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甄嬛体”是借助电视剧《甄嬛传》而在网络上兴起的一种古色古香、精炼考究、典雅含蓄的网络流行语体,它仿拟的是一种复古的风格,有多种变体,已经成为一种强势模因,并跨越网络,在现实中频频得以应用。“甄嬛体”是网民的自娱自乐和个性化表达,它不仅使汉语的表达更加丰富、精细,而且在日常交流中,有着独特而有效的语用效果和交际价值。从“甄嬛体”的泛化过程看,它可能在短期内风光无限,但其远景则难以乐观。

  • 标签: “甄嬛体” 网络流行语体 泛化 价值 模因
  • 简介: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要'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仅是高中?思想政治?教材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近几年高考全国文科综合Ⅰ卷政治学科考查频率较高的考点之一.笔者预测,2017年高考全国文科综合试卷政治学科仍然会加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考查.

  • 标签: 价值观命题 命题预测 核心价值观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输尿管壁面积对嵌顿性输尿管结石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至12月在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因输尿管结石行输尿管镜碎石术197例患者临床资料。收集术前患者年龄、性别、体质指数(BMI)、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史、结石侧别、结石部位、结石最大径、结石CT值、C反应蛋白(CRP)、肌酐、肾盂直径、输尿管壁厚度和输尿管壁面积等指标。根据术中结石是否嵌顿将患者分为嵌顿组和非嵌顿组。用单因素分析比较两组患者各项临床指标差异,对有差异的指标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嵌顿性结石的独立预测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各独立预测因素的预测效能,Delong检验分析各独立预测因素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差异是否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97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年龄的M(Q1,Q3)为51(36,56)岁;男137例,女60例;根据输尿管镜下结果分为嵌顿性输尿管结石82例,非嵌顿性输尿管结石115例。单因素分析显示两组患者结石最大径、结石CT值、肾盂直径、输尿管壁厚度、输尿管壁面积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年龄、性别、BMI、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史、结石侧别、结石部位、CRP、肌酐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结石CT值(P<0.01)、输尿管壁厚度(P<0.001)、输尿管壁面积均为嵌顿性输尿管结石的独立预测因素(P<0.001)。采用ROC曲线比较结石CT值、输尿管壁厚度、输尿管壁面积独立预测因素预测效能,输尿管壁面积AUC最大(AUC=0.901,95%CI:0.859~0.943,P<0.001),其次为输尿管壁厚度(AUC=0.799,95%CI:0.736~0.862,P<0.001)、结石CT值(AUC=0.700,95%CI:0.626~0.775,P<0.001)。经Delong检验,输尿管壁面积与结石CT值(Z= 4.527,P<0.001)和输尿管壁厚度(Z=3.407,P<0.001)AUC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输尿管壁面积的最佳预测值为79.6 mm2,该临界值预测输尿管嵌顿性结石敏感度为80.1%,特异度为89.5%。结论输尿管壁面积、输尿管壁厚度以及结石CT值均是嵌顿性输尿管结石的独立预测因素,且输尿管壁面积的预测价值更高。

