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截至2020年4月2日,全球2019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感染人数已超过百万,其中医疗专业人员的比例很高。根据美国俄亥俄州和明尼苏达州的州卫生部门的初期报告,感染者中多达20%是医疗专业人员。本文就2019-nCoV的特性、致病传染的特点、易感人群、个人及神经科专业人员的防护介绍了美国的经验。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 2019冠状病毒病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以下简称新冠肺炎)已在全球爆发并迅速蔓延,每日确诊病例呈指数型增长趋势,对人类社会产生严重影响,对新冠肺炎传播机制的研究已成为全球迫切关注的问题。本文从传染病SIR数学模型着手,建立对疫情预测和控制的数学模型,从而更加精确地刻画出新冠肺炎的发展和传播规律,对模型参数进行合理估计,并用MATLAB仿真预测。研究结果表明持续的管控措施对控制疫情的快速传播起到重要作用,进而为控制疫情争取更多的时间。最后,用某地区实际数据验证了该数学模型与疫情发展规律符合,为定量研究这类疾病提供了简明实用的定量分析方法,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 标签: 数学模型 新冠肺炎传播 SIR模型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在流行中不断变异,病毒传播力、致病力和免疫逃逸能力也随之变化,再感染病例增多。SARS-CoV-2初次感染对阿尔法、贝塔、伽马病毒株的再感染具有较强的预防作用。当前主要流行的奥密克戎病毒株免疫逃逸显著,不仅可拮抗中和抗体,并能逃逸自然感染后的免疫保护效应,具有更高的再感染威胁。既往自然感染SARS-CoV-2和(或)接种疫苗是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重症的保护因素,但再感染SARS-CoV-2仍会累积增加全因死亡、住院、肺及肺外器官后遗症的风险。疫苗接种可一定程度上控制SARS-CoV-2传播,且其预防严重疾病和减少住院率、入住重症监护病房(ICU)率、病死率等效应得到了全球公认。但疫苗接种未能明显改善再感染和重复感染带来的累积影响。

  • 标签: 冠状病毒科 新型冠状病毒 再感染 临床特征 疫苗
  • 简介:摘要: 2020年新型冠状病毒引起的肺炎疫情在中国的肆虐,给全国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在灾难之后引发我们的思考,只有健康的体魄才是面对病毒最重要的法宝,也只有生命才是最宝贵的财富。本文以新型肺炎后的全民健身视角为切入点,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多种研究方法,从疫情后全民健身的现状思路、发展思路以及健身方式的选择等三个方面为逻辑起点,进行梳理、归纳和总结,旨在促进疫情之后的全民健身运动的开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全民健身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与肾损伤的关系。方法收集2020年3月12日当天正在解放军中部战区总医院感染内科住院的87例COVID-19确诊患者入院时和入院1周后的临床资料及肾脏相关实验室检查结果,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患者年龄(65.2±17.1)岁,其中男性占59.8%(52/87),女性占40.2%(35/87),75岁及以上的患者占比34.5%(30/87),60~74岁占比31.0%(27/87)。入院时患者即存在血尿素氮(BUN)和血清肌酐(SCr)升高的比例分别为29.9%(26/87)和12.6%(11/87),入院1周后上述指标异常的比例分别为25.3%(22/87)和4.6%(4/87)。入院时BUN正常,1周后较入院时升高的患者占比28.7%(25/87)。入院时SCr正常,1周后较入院时升高的患者占比16.1%(14/87),升高幅度≥26.5 μmol/L的患者仅2例,均为75岁以上老年人。结论COVID-19患者严重肾损伤的情况并不多见,新型冠状病毒导致急性肾损伤的可能性较小,但应注意COVID-19老年患者在诊疗过程中可能合并的肾损伤。

