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6 个结果
  • 简介:“NP+好+V/A”是近代汉语产生的一个对NP特征进行主观甚度凸显的构式家族,其源构式是先秦时期就产生的“NP+好+NP”结构,构式“NP+好+NP”由于类推扩展而产生构式“NP非受事+好+V(O)”,构式“NP非受事+好+V(O)”又可以扩展为“NP受事+好+V”,这一扩展过程不但可以从构式产生的历史顺序和语义演变逻辑得到证明,还可以从构件“好+V”的词汇化过程得到证明。“NP受事+好+V”又可进一步扩展为构式“NP+好+A”,“好”也因其后的尾焦点由动词扩展到形容词而从一个具有主观甚度评判意义的形容词演变成一个具有主观评判性的程度副词。

  • 标签: 构式语法 承继 词汇化 语法化 “NP+Hao(好)+V A”
  • 简介:在2013年第8期和第10期《英语世界》里,我们分别写了写翻译家林语堂和刘尊棋,其着眼点皆与中国文学和文化走向世界有关。在助推中国文学和文化“走出去”方面,还有很多翻译家也颇值得介绍,沙博先生即其中之一。“沙博”系英文姓名SidneyShapiro之绎译,寓意“博学明理”。读“沙博”之前二字(即“沙博”)时,脑子里不期然蹦出“撒播”一词,再联想到先生之人生“主业”(即将中国文学译介至英语世界),本文标题因此“得来全不费工夫”。

  • 标签: 中国文学 英语世界 沙博理 翻译家 文化“走出去” 印象
  • 简介:思维方式是语言生成的深层机制,决定语言的表达方式。从思维角度去研究标示语是一种研究根源的方法,能够更好地挖掘语言的本质,更好地认知语言特点,找到翻译的据。本文旨在从中英文思维差异的角度来探讨中英文标示语,以期对这一特殊语体的研究提供新的理论依据,对二语习得与教学提供新思路。

  • 标签: 思维差异 标示语 认知 翻译理据
  • 简介:前期罗兰·巴尔特关注符号的科学性、系统性,后期他重新审视了结构主义符号学,称符号学应该攻击西方文明的象征系统和语义系统,以非理性的文解构意义、科学、理性等同体物。然而,巴尔特不自觉地采取了理性的分析法以操作文。我们不无反讽地看到巴尔特不断肯定自己所否定的,一边高呼自己放弃了前期的二元论,一边不停地使用二元论进行分析;一边反对命名,一边不断地进行命名,在自己的理论中,执著地运用前期结构主义方法。

  • 标签: 理性 非理性 命名 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