  • 标签: 泌尿系疾病 嵌顿性输尿管结石 输尿管壁面积 预测 诊断试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脾脏密度在预测根治性胃癌切除患者预后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5年12月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普外科收治并接受根治性手术切除的415例胃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其中男295例,女120例;年龄28~83岁,中位年龄59岁。根据CT扫描检测脾脏密度,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确定脾脏密度预测胃癌术后复发的最佳临界值。根据临界值,将患者分为脾脏密度弥漫性降低组(脾脏密度≤43.00 HU, n=118)和非脾脏密度弥漫性降低组(脾脏密度>43.00 HU, n=297),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分析脾脏密度弥漫性降低对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脾脏密度预测胃癌术后复发的最佳临界值为43.00 HU,ROC曲线下面积为0.608,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4.9%和40.4%。脾脏密度与患者的白蛋白、血红蛋白、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以及肿瘤直径有关(均P<0.05)。全组415例患者的5年无病生存率和5年疾病特异性生存率分别为45.5%和50.1%。单因素生存分析显示,年龄、NLR、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肿瘤部位、肿瘤直径、Lauren分型、TNM分期、神经侵犯、脉管侵犯、脾脏密度弥漫性降低和辅助化疗均与根治性胃癌切除患者的5年无病生存率有关(均P<0.05);年龄、NLR、肿瘤部位、肿瘤直径、Lauren分型、TNM分期、神经侵犯、脉管侵犯、脾脏密度弥漫性降低和辅助化疗均与根治性胃癌切除患者的5年疾病特异性生存率有关(均P<0.05)。多因素生存分析显示,NLR水平高(HR=1.501,95%CI:1.136~1.984)、TNM分期晚(HR=2.559,95%CI:1.850~3.539)、脾脏密度弥漫性降低(HR=2.093,95%CI:1.571~2.788)和未行辅助化疗(HR=1.583,95%CI:1.204~2.083)是影响根治性胃癌切除患者5年无病生存率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TNM分期晚(HR=1.938,95%CI:1.395~2.692)、脾脏密度弥漫性降低(HR=1.566,95%CI:1.180~2.078)和未行辅助化疗(HR=1.336,95%CI:1.016~1.758)是影响根治性胃癌切除患者5年疾病特异性生存率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对于Ⅰ期患者,脾脏密度弥漫性降低组和非脾脏密度弥漫性降低组患者的5年无病生存率分别为78.6%和83.7%,5年疾病特异性生存率分别85.7%和89.8%,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对于Ⅱ期和Ⅲ期患者,两组患者的5年无病生存率分别为15.4%和48.8%,5年疾病特异性生存率分别为17.3%和54.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结论作为一种影像学评估方法,脾脏密度可预测根治性胃癌切除患者的预后。

  • 标签: 胃肿瘤 脾脏密度 计算机断层扫描 预后
  • 简介:科技上榜理由与真题研读科技是国家强盛之基,创新是民族进步之魂。自古以来,科学技术就以一种不可逆转、不可抗拒的力量推动着人类社会向前发展。16世纪以来,世界发生了多次科技革命,每一次都深刻影响了世界力量格局。

  • 标签: 科技革命 “价值” 预测 命题 责任 高频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增强 MRI列线图模型在预测双表型肝细胞癌(DPHCC)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1年3月于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行增强MRI检查并经手术病理证实为肝细胞癌(HCC)的116例患者资料,男87例,女29例,年龄30~79(59±10)岁,其中DPHCC 31例,非双表型肝细胞癌(非DPHCC)85例,并按照6∶4的比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训练组(51例非DPHCC,19例DPHCC)及验证组(34例非DPHCC,12例DPHCC),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特征的差异。然后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特征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获得独立预测指标并建立列线图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评估模型的预测能力,采用校准曲线对模型进行验证。结果在训练组中,DPHCC中环形动脉期高强化的患者占比高于非DPHCC[47.4%(9/19)比 7.8%(4/51),P<0.001]。环形动脉期高强化、强化的包膜是DPHCC的预测因素[OR值(95%CI)分别是10.17(1.70~60.80)、0.17(0.03~0.93),均P<0.05]。在训练组中,列线图的曲线下面积(AUC)、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0.888(95%CI:0.806~0.969)、78.9%、86.3%;在验证组中,以上3个指标分别为0.811(95%CI:0.655~0.968)、75.0%、82.4%。结论增强MRI列线图模型对DPHCC具有一定的预测效能,灵敏度、特异度高。

