究,实践表明,嫁接技术、砧穗的质量、嫁接前的消毒处理、嫁接后愈伤组织形成的温湿度控制、配套设施设备的完善程度等都是酿酒葡萄硬枝机械化嫁接的关键方面。而嫁接口愈伤组织的形成是所有环节中的最为关键的一环。

  • 标签: 葡萄 酿酒葡萄 嫁接 砧木 机械嫁接
  • 简介:利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FAAS)分析技术,对测定锑和三氧化二锑中微量碲的基体和共存元素干扰、仪器分析参数等因素进行了研究,确定了最佳分析条件。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准确、可靠、适用。方法的检出限0.138μg/mL,相对标准偏差小于6%,回收率为96%~101%。

  • 标签: 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 三氧化二锑
  • 简介:本文介绍采用新型阳极保护不锈钢酸冷却器,以解决SO3吸收工艺中铸铁列管式酸冷却器腐蚀严重的问题,同时介绍设置一套封闭式冷却水循环系统与之相配套后的运行效果和经验。

  • 标签: 阳极保护 酸冷却器 吸收酸 冷却水循环系统
  • 简介:用溶胶-凝胶法制备镍锌共掺杂Z型锶钴铁氧体Sr3(NiZn)xCo2(1-x)Fe24O41(x=0~0.5)粉末。用X射线衍射(XRD)和扫描电镜(SEM)表征该铁氧体粉末的晶体结构和表面形貌,并测试其室温磁滞回线和室温电阻率。用微波矢量网络分析仪测定该粉末在2~18GHz微波频率范围的复介电常数和复磁导率,根据测量数据计算电磁损耗角正切及微波反射率,分析该材料的微波吸收性能与电磁损耗机理。结果表明:Sr3(NiZn)xCo2(1-x)Fe24O41粉末呈六角片状形貌,晶体结构为Z型,具有良好的软磁特性;x=0.3时该材料的电阻率最低,微波吸收效果最好,在13.5GHz频率的吸收峰为25.1dB,10dB频带宽度为7.7GHz,兼具强的磁损耗和弱的介电损耗。

  • 标签: 溶胶-凝胶法 Z型锶铁氧体 镍锌掺杂 微波吸收 电磁损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