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武建国教授生于1954年1月,江苏南京人,汉族,历史学博士。1970年6月参加工作。1978年3月考人云南大学历史系历史学专业学习,以优异的成绩毕业并留校工作。先后担任云南大学党委副书记、学校人文社会科学学术委员会主任、副校长等职务,兼任云南省社科联副主席、中国唐史学会副会长,以及教育部第二届、第三届学科发展与专业设置专家委员会委员、教育部第二届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评估专家委员会委员、教育部高等学校文化素质给予指导委员会委员、教育部实验室建设指导委员会委员、云南省学位委员会委员、云南省高校学术委员会委员等职务。

  • 标签: 中国古代史 著名专家 国教 学术委员会 经济史 普通高等学校
  • 简介:春秋战国时期,先秦思想家对诸侯国之间频繁的联盟行为进行了仔细观察和认真思考,这些思考构成中国经典联盟思想的核心内容.中国经典联盟思想既有在有关联盟功能、联盟生成等方面与现代西方联盟理论相一致的地方,又有在联盟的目的性以及“非”联盟思想方面显示着中国文化特性和价值追求的独到认识.与现代西方联盟理论相比较,前者赋予联盟行为以极强的道德意味,并已高度内化于中国的联盟实践中;后者则更重视联盟对“均势”的影响.前者主要从抽象的道德角度论述联盟的目的和价值,后者则是用工具理性去看待联盟行为与联盟现象的;前者虽然提出“非”联盟的思想观念,但并未给出除“自强”与“中立”之外其他更具想象力的实践方案,后者虽没有实质性地论及该问题,但却在理论上给出了有可能超越联盟政治的某种实践路径.中国经典联盟思想最终虽未像西方联盟思想那样发展成完备的理论形态,但依然以丰富的思想性和对后世中国的深刻影响彰显了自身价值.

  • 标签: 中国古代经典思想 联盟思想 春秋战国 道德目标
  • 简介:中国典剧论史上,“教化论”作为贯穿始终的一种戏剧批评理论,在不同时期呈现出不同的面貌和地位。宋元时期,剧论里的“教化论”零星散见于文人笔记序跋等,对戏剧教化功能的认识由萌芽走向成熟。明初由于官方审美对戏剧的影响和控制.“教化论”在剧坛上占据主导地位,由仅关注戏剧功能扩展至戏剧创作。相对于前期的高蹈,明中晚期“教化论”受到“言情说”的反驳和修正,在剧论中地位明显淡化,逐渐让位于“本色”、“当行”等艺术性要素。清初剧坛承晚明余绪,“关乎风化”作为戏曲的审美标准之一.与“情”“文”等一起被纳入戏剧的终极审美理想之中。清中后期,戏剧创作出现回归明初重伦理教化的倾向,剧论中的“教化论”被重新大肆鼓吹,出现复古和泛滥。

  • 标签: 古典剧论“教化论”地位流变
  • 简介:中国社会,官吏沟通着君主和民众,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基于此,官吏在整个封建社会的管理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对官吏的管理也自然成为君主的重要职责之一,从中国吏治实践来看,以德治吏和依法治吏是官吏管理的最基本方式。分析这两种方式,可以为当前我国的官员管理提供宝贵的经验。

  • 标签: 吏治 以德治吏 依法治吏
  • 简介:中国官德规范建立在"道"和"德"观念之上。人们能够继承阴阳之道,继承天地大德而所具有的内心德性就是"君子之德",也就是中国的"官德"。古代官德规范的核心是为民,基础是务实,内在要求是清廉。

  • 标签: 中国梦 中华民族 伟大复兴 理论创新
  • 简介:用人,是政治的核心问题。用什么样的人,怎样用人,事关政权性质、吏制结构以及民心向背,是政治兴衰的睛雨表,也是政权存废的生命线。中国的用人思想和制度在两千多年的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智慧和经验,毛泽东曾说“读懂历史,才能认清现实”,探求古代用人之道,分析其中的利弊得失,对今天的政治实践不无裨益。