  • 标签: 癌,肝细胞 磁共振成像 列线图 预测模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于常规磁共振成像(MRI)影像组学模型预测垂体大腺瘤质地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2月至2019年12月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01例垂体大腺瘤患者完整资料,根据术中垂体瘤质地分为质软组(n=58)与质硬组(n=43),按照7∶3比例随机将患者分为训练组(n=72)和验证组(n=29)。所有患者均行垂体常规MRI扫描。使用ITK-SNAP软件逐层手动勾画T1加权像(T1WI)、T2加权像(T2WI)和T1WI增强图像上肿瘤感兴趣区(ROI)并进行三维融合,然后导入AK软件提取纹理特征;利用最小冗余最大相关(mRMR)和最小绝对值收敛和选择算子(LASSO)回归分析进行特征选择和建立影像组学标签,并用100次留组交叉验证(LGOCV)验证模型的可靠性,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模型的预测能力;应用决策曲线分析(DCA)评估模型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T1WI、T2WI、T1WI增强和联合序列模型在训练组和验证组中预测垂体大腺瘤质地曲线下面积(AUC)(95%CI)分别为0.91(0.84~0.98)和0.90(0.78~1.00)、0.86(0.78~0.95)和0.83(0.64~1.00)、0.90(0.83~0.97)和0.89(0.77~1.00)以及0.92(0.85~0.98)和0.91(0.79~1.00)。DCA表明T1WI、T2WI、T1WI增强和联合序列模型均具有较好净获益。结论常规MRI的T1WI、T2WI、T1WI增强和联合序列模型均具有很高预测垂体大腺瘤质地的效能,为探索预测垂体大腺瘤质地提供了一种新的定量分析方法。

  • 标签: 垂体 腺瘤 质地 磁共振成像 影像组学
  • 简介:<正>材料:放大镜。做法:1.到野外寻找蚂蚁巢,仔细观察其洞口,并捉一只蚂蚁,用放大镜看看它的细部特征。2.大雨来临前夕,继续观察,会发现许多蚂蚁在洞口乱爬,有的还搬运泥土,堵塞出入的洞口。

  • 标签: 细部特征 空气湿度
  • 简介:一般认为,汇率的决定是一个错综复杂的相互作用的过程,汇率是联接国内外商品市场和金融市场的一条重要纽带。准确地预测货币汇率变化趋势,不仅对于避免外汇风险或进行外汇投资、投机活动至关重要,而且会直接影响到一个国家的经济社会的发展、经济政策的具体制定乃至全球经济、贸易、金融及政治形势的变化。

  • 标签: 外汇汇率 货币供给 通货膨胀率 国际收支 货币政策 经济增长率
  • 简介:

  • 标签:
  • 简介:地震是一种突发性的自然灾害。其危害之大,影响之广在各种自然灾害中是无以伦比的,如1976年在我国唐山发生的7.8级大地震,便整个唐山市变成一片废墟,死亡人数达24万多。1923年日本关东发生8.3级大地震,经济损失达300多亿美元。1960年智利发生8.9级大地震,所造成的地面形态的变化非常显著,海啸规模空前巨大,破坏性之大是世界上罕见的,因而人们谈震色变。地震对人类的危害很大,而目前人类对地震尚处于

  • 标签: 唐山大地震 内蒙古交界地区 地震前兆 自然灾害 强烈地震 诱发地震
  • 简介:2004年高考,全国与各省(市)的作文命题,涉及的内容范围相当广,呈现出“百花齐放”的局面。但不论怎么变,都从不同侧面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写作宗旨与方向,做足了“人”之文章。广东卷的话题“语言与沟通”看似一个讨论语言在交际中重要性的话题,实际上是引导考生注意在成长的历程中处理好与他人及环境的关系。

  • 标签: 话题作文 命题预测 2005年 高考 语文
  • 简介:科学家预测,今后100年间,人类外形会发生变化:一、未来人走路时膝盖向后弯,以减轻脊柱负担。这就要改变膝盖关节结构。二、不会再有卵形头的人。“短头化”使圆脑袋的人大量增多。可能是大圆脑袋、矮个头、细胳膊、3个手指。

  • 标签: 预测 科学家 人类 外形变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控制营养状态(CONUT)评分和透析龄对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PDAP)的预测价值。方法本研究为随访研究。选取2010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肾内科首次接受腹膜透析的终末期肾病患者,根据随访过程中PDAP是否发生及发生频率分为非腹膜炎组、单发腹膜炎组(1年内仅发生1次PDAP)和频发腹膜炎组(1年内发生2次或2次以上PDAP)。收集患者人口学资料、临床资料和实验室检查结果,随访半年时体质指数和CONUT评分。采用Cox回归模型分析PDAP的危险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CONUT评分和透析龄对PDAP的预测价值。结果共纳入腹膜透析患者324例,男188例(58.0%),女136例(42.0%),年龄[M(Q1,Q3)]48(37,60)岁,随访33(19,56)个月。112例(34.6%)患者发生了PDAP,其中单发腹膜炎组63例(19.4%),频发腹膜炎组49例(15.1%)。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半年CONUT评分(HR=1.159,95%CI:1.047~1.283,P=0.004)是PDAP的危险因素,基线CONUT评分(HR=1.194,95%CI:1.012~1.408,P=0.036)是频发腹膜炎的危险因素。基线CONUT评分联合透析龄预测PDAP及频发腹膜炎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82(95%CI:0.628~0.733)和0.676(95%CI:0.622~0.727)。结论CONUT评分与透析龄对PDAP有一定的预测价值,两者联合的预测价值更高,可能可作为腹膜透析患者发生PDAP的潜在预测指标。

