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9 个结果
  • 简介:2015年11月26日,《重庆市宪法宣誓实施办法》在重庆市四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一次会议上获得通过,并将于2016年1月1日起施行。届时,重庆市人民代表大会选举和闭会期间决定任命以及“一府两院”任命的国家工作人员,都将身着正装、面向国徽、用普通话进行宪法宣誓。

  • 标签: 宣誓制度 宪法 国家工作人员 “一府两院” 人民代表大会 人大常委会
  • 简介:在一个民主国家,良好的宪法寻求法律德性与政府德性的平衡。良好的宪法可从它与人权关系的抽象层面来考虑,亦可从议会至上到宪法至上的发展来考虑。但本文意在表明两种德性之间的平衡是层次多样的。法律德性关注个人权利,政府德性关注公共利益。通过限制司法和行政的角色以实现二者平衡,是宪法始终不变的任务。

  • 标签: 议会主权 司法审查 人权 英国宪法
  • 简介:作为民国时期著名的宪法学家,王宠惠对当时及其后的宪政理论和实践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对于民初《临时约法》因人因时而定的现象,王宠惠认为宪法为立国之大本,强调宪法的权威性和稳定性。在国体问题上,王宠惠主张实行主权在民之共和国体;对于宪法之形式,王宠惠认为民国宜采刚性宪法,即单一共和国成文宪法;对于中央与地方之关系,王宠惠认为民国当实行省制,各省权限由宪法规定之;对于立法权,王宠惠主张实行非主权的两院制国会,宪法应合理划分两院之权限;对于行政权,王宠惠主张实行议院政府制,政府应向议院负责;对于司法权,王宠惠认为法律保留原则乃司法独立的制度保障,并认为宪法解释权当委之以法院。作为公认的五权宪法权威,王宠惠以系统观论的方法精妙阐释了五权宪法,认为舍民权即无宪政。

  • 标签: 王宠惠 共和国体 议院政府制 司法独立 五权宪法
  • 简介:法治至上,实为宪法至上。宪法至上可分为形式意义上的宪法至上和实质意义上的宪法至上。宪法的核心范畴是以权力和权利为构成要素的法权,对权力进行有效的控制和对权利进行充分的保障是宪法内容的核心。权利和权力永远相伴相生。以法权视角研究宪法至上,是一个新的尝试。

  • 标签: 宪法至上 法权 权利 权力 规制
  • 简介:白碱滩区:“我宣誓,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法律……为建设法治国家而努力奋斗!”近日,克拉玛依市白碱滩区七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四次会议的会场上,响起了铿锵有力、整齐划一的声音。刚刚在白碱滩区七届人大七次会议上补选为常委会副主任的胡汉平以及在本次常委会会议上决定任命的副区长崔涛,身着正装,面对国做,整齐列队,在领誓人常委会副主任那曼·热合曼的带领下,左手持宪法宣誓。

  • 标签: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宣誓制度 人大常委会 白碱滩区 克拉玛依市 法治国家
  • 简介:美国宪法和证据法体系共同来源于英国普通法,但在美国建国之后发展出独具美国特色的制度,不同于大陆法传统,也有别于英国体制。本文从历史变迁、制度互动和司法运作三个方面,考察宪法与证据法之间相互影响、互为支撑的关系,揭示美国式司法证明的宪法特性。

  • 标签: 美国宪法 美国证据法 司法证明 权利法案 事实认定 普通法
  • 简介:随着改革开放的持续深入,迁徙自由已经成为需要系统解决的重大问题。它在我国有"入宪"和"出宪"的历史变迁。目前,迁徙自由"入宪"也已经具备了事实应然、规则应然和法治应然等具体条件。在中国经济需要调整的情势下,将具体获得"入宪"时机。但也应该对其"入宪"做出收束,结合具体条件而做有限制性的"入宪"表述。国家保护有效的迁徙自由,成为契合时代要求的最佳入宪方式。

  • 标签: 迁徙自由 “入宪” 法治 限制
  • 简介:何谓宪法的实施?按照宪法的规定做了宪法所要求做的事情,正确地做事和做正确的事。关于宪法宣誓、特赦、国家勋章等立法和实施,为宪法实施带来增量。"以立法形式建立宪法宣誓制度,实施宪法规定的特赦制度,制定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法,健全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制度。"2月25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审议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稿时,如此阐释加强宪法实施和监督工作。