  • 标签: 用人之道 古代 中国 政治实践 政权性质 民心向背
  • 简介:司法活动应当坚持以人为本原则的思想在中国就已产生,西周确立的"明德慎罚"思想和儒家阐发的"仁政"思想对司法理论与实践具有深远影响,是中国司法中人文精神的集中体现。在司法实践中形成的维护亲情伦理、坚持"五听"、限制刑讯、矜恤老幼妇残、慎待死刑等一系列司法原则与制度在汉朝以后不断发展,司法中体现人文精神的内容日益丰富。由于君主专制国家对个人权利的压制与侵害,加之儒家理论对专制王权的辩护、对团体本位和义务本位的宣扬,使得以人为本原则与制度在司法中难以真正与持久地发挥其应有的作用。重新探讨与审视中国司法中的人文精神,可以让传统中的积极因素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更好地得以继承与发扬。

  • 标签: 中国古代 司法文化 人文精神 明德慎罚
  • 简介:中国人很早就认识到保密对维护国家安全和利益的重要性,对保密的原则与弊端也有较为深入的认识和思考。自唐律开始,对保密事项的概念和范围有了较为明确的认识和界定,并逐渐形成了适应于当时社会的以唐律"漏泄大事"为代表的泄密责任追究制度和以清代奏折制为代表的保密管理制度。但在当时的历史环境下,政务公开的社会需要和动力都显著不足,因而中国保密法制在整体上还停留于对国家秘密的消极保护,对如何处理保密与公开的关系,充分发挥信息资源的积极作用,还没有太多的尝试。

  • 标签: 中国古代 保密思想 漏泄大事 奏折制度
  • 简介:马克思、恩格斯法哲学与中国法律思想的文化融合是社会主义法律文化转型的新指向。在“民本法治”、“德法合治”、“权利义务关系”、“和谐诉讼”以及“生态保护”等法的内容构成、运行方式和价值取向上,马克思、恩格斯法哲学与中国法律思想的文化理念有着一定的相通性和互补性,二者的有机融合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

  • 标签: 马克思 恩格斯法哲学 中国古代法律思想 文化融合 法治建设
  • 简介:中国历史上,战争是实现王朝崛起的普遍模式。要顺利达成武力崛起的目标,关键在于高明与卓越的战略指导。在秦汉王朝崛起中,《汉中对》、《隆中对》、《商君策》、《客卿对》、《平吴疏》等在具体战争中具有关键的战略指导意义,它们或全面分析战略形势,或高明把握战略时机,或合理制定战略预案,或兼而有之。全面总结古代王朝崛起战略指导方面的经验教训,可从中汲取于当今国家强盛有益的智慧与启迪。

  • 标签: 秦汉时期 战争 王朝崛起 战略指导
  • 简介:中国刑事诉讼中的事实认定依据经历了以证为主到证供一致的转变。司法档案及判牍资料表明,在证供一致模式中,口供与证据皆不可缺少,但证据是定案关键。口供既不独立于证据,也不是证据之王。在民事诉讼中,事实认定始终都以证据为主。法史学界认为中国审判比欧陆法定证据制度更重视口供及视口供为证据之王是对中国证据立法与实践的误读。

  • 标签: 以证为主 证供一致 证据之王 法定证据
  • 简介:中国人人比较善于横向思维,为了准确地表达出丰富细腻的情感,常常通过借物隐喻,赋予周边相关的人、事、物、景等以特定的主观意义,不但含蓄委婉,而且使语言具有厚重性。在古诗词中,被作者赋予特定意义的物象很多,梧桐因其自身独特之处,又借助于古老的神话传说,

  • 标签: 中国人 梧桐 古人 主观意义 横向思维 神话传说
  • 简介:环境污染,眼下比以往严重;环境保护,现在比古代更迫切!环保是中国人很重视的问题,世上最早的“环保部”便诞生于中国

