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6 个结果
  • 简介:“国王诉汉普案”是英国十七世纪三十年代的著名税法案件,同时也是著名的宪法案件.该案加深了英国内战前的宪法危机.对该案的宪法解读,通常认为是它触动了“国王非经议会同意不得征税”的宪法原则,这成为了其加深宪法危机的原因.该案所涉及的宪法危机比这种通常的解读更为深重,因为它关涉的是“何为根本法”的解释问题.倾向于国王者认为,征税是国王的特权,国王的特权是根本法.倾向于议会者认为,个人财产权是人民的根本权利,国王非经议会同意、不触动财产权才是根本法.国王与议会相持不下,最终使宪法危机演变为宪法革命.在内战中,议会夺取了根本法的解释权,成为了审判国王的主权者代表.

  • 标签: 汉普顿案 国王特权 根本的财产权 根本法
  • 简介:埃迪斯·莫德·伊是北美华裔文学的先驱,独特的成长环境使她接触到中西两种不同的文化,这样双重的文化身份既使她陷入对自身身份归属的矛盾和迷茫中,同时也给予了她跨越性比较性地观照中西文化的开放视角。本文从具体的个体出发论述了伊的文化身份,阐述了其从非此非彼的文化孤儿到即此又彼的"欧亚裔"主观认知的文化身份之途。

  • 标签: 伊顿 文化身份 华裔文学 “欧亚裔”
  • 简介:身体是伊格尔近年来讨论审美与伦理关系问题的核心关键词。作为审美形式的古希腊悲剧同时充当着伦理、政治工具和哲学工具,既能重现又能反思现实生活,亚里士多德的宣泄说与身体关系密切;18世纪英国关注"道德观念"的哲学家们则认为伦理学、美学和政治学是和谐一致的,伦理和审美都以身体为基础,以想象中的"摹仿"为前提。审美和伦理问题必须借助"身体"来实现个体与总体、法则与欲望、道德与知识之间的紧密链接。劳动和审美都是个人身体之潜能的全面展开,这是马克思的观点,但享受劳动本身的劳动和享受美德本身的美德,则是马克思和亚里士多德的一致之处。伊格尔试图建构的唯物主义伦理学,其理论源头来自于亚里士多德的伦理学、英国经验主义美学以及经典马克思主义,是一种以身体为轴心的美学和伦理学。

  • 标签: 摹仿 身体 伦理 审美 伊格尔顿
  • 简介:作为马来民族文化的结晶,班在马来人生活中一直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班语篇连贯性的研究一直以来是语言学家研究的热点。根据传统的语篇连贯理论,班比兴和表意联的语篇连贯性问题一直充满争议。认知语言学认为语篇连贯问题是认知思维决定的,因此语篇连贯性从认知角度能够进行更加深入的解释。本文从认知思维对语篇连贯性的影响角度出发,通过认知世界分析法中的理想化认知模型和背景知识理论对语篇连贯的促进作用,为班的语篇连贯性理解提供新的思路,对班比兴和表意联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新的研究和阐释。

  • 标签: 班顿 认知分析法 语篇连贯性
  • 简介:因为其在消费、贫穷和福利等领域的突出贡献获得2015年诺贝尔经济学奖。本文阐述了迪的生平、主要学术贡献以及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启示,从消费理论、贫困与健康问题以及社会福利三个方面分析了迪的主要学术贡献。

  • 标签: 诺贝尔奖 贫困 福利 经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