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散文与小说的区别在于散文是真实的,小说是虚构的。但是,真实的与虚构的文体却经常交叉,交叉点时常体现在第一叙述者的身份之中。鲁迅有十三篇以第一称为叙述者的小说,这些叙述者的身份与心态,经常与作家经历发生重叠。在鲁迅小说的第一叙述者中,既有介入故事,也有不介入故事的现象。

  • 标签: 叙述者 职业 身份 心态 本色作家 介入
  • 简介:<正>小说是一种叙事文体。任何小说,都包含着故事及其讲述者两个层次。作者以一个什么样的身份讲述故事,即他创造一个什么样的叙述以及他如何讲述故事,这是体现叙事文学技巧的很重要的一方面,它标志着叙事文学发展的水平。中国古代的白话小说,由于受宋代说话艺术的影响,形成了自己独特

  • 标签: 叙述人 水浒传 说书人 故事 叙述者 内视角
  • 简介:叙述是一种叙述策略。首先,它作为一种元语言必然具有元语言的某些功能。其次,元叙述手法无疑与正常叙述大异其趣,从而造成陌生化效果。第三,这种手法的采用,可以达到韦伯所说的“除魅”的效果,即去除文学魅力,同时,它还敞开了文本当中的意识形态。

  • 标签: 元叙述 元小说 陌生化 意识形态
  • 简介:中国古典白话小说中的“说书”与《汤姆·琼斯》中的叙述者在叙述特征上享有共同点,即以第一称自称和拥有全知的叙事视角。文章运用日奈特有关叙述者"交际功能"理论,从叙述者与读者沟通的方式和程度两个方面着重剖析两者的差异,并试图从创作动机上探寻差异的根由。

  • 标签: “说书人”《汤姆·琼斯》中的叙述者 交际功能 叙述者的干预
  • 简介:供给叙述的材料是客观的事物。所谓客观的事物包含得很广,凡物件的外形与内容,地方的形势与风景,个人的状貌与性情,事件的原委与因果,总之离开作者而依然存在的,都可以纳入。在这些里面,可以分为外显的与内涵的两部:如外形、形势、状貌等,都是显然可见的;而内容的品德、风景的佳胜、性情的情状、原委因果的关系等都是潜藏于内面的,并不能一望而知。

  • 标签: 叙述 事物 内容 外形 风景 性情
  • 简介:摘要叙述角度主要是说故事由谁来讲,解决的是“谁”站在什么“位置”来讲故事的问题。叙述角度可分为“全知视角”和“有限视角”。传统小说比较喜欢用全知视角来讲述故事。它要求叙述者对小说所有的信息,比如线索、发展、结果,人物的心理、过去、未来等都一清二楚。小说发展到现代,越来越多的小说家喜欢用有限视角写小说。叙述人称有第一称、第二称和第三称。采用第一称来叙事,能让叙述者介入故事,甚至能将其变成故事中的人物。这样,有助于把所见所闻、所思所感用直观的感受表达出来,给人以真实的感觉。其不足是受到了限制,超出了“我”的感知范围的内容便不清楚,给读者留下了猜度的空间。采用第三称叙事的文章,叙事者游离于故事之外,以旁观者的身份来讲述故事,知道的比较多,但与读者有一定的隔阂,感情上不再亲切。

  • 标签: 小说 叙述角度 区分人称
  • 简介:鲁迅先生的小说不仅以“表现的深切”,而且以“格式的特别”开创了小说创作的现代化。他的不少小说打破了中国传统小说注重有头有尾、环环相扣的完整故事和依次展开情节的结构形式,采用了全新的叙述方式,形成了独特的艺术结构,《祝福》便是其中出色的一篇。《祝福》是鲁迅先生采用第一叙述的小说。不少教师在教学时往往不重视以第一叙述的部分。将《祝福》视为“祥林嫂的故事”,重点讲解中间部分,将开头部分简单处理为倒叙手法的运用,肢解了作品的结构,割裂了

  • 标签: 第一人称 祥林嫂 小说创作 叙述方式 叙述展开 鲁迅
  • 简介:“演示类叙述”这一叙述门类,即用身体、事物等作符号媒介的叙述,是人类最古老的叙述方式。它具有“展示”“即兴”“观者参与”“非特制媒介”等特点。而所特有的一种符号活动——巫傩仪式,本就带有表演性、即时性、叙述性等特征。进言之,它不仅是一类独具地域性、民族性风格质地的演示性符号文本,同时也体现出与演示性叙述各型(表演、竞技、游戏等)之间的衍化关系。

