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3
244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本文报道了1例临床上较为罕见的肾乳头状淋巴管内血管内皮合并肾动脉。患者左肾CT表现为低密度肿块影,增强后轻中度不均匀渐进性强化,左肾动脉可见真假两腔及附壁血栓形成。给予抗感染等对症支持治疗后行左肾上级背侧肿物切除术和肾动脉术,术后病理诊断为肾乳头状淋巴管内血管内皮并发肾动脉动脉伴脉管内血栓形成。

  • 标签: 血管内皮瘤 淋巴管内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肾动脉 夹层动脉瘤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内外动脉的临床特征及潜在危险因素。方法前瞻性收集2010—2019年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和神经介入科连续诊治的241例头颈动脉患者,按照夹层部位将患者分为动脉(EAD)组和动脉(IAD)组,241例患者中,EAD组81例,IAD组160例。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的差异。结果IAD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NIHSS分较高(P=0.015),头痛(58.8%比37.0%,P<0.001)、夹层动脉(76.3%比38.3%,P<0.001)更常见。而EAD组患者多有头颈部轻微伤病史(11.1%比4.4%,P=0.047)并常累及前循环(77.8%比20.0%,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头颈部轻微创伤史(OR=3.53,95%CI 1.04~11.97,P=0.042)、累及前循环(OR=0.09,95%CI 0.05~0.19,P<0.001)、夹层动脉(OR=4.98,95%CI 2.80~8.84,P<0.001)、头痛(OR=2.42,95%CI 1.39~4.20,P=0.002)这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NHI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EAD常累及前循环,既往多合并头颈部轻微伤病史,IAD更易出现头痛症状,更易形成夹层动脉,缺血性脑卒中症状较重。

  • 标签: 颅内动脉夹层 颅外动脉夹层 临床特征 危险因素分析
  • 简介:摘要回顾性纳入2020年1月20日至3月20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在天坛医院神经介入中心接受脑动脉造影术的全部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共39例。急诊筛查至诊疗过程结束无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参与救治的医护人员无新冠肺炎确诊病例。结论新冠肺炎疫情时期,可以安全及时有效地救治破裂动脉患者。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颅内动脉瘤 破裂动脉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壁血肿型颈动脉(CAD)血管再通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8月至2019年5月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卒中中心由基于颈部血管超声(CDU)的多模式影像学检查证实的壁血肿型CAD患者56例(61支CAD),收集其临床及影像学资料,发病至就诊时间以14 d为界。于发病后3、6、12个月行CDU随访,根据随访12个月的结果分为完全再通组和不全再通组,比较两组患者临床资料、超声表现及药物治疗情况,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观察影响血管再通的相关因素。结果血管再通情况:完全再通组36支,3、6、12个月血管完全再通率分别为42.6%(26/61)、55.7%(34/61)及59.0%(36/61);不全再通组25支:残余狭窄26.2%(16/61)、持续闭塞14.8%(9/61)。完全再通组与不全再通组比较:发病至就诊时间≤14 d的比例、壁血肿的回声类型、血管闭塞的比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发病至就诊时间≤14 d(OR=5.625,95%CI:1.302~24.293,P=0.021)、低回声壁血肿(OR=4.888,95%CI:1.304~18.320,P=0.019)与完全再通呈正相关,夹层血管闭塞(OR=0.234,95%CI:0.059~0.932,P=0.039)与完全再通呈负相关。结论CDU显示对于低回声壁血肿型CAD,急性期药物治疗完全再通率较高,夹层血管闭塞者完全再通率降低,及早评估可为临床个体化治疗提供依据。