  • 标签: 国家勋章 文件备案 审查制度 报告稿 国家荣誉称号 立法形式
  • 简介:在宪治国家中,宪法统领国家政治生活并约束着一切国家权力。警察权作为事关国家安全、社会稳定和人权保障的重要权力亦不例外,其产生运行必须获得宪法或法律授权。从宪法文本角度观察,尽管世界各国对警察权的规范方式不尽相同并各具特色,但对警察权之目的与功能界定则高度相似。这在一定程度上为我国警察权之宪法规制提供了经验和借鉴。我国宪法文本亦不乏警察权规范,"人权保障"、"分工制约"等宪法原则应成为当前警察法修改之基本理念,并在警察权功能与范围界定、警察法体系构建等问题上,与宪法精神与规范保持一致。

  • 标签: 宪法 宪法文本 警察权 宪法修改 公安机关
  • 简介:如何面对政治因素,是宪法解释必需面对的一个问题.民主集中制入宪之后,学界持续对其进行了解释,但在现实决策中仍然出现了部分民意进入不了决策机制或乱决策的现象.民主集中制的含义在权威文献中发生了变迁,立法解释较为抽象,使得解释存在多种可能性,解释者因此无法有效回应实践的问题.这就需要解释者依据一定的标准对进入宪法文本的政治判断进行再次判断,从而使宪法解释在尊重政治判断的前提下,还可以保持法的安全性和解释的科学性.释义者对政治理论进行的再次判断主要是价值判断.

  • 标签: 民主集中制 变迁 政治因素 价值判断 再解读
  • 简介:美国财产权保障既是宪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公民其他宪法权利的物质基础。美国宪法财产权传统的形成具有特有的社会历史条件。一方面,美国殖民地土地广袤,劳动力稀少,大批殖民者成为了土地所有者。他们为了进一步保护和提高自己的经济地位,成为母国宪法原则和财产保护思想的坚定支持者。另一方面,殖民地政府虽然希望干涉经济生活,却因执法力量不足,而无法达到目的。在这种得天独厚的条件下,美国宪法财产权传统得以形成。

  • 标签: 美国宪法 财产权保障 重商主义 征收
  • 简介:公共利益是法学中的重要概念,对公共利益的界定往往能反映现实制度的需要。国外诸多国家的宪法均对公共利益的界定有所表述,或繁或简,都是为了寻求公益与私益的相对平衡。我国的宪法对公共利益的界定具有原则性和概括性,应当重视综合运用宪法解释技术,系统地看待公共利益的界定。在发挥宪法根本性作用的同时,须认识到公共利益界定完整路径的建构还需要立法、行政和司法的相互配合。

  • 标签: 宪法 公共利益 界定
  • 简介:公共利益是法学中的重要概念,对公共利益的界定往往能反映现实制度的需要。国外诸多国家的宪法中均对公共利益的界定有所表述,或繁或简,都是为了寻求公益与私益的相对平衡。我国的宪法对公共利益的界定具有原则性和概括性,应当重视综合运用宪法解释技术,系统地看待公共利益的界定。在发挥宪法根本性作用的同时,要认识到公共利益界定完整路径的建构还需要立法、行政和司法的相互配合。

  • 标签: 宪法 公共利益 界定
  • 简介:既有关于现行宪法中"国家所有"性质的研究因未能区分宪法文本中两种不同类型的"国家所有"而未能揭示宪法"国家所有"的真实含义。《宪法》第9条和第10条中的"国家所有"分别代表两种不同性质的国家所有:前者属于"全民所有型"的"国家所有",是全民所有制的组成部分,是宪法的一种价值选择和政治决断,是有待立法形成的制度框架;后者是"非全民所有型"的"国家所有",是属于非基本权利的民法所有权。在"全民所有型"的"国家所有"的部门法实现方面,各部门法应该根据自身的功能、调整范围、方式,运用自身的概念和立法技术自主地进行制度设计。但各部门法的制度设计应该彼此协调,避免冲突,合力助推"全民所有型"的"国家所有"价值目标的实现。

  • 标签: 国家所有 全民所有制 民法所有权 制度框架
  • 简介:我国目前采用的是立法机关解释宪法的体制,当宪法条文在具体化为法律后,如果出现了空白或有争议,全国人大常委会可以选择制定新法律、修改旧法律、解释法律、解释宪法等多种途径弥补,其中宪法解释的空间相对较小。目前我们所能做的宪法解释大致有修宪前作为铺垫的宪法解释、制定规范性法律文件时作出的宪法解释以及作为填补立法空白的宪法解释。

  • 标签: 宪法解释 法律解释 立法 规范性文件审查 全国人大常委会
  • 简介:死刑在当今存废趋势的显明性主要基于人权保障的需要。对多国宪法典废止死刑规定的分析可以发现其中的立宪理念,结合了各国的实际国情与现实需要。我国宪法权利体系的完整性、宪法本身对死刑存废的态度确定都呼唤宪法典对生命权和死刑的条文与规范及时亮相,而对死刑适用的分步减少也成为宪法引导刑法修正完善的重要领域与表现。

  • 标签: 死刑 宪法 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