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自1997年冬季亚洲金融危机全面爆发以来,无数的文章和报告在多数情况下未能在全球背景下把握这次亚洲危机,因而也就没能强调以下事实,即此次亚洲金融危机只是世界金融体系崩溃过程中的一环。为了理解目前全球金融危机的巨大规模和深刻原因,仅仅回顾和研究近几年的事件是不够的。现在的全球危机的起源可以追溯到30年前,牵涉到整个战后的金融和经济史。在我们的研究中,金融危机的产生可以回溯到不迟于60年代中期,当时西方经济政策中的某些根本性转变开始渐露端倪,首先是在英国,后来又传至美国。世界金融危机的第一个公认的症状是导致1967年英镑危机和1968年美元危机的通货不稳,它还最终在1971年8月彻底瓦解了布雷顿森

  • 标签: 金融体系 “休克疗法” 经济政策 实物经济 国际货币 布雷顿森林体系
  • 简介:在党的理论发展史上,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实现了对马克思主义革命理论、社会主义理论和执政党建设理论的伟大创新。开拓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

  • 标签: 三代领导集体 与时俱进 理论创新 历史进程
  • 简介:本文详细阐述了组织和管理的历史理论,并揭示了历史和不同的历史进程如何影响后续的组织行为和战略。为了更清楚地阐明历史影响的机制,首先对比了印记(imprinting)、路径依赖(pathdependence)和同期群体效应(thecohoaeffect)三种组织和管理的历史理论,这些理论有差别地刻画了过去的影响。然后运用这些不同的历史导向的组织理论来理解当代中国的管理议题,包括国有企业、民营企业、社会企业和“一带一路”倡议。最后提供了一些未来的研究方向。本文有助于更好地整合历史进程和组织理论,并从历史的视角为中国的管理提供重要的实践启示。

  • 标签: 历史 路径依赖 印记 组织理论
  • 简介:我国城市化历史进程的省思及加快城市化进程的探讨栗正文城市化是社会发展的自然历史过程,是工业革命的伴生现象。1800年前的几千年间,世界总人口中城市人口稳定在约3%,1900年上升到13.6%,1950年已占28.7%。[1]50年代以后,许多发展中国...

  • 标签: 城市化进程 第三产业 历史进程 小城镇 城市化道路 城市现代化
  • 简介:考课制度是我国古代对政府官员实施经济监督的基本制度,其发展横跨了我国漫长的封建社会。古代考课制度与我国国家审计中的经济责任审计制度在思想上是一脉相承的,都是对官员实施经济监督的重要手段。从古代考课制度到我国经济责任审计制度的演化过程,既体现了不同历史时期对官员监督手段的相似性,也反映了其根本政治诉求的强烈反差。考课制度是我国经济责任审计制度的先行形态和历史基因。

  • 标签: 考课制度 官员考核 经济责任审计 国家审计 上计制度 经济监督
  • 简介:对外开放30年,展示了中国利用外部资源将中国区位优势与跨国公司垄断优势相结合整体性战略布局的探索与实践。中国整体性引资战略经历了从规模到质量的历史进程:从“以市场换技术”到利用外部资源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在全球分工体系中从制造业内部的产业升级向三次产业结构升级延伸;资源环境约束条件下从审批环节严格把关到生产过程中发挥外资企业开发和使用环保技术的正效应;从东部地区率先发展到东、中、西部地区协调发展。

  • 标签: 利用外资 规模 质量 整体性战略布局 历史
  • 简介:1958年1月9日,我国第一部户籍管理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颁布实施。标志着我国户籍制度的正式启动。随后国家又先后颁布了一系列的配套措施,形成了一套我国计划经济模式下较完整的户籍管理制度,也是我国整个制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 标签: 路径选择 历史进程 制度变迁 中华人民共和国 中国 聚焦
  • 简介:任何社会制度无不发源于一定的思想意识形态。思想意识形态变革是社会制度变革的先导,经济社会活动作为人的活动,从客观上说,始终离不开支配人的所有活动的思想意识,即便从主体作出符合实际要求的选择来,也不能忽略主体性因素的影响,情况还不仅仅如此,社会的组织,首先是作为社会制度灵魂的制度目标,理为实现这一目标而确定的制度架构,以及具体的组织规则的确定,都是由思想意识形态决定的,简言之,一定的思想意识形态,为一定的社会制度提供了基本规则,阐述废寝忘食芤是如此,因此,要准确把握资本主义的实质,特别是正确认识当代资本主义看似令人困惑的新变化,我们在必要从资本主义意识形态及其演变的角度,来透视和分析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

  • 标签: 资本主义 发展 意识形态 理论研究
  • 作者: 邓英淘
  • 学科: 经济管理 > 企业管理
  • 创建时间:2009-10-20
  • 出处:《中外企业家》 2009年第10期
  • 机构:二十年来,我国人均GDP的年均实际增长率高达8.3,但同期城镇化增长率只有2.48,仅及国际相应水平4.3%的一半多,城镇化的滞后程度愈益扩大。到1998年,我国第二、三产业的劳动力已占到50%以上,相应的产值份额已占全部GDP的80%以上。然而我国产业的结构扭曲状况未见有根本性改善。经济增长质量差和投资效率低下等顽症依然如故,近几年,甚至还出现了所谓的内需不足、以及大量下岗和半下岗人员等现象。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在短短几十年的时间,中国走过了西方国家数百年走过的道路,如今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用实际成果阐释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本文通过时间和战略布局这两个维度,总结新中国七十多年来实现现代化的历史经验,为二0三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以及二0五0年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供了宝贵借鉴。

  • 标签: 现代化 历史经验
  • 简介:十六大报告在阐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时,强调到2020年要基本实现工业化,并提出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国内许多学者对如何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问题进行了探讨,本期刊登的吴振坤教授文章见解独到,值得一读。吴振坤:《工业化——我国现代化进程中艰巨的历史任务》——文章指出,工业化一般是指从传统的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变的过程,是国民经济中一系列基本函数或生产要素组合方式连续发生从低级向高级的突破性变化的过程。我国工业化大体处于中期第一阶段或者第一阶段与第二阶段之间,因此,实现工业化的历史任务仍然是很艰巨的。积极推进新型工业化,必须坚持一系列科学的发展战略作为指导和支撑,其中最主要的是坚持科教兴国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坚持执行三大基本战略,就可以走好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将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加快实现工业化的历史任务。

  • 标签: 工业化 现代化进程 中国 城镇化 经济效益 信息化
  • 简介:随着《白城市生态市建设规划》的启动实施,白城市的生态建设开始从生态环境示范区建设转向生态市建设,从生态环境“八大工程”建设转向“七大产业”建设,从单一的生态环境建设转向生态环境、生态经济和生态文明建设整体推进。总体上说,就是启动一个规划。打响一个会战。突出两大工程。抓住三个载体。发展绿色经济。

  • 标签: 白城市 大产业 绿色经济 规划 生态经济 生态文明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