  • 标签: 动脉瘤,夹层 超声检查 随访 再通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改良头皮拉钩在神经外科眶上外侧入路开颅前循环动脉夹闭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纳入2019年1月到2020年4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脑血管病专业组和北京大学国际医院神经外科眶上外侧入路开颅前循环动脉夹闭术患者32例,研究对象选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传统头皮拉钩组和改良头皮拉钩组,每组16例。比较两组之间术中调整拉钩次数、切口的长度、术后头皮缺血坏死情况、术后7 d切口愈合等级、术后神经外科术者对头皮拉钩的满意度评分及患者对切口的满意度评分。结果改良头皮拉钩组术中调整拉钩的次数显著小于传统头皮拉钩组[(10.1±2.2)次比(14.2±3.6)次,P<0.05],切口的长度也显著短于传统头皮拉钩组[(10.1±1.0) cm比(13.9±0.9) cm,P<0.05],术后神经外科术者对改良头皮拉钩的综合表现满意度也显著高于传统头皮拉钩组[(8.1±0.9)分比(6.0±0.9)分,P<0.05)]。改良头皮拉钩组的术后头皮缺血坏死率、术后7 d切口愈合等级与传统拉钩组无明显区别(P>0.05)。结论改良头皮拉钩在同等充分暴露动脉眶上外侧入路术野的情况下,手术切口更小,改良头皮拉钩可以减少术中调整拉钩的次数,节省手术时间消耗,优于传统头皮拉钩组。

  • 标签: 颅内动脉瘤 神经外科 改良头皮拉钩 脑血管病
  • 简介:摘要本组6例感染性心内膜炎继发感染性动脉(IIA)患者,年龄(29.3±8.4)岁。6例共8个动脉,其中破裂动脉7个,手术治疗6个,包括血管内栓塞治疗4个,开颅手术夹闭2个。2例发生术后再出血,1例保守治疗过程中出现脑梗塞,2例动脉手术治疗后接受心脏手术治疗。发病后3个月随访提示,预后良好(mRS≤2分)3例,重残1例,死亡2例。重残和死亡病例均为新发脑梗塞和术后再出血的患者。IIA是细菌性心内膜炎少见但严重的并发症。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以神经外科急诊最为常见且最迫切需要紧急手术干预的动脉破裂出血为研究对象,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疫情流行及防控常态化的情况下急诊入院筛查及围手术期管理流程。方法本研究回顾自疫情暴发以来、我国国内疫情相对集中时期(2020年1至3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在动脉破裂出血急诊外科救治方面实行的应对管理方案,并通过对比2019年同期及不同防护级别下的急诊动脉患者手术及预后情况,进一步分析在此管理方案下手术开展情况及疗效。结果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2020年1月20日至3月25日急诊动脉蛛网膜下腔出血病例127例,其中42例(33.1%)急诊动脉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经多学科会诊,行急诊开颅动脉夹闭手术。急诊入院对患者开展新冠肺炎流行病学、实验室、影像学筛查,后期增加咽拭子病毒核酸筛查。同期急诊就诊患者中共筛查出新冠肺炎确诊病例9例,未发现筛查假阴性病例。相较去年同期,增加术前筛查后,急诊就诊到急诊开颅手术间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新冠流行期间(37±17)h比去年同期(29±12)h;P=0.058]。围手术期不良事件以及术后神经功能障碍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779)。根据筛查分级采取相应的手术及术后管理方案及防护标准。初筛阴性相较于初筛待排除或可疑患者的急诊手术预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78)。尽管病毒核酸检测筛查倾向于延长急诊术前等待时间[开展核酸筛查前(36±15)h比开展核酸筛查后(40±20)h,P=0.453],但围手术期不良事件发生率及术后神经功能预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53)。结论目前采取的神经外科急诊动脉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病例新冠肺炎筛查流程及以新冠肺炎筛查风险分级管理为中心的急诊手术围手术期诊疗流程,能够有效筛查出新冠肺炎疑似及确诊病例,杜绝疫情院内传播的前提下,保障患者急诊手术的及时、安全、有效。

