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1 个结果
  • 简介:简牍是对我国古代遗存下来的写有文字的竹简与木牍的概称。它们是将竹子或者木材削成薄片,在上面写字。在纸发明以前,只有帛(丝绸的一种)、简牍用来写字,而帛又很昂贵,所以简牍是魏晋以前主要的书写载体。

  • 标签: 简牍 古代 竹简 魏晋 书写载体 书法艺术
  • 简介:商代是汉字的成熟期。在商代汉字的三种字体中,简牍文字是核心字体,其风格面貌决定了汉字形体的基本特征;甲骨文、金文、陶文是软笔书写为特征的简牍文字在不同书写载体上的特殊形态。对简牍文字的研究有助于认识文字在商代社会文化中的作用,从而进一步了解汉字形体发展线索。

  • 标签: 汉字形体 商代文字 简牍文字 甲骨文
  • 简介:<正>看了电视片《文成公主》之后,不少同学对吐蕃的蕃字读音产生了疑问:“吐蕃的蕃字,在字典上只查到fān、fàn音,为什么电视里读作bō,是否读错了?”回答很简单,这个字古音读bō.公元七至九世纪时,我国藏族在青藏高原建立的军事奴隶制政权,唐人称之为吐蕃.《新唐书·吐蕃传》说:“吐蕃本西羌属,盖百有五十种,散处河、湟、江、岷间,有发羌、唐旄等,然未始与中国通.祖曰鹘提勃悉野,健武多智,稍并诸羌,据其地.‘蕃’、‘发’声近,故其子孙曰“吐蕃”而姓‘勃宰野’.”今藏人自称其族为“博特”(Bod).按:“发”、“蕃”二字双声,古可通转.注意:“发”、古读为“拔.”《诗》:“鳣鲔发发,”《释文》:“发,补末反.”“一之日(咸肉)发”《说文

  • 标签: 吐蕃 双唇音 文成公主 重唇音 古音 唇齿音
  • 简介:吐蕃军队堪称劲旅,战斗力坚不可摧,所向披靡,势如狂飙,所到之处,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特别是在早期武力统一青藏高原诸部的部落战争中和在强盛时期对外扩张的军事战争中显示出强大的军威,震撼了整个中亚、西亚、南亚等诸多地区。文章首次比较系统地探讨了吐蕃王朝的军事部落战争,就其战争起因、战争动员及战争性质等问题作了较为深入的研究。

  • 标签: 民族政治 吐蕃王朝 军事战争 部落战争
  • 简介:笔者通过对《敦煌本吐蕃历史文书·大事纪年》中有关赋税徭役制度的材料进行梳理和分析,明确了大料集、农田贡赋、牛腿税、草税、黄金赋税和关卡税等赋役名目,进而分析了吐蕃征收赋役的主要类型和区域特点,提出集会议盟是赋役征收顺利进行的重要政治保障、吐蕃的赋役征收颇具灵活性的特点、王朝不仅频繁统计人口和资财,更设立“岸本”主管账簿文书,为赋役征收做保障等观点。进而推断吐蕃赋役制度不是单一模仿唐制的结果,而是自有其相对独立的历史渊源。

  • 标签: 吐蕃王朝 赋税徭役 敦煌本吐蕃历史文书 吐蕃简牍
  • 简介:军事制度是吐蕃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对吐蕃军事制度的渊源、内容、特点及影响作了比较深入的研究。本文认为,吐蕃军事制度的形成主要受到唐朝府兵制度、突厥军事制度和宗教文化的影响,吐蕃军事制度主要涵盖兵役制度、军队建制、战略战术等重要内容,其在巩固吐蕃王朝政权、推动社会改革、加速民族融合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 标签: 民族政治 吐蕃王朝 军事制度 内容 特点
  • 简介:军事战争是唐代吐蕃政治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主要依据古藏文文献和汉文原始资料,并充分吸收国内外学术界的相关研究成果,对吐蕃王朝统一青藏高原和对外扩张的军事战争进行了系统分析和初步探讨,就其发动战争的原因、产生的后果、呈现的特点等问题作了较为深入的研究。

  • 标签: 民族政治 吐蕃王朝 军事战争
  • 简介:本文选取吐蕃军事活动中的动员制度,结合相关的藏汉文文献与碑文、石刻等资料,对吐蕃军队以“五茹”、“六十一东代”和“大冲”、“节度”为基础的军事动员体系,军事动员过程中的兵员征调、军事训练、战时动员、后勤保障、宗教工作,以及奖励惩罚制度等方面的内容做一简要的概括和论述。

  • 标签: 吐蕃 军事动员 制度
  • 简介:我国从春秋末至汉魏之际盛行以简牍为文字载体,"觚"是简牍时代主要用于习字的特殊形制的木牍,它实际上就是被刮削成多面的棱柱形棒状木条。"觚"的取材相当灵活简易,可以是适当长度的小树干、较为粗大的树枝、长形树根乃至木材加工的边角料等,在写满字后可以括削掉反复利用,直到用尽。简牍时代除"觚"之外还存在多种习字材料和方式。

