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3 个结果
  • 简介:甲骨卜辞时期,个体事物主要有“数+名”、“名+数”、“名,+数十名,”三种计数方式,“名,+数+名。”是“名+数+容器量词”、“名+数+集合量词”类推的产物,拷贝型量词是个体量词的最初形式。西周以后,拷贝型量词被一般名量词替代,量词观念开始建立。量词产生后,在不可数名词的数量结构的类推作用下数词后面添加量词成了一种规范。汉语“数+量+名”结构由不可数名词的计数结构“数+量+名”类推而来,同时也是汉语内部自我调整的产物。两种不同的语序“数+量+名”和“名+数+量”基本语义相同,均可用于计数和描写,只是表意的侧重点有所不同而已,但这种区别仅仅是倾向性的。因此,“名+数+量”和“数+量+名”具有相同的话语功能。

  • 标签: “名 +数+名2” “数+量+名” 语序
  • 简介:“所有”的全称量化用法在东汉已经出现。从梵汉对勘可知,全称统指用法“所有”来源于可以提取宾语的关系从句标记“所”与动词“有”,与梵文原典中的yavat量化关系从句有关,以某种已知范围内全部事物的数量来说明未知事物的数量。“所有”的形成是经由佛经翻译导致的梵汉语言接触和借用引发的“结构缺位”填补。佛经译者的创造性翻译与佛经读者理解之间的错位是双重分析得以发生的原因。

  • 标签: 所有 全称量化限定词 量化关系从句 《金刚经》 梵汉对勘 同经异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