  • 标签: 腹膜透析 终末期肾病 腹膜炎 营养状况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筛选胃腺癌的差异表达免疫相关基因及癌症相关通路,结合免疫细胞微环境预测胃腺癌的预后。方法从癌症基因图谱数据库(TCGA)和基因表达(GEO)数据库下载RNA测序数据和临床数据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获得343例胃腺癌组织和30例正常组织中差异表达的免疫相关基因;根据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筛选与生存相关的免疫相关基因并构建预后风险模型,并使用CIBERSORT算法探索免疫相关基因与免疫细胞微环境的关系。结果TCGA数据库中共获得8 202个差异表达基因,其中有4 908个上调差异表达基因、3 294个下调差异表达基因。GSE118916中共获得1 762个差异表达基因,其中909个上调差异表达基因、853个下调差异表达基因。最终获得差异表达免疫相关基因(IRG)共78个,其中47个上调基因、31个下调基因;其中BMP8A、MMP12、NRG4、S100A9和TUBB3证实与胃腺癌患者的生存显著相关。生存分析表明高风险组预后差,多因素分析显示风险评分是独立的预后因素,并在TCGA数据集和GEO外部验证集都有良好预测性能。此外,肿瘤浸润性免疫细胞分析结果表明,该风险评分可以反映肿瘤免疫细胞微环境的状态。结论BMP8A、MMP12、NRG4、S100A9和TUBB3及其构建的风险模型与胃腺癌患者的预后相关,结合肿瘤浸润免疫细胞,为胃腺癌的免疫治疗提供新的靶点。

  • 标签: 生物信息学 肿瘤微环境 预后 免疫相关基因 胃腺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缺血修饰白蛋白(IMA)对急性主动脉夹层(AAD)患者院内死亡的预测价值。方法连续收集2017年1月至2019年11月因AAD在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救治的19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26例,女69例;按照患者住院期间是否死亡分为生存组和死亡组,分别记录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及入院时IMA水平;将单因素分析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计算ROC曲线下面积(AUC),以评估IMA对AAD患者住院期间全因死亡的预测价值。结果本组AAD患者院内全因死亡42例,存活153例,死亡率为21.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OR=2.143,95%CI:1.247~4.826,P=0.011)、Stanford A型(OR=6.751,95%CI:3.189~14.291,P<0.001)、药物治疗(OR=5.133,95%CI:2.463~10.700,P<0.001)及IMA水平(OR=4.452,95%CI:2.231~8.953,P=0.004)是AAD患者院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手术是AAD患者院内死亡的保护性因素(OR=0.195,95%CI:0.093~0.406,P<0.001)。IMA预测AAD患者院内死亡的AUC为 0.838(95%CI:0.774~0.901,P<0.001),最佳截断值为86.55 U/ml,灵敏度为83.3%,特异度为75.2%。结论IMA可对AAD患者进行危险评估,入院时IMA水平是AAD患者院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对于IMA水平较高者,应及早进行手术干预。

  • 标签: 动脉瘤,夹层 死亡率 危险因素 缺血修饰白蛋白
  • 简介:

  • 标签:
  • 简介:在商朝,运用眼睛、耳朵等感官系统来观测天象,是很了不起的本事。到了周朝,人们已经学会从动物的行为来预测天气了。秦汉时期,古人完成了二十四节气的制定。之后,农历的问世,更是历代祖先智慧的结晶。

  • 标签: 天气 预测 古人 二十四节气 感官系统 秦汉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