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8 个结果
  • 简介:通过添加W粉或C粉调整WC原料粉末的总含量(质量分数)为6.04%~6.16%,采用低压烧结法制备WC-9Ni-1Cr细晶硬质合金。采用光学金相显微镜、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等,研究含量对WC-9Ni-1Cr细晶硬质合金组织结构及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WC-Ni系合金中添加适量的Cr元素,得到无磁WC-Ni硬质合金,并且其无磁特性不随合金中含量的变化而发生转变。WC粉末的总含量为6.04%~6.16%时WC-9Ni-1Cr细晶硬质合金为二相区的正常组织,只存在WC相和Ni相,没有石墨夹杂或η相;而且在此二相区范围内WC的含量变化对WC-9Ni-1Cr细晶硬质合金的耐腐蚀性没有明显影响。随WC粉末的含量增加,合金硬度(HRA)与密度都逐渐降低,但降低幅度较小,而合金的抗弯强度逐渐提高。含量由6.04%增加至6.16%时,抗弯强度由2250MPa提高到2850MPa,提高26.6%。

  • 标签: 碳含量 硬质合金 微观结构 性能
  • 简介:将铜粉和碳粉分别按质量分数为Cu-2%C和Cu-8%C配比混合,经过高能球磨得到铜-复合粉末,然后冷压成形,压坯在H2气氛、820℃温度下烧结2h,获得铜-石墨块体材料。采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透射电镜以及电导率测试仪等对高能球磨后的复合粉末和块体材料的物相组成、微观组织结构与导电性能进行分析,研究球磨时间与含量对铜-复合粉末与块体材料的组织结构及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铜混合粉末经高能球磨,得到亚稳态Cu(C)过饱和固溶体,经固相烧结后形成“蠕虫状”组织。随球磨时间延长,材料密度先增加后减小,球磨24h时密度最大,Cu-2%C和Cu-8%C材料的密度分别为7.58g/cm3和6.79g/cm3;电导率随球磨时间延长而增加,球磨72h时Cu-2%C和Cu-8%C的电导率分别为54.2%IACS和33.0%IACS。

  • 标签: 铜碳 复合材料 机械合金化 烧结
  • 简介:以V2O5为原料,采用热还原法制备氮化钒,通过扫描电镜(SEM)和X射线衍射(XRD)观察与分析还原氮化产物的形貌与组成,分析产物的、氮、氧含量,研究原料配量、氮化温度和氮化时间等对还原氮化产物的影响。结果表明:还原氮化产物为氮化钒的固溶体。原料配量是影响反应产物中氮含量的关键因素,配比(质量分数)约为21%时还原氮化产物具有最高的氮含量14.76%;氮化温度应控制在1400~1420℃范围内,氮化时间达到4h即可实现氮化完全。

  • 标签: 五氧化二钒 氮化钒 碳热还原 氮化
  • 简介:针对研发低超低硫钢时LF钢水深脱硫过程增量大、脱硫效率低等问题,分析了LF精炼过程不同阶段增趋势及脱硫效率。通过对LF停送电任务的重新分配,将精炼过程的脱硫期集中在两次停电搅拌期内,弱化送电期脱硫功能,最大效率地发挥了停电期脱硫效率。优化工艺后LF精炼过程增控制在0.005%以下,脱硫率达90%以上,可稳定生产硫含量在0.0008%以下的钢产品。

  • 标签: LF 控制增碳 超低硫
  • 简介:介绍了南钢设备情况及海洋平台用钢的工艺流程,阐述南钢海洋平台用钢的研发现状、专用的生产技术、典型钢种的力学性能以及应用情况。

  • 标签: 海洋平台用钢 力学性能 开发 应用情况
  • 简介:金川集团网上报价管理系统的建设,实现了集团公司设备和备件采购计划、询价、报价、比价、会审到签订合同等关键环节的信息化管理,建立了采购信息数据库,实现了集团公司供货厂商的科学动态管理,对采购报价实现了在线查阅和比价。本文以报价系统的应用为基础进行业务扩展和流程优化,研究了电子采购平台构思、设计与实现的过程,对于集团公司实施电子商务,完善供应链管理,提升管理水平和竞争能力均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网上报价 数据库 电子采购 供应链
  • 简介:针对高洁净度低低硅钢冶炼过程中氮含量增长过快的原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深脱硫过程中,钢液中氮含量增长较快,对应的氧含量极低。为了控制高洁净度低低硅钢中的氮含量,对整个炼钢过程中的氮氧含量变化进行分析,探讨其中的氧氮平衡关系。

  • 标签: 低碳低硅 深脱硫 氧氮平衡 夹杂物
  • 简介:7月6日,明拓集团铬业科技有限公司总投资17亿元的年产70万吨不锈钢基料项目开工。该项目位于包头市九原工业园区,占地500亩,主要建设2×70万吨/年SBSTM铬矿球团系统和4×75兆伏安高铬铁电炉,配套建设2台80吨利用冶炼过程余热回收综合利用燃气锅炉,2台16兆瓦中压凝气式发电机和2台16兆瓦汽轮发电机,预计2017年5月竣工投产。

  • 标签: 高碳铬铁 科技 汽轮发电机 综合利用 工业园区 燃气锅炉
  • 简介:针对朔州煤矸石电厂煤场封闭工程,根据煤堆外形和场地条件,设计一个结构体系为落地空间的钢网格结构储煤棚。通过验算表明:此钢网格结构适用于各种煤场对储煤空间、堆放及运输的要求,其结构受力合理,可以很好地满足各荷载工况下的受力要求。