  • 标签: 冠状病毒感染 大流行 神经外科操作 急诊医疗服务 动脉瘤破裂
  • 简介:摘要血管分叉部宽颈动脉治疗难度大、复发率高,一直是治疗的难点,The Woven Endobridge(WEB)装置是专门用于此类型动脉的新型动脉栓塞装置,目前国内使用极少,现报道3例WEB栓塞大脑中动脉宽颈动脉的病例,2例术后达到了较好的栓塞效果,1例存在颈残留,颈比是影响治疗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

  • 标签: 颅内动脉瘤 The Woven EndoBridge
  • 简介:摘要布鲁菌病是最常见的人畜共患性传染病。心血管受累少见,却是布鲁菌病最主要的死亡原因,最常见的是感染性心内膜炎,感染性动脉非常罕见,获得病原学是诊断布鲁菌病的金标准。本文报道1例布鲁杆菌感染性主动脉及骨髓炎患者的诊治过程。患者以发热、腰痛起病,影像学发现主动脉病变,鉴别诊断包括自身免疫病主动脉受累、动脉粥样硬化性动脉和感染性动脉。患者血培养回报布氏杆菌属,得以最终确诊。经规范的抗感染治疗后全身炎症得以控制,创造机会进行手术处理。希望通过本病例加强临床医师对于布鲁菌病感染性动脉的认识。

  • 标签: 布鲁杆菌病 动脉瘤,感染性 主动脉瘤 主动脉周围炎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血管受累的大动脉炎(Takayasu′s arteritis,TA)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1月至2018年11月北京安贞医院135例住院TA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有无血管受累,将患者分为血管病变组(32例)和无血管病变组(103例)。比较2组患者的影像学类型、基本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等临床特点。结果TA患者血管受累的比例为23.7%(32/135),最常受累的部位为颈内动脉段)占59.4%(19/32)。血管病变组既往合并高血压病史及冠心病史发生率分别为46.9%、21.9%,高于无血管病变组的26.2%、6.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4.863、4.460,均P<0.05);血管病变组托珠单抗使用率为40.6%,明显高于无血管病变组的1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945,P<0.05)。血管病变组血小板计数明显低于无血管病变组[(218±55)×109/L比(272±71)×109/L, t=-3.570, P<0.01],血红蛋白[(130±17)比(121±18)g/L, t=2.363,P<0.05]及三酰甘油[1.22(0.75,1.64)比0.92(0.63,1.21)mmol/L, U=1 017.000, P<0.01]明显高于无血管病变组。血管病变组冠状动脉受累比例为43.8%,显著高于无血管病变组的1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331,P<0.01)。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冠状动脉受累的TA患者并血管受累的比例是无冠脉病变患者的4倍,比值比(OR)=3.965,95%置信区间(CI):1.584~9.926,P=0.003。结论TA血管受累并不少见,合并心血管危险因素的TA患者应重视血管检查。

  • 标签: Takagasu动脉炎 脑血管障碍 治疗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前交通动脉患者通过动脉夹闭术或介入栓塞治疗的预后情况及其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1999年1月至2018年12月通过动脉夹闭术和介入栓塞治疗的730例前交通动脉患者的临床资料。分别比较1999—2008年夹闭组与2009—2018年夹闭组、2009—2018年夹闭组与2009—2018年介入组患者的预后情况,并对影响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999—2008年夹闭组患者的预后不良率为32.7%,2009—2018年夹闭组患者的预后不良率降低为21.3%,且2009—2018年夹闭组术中动脉破裂、术后脑梗死率均较低(P<0.05)。2009—2018年夹闭组与介入组患者的预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为术前Hunt-Hess分级、术后脑梗死及脑出血在不同预后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009—2018年夹闭组患者的预后比1999—2008年夹闭组有明显改善;2009—2018年夹闭组与介入组患者的预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前Hunt-Hess分级、术后脑梗死、术后脑出血是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