  • 标签: 巫傩仪式 演示性叙述 即兴 非特有媒介
  • 简介:吴趼的《恨海》被认为是"写情小说"的代表之作,作品描写了两对年轻的婚恋悲剧,在腐朽阴暗的内容中展现了充满创新精神的高超写作技巧,无论是内容的叙写或是结构安排,还是人物叙写都有着与以往传统白话小说不同的鲜活气息,这些鲜活的气息与作者描写的晦暗内容形成了奇妙的对比。这些小说修辞手段的运用对我国小说走向现代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 标签: 封建伦理 叙事结构 心理描写 互证 对比
  • 简介:《花腔》以繁杂多变的叙述方式书写了小说形式的新范式。作品中各个历史叙述者由于叙述时代、立场、视角限定的差异构成一场历史叙述的狂欢,每个声音在对话中完成自己的叙述。超叙述者在援引多方史料探求历史真相,却在此意义上增加了历史叙述的不确定性,并将这一不确定性构建成文本真正意义上的'主人公'。本文从叙述层次、叙述角度等方面入手,对文本进行条理性、逻辑性的叙述学分析。

  • 标签: 叙述复调 历史真实 多层叙述 对话意识
  • 简介:叙述人称最常用的有两种:第一称和第三称。第一叙述的特点是叙述沉浸于故事之中,有较强的真实感,便于深刻展现、剖析叙事人心理活动,容易取得读者的信任和共鸣。鲁迅的小说集《呐喊》《彷徨》中共收入25篇短篇小说,

  • 标签: 叙述人称 第三人称 第一人称叙述 心理活动 短篇小说 《彷徨》
  • 简介:《盲春秋》在完成之后,便独立自足,不再受作家掌控。作家何大草通过融入小说的特殊人格——隐含作者表达自己的意图。隐含作者无法直接在《盲春秋》中出面,而是通过叙述者、人物等具有虚拟主体性的人格体现出自己对历史的态度:历史无法还原已经过去的事实,其只能是对历史材料的言说,历史材料总是纷杂且具有无限言说可能性的,每一次对历史材料的叙述都会构建与众不同的历史,因此历史存在于叙述之中。

  • 标签: 《盲春秋》 符号叙述学 历史
  • 简介:宏大叙事是一种主体性高扬的叙事模式,在这种叙述模式中叙述被定位于某一制度、国家、民族、集团、人民和他们的观念及信仰的"代言",亦即叙述常以全知视角的形式出现.在我国新时期文学中,宏大叙事是最主要的叙事规范,但这种叙事规范在新时期的不同阶段有不同的呈现方式.

  • 标签: 全知叙述人 宏大叙事 新时期文学
  • 简介:骈文是中国古代独有的文体,不管如何发展和演变,其特征均为“骈”,即对偶、典故、敷藻与调声。对偶体现建筑美,敷藻则具绘画美,而典故两属之,都呈现一种视觉效果;唯调声乃指向听觉效果,具有铿锵的音乐美。对偶、敷藻、调声都属形式层面,只有典故独担叙述、抒情、议论甚而写景的重任,典故叙述就是用过去的事和过去的话包括这些事、这些话所发生的特定环境语境、所指涉的特定的人、事、物等与文本创作者所处之现时性的人、事、物及特殊的环境语境形成一种同构,通过典故思维,以故为新,以古况今,来叙说现今的人、事、物、情。骈文之“极则”乃六朝,骈文之“正轨”、“正声”当为庾信,而庾信的《哀江南赋》恰是典故叙述的最佳注脚。

  • 标签: 骈文 典故 典故叙述 庾信
  • 简介:由于我在做高中生作文杂志,偶尔会有相熟的人推荐一些学生作文过来。从编辑角度说,对这些作品的选取标准和自然来稿并没什么不同,好则刊用,质量不佳的,仍然只能退稿处理。前不久收到的一篇推荐稿,却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 标签: 选取标准 扁豆花 淡淡的忧伤 行文结构 润肤 花季少女
  • 简介:化学叙述题多出现在化学选择题中,一般在考查的四项中占有两项左右,也有专门四项均考查化学叙述的题目。由于化学叙述题涉及的知识面广、知识点杂、考查项乱,导致很多学生解答这些选项时犹豫不决,使这些题目成了选拔的关键,也成了命题者的青睐对象。解答不准的关键原因就是不能明辨该知识正误的准确性。现结合高中考查范围,小结如下。

  • 标签: 化学选择题 叙述 考查范围 知识面 知识点 命题者
  • 简介:六年制语文课本第八册基础训练3的作文是:“介绍一种家用电器。”(具体要求,详见课本)要写好此类文章,可从以下几点入手:首先,选择一种你最喜爱且最熟悉的家用电器,因只有喜爱它,介绍时才富有情感;只有对它了解,才能讲述得清楚。

  • 标签: 家用电器 具体要求 基础训练 语文课本 观察记录 重点
  • 简介:翻开哲学书本,会遇到三个大问题:“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到哪里去?”嘿嘿,这些问题问了几千年了,还没有一个解答能让全世界的人都赞同。所以小朋友们先不着急弄明白,因为这些问题实在太深奥太玄妙。

  • 标签: 初等教育 性格 小学生 个人
  • 简介:以西方经典叙述学对叙述者和叙述声音的划分为理论依据,通过对库切多部作品的细读分析,充分展示其叙述的复杂性,并兼顾剖析叙述者与小说主题及其他人物之间的关系,进一步挖掘其作品中丰富的人文主义内涵。

  • 标签: 库切小说 细读 叙述者 叙述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