  • 标签: 煤堆罩棚 双层空间网壳 结构工程
  • 简介:以某铁矿为研究背景,将实验室放矿模拟与数值模拟相结合,对放矿参数进行相关研究,最终确定合理的崩矿步距、进路间距、分段高度等参数。该研究方法给矿山生产实践提供了新的思路,同时,为类似矿山放矿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指导。

  • 标签: 放矿 矿石回采率 数值模拟
  • 简介:采用Ag-Cu-Ti钎料连接C/C复合材料,用扫描电镜(SEM)、能谱仪(EDS)、X射线衍射仪(XRD)等分析连接层的微观结构与相组成,并测试连接层的剪切强度。结果表明:C/C复合材料连接层的剪切强度跟连接温度与保温时间有关;在850℃、保温30min条件下获得的连接层剪切强度最高,达到26.7MPa;同时连接层与基体材料形成机械嵌合,界面发生元素扩散和冶金反应。钎焊连接层形成固溶体和化合物,包括Ag(s.s)、Cu(s.s)、Cu4Ti3和TiC。剪切断口形貌表明钎焊层与C/C坯体之间结合较好,具有一定的连接强度。

  • 标签: 炭/炭复合材料 AgCuTi 钎焊连接 组织结构
  • 简介:本文从钢材计划报审、下料、边角余料的利用,钢结构生产线关键设备的科学改造,修旧利废等方面探索降本增效方法,及采取的措施及应用进行了详细的论述,文中指出通过采取强有力的措施,达到降本增效的目的。

  • 标签: 钢结构 降本增效 探索应用
  • 简介:在元素粉末反应制备多孔材料中,原料粉末粒度是影响其多孔结构的主要因素之一。本文通过元素粉末反应合成的方法制备Cu-Al多孔材料,研究原料粉末的粒径对Cu-Al多孔材料孔径、孔隙度、透气度和体积膨胀率等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Al粉粒径是影响Cu-Al多孔材料最大孔径的主要因素,材料的最大孔径dm与Al粉粒径dp之间严格遵循dm=0.48dp的线性变化规律;Cu粉粒径则对Cu-Al多孔材料最大孔径影响较小。当粉末粒径在48.5μm以上时,粉末粒径的改变对Cu-Al多孔材料的开孔隙度和总孔隙度影响不大。在实验研究范围内,Cu-Al多孔材料的体积膨胀率随粉末粒径的增大而增大;当粉末粒径很小时,Cu-Al多孔材料存在体积收缩的趋势。

  • 标签: 粉末粒径 CU-AL合金 多孔材料 反应合成
  • 简介:专利申请号:CN201320325426.5公开号:CN203320140U申请日:2013.06.07公开日:2013.12.04申请人:湖南中大冶金设计有限公司本实用新型专利属于铝电解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铝电解阴极炭块与阴极钢棒组装结构,包括阴极炭块和阴极钢棒,所述阴极炭块底面上设有与阴极钢棒形状匹配的钢棒槽,所述钢棒槽至少有一个,其对应匹配安装的阴极钢棒也至少有一个,阴极钢棒的侧面与阴极炭块的钢棒槽内壁接触面上设有保持阴极钢棒与阴极炭块紧密接触的结构

  • 标签: 铝电解技术 阴极钢棒 阴极炭块 组装结构 实用新型专利 形状匹配
  • 简介:利用赤泥、钢渣和滑石为原料,在没有特殊添加剂的情况下,经过模压成形与烧结制备赤泥/钢渣陶瓷材料。通过高倍电镜、差热分析与x射线衍射对材料的形貌与结构进行观察与分析,并测试吸水率与抗弯强度,研究原料的成分与粒径对陶瓷材料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赤泥/钢渣陶瓷材料的主晶相为透辉石和钙长石。原料粉末粒度越小,陶瓷的性能越好;赤泥用量为70%时材料的性能最佳。综合考虑陶瓷砖块的性能与能源消耗,采用烧结温度为1170℃,选用粒径小于74gm的原料粉末,在赤泥、转炉钢渣和滑石的用量分别为60%~70%、20%~30%~H10%条件下制备赤泥/钢渣陶瓷材料,材料的显气孔率和吸水率都达到建筑陶瓷的国家标准(GB/T4100.2006)技术要求的0.73%和0.03%,抗弯强度超过88MPa。

  • 标签: 结构与性能 粒径 陶瓷材料 Fe2O3含量
  • 简介:采用包埋-刷涂法在C/C复合材料表面制备SiC/ZrSiO4复合涂层,借助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和能谱分析(EDS)等测试手段分析该复合涂层的微观结构,并研究SiC单涂层和SiC/ZrSiO4复合涂层在1500℃静态空气中的抗氧化性能。结果表明:包埋法制备的SiC内涂层结构疏松,具有较好的抗氧化性能,氧化55h后质量损失率仅为0.5%,但氧化58h后,涂层内部形成大孔洞并产生贯穿孔隙,导致涂层失效,质量损失率迅速增加到2.1%。SiC/ZrSiO4复合涂层由非均质镶嵌式结构的ZrSiO4涂层紧密覆盖在SiC内涂层表面而成,具有优异的抗氧化性能,氧化198h后质量仅增加0.5%,并且基本不再随时间延长而增加;复合涂层不仅能自愈合外涂层的缺陷和裂纹,还能抑制氧化过程中大孔洞的形成,避免贯通孔隙的产生。

  • 标签: SiC/ZrSiO4复合涂层 SIC涂层 抗氧化性能 C/C复合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