  • 标签: 颅内动脉瘤 显微手术 介入栓塞 预后
  • 简介:摘要动脉狭窄是缺血性卒中的重要病因,Willis环作为一级侧支在发生脑动脉狭窄时会导致脑血流的重新分配,完整的Willis环可起到代偿作用,从而维持脑灌注,减少梗死体积,是脑卒中的保护因素。既往关于Willis环与脑动脉狭窄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外颈动脉狭窄,关于Willis环变异与动脉血流的关系由于研究方法的限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本文通过对Willis环解剖变异及生理功能进行回顾,重点对Willis环变异对动脉狭窄血流分布的影响进行综述,并简要介绍其评估方法。

  • 标签: Willis环 颅内动脉狭窄 血流动力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CDU)在濒临破裂腹主动脉(IRAAA)临床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至2019年6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管外科收治并经CDU诊断提示IRAAA患者35例。所有患者均同时行CT血管造影(CTA)检查。对体分型、颈长度、最大径、附壁血栓、髂总动脉有无受累以及濒临破裂情况分析。利用CDU及CTA对术后患者进行1~12个月随访检查,评估手术效果(平均随访时间为2.6个月)。结果35例患者中,CDU诊断肾周型5例,肾下型30例;CTA诊断肾周型4例,肾下型31例。CDU误诊率为2.9%(1/35)。CDU发现IRAAA累及双髂总动脉21例,累及右髂总动脉3例,累及左髂总动脉2例,此结果与CTA检查结果完全一致。CDU对体最大前后径、最大横径及附壁血栓厚度的测量与CTA测量结果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354,0.310及0.865)。CDU对颈长度测量与CTA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6)。CDU显示3例壁不连续,4例新月征,3例裂隙征,2例壁局部囊袋状凸起,此结果与CTA检查结果完全一致。余23例患者CDU提示壁局部菲薄。CTA提示21例壁局部菲薄,2例无壁菲薄征象。CDU误诊率为5.7%(2/35)。除3例未实施手术外,5例行开放手术(OR),27例行腹主动脉修复术(EVAR)。利用CDU及CTA对术后患者于1、3、6及12个月进行随访,所有患者人工血管及支架血流通畅,5例患者出现少量漏,其余患者体内血栓形成,CDU与CTA随访结果完全一致。结论CDU对IRAAA体大小、累及范围、濒临破裂情况等多角度分析判断,为IRAAA的筛查、诊断及术后随访提供可靠依据,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 标签: 超声检查,多普勒,彩色 腹主动脉瘤 诊断
  • 简介:摘要肺动脉假性动脉(PAP)是一种罕见但严重的疾病,通常与感染、介入性手术、肺部肿瘤、胸部创伤等有关。PAP最常见的临床表现是咯血和气促,也可能伴有窒息和低血容量性休克。肺部增强CT和肺血管造影有助于明确诊断。尽管治疗方法囊括从观察等待到栓塞和手术干预,由于缺乏对照研究,PAP没有金标准的治疗手段。本文介绍经皮注射凝血酶治疗肺假性动脉1例,患者术后11个月生活状态良好。

  • 标签: 动脉瘤,假性 超声检查 凝血酶
  • 简介:摘要降胸椎动脉椎动脉起始段发出的分支变异,走行于上胸部肋横突间隙。通过对3例患者的颈部CT血管造影进行三维影像重建,观察降胸椎动脉的解剖特点。3例患者均为检查意外发现,其中2例为双侧变异,1例为单侧变异。因降胸椎动脉可发出根髓动脉和支气管动脉,具有重要临床意义,在外科手术和介入诊疗时应注意识别。