  • 标签: 冠状病毒感染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急性肾损伤 血尿素氮 老年人
  • 简介:摘要核酸检测是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确诊的重要手段,但是目前临床上反映存在较高比例核酸检测假阴性的问题。本文将明确核酸检测假阴性的概念,并分析造成核酸检测假阴性的原因。在核酸检测基础上,补充新型冠状病毒特异性IgM/IgG抗体的联合动态多次检测,可以明显减少有病毒性肺炎临床症状和影像学证据、但核酸多次或始终检测为阴性的临床层面上的假阴性,对临床诊断病例的最终确诊和准确性评价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 核酸检测 假阴性
  • 简介:摘要:目的:回顾性分析62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 Virus Disease2019,COVID-19)(简称新冠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综合护理模式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某感染隔离病房收治的新冠肺炎患者62例,给予基础护理、心理护理、发热护理、吸氧护理、呼吸机护理、饮食护理等综合护理模式,观察护理后转归。结果:62例患者中,治愈出院8例,好转51例,转重症2例,死亡1例。所有患者对于疾病均有了一定的认知,能积极有效地配合临床治疗。结论:在大众对疾病的发生、发展及治疗过程认识不足的情况下,综合护理模式可减少患者的恐慌情绪,有利于患者的恢复。

  • 标签: 新冠肺炎 观察对象 护理
  • 简介:摘要:在疫情防控阻击战中,全国上下齐心协力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然而,新型冠状病毒以其巨大的杀伤力严重危害着患者的身心健康,即便患者治愈后,仍然存在抑郁和焦虑等负面情绪,甚至会出现自杀倾向。文章以新型冠状病毒患者治愈后心理状态为主题,从患者心理状况的研究方法和主要存在的心理问题两大方面对进行文献内容进行概括总结。目前大多数文献集中于对患者治疗中心理状态的分析,但关于治愈后的心理状况的研究仍需进一步跟进和深入。患者治愈后抑郁和焦虑情绪的来源方面的研究也需要进一步完善。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患者,心理问题,分析方法,影响因素
  • 作者: 王辰 瞿介明 曹彬 陈耀龙
  • 学科: 文化科学 >
  • 创建时间:2021-05-30
  • 出处:《中华医学杂志》 2021年第18期
  • 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北京100730,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上海 200025,中日友好医院呼吸中心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 国家呼吸医学中心 国家呼吸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中国医学科学院呼吸病学研究院,北京 100029,兰州大学健康数据科学研究院指南与标准研究中心 世界卫生组织指南实施与知识转化合作中心 中华医学会杂志社指南与标准研究中心 兰州大学GRADE中心 Cochrane兰州大学中心,兰州 730000
  • 简介:摘要2019冠状病毒病(COVID-19;我国通称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大流行已导致超过1.1亿人患病和250余万人死亡。为了更好地推动COVID-19相关循证医学证据的转化与应用,提升我国对COVID-19患者的诊治和疫情防控水平,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和中国医师协会呼吸医师分会组织多学科专家,基于发现该病1年以来的研究证据,制订了《中国成人2019冠状病毒病的诊治与防控指南》。这部指南具有方法科学、内容全面、动态更新等特点,本文将系统解读指南的制订特点。

  • 标签: 2019冠状病毒病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指南
  • 简介:摘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作为目前我们需要一直重视的病毒,从被发现到现在已经足足有近两年时间了。由于其传播速度快、感染危害大和传播基数大的实际情况,即便是已经研制出疫苗的中国也不能掉以轻心。而对于处于幼儿阶段的孩子们来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无疑是危险的。这不仅是因为新型冠状病毒本身的危害巨大,对于正在成长初期的孩子们来说,无疑是更加危险的。同样,从另一方面来说,孩子们对于身体尚没有一个准确的认知,身体一旦出现状况,特别是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这种前期潜伏期长的病毒,并不能像成年人一样有一个及时准确的反馈。因此,本文主要通过向幼儿普及新型冠状病毒的相关知识,从而顺应当今社会防疫的要求,保护好幼儿们的生命安全。

  • 标签: 幼儿教育 新冠防治 新冠普及
  • 简介:摘要:本文从老年人群的视角,分析了新型冠状病毒的侵袭特征,同时解读了在疫情面前,广大老年人自身的特点,从而有针对性地为其提出了防范措施,以期能帮助广大老年人群更好地做好新型冠状病毒的防范工作。

  • 标签: 老年人群 新型冠状病毒 防范
  • 简介:摘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住院患者多处于血液高凝状态,其出现凝血指标的异常和凝血功能紊乱常与不良预后密切相关。大部分死亡病例存在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动静脉血栓的发生率也显著高于一般住院患者,凝血指标的监测将有助于早期干预和降低病死率。本文就凝血检验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凝血病中的应用进行阐述。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凝血功能 临床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