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4 个结果
  • 简介:新环保法第六十三条规定,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有下列行为之一,尚不构成犯罪的,除依照有关法律法规规定予以处罚外,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或者其他有关部门将案件移送公安机关,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情节较轻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一)建设项目未依法进行环境影响评价,被责令停止建设,拒不执行的;(二)违反法律规定,未取得排污许可证排放污染物,被责令停止排污,拒不执行的;(三)通过暗管、渗井、渗坑、灌注或者篡改、伪造监测数据,或者不正常运行防治污染设施等逃避监管的方式违法排放污染物的。

  • 标签: 排放污染物 环境影响评价 排污许可证 主管人员 直接责任人员 情节较轻
  • 简介:土地执法,最大的难点在于执行。如何破解这个难题,土地行政部门和法院一直以来都在积极探索。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办理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补偿决定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第9条规定:"人民法院裁定准予执行的,一般由作出征收补偿决定的市、县级人民政府组织实施,也可以由人民法院执行。"这个规定确立了以"裁执分离"为主导的土地征收强制执行模式的依据,为土地非诉行政处罚案件执行提供了新的路径选择。

  • 标签: 非诉 行政处罚案件 征收补偿 行政相对人 县级人民政府 具体行政行为
  • 简介:随着我国证券市场的发展和成长,证券犯罪存在着犯罪数量不断增加,涉案金额不断增大,侦查破案率较低等问题。通过探究证券犯罪案件的特点和取证措施,有助于进一步掌握证券犯罪手段、摸清犯罪规律,发挥证据在侦查破案中更大的作用。本文从多个方面探索新的取证方式,总结了通过建立有效监管机制,密切关注市场动向;以利益链为线索,追查犯罪嫌疑人,深挖犯罪事实;积极发展刑事特情,加强阵地控制等措施,为完善取证方法,提高侦查效率提供有力保障。

  • 标签: 证券犯罪 侦查 案件特点 取证措施
  • 简介:2009年我国修订《保险法》增设“不可抗辩条款”是立法的进步,但因其未将投保欺诈等情形作为不可抗辩的除外适用规定,致使该类案件的司法处理无所适从。《保险法》司法解释(二)制定中对保险人受欺诈后撤销合同诉求之支持,先定后删,司法解释(三)征求意见稿又将其作为待定议题,使学界对保险合同撤销权与解除权竞合时的“排除说”与“选择说”之争更趋激烈。深入研究所得结论是:在投保欺诈背景下,保险人应依法享有保险合同撤销权。主要理由为:投保人自觉履行健康询问时的如实告知义务是最大诚信原则的内在要求;依赖保险人的事先防范无法阻止欺诈;公正的司法不应以任何理由和方式支持恶意欺诈行为;现行保险合同解除权制度对保险人的司法救济已形同虚设,不足以发挥惩恶扬善作用;“特别法优于一般法适用”规则在投保欺诈案件中缺乏适用前提;合同解除权与撤销权不该相互顶替取代;被投保欺诈的保险人撤销合同并不完全排除不可抗辨条款的适用;带病投保欺诈背离保险的本质属性,破坏保险的社会功能。

  • 标签: 投保欺诈 合同撤销权 合同解除权 不可抗辩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