  • 标签: 椎动脉 CT血管造影
  • 简介:摘要动静脉分流性病变是动静脉间存在异常直接连接的一类疾病,动静脉分流可使患者脑血流动力学发生改变,引发内出血而致残致死。动脉自旋标记(ASL)是一种无创的磁共振技术,无需注射对比剂即可获取脑血流信息,在动静脉分流性疾病的诊断、评估和随访中具有独特价值。本文从ASL技术、ASL在动静脉分流中的诊断价值、动静脉畸形(AVM)术前评估、识别硬脑膜动静脉瘘(DAVF)皮质静脉引流、AVM、DAVF的治疗后随访5个方面,就ASL成像的基本原理及其在动静脉分流性病变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 标签: 动脉自旋标记 动静脉畸形 动静脉分流 硬脑膜动静脉瘘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高分辨磁共振血管壁成像上所见的斑块内出血在动脉粥样硬化卒中人群的出现率及其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清华长庚医院2017年1月至2018年4月连续收治的动脉粥样硬化卒中患者。高分辨磁共振血管壁成像用于评估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特征。分别比较所有斑块内出血组及症状性斑块内出血组与无斑块内出血组人口学特征和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可能的与所有斑块内出血及症状性斑块内出血相关的因素。结果共纳入符合条件的动脉粥样硬化卒中患者276例,年龄(66±11)岁。其中41.3%(114/276)出现至少一个斑块内出血,28.1%(32/114)是症状相关的;多变量回归分析显示,斑块负荷(最大管壁厚度)是所有斑块内出血及症状性斑块内出血的独立预测因素,OR值分别为2.15(95%CI:1.42~3.24)和3.46(95%CI:1.94~6.17)。结论斑块内出血在动脉粥样硬化卒中人群的出现率并不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负荷是斑块内出血的独立预测因素,但其在识别症状性斑块内出血时不具有特异性。

  • 标签: 动脉粥样硬化 易损斑块 脑梗死 磁共振成像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主髂动脉泛大西洋多学科专家共识(TASC)分类中C/D级病变腔支架治疗的中远期临床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解放军总医院血管外科2008年1月至2018年1月主髂动脉TASC C/D级病变腔支架治疗的临床数据。本研究共纳入172例患者,按照术中应用支架类型分为覆膜支架组(61例)、裸支架组(88例)和复合支架组(23例)。主要观察指标为靶血管一期通畅率;次要观察指标为免于再次手术干预、卢瑟福分级、截肢事件和全因死亡。结果覆膜支架组、裸支架组和复合支架组患者围手术期总体死亡率和各种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Kaplan-Meier分析靶血管5年一期通畅率在覆膜支架组、裸支架组和复合支架组分别为82.1%、78.3%和71.9%,免于再次手术干预率分别为88.5%、82.6%和78.1%,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3.47、2.93,均P>0.05);10年随访一期通畅率分别为68.7%、52.6%和5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91,P<0.05);免于再次手术干预率分别为74.1%、70.6%和65.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6.16,P>0.05)。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吸烟、糖尿病、TASC分类D级病变和应用裸支架是影响中远期通畅率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主髂动脉TASC C/D级病变腔支架治疗可以取得比较理想的中远期疗效,应用覆膜支架可能提高远期通畅率。

  • 标签: 外周血管疾病 支架 治疗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改良式CT血管成像(CTA)在检测支气管动脉-肺动脉瘘(BPF)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7月至2018年12月就诊于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同期行改良式CTA和DSA检查的246例咯血患者,CT采用Toshiba Aquilion one 320排640层螺旋CT机,所有改良式CTA图像由两名放射科主治以上医师盲式阅读。以DSA结果为金标准,计算改良式CTA诊断BPF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及两者检查一致性。结果DSA检出186例阳性,60阴性;改良式CTA检出160例阳性,86例阴性。改良式CTA诊断BPF的灵敏度为85.5%(159/186),特异度为98.3%(59/60),准确度为88.6%(218/246),与DSA检查结果一致性高(kappa=0.73, P<0.01)。结论改良式CTA诊断BPF具有高特异性,可作为疑似BPF患者无创性筛查的首选方法。

  • 标签: 支气管动脉 肺动脉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