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9 个结果
  • 简介:“家”在唐代就已经发展出了定语性领属标记功能,并在此基础上演化出状语标记、助词、语气词等多种用法。而它的这些用法都源于处所名词“家”。“家”的语法化过程是句法因素和认知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反映了结构助词语法化过程中的“处所主义”。同时,“HOME”义语素演化为定语标记具有跨语言的共性倾向。

  • 标签: 结构助词 处所主义 语法化
  • 简介:南阳话中,频率副词"肯"可以修饰非自主动词和自主动词,基本作用是表达事情发生的频率高。表频副词"肯"是表愿意的助动词"肯"进一步语法化的结果。

  • 标签: 南阳话 频率副词 经常 来源
  • 简介:在回顾国内外偏误来源分类的基础上,考察当下偏误来源研究的得失,为偏误来源重新分类。首先分出语言学和教育学两大来源;其次,前者的下位类分为语际迁移和语内泛化,后者则分为交际策略、学习策略和学习环境。两大类内部的下位分类之间是并列关系,而两大类之间则是交叉关系;再次,自发性偏误和诱发性偏误是对教育学来源的另一个角度的分类,因此它们与语际/语内迁移之间也是交叉关系,而非并列关系。实际应用中,应根据研究目的和研究对象选择需要的角度进行考察,不必做貌似全面的空泛议论。

  • 标签: 中介语 偏误来源 分类
  • 简介:现代汉语“驴年马月”“猴年马月”均用来指不可知的年月(就事情的遥遥无期,不能实现而言),它们的生成与来源,现仍存争议。徐世荣(1997)认为“猴年马月”是“何年某月”快速发音音变的结果,在天干地支的纪年纪月方式中,“猴年”“马月”都是实指的年月,“猴年马月”有期,而为了真正实现遥遥无期,

  • 标签: 文化阐释 现代汉语 天干地支 “猴年”
  • 简介:19世纪中叶至20世纪初期传教士编写的各类宁波话文献中“等”为兼用做连词的介词,功能活跃,尽管在今宁波话已消失。结合明清吴语文献及南方其他汉语方言如湘方言邵东话、石城(龙岗)客家话中“等”皆可用做给予义动词、致使义动词和被动标记。汉语方言中“等”的语法化路径为“等给予”〉“等让、使”〉“等被动标记”;同时表致使义的“等”还可以演变为伴随介词,并进一步发展为其他介词和并列连词,这种演变也具有类型学依据。

  • 标签: 传教士宁波话文献 “等” 来源
  • 简介:上古汉语的“之”既可以作为‘往’义动词,也町以用作指示代词,两种用法之间具有内在的联系。考察显示,甲骨文中的“之”经历了“‘往’义动词〉过去的(时间)〉远指代词”这一语法化过程。这一削断得到甲骨卜辞语言内部、汉语史上“往、去”的平行演变、香港粤语“今”以及非洲乍得语的一些证据的支持。

  • 标签: '往’义动词 远指代词 语法化 语义演变
  • 简介:文章认为,从唐代到清代,“一般”由数量短语词汇化为形容词,语义演变路径为“一种〉同样〉普通”,此后在谓语位置上“一般”又经历了语法化,能参与到“X(如/似/像)Y一般”比拟式中,充当比拟助词。考察“一般”的语法化过程可以发现,“x如Y一般”类比拟式是由“xY一般”式添加像义动词“如/似/像”而来,而非由“X如Y”类比拟式添加助词“一般”而来。

  • 标签: 一般 词汇化 语法化 平比句 比拟式
  • 简介:项目教学法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将理论与实践具体化、项目化,突出职业能力培养,是集做、学、教一体化的教学方法。项目教学法汽车专业英语教学中的运用,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学能力,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和素养。

  • 标签: 项目教学法 职业能力 汽车专业英语 情境
  • 简介:2014年11月19日,由国务院侨务办公室文化司主办、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华文教育研究院承办的"华文水平测试项目论证会"在暨南大学华文学院举行。会议由暨南大学华文学院院长郭熙教授主持。参加认证会的专家组成员有:北京大学对外汉语教育学院李红印教授、北京师范大学现代汉语研究所所长刁晏斌教授、北京语言大学原HSK技术总监郭树军副研究员、

  • 标签: 暨南大学华文学院 测试项目 论证会 北京师范大学 北京语言大学 办公室文化