  • 标签: 简牍 习字
  • 简介:20世纪以来,我国出土了大量战国时期书写风格迥异的简牍墨迹。为了解到当时书写群体所从事的书写活动提供了重要的线索。从史官记事和士人传抄古籍两个方面来探讨战国简牍书写群体的形成,可以弥补对先秦时期书写者研究的不足,并且阐明他们在书法史上的地位与作用。

  • 标签: 竹简 史官 士人 书写群体
  • 简介:青海德令哈郭里木乡出土吐蕃棺板画中具有丰富的射猎运动内容,反映出吐蕃射猎运动至少有两种形态类型,即“骑射”与“射牛”。骑射狩猎对象是牦牛、大角鹿等青藏高原特有物种,而射牛则使用珍贵的白色牦牛,体现了体育娱乐与传统礼仪和宗教文化共存的形态。吐蕃射猎运动使用双曲复合弓,盛弓矢用具形制同于中原唐朝与中亚;射猎人物服饰呈现浓烈粟特风格,骑射图像造型也同样表现出中、西亚同类题材的“粉本”特征,显示射猎运动已成为吐蕃文化多元性来源的一种反映媒质。

  • 标签: 郭里木棺板画 吐蕃 射猎运动 多元文化
  • 简介:文成公主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宗室。她聪慧美丽,自幼受家庭熏陶,知书达礼。唐太宗时期,唐王朝国势强盛,成了当时东亚地区文明的中心,对周边民族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许多部落纷纷俯首称臣、纳贡请封,希望能够与唐朝建立良好的外交关系。在唐朝的强盛时期,吐蕃国王松赞干布已称雄雪域高原,完成了对其他小国的兼并,建立了统一的吐

  • 标签: 入吐蕃 文成公主入
  • 简介:秦汉时期,伴随着私有经济的发展,各种涉及财产、婚姻、人身侵权等民事案件出现。国家不仅制定了严苛的民事法规,并相应建立一整套民事诉讼制度,确保对各类民事案件的预防和控制,维护封建道德和社会秩序。从已出土的《睡虎地秦墓竹简》、《张家山汉墓竹简》、《居延新简》等简文资料,可窥探秦汉发达和精细的诉讼程序。

  • 标签: 秦汉 简牍 民事诉讼 程序
  • 简介:出土简牍文献本身的文体具有鲜明的特点。由于战国时人对于"言""事""志"功能的体认,认为此三者形成了三种不同的文体--《诗》《书》《春秋》;郭店楚简的《语丛四》论述的是战国时期常见的"说"体;此外,"凡"字的发凡起例与体例、排比体、语录体、对话体、评点体、歌谣体与赋体等,在简帛文献中都有出现,有的还加以论述。这对于我们认识先秦时期文体的发生与构成以及为文之轨范,都是极其重要的。

  • 标签: 简牍文献 文体 言事志 说体
  • 简介:王国维是简牍档案研究的前驱者和简牍学的奠基人。本文系统论述了他对简牍案作出的卓越研究和获取的重大成就。这是档案学史上值得记载的一页。1.简牍文书档案价值的知识;2.简牍文书档案的精审编纂;3.简牍文书制度的查覃究;4。简牍文书档案的卓越应用。

  • 标签: 王国维 简牍文 《流沙坠简》 书档 文书制度 简牍学
  • 简介:本文论述敦煌卷子P.2555中所录数十首诗为敦煌使吐蕃使所作,并非一般所认为的是被吐蕃所俘的敦煌人所作。诗中描述了吐蕃占领区的山川风物和风土人情,填补了文献的空白。诗还写及作者的思乡怀友之情。本文对敦煌使者出使及被拘禁情况,以及诗作内容,都作了详细论述。由于诗产生于吐蕃占领区,又为唐人佚诗,所以极为珍贵。总之,使蕃诗不仅有很高的文学价值,也有很高的史料价值,是了解唐代青海境内情况的珍贵资料。

  • 标签: 诗歌 使者 敦煌 土蕃
  • 简介:雄踞青藏高原的吐蕃王朝曾以强大的军事力量与唐王朝分庭抗礼,在中华民族历史上产生过重要影响。本文主要利用藏汉文献史料对吐蕃王朝军事活动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认为吐蕃王朝在长期的征战过程中,形成了一套完整成熟的军事战略战术思想。

  • 标签: 民族政治 吐蕃王朝 军事战略 军事战术
  • 简介:摘要:吐蕃王朝时期的政权与教权虽然并没有明确显现出“政教合一”的关系,但在这一时期的每一个阶段中政教关系的研究都显得尤为重要。不论是在吐蕃王朝建立以前的小邦时代、部落联盟时代还是吐蕃王朝时期,又或是吐蕃王朝解体后的分裂割据时期,教权与政权都互相交织、影响着。而在各个时期不论是约定俗成的习惯法还是具体的成文法,在新中国建立之前的吐蕃律法中总是或多或少的受了宗教的影响。而神证制度就是吐蕃律法当中最具宗教色彩的一部分。而在神证制度中发展历史最为久远,对藏吐蕃社会最具影响的,并且在现在藏区日常生活中有遗留的便是其中的神誓,也被称做起誓。

  • 标签: 神誓 本教 佛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