  • 标签: 古代中国 环保法 环境污染 环境保护
  • 简介:中国自始就是一个超大规模的政治与文明共同体。充分利用分散在成员手中的资源,统合其力量,是国家治理之核心问题。古代圣贤很早就提出"同心同德"之原则,中国治理之道的主流立足于人心。一旦承认人心,则自然会有反物质主义的政治哲学,包括同心之道。邦国成员之权利和利益处于"和"的状态,则每个人可以追求自己的幸福,邦国处于繁荣状态;而且面对任何外部威胁,可以迅速动员强大的自卫力量。

  • 标签: 同心 治理 太和
  • 简介:从宏大历史视域来看,中国梦是时代的梦,也是历史的梦,是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在现时代的映射和反映。5000多年文明传承的滋养,170多年深重灾难的砥砺,90多年艰苦卓绝的追寻,60多年艰难曲折的探索,

  • 标签: 中国梦 摘录 维度 历史视域 历史画卷 文明传承
  • 简介:西嶋定生是著名的东洋史学家,东京学派的代表性人物,与京都学派的谷川道雄都是学界巨擘。一个研究秦汉,一个研究中古史,基本的方法都是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史观,然而都没有局限于教条,开出了一条自己的新路。西嶋先生早期囿于历史分期的讨论,有着教条化的倾向,但在与京都学派的论战中,不断修正,开始着力于战国以讫,秦汉大一统帝国的构建,帝国权力与一般民众的关系的讨论,帝国与四夷所结合产生的东亚世界,以及背后作为理论支撑的儒教国教化的问题。主要观点见于《中国帝国的形成与结构—二十等爵制研究》等一系列论文、专著。它的基本观点最后都被汇集于《白话秦汉》,〔U该书深入浅出,使人得以一窥先生学术的大概,实在是不可多得的好书。

  • 标签: 帝制中国 秦汉史 白话 世界 东亚 京都学派
  • 简介:毛泽东一生酷爱读书,对中国历史和文化有深入的研究和理解,“对于中国文化,像他那样熟悉的不仅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人中,就是在近代的革命家中,都是不多见的。”这个说法并不过分。毛泽东的读书生活,对中国历史和文化的悉心研究,并不只是出于个人的爱好,

  • 标签: 毛泽东 中国古代文化 中国共产党领导人 读史 中国历史 读书生活
  • 简介:近年来由于眼疾使得视力急遽下降,因此很少到昌平来与同学们交流。此次法学院开展法史论坛,和大家见面很是高兴,借此机会谈谈我在读方面的一点体会。

  • 标签: 法史 治史 读史 法学院
  • 简介:历史上党代会促进了哪些政治体制改革自1987年党的十三大以来,政治体制改革体现在6个方面:一、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理顺党政关系,实行党政分开。二、精减机构,克服官僚主义,提高工作效率。三、权力下放。四、加强党和国家的制度建设。五、废除领导终身制,建立法制化、规范化、程序化的党和国家干部管理体制。六、完善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摘自《中国共产党八十年历史纪事》)刘少奇退掉夜餐费刘少奇夫妇经常通宵工作,工作人员觉得秘书和卫士加班都有夜餐费,刘少奇也该有。1962年,工作人员背着刘少奇夫妇给他们申请了夜班加餐费,每人每天5毛钱一个月两人共元钱过了许久刘少奇才得知此

  • 标签: 政治体制改革 社会主义民主 党政关系 干部管理体制 杨子荣 座山雕
  • 简介:俸禄作为古时官吏的薪给而存在。合理的俸禄有利于官员理政职能的发挥,减轻国家的财政负担。历史上出现过厚俸与薄俸的不同取向。文章在概述俸禄发展的历史沿革与厚俸、薄俸的历史缘由之后,侧重于俸以养廉的辨析,以期为当前的廉政建设提供鉴。

  • 标签: 厚俸 薄俸 俸以养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