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4 个结果
  • 简介:将分数阶微积分(也就是任意实数或复数阶的微积分)的相关知识引进HIV模型中,对该分数阶HIV模型的稳定性进行了分析,得到了模型稳定性的充要条件。此外,利用NGM矩阵得到了模型基本再生数,基本再生数的研究可为疾病控制提供理论依据。

  • 标签: 分数阶 HIV 数学模型 稳定性
  • 简介:艾滋病是一种全球性传染性疾病,蔓延速度快,死亡率高。为了有效的控制艾滋病的蔓延,广大科学工作者致力于艾滋病疫苗的研究。随着对HIV生物学和免疫学的深入认识,人类先后尝试了多种艾滋病疫苗的制备,如HIV灭活疫苗和减毒活疫苗、活载体病毒蛋白疫苗及DNA疫苗等,其中有些已取得了可喜成果,并进入临床人体试验。

  • 标签: 艾滋病/AIDS HIV 疫苗 综述
  • 简介:非职业暴露后预防(nPEP)是指包括对性暴露后与静脉药物注射暴露后的预防HIV感染的措施,应该尽可能早的开始(暴露后72h内),用多种药物联合治疗连续28d,nPEP中心理咨询也是重要的组成部分,抗逆转录病毒治疗首选2个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相对于职业暴露来说nPEP在预防HIV感染方面没有很好的效果,容易失败的原因主要有:①延时治疗;②非职业暴露者对PEP治疗依从性差;③反复多次发生暴露;④进行肛交是预防HIV感染所面临的一个严峻的问题;⑤不合理的药物组合。

  • 标签: 非职业暴露后预防 HIV 抗逆转录病毒治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根据WHO和UNAIDS报道,2006年全球感染HIV的总人数已经达到了4300万,其中成人有3800万,以东亚,东欧和中亚地区感染速度增长最为显著。而在我国,粗略统计感染人数也已经达到了65万,其中以河南,云南,广西,新疆地区感染率最高。人免疫缺陷病毒相关性肾病(HIV-AN)是由美国学者于1984年报道,是指患者在HIV感染基础之上,出现了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失调和急性肾衰竭,以及与HIV直接相关的肾小球疾病,典型的HIV-AN表现为大量蛋白尿并迅速发展成为终末期肾衰竭。本文就HIV相关性肾病的临床分析进行综述。

  • 标签: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 人免疫缺陷病毒(HIV) HIV相关肾病
  • 简介:基于HIV感染辅助性T细胞的前中期模型设计免疫控制器,针对HIV感染模型与控制系统的相似性,提取控制器模型并利用非线性理论分析免疫控制系统正平衡点的稳定性.仿真试验说明根据HIV感染模型设计的控制器可以快速跟踪目标.

  • 标签: HIV模型 正平衡点 L2空间 向量范数
  • 简介:

  • 标签:
  • 简介:建立了含有常微分方程和偏微分方程的方程组来描述的模型。考虑了垂直感染、AIDS病人具有传染性、发病年龄、AIDS病人有可能恢复到潜伏期这些因素,利用系统方程,直接推出:当AIDS引起死亡率变化时,社会总人口衰减。利用泛函分析方法和有界线性算子半群理论分析了系统的适定性问题。

  • 标签: 垂直感染 发病年龄 适定性
  • 简介:

  • 标签:
  • 简介:利用系统生物学原理和计算机理论,研究HIV的结构和生命周期。扩展通用图灵机模型是一种计算机模型,使用这种模型描述HIV的结构和生命周期,能够将计算机与HIV结合起来,将生物化学反应过程转化为计算机运算模拟过程,从而简化了生物化学实验,减短实验周期。基于扩展通用图灵机的HIV描述不仅能够反映HIV的结构和生命周期,而且更加突出了HIV的感染特性。

  • 标签: HIV 结构 生命周期 扩展通用图灵机
  • 简介:

  • 标签:
  • 简介:主要考虑一类具有可逆转性潜伏细胞的HIV病毒模型,分别分析了未感染平衡点、感染无免疫平衡点、慢性感染免疫平衡点的稳定性,得到了较好的结果。

  • 标签: HIV模型 潜伏细胞 免疫反应 稳定性
  • 简介:摘要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AART)延缓了HIV感染的进展,显著提高了HIV阳性患者的生存率。随着患者预期寿命的延长,相关并发症的报道也越来越多。本文将从HIV阳性患者股骨头坏死的流行病学、发病机制、HAART以及HIV本身对骨代谢的影响等方面进行综述。

  • 标签: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股骨头坏死 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 发病机制
  • 简介:

  • 标签:
  • 作者: 周艳
  • 学科: 文化科学 >
  • 创建时间:2016-09-19
  • 出处:《中华医学杂志》 2016年第9期
  • 机构:[摘要]目的:探讨个性化护理干预在HIV感染患者围手术期应用的效果。方法:择期行手术治疗的HIV感染患者3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更加全面的个性化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焦虑程度及血压、心率变化情况并对比两组患者生活质量。结果:进入手术室后观察组患后焦虑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对照组患者进入手术室后焦虑程度明显升高(P<0.05);观察组患者入室后血压、心率较为平稳,且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对照患者进入手术室后血压、心率明显高于干预前(P<0.05)。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较干预前明显改善(P<O.05)。结论:HIV感染患者围手术期实施个性化护理干预,引导患者正视现实,配合治疗,从生理和心理综合进行,使其身心处于最佳状态,利于手术的进行和术后康复,值得推广。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艾滋病患者接收抗病毒治疗的免疫学效果,并分析其中影响免疫学效果的因素。方法对150例患者进行动态观察,观察各病例抗病毒治疗的免疫学效果,对年龄、性别、感染途径、WHO分期、是否摄入酒精、是否按医嘱服药、治疗方案、药物毒副作用等影响因素进行统计分析,探讨影响艾滋病患者抗病毒治疗的因素。结果经过单因素分析,患者的性别、年龄、是否饮酒与患者的免疫功能抑制无关(P>0.05),患者的感染途径、WHO分期、是否按医嘱服药、治疗方案和药物的毒副作用等因素均与患者的抗病毒治疗免疫学失败有关(P<0.05)。结论HIV/AIDS抗病毒治疗免疫学效果较好,但同时也应根据免疫学失败影响因素采取相应的措施,从而进一步提高艾滋病患者抗病毒治疗的成功率。

  • 标签: 抗病毒治疗 HIV AIDS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艾滋病病毒(HIV)核酸检测用于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病人诊断的可行性,为制定新的检测策略提供依据。方法2016年1月-2017年12月经HIV抗体确证实验结果为不确定的样本共计48例,进行核酸检测,并与抗体随访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48例中,有23例检出HIV核酸。其中成功随访19例,随访过程中18例HIV抗体阳转,1例带型有进展但不满足诊断标准。被访者WB条带在2周随访时均出现明显变化。核酸阴性的25例,13例成功随访,WB条带无进展或阴性。结论有条件开展HIV核酸检测的地区,对HIV抗体不确定者宜采用核酸检测尽早诊断;无核酸检测条件的地区,对HIV抗体不确定人群的随访间隔宜缩短至2周。

  • 标签: 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病人 蛋白免疫印迹试验 结果不确定 核酸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