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6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电子玻璃是传统玻璃行业的重点发展方向之一,并且作为电子产业的关键原材料之一,随着国内电子市场和玻璃企业的快速崛起,我国电子玻璃产业发展空间大。电子玻璃系指可应用于电子、微电子、光电子领域的一类高技术产品,主要用于制作集成电路以及具有光电、热电、声光、磁光等功能元器件的玻璃材料。基板玻璃是目前在微电子、光电子和新能源等高新技术中应用最广、发展最快的特种玻璃之一。主要包括液晶和太阳能电池用基板;存储器(磁盘和光盘)用基板;光掩膜基板(又称制版玻璃),这是集成电路制作过程中制备光刻用的光掩膜板。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离不开这些电子玻璃。电子玻璃主要可分为显示玻璃基板和盖板玻璃,其中显示玻璃基板是手机、电视等电子设备中显示面板(主要为TFT-LCD和OLED)的重要组成部分。

  • 标签: 浮法玻璃 结石缺陷 处理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中,通过对比研究分析胆结石患者在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磁共振胰胆管造影(MRCP)及超声(US)检查中的诊断结果,三种检查方法的优缺点,以确定最佳的诊断手段。方法:通过收集在山东省立第三医院的258例胆结石患者的病例,对258名疑似胆结石病人进行阶段性的记录,全部研究对象均统一接受金标准检查。在确保患者在不同阶段都进行了超声、CT和MRCP检查之后,对确诊记录的结果及对患者在三种检查中的诊断结果进行对比分析。检查方法将患者分为CT组、MRCP组及超声组,三组分别为95例、91例及72例,比较三组的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度。结果:在258名超声的患者中,数据结果为CT诊断率为52.6%,MRCP的诊断率为77.8%,超声的诊断率为69.2%,三组灵敏度比较,超声组高于其它两组,CT组最低(P

  • 标签: US CT MRCP 胆结石 影像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胆囊结石患者术前肝功能水平对隐匿性胰胆反流(OPBR)的诊断价值。方法纳入2020年12月至2021年6月于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胆石病中心行胆囊结石手术治疗的249例患者,同时收集术中胆汁和临床资料。根据胆囊胆汁淀粉酶水平将纳入患者分为OPBR组(胆汁淀粉酶>110 U/L)和对照组(胆汁淀粉酶≤110 U/L)。比较两组术前肝功能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判断在两组间有差异的肝功能指标γ-谷氨酰转移酶(GGT)和碱性磷酸酶(ALP)对OPBR的诊断价值。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OPBR的相关因素。结果249例患者中男83例,女166例,年龄50(37,62)岁;其中对照组218例,包括男70例、女148例,年龄49(36,61)岁;OPBR组31例,包括男13例、女18例,年龄58(51,65)岁。比较两组患者术前肝功能指标,OPBR患者的GGT[M(Q1,Q3)][35(18,59)U/L]和ALP[80(71,97)U/L]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19(13,34)、69(57,83)U/L;均P<0.01]。ROC曲线提示术前GGT和ALP水平对OPBR有预测诊断作用,其各自的诊断界值和ROC下面积[AUC(95%CI)]分别为GGT≥30 U/L,0.656(0.542~0.770),P=0.005;ALP≥70 U/L,0.693(0.613~0.773),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GGT≥30 U/L[OR(95%CI)=2.856(1.260~6.473),P=0.012]和ALP≥70 U/L[OR(95%CI)=3.685(1.314~10.333),P=0.013]是胆囊结石患者合并OPBR的独立相关因素。结论术前肝功能评估对胆囊结石患者具有重要意义,其中GGT和ALP是预测胆囊结石患者合并OPBR的重要指标。

  • 标签: 胆囊结石病 隐匿性胰胆反流 γ-谷氨酰转移酶 碱性磷酸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炎症性肠病(IBD)患者伴发泌尿系结石的相关因素及肠道菌群和代谢物特征。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4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北京协和医院消化科就诊的IBD患者中伴发泌尿系结石者68例(结石组),按1∶2纳入性别和年龄匹配的不伴泌尿系结石者136例(非结石组)。泌尿系结石诊断依据腹部平片、泌尿系超声、腹部CT或静脉尿路造影。收集全部患者的临床相关资料,分析临床特征与泌尿系结石形成的相关性。测定其中10例结石组患者和18例非结石组患者粪便样本中微生物群落及代谢物构成。结果结石组男49例,女19例,年龄(36.0±12.4)岁;非结石组男98例,女38例,年龄(36.1±12.5)岁。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克罗恩病(CD)患者中,结石组(n=34)既往行回肠造口术或小肠切除术的患者比例(26.5%比7.4%,P=0.019)和红细胞沉降率[26.5(12.0,40.8)比13.0(7.2,32.5)mm/1 h,P=0.022]高于非结石组(n=68)。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中结石组(n=34)与非结石组(n=68)比较临床特征、生化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CD患者中,既往行回肠造口术或小肠切除术是结石形成的相关因素(OR=4.619,95%CI:1.178~18.111,P=0.028)。肠道菌群多样性方面,两组间α及β多样性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门水平上,两组肠道菌群丰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属水平上,结石组肠球菌属(P=0.049)、挑剔真杆菌属(P=0.036)等丰度降低。在种水平上,结石组Bacteroides_coprocola丰度升高(P=0.035),Blautia_caecimuris(P=0.042)等丰度降低。两组间代谢产物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线性判别(Lefse)分析显示,鞘脂单胞菌目、Fenollaria、粪居拟杆菌是结石组中对差异贡献显著的标志物种。结论既往行回肠造口术或小肠切除术是CD患者泌尿系结石形成的相关因素。肠道菌群可能参与IBD患者泌尿系结石的发生。

  • 标签: 炎性肠疾病 尿路结石症 肠道菌群 粪便代谢物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离体猪肾模型初步探讨使用猪源纤维蛋白粘合剂辅助清除肾结石碎片的可行性。方法在离体猪肾结石模型(含100 mg干燥的、≤ 1 mm人结石组分的猪肾6个,含100 mg干燥的、≤3 mm人结石组分的猪肾6个)中检验输尿管软镜配合12/14Fr输尿管导引鞘。实验组使用网篮-粘合剂取石(≤1 mm结石,n=3;≤3 mm结石,n=3);对照组仅使用网篮取石(≤1 mm结石,n=3;≤3 mm结石,n=3),对比两组的取石效果、结石清除率和操作时长等。收集健康人尿液,将猪源纤维蛋白粘合剂形成的凝胶放入其中,观察其特性。结果猪源纤维蛋白粘合剂能在生理盐水和尿液中形成凝胶并黏附包裹结石碎片。≤1 mm结石者实验组与对照组的操作时长分别为(14.0±4.2)和(29.0±0.7)min,(P<0.05),结石清除率分别为(90.9±1.4)%和(48.4±15.7)%(P<0.05);≤3 mm结石者实验组与对照组的操作时长分别为(12.8±4.0)和(30.0±0)min(P<0.05),结石清除率分别为(91.1±5.0)%和(20.7±8.0)%,(P<0.05)。凝胶在健康人尿液和生理盐水中37 ℃静置24 h自行溶解。结论浓度适宜的猪源纤维蛋白粘合剂可用于辅助软镜碎石术中清除小结石碎片。

  • 标签: 肾结石 逆行肾内碎石术 动物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